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蒂克 卡纳 印度 英国 征服

英国征服印度之始:卡纳蒂克战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7 09:17:07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 莫卧儿帝国的解体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然而,由于南亚次大陆的自然环境影响及其他种种人文因素,印度次大陆自始至终都未能建立一个囊括整个次大陆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强权帝国,不断有外来入侵者纷至沓来,又融入印度这个民族大熔炉中,8-11世纪,穆斯林开始由西北方向入侵印度,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区,13世纪开始建立数个以德里为首都的穆斯林王朝,统称为德里苏丹国,1526年,一代雄主帖木儿的后裔 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率军入侵印度,于帕尼帕特大败印度王公联军,入主印度。建立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强权封建王朝——莫卧儿王朝。都德里。

巴布尔

巴布尔的子孙不断继续着在印度的征服事业,至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大帝在位时期(1556-1605在位),莫卧儿王朝达到鼎盛,由于采取宗教宽容和平等政策,加上有强大的中亚骑兵与火器构成的军事力量,莫卧儿王朝前期统治的相对稳固,得到当地印度王公的支持,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奥朗则布在位时代(1658-1707在位),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奥朗则布孔武有力,精通军事,在莫卧儿王位继承战争中胜出,夺得王位,随后南征北讨,将莫卧儿帝国的版图扩张到最大,几乎统一整个南亚次大陆,然而,他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对其他宗教信徒极为反感,放弃莫卧儿帝国一直坚持的宗教宽容政策。大搞宗教迫害政策,对国内的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逐出去,攻打,没收拒绝皈依伊斯兰的印度王公,加之他本人穷兵黩武,四面扩张,财政不堪重负,人民起义不断爆发,狼烟四起,17世纪末。印度南部德干高原的马拉塔人不堪莫卧儿帝国的压迫。在首领希瓦吉率领下,揭竿而起,独立建国,建立所谓马拉塔联盟,与莫卧儿帝国展开游击战争,尽管莫卧儿帝国军事实力处于优势,但希瓦吉运用地形优势,展开游击战争,令莫卧儿帝国疲于奔命,马拉塔联盟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打越强。莫卧儿帝国的国力也陷入了与马拉塔人的战争泥潭,1707年,奥朗则布死于远征马拉塔的途中,没有指定继承人,诸子争立,互相火并,到1719年,穆罕默德·沙即位,12年换了8个皇帝,局势才初步稳定,乘着莫卧儿帝国内战,许多印度王公也纷纷自立,割据一方,莫卧儿帝国四分五裂,至此,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到17世纪中叶,莫卧儿帝国事实上只能控制德里周边及北印度若干地区。

展开全文

奥朗则布

奥朗则布时代的莫卧儿帝国(虽领土巨大,但危机四伏)

四分五裂的印度,给与外部势力以可乘之机,日渐衰弱的莫卧儿帝国与本就实力不强的马拉塔联盟也无力抵抗来自外部势力的入侵,1739年,波斯纳迪尔沙入侵印度,大败莫卧儿军队,攻占德里,大掠而还,继波斯之后,1748年,阿富汗人也趁火打劫,侵入莫卧儿北部,几度进占德里。此后连年入侵印度,1761年,阿富汗军队与北上的马拉塔人10万大军在帕尼帕特决战,马拉塔人几乎全军覆没,波斯,阿富汗的入侵,极大地削弱了印度本土势力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力量,客观上,反而为西方殖民者征服印度创造了条件。

18世纪上半期的印度

二 西方殖民者的到来

西方殖民者很早就展开对印度的殖民入侵,最早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早在莫卧儿王朝建立之前,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从欧洲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的新航路,并在印度沿海通过种种手段建立殖民地,1507年,葡萄牙海军在第乌海战大败印度王公——奥斯曼联军,占领第乌港,此后,第乌成为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中心。1534年,葡萄牙人又在印度西海岸建立孟买等殖民据点,紧随其后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挂牌营业,开始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此后,相继在普利卡特,苏拉特,科钦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并排挤葡萄牙人势力。但是,荷兰将其殖民重心放在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对广大的印度不甚上心,只是控制重要的贸易据点与海上贸易线路。

