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
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三
王 澎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称谓逐渐统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沿用至今,部队番号也经历了一个从繁杂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具体体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以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为代表的五大野战集团番号的演变。
征战西北的第一野战军
1945年8月,为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晋绥野战军,隶属于中央军委,陕甘宁边区部队仍保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次年11月,晋绥野战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连同晋绥军区部队编成晋绥军区3个纵队,其中第1纵队调驻陕甘宁边区。
1947年2月,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企图,中央军委决定将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3月,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重点进攻后,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统一指挥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即西北野战部队(又称西北野战兵团)。7月31日,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下辖第1、第2纵队和教导旅、新编第4旅,共2.6万人。8月,晋绥军区第3纵队由晋入陕,归西北野战军建制。9、10月,相继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第6纵队。随后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7、第8纵队留晋绥地区作战,建制归西北野战军。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和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号排列的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野战军所属各纵队分别改称军,2个骑兵旅改称骑兵师。5月至6月,第18、第19兵团和中原军区第19军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第7军(原第7纵队)归建。6月,野战军原有的6个军编成第1、第2兵团。随后野战军发起扶郿、兰州等战役,解放了西北五省。
驰骋中原的第二野战军
1945年8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9月,为举行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组建了冀南、太行和太岳3个纵队。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编组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的指示,晋冀鲁豫军区以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组成第1纵队,将冀南、太行、太岳纵队改为第2、第3、第4纵队。11月,晋冀鲁豫军区又相继组建第6、第7纵队。
全面内战爆发后,晋冀鲁豫军区第2、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担负晋南方向作战任务的第4纵队,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47年3月,第7纵队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并入已由晋察冀军区归建的第1纵队。6月底至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又称刘邓野战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野战军南征后,晋冀鲁豫军区将所属军区部队与转战到该区的中原军区突围部队主力,分别组成第8至第12纵队。
1948年5月,为进一步发展中原战局,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中原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9和第11纵队。第10、第12纵队等部队任务转换,由“战斗队”改为“工作队”。
展开全文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部队整编为第3、第4、第5等3个兵团,辖第10至第18军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28万余人。随后该部参加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横扫华东的第三野战军
1945年9月,中共中央调整战略部署,决定新四军军部率主力一部北调山东,新四军兼山东军区。10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组建津浦前线野战军。11月,留在苏、皖两省的新四军部队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全面内战爆发后,山东、华中野战军迎战国民党军对山东、苏皖解放区的进攻,并于9月至11月在淮阴、涟水地区会师,对部队进行了局部调整。
1947年1月下旬,山东、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属部队整编为12个纵队,其中9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在山东战场作战;2个纵队留在苏中、苏北坚持敌后斗争。8月,第13纵队成立。北撤到山东的东江纵队改称两广纵队。
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属各纵队改称军,编为第7至第10兵团,特种兵纵队仍直属野战军,总兵力58万余人。3月,两广纵队改归第四野战军建制。随后,第三野战军南渡长江,席卷华东,为解放华东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的第四野战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从山海关内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1945年10月31日,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由东北抗日联军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林彪,第一政治委员彭真。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至10月,东北民主联军组建起第1、第2、第3、第4和第6纵队,加上1个旅、3个独立师共约12万人。
1947年8至9月,东北民主联军以12个独立师(旅)组建第7至第10纵队,并以辽东军区、冀察热辽军区组成两个前方指挥所。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统一领导、指挥东北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3月,以9个独立师(旅)组建第5、第11、第12纵队。8月,建立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野战军第1至第12纵队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至第49军,每军4个师、5万至6万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改编为第50军。同月,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作战。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2至第15兵团。随后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为解放中南、西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拱卫中央的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1945年8月至11月,为适应对日全面反攻和对付国民党军向张家口、冀热辽边两个方向的进攻,晋察冀军区组建了8个野战纵队,并以这8个纵队和原拟调入东北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组成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师。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奉命进行缩编,将9个野战纵队编为第1、第2、第3、第4四个纵队。12月,第1纵队归建晋冀鲁豫军区。
1947年6月上旬,一度撤销、重建再撤销的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再次重建,下辖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11月,晋察冀军区新组建第1、第6、第7纵队。19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第1兵团,下辖第8、第13、第14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组成第2兵团,下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7至8月,华北军区奉命将野战部队调整为第1、第2和新组建的第3兵团。1949年1月,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统一整编,3个兵团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太原战役结束后,第18、第19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第20兵团进驻天津地区。随着绥远和平解放,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完成了解放华北全境的历史使命,其番号随即撤销。
前期回顾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一
【红色文化】红军时期部队番号的演变——人民军队番号历史沿革之二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月9日第6版
作者:王 澎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