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人。
他作为一国之主,要对天下百姓负责,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斟酌,否则便可能殃及百姓,甚至血流漂橹、国破家亡。
但是,除了皇帝的身份外,帝王还有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身份。那么,作为一个特殊个体的人,帝王们私人的婚姻家庭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且从西汉帝王们为例,聊聊帝王的家庭关系是怎么样的。
太后,古代社会帝王母亲的尊称,地位尊崇无比。
特别是在以孝治天下的西汉时期,太后是较之后世其权利都比较大的存在。她辅佐两代君主,又是君主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家族成员里面最有权威的一位女性,地位高、影响大。
西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太后,如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等,都对皇帝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比如,太后干政,在西汉时期司空见惯。
西汉时期最早临朝称制的当属吕太后。在刘邦驾崩后,惠帝刘盈即位,大由于新帝“仁弱”,朝政一直把控在刚毅果敢的母亲---吕后手中。
掌握实权的吕后大力扶植吕氏外戚,残害刘氏子弟,引起诸刘不满,最终在吕后死后,刘氏子弟及功臣元老们合力消灭了吕氏集团。
不过,即便吕后在朝堂上搅起腥风血雨,但在她统治期间,汉朝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轻徭薄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所以,史学家司马迁也不吝给予这位女政治家以赞赏,"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展开全文
窦太后推崇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故而要求景帝与诸窦子弟都要研读黄帝、老子之书。景帝又是一位十分孝顺的儿子,对她的治国理念贯彻执行。
景帝时期,一个叫辕固的儒家学者因反驳道家学说不过是平常的言论罢了,而惹恼了窦太后,她令人将辕固扔进了兽圈刺杀野猪。
景帝碍于太后发怒而不敢出言求情,但他也知道辕固并无罪过,于是就让人偷偷给了他一把武器。有了这个武器傍身,辕固才得以在兽圈存活。
总之,在窦太后的干政下,终景帝一朝,诸位儒家学者皆在官待问,没有得到重用。
当然,窦太后的黄老思想对汉初的经济恢复与发展确实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汉武帝继位后,他欲推新政,想将儒学推广开来,这与窦太后所推崇的黄老学说相悖,故而遭到窦太后阻挠。
后来,儒家学者赵绾等人上书武帝言,勿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窦太后闻之大怒,暗中找到赵绾及王臧的过错,迫使绾、臧自杀。
从此,汉武帝再也不提倡导儒学,避其锋芒,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开始大肆地宣传并推广儒家学说,使之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此外,太后作为皇帝的母亲或者祖母,有时候还会干涉皇帝的私生活,比如皇后或妃子的选纳。
比如,吕后让儿子孝惠帝娶姐姐的女儿,即亲外甥女为皇后,以此加固权力;
比如,景帝刘启的薄皇后,也是他奶奶薄太后硬塞给他的,但景帝实在不喜欢,最后废了薄皇后;
再比如,武帝刘彻的陈皇后,就是其母王太后在武帝争夺太子之位时,为他应下的皇后位。
有时候,太后还会干预到太子的选立问题。比如,窦太后非常偏爱最小的儿子梁王,想让梁王继承景帝的皇位。
有一次,景帝在家宴上口误,说以后将皇位传给梁王,梁王与窦太后很是欣喜。以后,窦太后多次暗示景帝继位的问题。
特别是在栗太子被废之后,窦太后就明里暗里地想让景帝把皇位传给弟弟梁王。
那对于太后的干政,皇帝是怎么一个态度呢?
汉代以“孝”治天下,把孝提升到治国的高度,所以,孝母是最普遍的现象。而皇帝,更是要以身作则,几乎对太后百依百顺。
比如,文帝在未登基前,薄太后有病,文帝三年目不交睫,不宽衣解带,汤药皆亲口先尝,伺候太后与床前。
比如,梁孝王死了,窦太后悲痛不已,绝食,认为是景帝杀了她的儿子。景帝哀惧,最后为了安慰母亲,将梁一分为五,分别封梁孝王的五子为王,梁孝王的五个女儿也皆食汤沐邑。
还比如,汉武帝刚刚继位之时,为了取悦母亲,他亲自到民间将同母异父的姐姐接回来。
当然,皇帝对太后的恭顺,除了因为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观念外,还因为太后确实对自己的帝位有很大的帮助。
太后干政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的积极作用。然而,等新帝羽翼丰满,想要掌权,倘若太后不愿放权,那两者势必会产生矛盾,那又会掀起一场权力争夺的腥风血雨。
皇帝与妃嫔的关系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常常用来形容古代帝王们的妃嫔之多。确实,除了皇后之外,皇帝可以无限制地纳妃。那么,皇帝如何处理与这些妻妾的关系的?
