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赵 二郎 上篇 花钱 内外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7 03:38:04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

老赵聊二郎角色之

金头奴上篇

闲聊神怪花钱中的二郎4

老赵花钱 艺术图像笔记十二

作者 老赵

在二郎花钱探索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二郎艺术图像的要素问题,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也总结了二郎艺术图像中的完备六要素,不仅存在于《搜山图》长卷等绘画作品中,也存在于二郎主题花钱中,是二郎神主题要素的核心点。

那么,这六要素到底是什么来头,什么称呼,又是什么来头呢?关于这一点,在艺术图像上是找不到答案的,这个文本要素得去文本资料中寻觅。所以,我们上次也开启了二郎神组合中的人员的探索之一的郭牙直。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本文要继续探索的,是二郎神身边重要的另一个视觉要素,那就是金头奴。

元杂剧《 西游记杂剧》描绘了二郎神威武的形象:灌口把威施,天涯将姓显。郭压直把皂鹰擎,金头奴将细犬牵。背着弓弩、狭着弹丸。濯锦江头,连云栈边。这里说到了二郎神的两个随从,一个是郭压直,一个是金头奴,前者擎鹰,后者牵犬。背着弓弩,夹着弹丸。但是在表现二郎神降魔题材的《搜山图卷》中,非但郭压直基本上都是在二郎主尊的身边,一般不会去擎鹰,而且金头奴更加是紧紧靠在二郎神身边,也不去逐犬。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持着弹弓。就象电影中,连长最贴身最信任的战士,总是准备好水壶,随时递送给首长一样。所以,文本中擎鹰牵犬的描述也好,唱腔也罢,都是一种泛指,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创作。到了绘画作品与花钱设计空间之中,他们有各自的粉本,逻辑与各自表达。不可胶柱鼓瑟。

明嘉靖年间成书的 《二郎宝卷》(全称《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中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梅山七圣,各牙治,黄毛童子,鄂大帅,达王,周苍,萨音坤。

《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记述云:

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

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神将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鬼力,跃马儿鬼,眉山七圣(眉山大圣,二圣,三圣,四圣,五圣,六圣,七圣),本部神兵。

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对二郎神随从的描述是:

郭牙直(统天兵六甲神)、抱刀鬼、奴厮儿、天上、天下大小鬼兵,天丁,梅山七圣,本部下神兵。

展开全文

在《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第一折中,二郎神率领众亲信上了舞台。剧本提示说:

二郎神引郭牙直、抱刀鬼、奴厮儿、狗儿上:“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赵名煜,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至隋炀帝,知吾神大贤,封为嘉州太守。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徤蛟,春夏为害。吾神持刀入水,斩蛟而出。后弃官学道,白日冲升,加吾神清源妙道真君。今有乾天大仙相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

在剧中,二郎神率众与齐天大圣等猴妖对战的时候,剧本是如此描述的:

[正末同郭牙直、七圣、抱刀鬼、奴厮儿、天丁、驪马儿、狗儿上]

[正末云] 吾神二郎真君是也。统领本部下神兵,擒拏齐天大圣,走一遭去!

上次我们也谈到,在元明杂剧中,二郎神的主要随从要素,除了七圣之外,核心的要素就是郭牙直、奴厮儿,抱刀鬼,狗儿。如果加上二郎神本尊,如果再加上要降服的对手,其实,就是我们此前所说的二郎神艺术图形的完备六要素!而且,所谓的郭压直,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武装侍卫,所谓的奴厮儿,就是我们以前的蓬头小厮,所谓的抱刀鬼,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脏活的杂役,所谓的狗儿,就是二郎神的细犬。

在下图宋代磨合罗陶模中,前排三人,后排一人,前排左一为二郎神,左二为持骨朵,衣服下摆扎在腰间的郭压直,左三为干杂役的抱刀鬼,后排一人,刘海齐额,就是紧跟二郎神的蓬头小厮金头奴。唯一少了的是细犬与妖孽,大概是制作方认为,凭借现有的人员配置,加上二郎神本身的装扮要素,已经可以在视觉上定性,不必劳烦狗狗,况且宋仁宗、宋徽宗都属狗,宋徽宗还因为自己属狗,就曾经蛮横地不让人屠狗。所以,涉及狗狗,也许还是小心为上。开个玩笑。可见,作为宋代市井文化消费的陶模图像,创作方其实也完全明白二郎神艺术图像的基本六要素的存在。