荷兰东印度公司

继葡萄牙,荷兰之后,英国,法国殖民者也相继来到印度,与人口少,陆军弱,国力有限,只能控制沿海商业据点与海上商路的葡萄牙与荷兰殖民者不同,英法殖民者人口众多,国力军事实力更为强大,殖民策略更为成熟,有能力深入内陆,在殖民地建立长期统治,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颇感兴趣,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下,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殖民政府起先与荷兰人合作,排挤葡萄牙人的势力,一边派出使者访问,贿赂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想方设法取得莫卧儿王朝的支持,1613年,莫卧儿帝国准许英国在苏拉特建立商馆,1618年,莫卧儿皇帝贾汗吉尔颁布敕令,准许英国商人在莫卧儿帝国境内自由贸易与开设商馆,开始殖民活动,英王也大力支持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活动,1639年, 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东海岸的卡纳蒂克地区(也译为卡尔纳提克地区),在该地以每年600英镑的价格在当地王公手中租得土地,后扩建为马德拉斯,圣大卫堡等殖民据点,成为英国势力在印度东海岸的殖民中心。1661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将孟买赠送英国,经英国东印度公司大力营建,孟买成为英国在印度西海岸的殖民中心,英国又将目光转向孟加拉沿岸,1698年,英国远征队达到孟加拉湾沿岸,在当地王公手中购得土地,兴建堡垒,日后发展为著名的加尔各答,成为英国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殖民中心,

英国东印度公司

17世纪中叶,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登基,法国也开始大规模对外进行殖民扩张。1664年,在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法属东印度公司成立。与英国,荷兰相比,法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起步较晚,进步也较慢,且与自负盈亏,享有充分自主独立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同,法属东印度公司主要依靠王室投资,本质上是王室进行殖民的工具,由王室进行干涉,没有自主权,这一区别,也决定了日后英法在殖民印度战场上的成败,1673年,法国在南印度 同属卡纳蒂克地区的天然港湾建立名为“本地治里”的殖民地,经数十年发展,成为法国在印度的殖民中心,甚至一度超过孟买,无论英国殖民者,法国殖民者,在莫卧儿帝国的鼎盛时期,都尽量避免与莫卧儿帝国发生直接冲突,而是采取更为温和的方式进行商业殖民,甚至于寻求莫卧儿帝国的帮助,然而,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印度四分五裂,英法殖民者也很快撕下“和平”“通商”的假面具,开始进行更为激烈的武装殖民活动。

三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

法国虽为后起之秀,但进入18世纪,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发展神速,大有取代英国之势,英法之间的矛盾很快愈演愈烈。1742年,法国杜布雷开始担任本地治里的总督,杜布雷是一位颇具才干的殖民者,在他任总督后,鉴于法国驻印军队人手不足,开始组建由本地印度人充当军队,法国提供装备,进行训练的方式,组建军队,这也是著名的印度土兵制度的开始。杜布雷拉拢当地印度王公,让他们同意由法国和法国训练的土兵保护,而法军的费用由印度人承担,这一政策,大大提升了法国在南印度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也使得英国大为不快,双方的殖民中心本地治里与马德拉斯同在卡纳蒂克地区,相距不远,很容易爆发冲突,随着杜布雷的上台,双方矛盾已到达顶点。

杜布雷

此时,正逢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在欧洲爆发,英法双方在欧洲大打出手,其战火很快蔓延到印度。1746年,英国海军借口两国开战,在印度海域捕获了法国的船只,拒不交还,双方开战,这也就是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当时,法国人在印度海域没有舰队,杜布雷(Joseph Franois Dupleix)向毛里求斯总督杜·布尔东奈发出紧急呼呼,请求援助。朴·布尔东奈装备了一支有8艘战列舰的分舰队驶抵印度海上,前来支援,1746年7月,法英两国舰队在卡纳蒂克海域附近决战,英军大败,被迫撤退,9月,杜布雷率军包围英国殖民据点马德拉斯,城内英军略做抵抗,即开城投降,法军仅阵亡6人,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英军投降