在古代婚姻制度中,丈夫和正妻的地位是相当的,正妻在家庭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权威性。而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之主,是皇帝的得力助手。比如,刘邦与吕后。
吕后,不仅是刘邦生活上的贤内助,还是刘邦事业上的肱股之臣。她为人刚毅、有谋略、审时度势,在西汉王朝建立初期,她帮助刘邦稳固新生的政权。
诛杀韩信、黥布、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就是吕后出的主意。刘邦病危之际,还对吕后委以身后事,可见是对她执政能力的认可。
当然,皇帝的婚姻,也不乏政治婚姻。对于皇后的选择,有时候皇帝也无法自主决定,通常是多方面的博弈结果。
比如,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位皇后陈阿娇。在争夺太子之位时,刘彻的母亲王美人以皇后之位,联合了长公主刘嫖。在两人谋划中,刘彻继立为太子,而刘嫖如愿以偿将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太子。
但是,刘彻登上皇位后,因陈阿娇娇横跋扈,加之阿娇受宠多年仍没有子嗣,帝后两人感情不睦,在有了卫子夫之后,汉武帝就以“皇后失序,惑于巫祝”的理由废黜了陈皇后。
因为中国古代的婚姻主要被赋予传承子嗣的功能,所以,除了皇后,帝王还可以拥有许多其他的妃嫔美人来繁衍后代。
更何况,西汉皇室的婚姻制度疏阔,不讲门第,不讲等级,特别是在纳妃方面,不论贵贱,不重贞操,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
只要有姿色、才艺,都有着被皇帝纳入后宫的可能性。
比如,薄夫人,原本是魏王豹的妃嫔,后来被汉高祖刘邦收录后宫;
比如,窦皇后,以宫女之身被代王刘恒看上,继而在刘恒登基之后,被封为皇后;
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本来已经嫁人生子,被母亲送到当时还是太子的景帝刘启府里,被封为美人,受宠生子;
再比如,汉武帝十分宠爱的李夫人,就是歌姬出身,她宠冠后宫,并为刘彻产下一子即后来的昌邑王刘髆。
不过,嫔妃只是皇帝的妾侍,与皇后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皇后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在家中有绝对的话语权与权威性,而她们没有。
即便皇后不为皇帝所喜爱,也不会随意被废黜。而妃嫔们的吉凶祸福、荣辱兴衰,甚至是生命,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比如,汉武帝非常宠爱钩弋夫人,并且想要立她的儿子为皇帝。但是,她还没有成为太后,就被汉武帝赐死了,原因就是武帝怕主少母壮,从而形成女主专权,外戚横行的问题。
然而,帝王的宠爱比花期还要短暂,色衰爱弛,孤独终老,常常是她们最后的宿命。
后妃之间的斗争,也势必会促使后妃参与政治,这就形成后妃干政。
在一定程度上,后妃干政有着正面影响,比如成帝时的班婕妤;但也有例外,比如赵飞燕,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至于太后与后妃的婆媳关系,作为婆婆的太后一般是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而儿媳则对婆婆表现出完全恭顺、听命的态度。
毕竟是皇帝亲妈,皇帝都要对太后表现得孝顺恭敬,更何况那些一切仰仗着他的后宫女人呢?
皇帝与储君的关系
秦汉时期,为了皇位的稳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作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和维持皇权的重要措施,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在西汉建立之前,刘邦就预立了太子刘盈。就因为刘盈是吕后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
但是刘邦对于太子刘盈不是很满意,因为他太过“仁弱”。然而,刘邦欲废太子另立宠姬之子的举动遭到张良、叔孙通、周昌为首的众大臣的强烈反对。
再加上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彻底打消了刘邦废立太子的心意。
若没有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则遵循“立嫡立长,立子以贤”的原则,在诸皇子中选择继承人。
比如,景帝刘启原本非嫡非长,是文帝的第五个儿子,但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已亡故。于是文帝立年长的刘启为太子,“母以子贵”,窦氏也被立为皇后。
当然,在皇后无子嗣,或者皇太子被废黜的情况下,为了太子之位,其他有皇子的妃嫔会极尽权力之争,就连太后也会横加干涉。
比如,窦太后十分喜爱小儿子梁王,便几次暗示景帝将皇位传给梁王。
比如,薄皇后无子,景帝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地位并不稳固,宫廷斗争仍旧十分凶猛。其中之一就是刘彻的母亲王美人,她又是对景帝吹枕头风,又是拉拢长公主,又是使计谋,最终使得刘彻被立为太子。
虽然皇帝对太子寄予厚望,一直以继承人的身份进行培养,但若太子势力太大,让皇帝感觉脱离了掌控,威胁到了皇位,皇帝也对太子进行打压。
比如,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武帝对这个儿子非常喜爱,刚刚出生,武帝就命人作《皇太子赋》,等于是立储。在刘据七岁时,被正式立为太子。
但是,汉武帝霸道强势、好大喜功,而太子性格宽厚,父子两人政见常常向左。武帝晚年又多疑,被小人挑拨离间,结果,太子及卫氏一族几乎全被牵连到“巫蛊案”而被治罪。
至于公主,她们是特殊的女性,有着其他女性无法比拟的经济优势与政治影响力。
比如,有人上书告绛侯周勃欲谋反,文帝将其逮捕入狱,周勃便是通过儿媳,即其子周胜之尚公主来向薄太后求情,而赦免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皇家的女儿们婚姻多不自由,或嫁给功臣勋爵,或者被和亲……总之,她们的一切都要听从皇帝父亲的安排。
由此观之,皇帝的私人家庭婚姻生活与时局朝政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故而皇帝的家庭婚姻关系是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
温情有之,矛盾有之,冲突亦有之。
而在这份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其矛盾的中心就是权力。正是对皇权的畏惧和渴望,造就了皇室之人汲汲于求而又小心谨慎的心态。
毕竟,皇帝父亲的家业是殷实的,皇位的继承是诱人的,众子女怎会不动心?斗争冲突也就随之而来。
而学习如何平衡这些关系,让它们处于可控的状态,则是作为帝王该做、也是必做的事情。
想要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担着多大的责任,自古都是如此。
帝王,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