宋代二郎神陶模,网络资料

所以,二郎神的艺术图像视觉六要素,不仅广泛地存在于《搜山图卷》这样的绘画作品中,也顽强地存在于二郎神主题水陆壁画的粉本中,也深刻地存在于宋代二郎神花钱的图像表现中,也一直扎根于宋明戏剧等文本的阐述之中,还存在再宋代市井文化消费品种,艺术图像、故事文本、花钱载体、社会消费,完美地呈现出多位一体,彼此互证的惊人能量。共同佐证了二郎神艺术图像的社会共识。

从金头奴来说,元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所说的“奴厮儿”,已经把二郎神身边的这个小厮的性质说明白了,性质就是一个随身伴当,年纪就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等级就是二郎神的属下。但是这个奴厮儿的称呼,只涉及了身份性质,并没有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摹干预。

但是,元杂剧 杨景贤作《 西游记杂剧》中所说的“ 金头奴”、明嘉靖年间成书的 《二郎宝卷》中描述的“黄毛童子”。就直接涉及到了这个小厮的面目特征了。南宋王辉有《搜山图》一卷,清代《秘殿珠林》卷十八载钱塘叶森在公元1297年夏午观王辉画素笺本墨画《搜山图》题诗云:“ 清源真君颜如玉,玉冠上服笼绣襦。座中神色俨而厉,来征水衡校林虞。文身锦膊列壮士,挟弓持弹金头奴。”

可见,宋画《搜山图》中的小厮,叫金头奴,也许是因为满头黄毛,所以被人昵称为金头奴。之后的《祈祥品忏》祈祥品懴卷一“川主救民法忏”有云:

道场法忏。是故一心。皈命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八十支圣道)清净法身,(佛) 园满报身,(佛)三类化身,当来弭勒(佛)文殊大(卄卅)普贤王(卄卅)(南无)覌世音,(南无)大势至,三清三境天尊,十极十华天尊,玉皇上帝天尊,大罗诸天上帝,三元五老真君,日月九曜星君,五斗星宿群仙,本命元宸星君,(南无)五师三省真君,(南无)天府朝元大帝,东徾天斉圣帝,地府十位真君,玉洞长春仙子,川主惠民大帝,黄毛童子,七性将军,文武公卿,金狮猫王,圣徳済威仁昭惠王,留恩妙光皇后神父圣徳加泽广安王,神母彰淑慈懿皇后,神兄大将军昭应大安王,神嫂圣顺元妃,神长子翊善通利侯,神长妇顺淑惠夫人,神次嗣赞至勇应侯,神次妇慈惠夫人,神佑客人正顺利汉侯,留应恊惠夫人,神佑镇西将军浮应侯,福惠夫人侍从楚江五通无为大王,华岳三郎鉄爪三郎,导江岷江楚江大王,圣君圣主大王,侍忠金马黄马大王,忠信快利大王,炳灵丞相左右二丞相,六部典吏大部尚书,左右金虞使,出入遣魔使,镇殿将军掌簿判官,三圣七圣金虞大王,杜一杜二将军,统都善顺将军胄应侯,惠済将军恊斉侯,顺统将军昭徳侯......

可见,在这里,黄毛童子位列川主惠民大帝(二郎神)之后,紧紧跟随,跟艺术图像中黄毛童子与主尊二郎神的位置完全一样。到了《封神演义》中,二郎神身边的黄毛童子变成了一对。

《封神演义》第五十五回《第五十五回 土行孙归伏西岐》中说道,杨戬去夹龙山请惧留孙,在半路上忽遇怪物袭击,杨戬追至一个石穴中,结果怪物不见了,却见到一口三尖两刃刀和一件淡黄袍,紧接着两个小童出来说杨戬是盗贼,杨戬自报姓名后,二童子倒身下拜,自称是五夷山金毛童子,要拜杨戬为师:

杨戬将袍抖开,穿在身上,不长不短。把刀和枪扎在一处,收了黄袍,方欲起身,只听的后面大呼曰:“拿住盗袍的贼!”杨戬回顾,见两个童儿赶来,杨戬立而问曰:“那童子,那个盗袍?”童子曰:“是你!”杨戬大喝一声:“吾盗你的袍?把你这孽障!吾修道多年,岂犯贼盗!”二童子曰:“你是谁?”杨戬曰:“吾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杨戬是也!”二童听罢,倒身下拜:“弟子不知老师到,有失迎迓。”杨戬曰:“二童子果是何人?”童子曰:“弟子乃五夷山金毛童子是也。”杨戬曰:“你既拜吾为师,你先往西岐去见姜丞相,你说我往夹龙山去了。”金毛童子曰:“倘姜丞相不纳如何?”杨戬曰:“你将此枪连刀袍都带去,自然无事。”二童辞了师父,借水遁往西岐来了。正是:玄门自有神仙诀,脚踏风云咫尺来。

话说金毛童子至西岐,寻至相府前,对门官曰:“你报丞相,说有二人求见。”门官进来启丞相:“有二道童求见。”子牙命来。二童入见子牙,倒身下拜:“弟子乃杨戬门徒金毛童子是也。家师中途相遇,为得刀袍,故先着弟子来,师父往夹龙山去了,特来谒叩老爷。”子牙曰:“杨戬又得门人,深为可喜。”留在本府听用不提。

可见,在《封神演义》中,二郎神身边的黄毛童子是两个,都是慕名前来投师的,而且在姜子牙的门官眼中,都是“道童”。在 《清彩绘全本西游记》(见下图)中,二郎神的左右也的确出现了两个童子,而且这两个童子也的确不再是捧个弓箭的小厮,而是勇于厮杀的先锋,并且也的确是一个驾鹰一个牵犬,但是,他们不是黄毛童子,而是标准的黑毛童子。可见作者心中对黄毛两字的理解,只是一种年龄的隐喻,而不是种族的区别。

《清彩绘全本西游记》

在黄毛童子方面,诗歌、绘画与杂剧三者对一个角色的命名一致,也透露出本主题角色的成型、成像、成熟的一面。所以才形成了社会共识。当然,也有个别例外,说二郎神身边的不是黄毛童子,而是红毛童子。

《川主正朝》有叙述说:

其为神佐嘉应利泽王,妻正利夫人,为神佐镇西孚应侯,妻协惠夫人,为神佐押真威显侯,妻福惠夫人,侍从有楚江大王,五通五位夫人、导江岷江夫人,侍忠金马大王,圣忠圣主大王,楚江黄马大王,忠信快利大王,左右丞相典吏,六部愈书官典,三圣阿婆将军,七圣都统将军,左右风火将军,开路开江将军,带剑火盘将军、山王伏虎将军,降伏妖精将军,郁垒神茶山神,离堆人头山神,容神卿高十将、先锋红毛童子,内外廵庙使,急脚白旂大神,六丁六甲神将,斗鸡相扑将军、逐球捕猎之神、梅山七圣,本部下神兵等。

玄皇教现也称元皇派,该派祖师爷为赵候圣主赵侯。在《正一教清微风雷院·玄皇政正教经》中有云:

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 圣主额上正有一纵目,金甲持剑,廿六岁得道为少年像 ,左右金枪太子,右有红毛童子,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开府治事,赐额“九州阴阳兵马司”。累世显圣救民,唐太宗闻圣主显迹,敕封神勇大将军,永镇灌口。明皇幸至天回镇,圣主显圣,告明皇回銮,后果得收复两京之捷,乃加封“赤城王显应侯”。

上述梳理的两则红毛童子,都在川主的描述中,而且已经从随身小厮,成为了作战先锋。我们先存此一说。因为在主流的叙述中,在我们主体聚焦的宋明时期,无论是文本资料,还是艺术图像,都还是黄毛童子与金头奴为主。

邢台明墓出土一张《献寿图》(见下图),其中仙道的两个随从童子,不仅双髻头型,而且是十足的黄毛童子(自然,这个黄毛远远没有到达金毛的程度),因为在神话中,金毛红毛,都蕴含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法力。是特异功能的一种外化。如果一个神仙的随从,没有一点特异之处,就跟邻居家的娃娃一样普通,你又如何肯去相信道长的神通呢?