莫卧儿帝国卡纳蒂克地区的总督(纳瓦卜)安瓦鲁丁闻听英法爆发冲突,仰仗自己身为当地长官,前来调停,要求法国撤出马德拉斯,遭到法国断然拒绝,安瓦鲁丁大怒,命长子马福兹·汗率领1万大军围攻马德拉斯,城内法国守军只有400多人,但仰仗欧洲火炮,炮轰印度军队,反将印度军队打退,马福兹·汗败退,收拾残兵后,又转为围攻法国在卡纳蒂克的另一殖民据点圣·托雷,杜布雷亲率军队救援,10月24日,两军于阿迪瓦尔河遭遇,印度军队有上万人,而法国军只有230人加上数百当地伪军,然而,印度军队以骑兵冷兵器为主,火器很少,法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杜布雷沉着应战,令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排出密集队形,待印度骑兵发起冲锋后,火枪齐射,大败印度骑兵,许多印度骑兵还没冲到阵前,就被乱枪打死,少数骑兵冲入阵中,也被法军如林的刺刀戳死,印度军大败,被迫退出英法冲突。

一系列的胜利,让杜布雷欣喜若狂,决定彻底将英国势力赶出印度,围攻英国另一殖民据点——圣大卫堡,但是,不甘失败的英国人很快卷土重来。此时,法军却陷入危机之中,杜布雷与杜·布尔东奈爆发激烈冲突,后者劝说杜布雷见好就收。但杜布雷不听,不久,风暴乍起,法国舰队遭受巨大损失,杜·布尔东奈见状。干脆令舰队撤出卡纳蒂克,失去海军支援的当地法军形势急转直下,1748年6月,英国派出海军主力舰队,支援卡纳蒂克,得到海上支援的圣大卫堡顽强抵抗法军围攻,法军围城一年半而不下,士气大跌,英国舰队又炮轰,围攻本地治里,准备围魏救赵,但计划未能得逞,双方陷入僵持,此时,1748年,奥地利王位战争结束,双方在欧洲战场议和,欧洲战场的结束,使得双方在印度的冲突已无实际意义,参战双方签订《亚琛条约》,法国交还马德拉斯,换取在北美被英军占领的路易斯堡。各自罢兵,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双方战平。

四 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英法双方实际上均一无所获,战争也未能解决双方的矛盾。因此。双方很快再次大打出手,这次,双方不再直接开战,而是不约而同选择“代理人战争”,通过干涉印度王公的冲突,以夷制夷,扩大彼此的影响力,1749年,卡纳蒂克的小国坦焦尔爆发王位继承战争,英法双方各支持内战的双方争夺王位,最终以英国支持一方获胜而告终。不甘心失败的杜布雷积极准备,决心在下一次争夺中战胜英国。

机会很快来临,英法与当地印度王公的战斗吸引了马拉塔人的注意,为浑水摸鱼,马拉塔人放回被扣押8年的前卡纳蒂克总督多斯特·阿里汗的女婿昌达·萨希布,鼓动他争得卡纳蒂克总督之位,与现任卡纳蒂克总督安瓦鲁丁作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安瓦鲁丁曾与法国交战,法国对其毫无好感,因此很快找上昌达·萨希布,双方狼狈为奸。1749年,在法国支持下,昌达·萨希布与安瓦鲁丁在安布尔(ambur)决战,得到法国支援的昌达在法国火枪手的帮助下,大败安瓦鲁丁,打死其本人与长子马福兹·汗,安瓦鲁丁的次子穆罕默德·阿里逃走,法国又武装支持另一位亲法派王公穆扎法尔·姜格及其子萨拉巴特·姜格先后成为海德拉巴的统治者,又出兵帮他们打退马拉塔人的入侵,为感谢法国支持,后者投桃报李。杜布雷被任命为克里希纳河以南莫卧儿帝国的总督,成为“莫卧儿帝国最亲密的朋友”,并且一支由900法国人与4000印度伪军组成的法国军队常驻海德拉巴,杜布雷一时成为成为南印度的风云人物,风光无限。此时,与法国作对的南印度王公,仅剩逃走的穆罕默德·阿里。困守特里奇诺波利,法军与昌达·萨希布的联军将其团团围困,已成瓮中之鳖。

