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机器人工厂,江夏、车谷“专精特新”企业跨江共话“智能化之变”
3月15日,江夏区“专精特新”企业“智改数转”技术交流会在武汉市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武汉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那科”)举办。从江夏区到武汉经开区,在江夏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组织下,3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跨江而来,走进车谷机器人工厂感受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智能化之变”,与经信部门、高校、金融机构各方齐聚一堂,共话“专精特新”企业新发展、新思路。
与会者参观发那科工业机器人产品。记者李昕宇 摄
“这台机器人能否适应复杂的工厂环境?”“机器的维护保养怎么解决?”“需要什么水平的操作工人?”……工厂参观中,与会企业代表“强势围观”发那科适用于上下料、弧焊、物流、研磨、涂装等多领域的机器人产品,一边拍照一边同现场技术人员交流着。
在发那科副总经理韦鹏看来,交流正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专精特新’企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通过政企学金各方资源的互动共享,帮助它们补短板、强创新”。
诊断企业智能化水平、协助申报相关政策、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发那科智能化改造专家张志刚介绍,作为武汉市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发那科已完成超200家企业的智能化诊断,助力打造出30余个智能化示范项目,其260余个系列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与信息化解决方案已成为武汉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资源池”,直接解决企业面临的招工难、效率低、危险性高等痛点。
同为武汉市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格创东智解决方案专家刘平也在会上介绍了该公司的智能化生产交付、智能化生产、质量管理等解决方案。在他看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内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工具,将帮助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展开全文
交流会现场。记者李昕宇 摄
“中小企业既迎来了数字化转型东风,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湖北工业大学就业创业学院院长夏星分享道,调研显示我国近80%有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企业仍处于基础探索期和简单操作期,企业需要通过扶持和模拟演练,通过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逐步打造数字供应链。顺应工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高校也正通过国际合作、专业结构调整、平台建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源和人才支持,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转型升级智库。会上,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与产品。
“今天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了解到了智能化升级的政策导向,以及工业机器人的最新发展方向。”武汉华之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叶伟明参会后表示要将学习到的内容带回去,为公司持续的智能化升级规划提供参考。
各项交流宣讲活动已成为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日前,武汉市举办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宣讲会,向各区共200余家企业全面解读了最新的申报要求与扶持政策。据介绍,2022年武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增幅全国城市第一,今年力争全市新增6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长江日报记者李昕宇 通讯员张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