所谓的金头奴,自然也可以理解为黄毛童子,因为金就是黄,《我就是药神》中有个角色被称为黄毛,由章宇扮演,他还由此入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他之所以叫黄毛,就是因为他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其实,他也可以叫金毛,《倚天屠龙记》中的谢逊,之所以叫做金毛狮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满头金发。

那么,这个黄毛童子金头奴,到底是在说,因为年纪小,所以毛发还没有呈现成年的黝黑,所以是类似黄毛丫头一样,是对年幼的一种宽泛形容呢,还是就是对人物金黄毛发特殊性品种的一种强调,也就是说,是用毛发的有别于汉族的金黄,来暗喻当事人的特殊种族呢?这是个问题。

1、金头奴或有少年之喻

唐代李白有《酬张司马赠墨》一诗,其中有句为:“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这里李白所说的黄头奴子,因为有双鸦鬟的后缀,所以就是说的 头上鸦青色发髻的黄头少女。所以,黄头奴子,既可以是男子,也可以是女子,作为女子来说,不免就是黄毛丫头的同意词了。而黄头奴子,也似乎等于在说金头奴了。可见在这里,黄头奴的含义所指,是年龄上的幼小。

大家常说金童玉女,巧了,也有个金字在内。唐代徐彦伯有诗《幸白鹿观应制》云:“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一般说来,凡神仙所居洞天福地,皆有金童玉女伺侯。玉女献青莲还有生动的艺术图像表现,下图本命星官大钱,这是上海收藏家陈伟龙转我,我转木鱼兄的。

已故收藏家木鱼旧藏

传吴道子绘《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玉女献青莲

当然,八仙中的何仙姑也喜欢擎莲。请看下图。

梅力更召活佛殿东壁

王锡康惠山泥人《八仙》中的何仙姑 乐艺会资料

那么,神灵身边的黄头奴子玉女长啥样呢?《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娘娘庙中被召见,前来引导的就是两个神灵手下的青衣女童:

只见两个青衣童子,径到厨边,举口道:“小童奉娘娘法旨,请星主说话。”宋江那里敢做声答应。外面童子又道:“娘娘有请,星主可行。”宋江也不敢答应。外面童子又道:“宋星主休得迟疑,娘娘久等!”宋江听的莺声燕语,不是男子之音,便从椅子底下钻将出来看时,却是两个青衣女童,侍立在此床边。宋江吃了一惊,却是两个泥神。只听的外面又说道:“宋星主,娘娘有请。”宋江分开帐幔,钻将出来,只见是两个青衣螺髻女童,齐齐躬身,各打个稽首。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

朱颜绿发,皓齿明眸。飘飘不染尘埃,耿耿天仙风韵。螺蛳髻山峰堆拥,凤头鞋莲瓣轻盈。领抹深青,一色织成银缕;带飞真紫,双环结就金霞。依稀阆苑董双成,仿佛蓬莱花鸟使。

双成花钱 修养藏品

武当博物馆藏铜镏金玉女像

虚石山人藏品

本命星官、本命元神、寿星花钱 滴水泉供图

胡坚藏品

网络资料

老方藏品

王帆藏品

胡坚藏品

胡坚藏品

本命星官花钱 王帆藏品

老赵旧藏

王帆藏品

泉水阁藏品

王帆藏品

上图的本命星官与十二生肖的布局十分奇特,呈现出生肖纷纷膜拜礼敬主尊的态势,让我想起了西安博物院藏北周萨保史君墓四面墙板上的图像,据专家研究,主题为求子图。请看下图(乐艺会资料)。

下面是同类玉女黄头奴要素在同时期铜镜中的表现:

北京景星麟凤拍卖公司拍品资料

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

以上花钱与铜镜中的随从,应该就是宋江在九天玄女娘娘身边看到的那种青衣女童,宋代道教文化中,也常以青衣(青衣女子)暗喻“砂汞”,乃龙之弦气。清董德宁《悟真篇真义》云:

女子著青衣者,离为中女,木之色青。著衣者,服衣于身也。此乃砂中汞之象,以砂属离火,而汞属震木也。 郎君披素练者,坎为中男,金之色白。

所以宋代道教南宗初祖张伯端《五言》有云:

女子著青衣,郎君披素练。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

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南宋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上清集.咏雪》中,也咏叹了著名的“青女酿雪”掌故:

青女怀中酿雪方,雪儿为曲露为浆。一朝雪熟飞廉醉,酘得东风一夜狂。

由此可知,青女实已成为内丹学的一种符象。水浒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中也有道家的青衣童子出现,李逵去罗真人处请公孙胜回山寨助战,遇见的就是几个道童,其中一个还被他砍了:

李逵道:“今番且除了一害,不烦恼公孙胜不去。”便转身出了松鹤轩,从侧首廊下奔将出来。只见一个青衣童子拦住李逵,喝道:“你杀了我本师,待走那里去!”李逵道:“你这个小贼道,也吃我一斧!”手起斧落,把头早砍下台基边去。二人都被李逵砍了。

当然,也不时所有神灵的随从都是青衣童子。在下列十王图中,冥界十殿阎王身边,也有两大黄头女童的存在,这大致是阎王身边的善恶童子。当然,十王图中,也存在着很多男童随从,在文中自有后叙。

敦煌遗存中阎王身边的善恶童子

法国图书馆藏敦煌文书《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法国图书馆藏敦煌文书《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

在浙江台州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十王图中(见下图),在“五官王”一副的题记中,明确写着“左右双童业簿全,轻重岂由情所愿”。可见,阎王左右的两个童子,也就是左右双童,其职能是掌管人间的善恶登记簿子,在人死之后进行过磅考校,以便进行末日审判。所以这左右童子,也就是善恶童子。从其形态容貌看,也是女黄头奴子。

浙江台州黄岩灵石寺塔出土十王图

《西游记》中五庄观尊仙镇元子出门,吩咐看门的,就是手下清风明月两个道童,平顶山上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本来就是太上老君手下司炉的童子。

铜镜上的侍香黄毛童子 网络资料

宋代萧立之有《次韵答庐陵张新恩》一诗:

庭户无人斗鹊堕,藓径屐痕无半个。

玲珑一骑薰风前,惊起胡床橐驼座。

长身苍髯江梅间,麒麟初脱十二闲。

谁教驱策落何处,水石龃龉山连环。

笔头不识周鼎重,学古胸宽有云梦。

才大万牛挽不前,时来八风吹不动。

寒香含著西风花,汉宫寿斝倾天家。

不愁旱火成焦土,黄头奴来请行雨。

这里所说的黄头奴,就是说的汉宫的小僮仆。所以,黄头的所指,也是年龄上的幼小 。明代孙蕡有一首《闺怨·家住长干白下间》:家住长干白下间,黄头奴子识花颜,欲趁郎船看明月,寒潮惟到小孤还。这里的黄头奴子,也应该说的奴婢小厮。

假设黄头奴子是在说未成年少年,而不涉种族特征,那么也有黄头奴子,金头奴的一些近义词同义词可以参照。

平头奴子

比如唐宋诗歌中常见的所谓平头奴子。南北朝萧衍《莫愁歌》诗有云:"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唐代李咸用 《远公亭牡丹》诗云:“潺潺緑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唐代韩翃《别汜水县尉》诗云:"奴子平头骏马肥,少年白皙登王畿"。宋代晁说之《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云:“君今渐作富贵家,平头奴子红腰束”。宋代晁公溯《过陈行之饮》云:“一杯已尽催进酒,平头奴子皆传声”。在这些诗歌描写中,平头奴子就是一个主人的伴当随从,而所谓的平头奴子,就是说这些随从童仆,都是没有身份,不加冠帽的普通人。所以我们也有平头百姓一词。所以,平头奴子是强调的身份,而不是外貌,乃至不是年纪,因为平头奴子既可能是小奴子,也可能是老奴。但是由于一般人出门带的都是小厮小奴,带个老仆不大时髦,所以平头奴子在几率上多为小仆而已。

蓬头奴子

平头奴子不涉及外貌,而描写外貌的名词,还有蓬头奴子一说,唐代胡令能著名的《 小儿垂钓》中所咏叹的“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里的蓬头稚子,就是说的未成年的小孩,头发乱蓬蓬,十分天真烂漫。头发乱蓬蓬,固然有小孩子不事修饰的一面,但是更主要的是年纪小,不及冠礼,所以头发不用结束,呈自然散乱的状态。这种天然天真的状态,也普遍见于崇尚天真的修道人群之中,或丫髻,或蓬头,皆如稚子娃娃一般。