担心法国势力过分庞大的英国很快就采取行动。1750年9月,英国新任总督托马斯·桑德斯走马上任,他一方面支持穆罕默德·阿里,一方面挑拨离间,鼓动南印度的王公起来对抗法国,面对法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托马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此时,一位文员却献计托马斯。一举扭转英国局势,此人即臭名昭著的殖民头子——在日后的普拉西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大英帝国的英雄”——普拉西男爵 克莱武

克莱武

克莱武建议,英军不必直接帮助穆罕默德·阿里解围,而可以围魏救赵,派兵攻打昌达·沙希布的老巢——卡纳蒂克首府阿尔科特,令印度人和法国人措手不及,托马斯采纳了这一建议,克莱武毛遂自荐,亲自带队,1751年8月26日,克莱武仅率300英军,500印度伪军出发,此时正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崎岖难行,英军冒着暴风雨进军。两天内行军43公里,31日,抵达阿尔科特城下,克莱武故意虚张声势,连放大炮,城内守军误以为英军主力来到,弃城逃走,克莱武兵不血刃,占领该城,进城后,克莱武下令严禁劫掠,扰民,强奸妇女,贴出安民告示,稳定城内民心,并修筑工事,架设大炮,准备应对印度军队反扑,闻听老巢被夺的昌达·沙希布大怒,命其子礼萨·沙希布率4000军队及150名法国士兵,携带大炮前往援救,撤退的当地守军也赶来回合,队伍扩充到万余人,印度军将阿尔科特团团包围。

阿尔科特之围

印度军队攻城,轰塌部分城墙,尽管敌众我寡,但克莱武沉着应战,他首先率部优先射击,偷袭法国军队与法国炮兵,将其消灭殆尽,使印度军队失去火力优势。而后一边修补城墙,一边在城内修筑高台,架设18磅重炮,昼夜轰击印度军队,印度军队冒着炮火攻城,死伤惨重,只得暂缓攻城。将城池团团包围,但城内英军的损失,粮草也得不到补充,形势十分危急,10月,托马斯亲率军队援助克莱武,半路遭遇法国及印度军队拦截,被迫撤退,同月,法国再次派出炮兵援助攻城印度军队,法军炮兵轰塌城墙,英军就在缺口后面挖掘战壕,安置栅栏,填补缺口。与印度军队对峙,托马斯以重金贿赂马拉塔人,马拉塔宰相决定亲率大军支援克莱武,礼萨·沙希布闻听马拉塔人即将到来,与克莱武议和,遭到后者断然拒绝。11月24日,印度军发起最后总攻,印度军以战象为先锋,数千军队架起云梯攻城,城内英军集中火力射击大象,大象失控发疯,反而往己方阵地狂奔,踩死不少阿三,印度军先后又发起十数次疯狂进攻,克莱武沉着应对,令英军待阿三走近射程再火枪齐射,一排枪放过去,就打死一排阿三,一支印军企图扎筏泅渡护城河,也被英军炮火击毁,战至黄昏,印度军终因伤亡惨重,全线溃败,英军打死印度军上千,自己只死了6个,次日,印度军终于支撑不住,仓皇撤退,丢下大批军用物资,前来支援的马拉塔人赶到,克莱武率军追击,再次大破印度军队,打死礼萨·沙希布,支援印军的法国军队投降,英军获胜。次年,克莱武又率军在战斗中击毙昌达·沙希布,打败围攻特里奇诺波利的印度军与法军,扶植穆罕默德·阿里为卡纳蒂克总督。

