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祥,1909年出生于陕西省靖边县宁条梁村。1929年,陕北大旱,土匪横行,饿殍遍野。因被逼无奈,在父亲带领下,全家逃荒来到陕甘交界的吴起镇楼房坪村居住。
来到此地,张廷祥父亲领着全家人起早贪黑,辛勤耕作,满以为这样能过上温饱生活。可他们哪里知道,粮食刚上场,地主就上门逼租逼债,民团上门强征,最后遇上土匪,干脆连张廷祥家仅有的一头耕牛,几块准备过冬缝被子用的大洋也抢了去,这无疑使他们雪上加霜,依旧过着忍饥挨饿、衣不蔽体的苦日子。这给儿时的张廷祥留下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印象,这个世道,无论走到哪里,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廷祥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贫苦农民有用的人,团结起来向黑暗社会造反。
1931年,其堂哥张廷芝在吴起镇楼房坪的堡子上成立民团,招兵买马,扩充武装。号称要“清除匪患,除暴安良”。张廷祥一看,认为机会来了,二话没说,报名当了张廷芝民团的团丁。由于他出色能干,加之又是张廷芝的远方堂弟这个关系,干不多日,就被张廷芝破格提拔坐上了民团的第三把交椅,成为第二副团总(也就是当时说的三当家的)。本想这下可以大展身手,终于能为当地贫苦农民出头伸冤了。怎料想,张廷芝每次带他们出去,依然干着打家劫舍,强抢民女,甚至杀人越货的勾当。
看到张廷芝为非作歹,张廷祥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后悔当初不该加入民团。痛定思痛,公开场合阻止不了张廷芝的恶行,暗地里将张廷芝抢上山的财物,偷偷还给受害的百姓。这样一来二去,张廷芝发现了他的行径,叫手下兵丁将张廷祥绑起来,毒打一顿,致使他全身多处受伤,几根肋骨被打折。痛苦难忍的张廷祥不但没有停止自己的行动,反而越发激起了反抗的决心。有一次,他悄悄地将民团抢上山的几名妇女放了。这次可闯了大祸。张廷芝一气之下,将他捆绑在一棵大杨树下,用皮鞭狠狠地抽了一顿,并押入死牢,准备 “点天灯”①。
张廷祥同村的村民得知他被打入死牢,自发组织起来,拿起镢头、斧头上山要人,要求释放张廷祥。父亲张鸿昌也亲自上山求情,他答应只要张廷芝放了张廷祥,他一定会好好劝说,不让儿子再跟张廷芝作对。张廷芝这才允许留张廷祥一命,但不再让张廷祥当三当家的了,罚他当伙夫喂马,干些杂役苦差。
1933年11月8日,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区党政领导的主持下,陕甘边红军全体军人大会在合水县莲花寺召开。会后,刘志丹、习仲勋等红军领导人决定攻打陕北,扩大根据地,并派刘景范、刘约三回陕北打探敌情。刘景范回家乡后到芦子沟、金汤镇、楼房坪秘密进行调查,当地农民诉说了张廷芝的恶行,同时提到张廷祥那个好后生,说他一心想为老百姓办事,由于势单力薄,惨遭毒打,险些丧了性命。
刘景范得知这一情况后,几经周折和张廷祥秘密见了面,两人一见如故。刘景范向他讲述了红军的革命主张和准备攻打陕北的计划,张廷祥当即提出要参加红军,一起闹革命。刘景范经过缜密思考,要求张廷祥默不作声,继续留在张廷芝民团当马夫,等待时机做内应,一举消灭张廷芝民团。
1934年3月,张廷祥通过我党在陕北的联络员张明科(后为保安游击队队长),给红军透露,张廷芝在吴起三道川的机炮营防范松懈,易于攻取。刘志丹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带领红三团到三道川户沟岔,一举消灭了机炮营。将机炮营的枪械所打掉,其制枪制炮的工具、材料一并运回南梁。张廷祥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随同来到根据地,正式成了一名红军战士。
注释:①“点天灯”,是陕甘边一带封建社会传下来的一种酷刑,就是将人捆绑在石柱子上,然后用一口大铁锅,将老麻子油或羊油炼成溶液浇在人身上,后用火点燃焚烧人的身体,一直将其烧为灰烬,寓义“给天点灯。”
来源:《陇原红故事》第2辑
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甘肃党史”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