宋代沈端节《念奴娇·重阳恁好》中有云:“重阳恁好,正秋清天色,水容如泻。野阔风高香雾满,采菊无人同把,堪笑渊明,蓬头曳杖,吟赏东篱下。孤风远韵,至今犹作佳话”。诗中描写陶渊明“蓬头曳杖,吟赏东篱下”,就是一幅归隐山林,自然散漫的返真状态。所以,蓬头固然是不束冠帽的状态,但是也不仅限于未成年童子。清代沈凤起《谐铎》中有“酒戒”一篇,其中描述了一个蓬头奴,竟然自称是纯阳子吕洞宾座下的柳仙,前来点化对方,可见作为仙家,蓬头也非常合适:

邓翁,失其名,卖浆邯郸市上。一日薄暮,有蓬头奴持葫芦向翁取酒。翁凝视之。曰:“近托芳邻,汝不识耶?” 翁置不问。月余,更不复来。后遇之卢生祠下,强邀入肆,道其契阔,并取瓮头梨花春酌之。蓬头奴急起捉臂笑曰:“君勿再误我。实相告:予纯阳子座下柳仙也。曩随主人岳阳时,见其三度醉,喉间辄作痒。主人吝,不予涓滴,是以日就酤,一消渴吻,会主人赴芙蓉城洗花宴,命予守药炉。苦岑寂,倾葫芦中宿酿而饮,大醉,酣卧炉恻。主人归,责予失守。予以醉辞,主人怒。

苏轼在《和陶西田获早稻》中有云:“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所谓 獠奴, 旧指作为家奴的僚人。杜甫《示獠奴阿段》诗 宋黄鹤题注写得明白:“獠奴,公之隶人,以 夔州獠种为家僮耳。”亦由此泛指家仆。獠奴一词,也应有面目可憎的含义。

作为奴仆,蓬头不免也有不尊贵,不体面的下人含义,《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中,新任广东南雄沙角镇巡检司巡检陈辛的妻子张如春被妖怪申阳公掳掠而去,意图奸淫,但是妇人抵死不从,书中说:

申公大怒而言:“这个贱人,如此无礼!本待将铜锤打死,为他花容无比,不忍下手,可奈他执意不从。”交付牡丹娘子:“你管押着他,将这贱人剪发齐眉,蓬头赤脚,罚去山头挑水,浇灌花木,一日与他三顿淡饭。”牡丹依言,将张如春剪发齐眉,赤了双脚,把一副水桶与他。如春自思:欲投岩涧中而死,万一天可怜见,苦尽甘来,还有再见丈夫之日。不免含泪而挑水。

可见,妖精将为了惩罚张如春,而将她剪发齐眉,赤了双脚,就是将她的身份从可能的尊贵的养尊处优的大奶奶,一下子降落为粗服低贱、干粗活,三顿淡饭的丫鬟,由此逼迫她就范,所以,剪发齐眉,赤了双脚就是奴婢的打扮,所以才有所谓的“赤脚婢”、“蓬头婢”的说法。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宝山村辽墓壁画中的女蓬头奴子

蓬头剪发齐眉,不仅是丫鬟奴仆的打扮,也是头陀的装扮,所以,武松才能假扮头陀,而武松的发型,也和仙家的和合二仙,和各类主人的蓬头随从伴当一样,所以头陀、奴仆、童子的发型才会如此相似。

陈老莲所绘水浒叶子中武松的头陀打扮

北宋张激《白莲社图卷》 纸本水墨 30.2cmx593.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西夏东千佛洞第2窟 《玄奘取经图》中头陀打扮的孙悟空

巧了。在孤本元明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的有关奴厮儿的穿关( 所谓的穿关,是指元明杂剧所附的有关每折登场人物穿戴衣服、帽鞋及髭髯式样的说明)资料中,有一段有趣的注解:

奴厮儿:黄发头陀,茶褐直身,绦儿,弹弓

可见,在元明杂剧作者的眼中,奴厮儿角色的出场打扮与角色外貌服饰特征,就是一头黄发,而且发型如头陀一样蓬松,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二郎故事中的金头奴的发型,从颜色上是金头,黄毛,从外形上是蓬头,从身份上是平头。

明代尤求《和合二仙》图

那么,大家比较熟悉的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为什么也是头发乱蓬蓬的样子呢?在上图元代画家因陀罗所画的《寒山拾得图》中,画面左边的题赞赫然写着:

寒山拾得 两头陀,或赋新诗或唱歌。试问丰干何处去,无言无语笑呵呵。

可见,和合二仙与蓬头小厮发型一致,与孙悟空武松一样,与奴厮儿一致,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头陀打扮。在下图清代武强年画的五路财神中,和合二仙的打扮,就与武松、沙和尚完全一样了,就是因为在作者的理解中,他们是头陀。