卡纳蒂克战争

此战,克莱武以数百之众面对万人大军坚守城池数月,击毙俘虏印军数千,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同时威震南印度,许多印度王公也纷纷对克莱武表示臣服,但是,克莱武并未改变南印度法国强,英国弱的局面,克莱武的声名鹊起,使得杜布雷大怒,杜布雷准备倾举国之力,与克莱武一决雌雄。然而此时法国政府因连年战争,财政赤字,债台高筑,法属东印度公司因与英国交战影响贸易,也赔的血本无归,鼠目寸光的法国当局认识不到印度的重要性,反而认为杜布雷无事挑衅,没事找事,使得法国与英国有再次全面开战的危机,将其撤职查办,押回国内,法国新派夏尔·戈代厄担任印度总督,与英国议和,1754年,双方缔结《本地治里条约》,保持现有领土,双方约定不再无端起事,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至此结束,此战看似双方再次战平,但法国实际上放弃杜布雷为法国在南印度争得的巨大影响力,实际上属于吃亏一方。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英国倾斜。

五 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

在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后不久,名噪一时的克莱武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孟加拉地区,并在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中大败孟加拉王公,进而征服整个孟加拉,使得英国获取孟加拉这块资源丰厚的殖民地,反观法国却坐视英国与孟加拉的战争,无所作为,坐以待毙。1757年,七年战争爆发,英法两国再次在欧洲战场大打出手,战火蔓延到印度,克莱武决心,将法国彻底驱逐出印度,1757年3月14日,克莱武不宣而战,率军围攻法国在孟加拉的殖民据点——昌德纳戈尔,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英军只用一天即攻下法国这座在孟加拉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要塞,残余法军逃回本地治里,向夏尔·戈代厄与驻军司令德布西侯爵求援,两者自度兵力不足,在海上无法战胜英国,又恐怕遭到当局“擅起战端”的责难,再次坐视不理,使得克莱武的阴谋得以得逞,变本加厉,1758年,忍无可忍的法国当局终于派出援军来到印度,由拉利伯爵率领陆军,达歇率领海军与英国开战,与英国决战,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爆发。

然而,拉利伯爵出身贵族,趾高气昂,看不起出身平民的军官,与达歇关系非常不睦,同年5月,拉利率军包围英国殖民据点圣大卫堡,次月,城内英军投降,拉利伯爵本想一鼓作气,围攻马德拉斯,然而,达歇却拒绝进一步提供支援,致使法军功败垂成,只得围攻英国扶植的坦焦尔王国,英国海军主力此时从孟加拉返回,8月3日,大败达歇率领的法国海军,支援坦焦尔,10日,拉利被迫撤围,克莱武见状,乘胜追击,率军攻击法国扶植的海德拉巴统治者萨拉巴特·姜格,迫使其倒向英国,法国局势急转直下,1759年,英军转入全面反攻,在克莱武和马德拉斯守将库特的指挥下,法军节节败退,次年,法英两军在本地治里附近的梵达瓦希决战,法军大败,英军乘机扫荡法国在印度的殖民据点,3个月后,法国在印度仅剩本地治里。

英军围攻本地治里

克莱武和库特决定,一鼓作气,攻破本地治里,5月,英军从海陆两面包围本地治里,拉利联络南印度的迈索尔王国国王海德尔·阿里,向其求援,后者派出军队,但双方未能协同一致,致使海德尔·阿里被迫撤回,英军围攻本地治里,城内弹尽粮绝,次年1月16日,拉利率城内大小官员及残余守军投降,英军入城,大肆破坏,将本地治里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全部拆毁,据描写:“这个一度美观而繁荣的城市,几个月之内连一所房子都不剩了。”,1763年,七年战争的欧洲战场结束,法国一败涂地,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将本地治里等殖民据点交还法国,仅剩几座空城,法国不得设防,只得从事商业活动,至此,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势力基本瓦解。而英国得以独霸印度,此后,规模更大的印度入侵活动,即将在英国手中继续进行。

卡纳蒂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