清代武强年画的五路财神 花脚大仙拍摄

清代 和合二仙大中堂 中创文保

从上图的二童发型看,有点类似髡发了,怕不是主人要如同白居易一样喊他一声“秃头奴子”也未可知。

在上述元代佚名《寒山拾得像》中,我们可以知道,既然寒山拾得都是头陀,所以呈现蓬头样,而蓬头头陀的发型可以有两类,一类是左边的俗称马桶头样式,一类是右边的双螺,类似丫髻状。关于这种区分,请继续看下列和合图。也是一个双螺丫髻,一个自然蓬头。记住这个点,在下面有药效。因为这反映了小厮的基本发型类别。

宋末元初 颜辉 寒山拾得图 日本东京博物馆藏

清代 桃花坞年画《岁朝图》中的和合二仙 花脚大仙拍摄

明代商喜 《四仙拱寿》

合和二仙红绿彩 网络资料

泉水阁藏品

辽代和合铜人 老赵藏品

从上述图像要素特征我们可以明白,和合二仙的发型,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蓬头,一个髻头。从寒山拾得的头陀发型,我们也可以理解,刘海的发型,其实也是头陀打扮,因为他也是仙童。所谓的刘海,最后也成了头陀打扮中前额剪断头发的一种描述术语。也成了我们一种前额下垂头发的名词。

胡坚供图

胡坚供图

胡坚供图

清代刘海花钱 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

明代 刘海铜造像 北郊堂资料

扯远了,言归正传。回到二郎。

清代杨潮观所著《灌口二郎初显圣》简名《二郎神》,总目作“李郎法服猪婆龙”。内容大致为李二郎趁老爹李冰外出修筑都江堰不在家,出府打猎玩耍。撞上了老爹大战孽龙,于是降伏了孽龙,顺带救了老爹一命。其中描述道:

(二郎神领侍从上)天产奇男续禹功,走马一道烟,吹剑一口气,游戏到人间,诸神且回避,吾乃蜀太守之子李二郎是也,只因这厢江水泛涨,伤害居民,俺爹临江率众,开凿离堆,急切不能回府,俺镇日在书房,看书纳闷,趁此带了奴婢们,架鹰牵犬偷出府下,唤同了郭伸直健两将军,一径到山前,打围玩耍,不一时,打了无数山禽野兽,小的们,你看山坡平敞,可就此席地班荆,割鲜野响,洒落他一回者,(看风吹草动,飞走潜从,调虎离山,呼猿出洞,鹰犬一时齐从,把四面江山,只布个小围场,周遭收拢,纵得禽堆放丘拢,欢笑煞鼎烹龙凤,流星弹,宝雕弓,雨血风毛,地动山摇。)就此坐下。

(李冰戎装跑上)血染团花旧战袍,几番磨洗不更刀,石人泥 马皆知流汗,要显屠龙手段高,我蜀太守李冰,与业龙战败,几乎一命难逃,如今天并无一路救兵,如何是好,(龙婆龙子赶李冰饶场下)

(小旦挟弹两将随上)闪江天迷昏晓,阴风起平地波涛,是什么常鳞凡介都来到,则索的把冤来报。两将可前去挡住他,俺且闪在一边等着他者。(两将得令下)(鹰犬绕场下)

(二郎)只见那闪尸尸雷电交,半空中张牙露爪,他害生灵须不是两遍三遭,又听得怒腾腾风雨号,俺这里摇旗放炮,泼泥鳅只欠他万剐千万,可怪那风雷丁甲无分晓,反助着下劣修罗气势高,困住贤豪。(业龙母子李冰又厮杀上,二郎截杀放弹纵鹰犬,业龙伤败,两将擒缚介)

(二郎)且喜业龙拿住,手下,可押到营盘听令,(众应下)

由此可见,在本剧中,明确标明,二郎神手下分两种人,一种是伺候自己的奴婢,一种是服从管理的属下,两者都是宽泛的侍从,而他的奴婢年纪很小,所以脚色是小旦。而这个奴婢,大致也就是黄头奴了。因为他是挟弹的小旦,可见,黄头奴在这种语境中大致就是少年小厮的所指。

二郎神的下属,分成了内外两个系统,这也是现实社会的反映,你看,皇上有内官外官之分,外官是朝廷,内官则是宫中,官员也有体制内的下属与贴身长随奴仆两类,前者是朝廷俸禄,后者是私下豢养,比如明清的师爷,都是官员自己出的钱。

拿朝廷俸禄的,听朝廷的话,拿你个人工资的,唯你是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二郎神手下的郭压直与金头奴,谁更体己,一目了然。怪不得约与《西游记》同时的《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记述云: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 了。以前商鞅通过景监的门路去结识秦孝公,一直被文化人诟病,就是因为景监是内官。当然现在有学者研究表明,秦国的时候,连客卿的工资也是秦王内府出的钱,所以也算是王的干部,而不是国的干部。这里就不展开了。

蓬头小厮,平头小奴,黄头奴子,在宋明艺术图像中大家并不陌生,他们或为神灵身边的神童,或出现在高僧身边为行童,所谓的行童,就是说的行者中未成年的少年,而所谓的行者,大致就是头陀,我们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水浒传》中的武松的名号与打扮,就可以明了;或出现在道长的身边为道童,比如《水浒传》中李逵因为请不到公孙胜,就砍了罗真人和身边的道童;或为大儒身边的书童,或为官员身边的侍童,或侍书,或焙茗,或炊火,或牵马。中古艺术图像史,岂能少了黄头小厮?

文会小厮艺术图像采撷

宋 传赵佶《听琴图》蓬头小厮

宋 赵佶《文会图》蓬头小厮

传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小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竹院品古图》小厮

传韩干《文会图》蓬头小厮

宋 佚名《柳院消暑图页》小厮

南宋 佚名《消夏图页》小厮

苏州博物馆藏

叶茂台辽墓《深山会棋图》小厮

《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展》小厮

因小厮有特写,所以附在此

萧晨《青莲醉归图》中小厮

出行小厮艺术图像

宋 李公麟《 西岳降灵图》小厮

辽代哈拉海场辽墓出行图壁画小厮

贵人随从小厮艺术图像

大理张胜温《大理国梵像卷》皇后小厮

西夏黑水城水月观音供养人小厮

明代商喜《朱瞻基行乐图》帝王小厮

国博宋代石刻中的随从小厮

山西博物院藏宋壁画官员小厮

神道随从小厮艺术图像

明水陆画《渡海罗汉图》小厮

明绢本《阿氏多尊者 荼畔咤迦尊者 》小厮

明绢本《因迦陀尊者 伐那波斯尊者 》小厮

明绢本《 跋罗堕尊者 伽伐蹉尊者 》小厮

明绢本《 诺炬罗尊者、跋陀罗尊者 》小厮

大理张胜温《大理国梵像卷》佛家小厮

三祖僧璨,四祖道信

赞陁崛多和尚,沙门□□

伐那婆斯尊者,因揭陀罗尊者

南宋陆信忠《十王图》随从童子

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第七殿泰山王,掌管热恼大地狱

第五殿阎罗王,掌管叫唤大地狱

第四殿仵官王,掌管合大地狱

第一殿秦广王,掌管生死簿

在上述十王卷中,蓬头小厮主要的工作,就是捧印,而这个工作,在《搜山图》卷中,主要是由其他神将随从来承担的。而下图《道子墨宝》中的童子,才跟之前的台州出土十王卷一样,是执簿善恶童子的角色。因为他们手中执着善恶卷策。

南宋《道子墨宝》十王身边善恶童子

当然,十王身边的童子也是多元的,不仅有善恶童子,捧印童子,还有引路童子,请看下图平遥箴镇国寺壁画,其中旧有头陀打扮的童子举旗幡,上书“金童来引路”, 旧传善人死后,神佛要派遣自已的使者——金童玉女执幡接引升天,有所谓“金童引路,玉女扶车”之说,也见将金童女玉做成纸扎,男的执幡,女的提炉,放在灵棺前,一左一右。出殡时雇人举着。在此不表。

雅集小厮群

北宋张激《白莲社图卷》奴厮群

纸本水墨 34.9cmx1254.8cm 辽宁博物馆藏

《白莲社图卷》奴厮群

纸本水墨 30.2cmx593.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传李公麟《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奴厮群

纸本水墨 30.7cmx238cm 辽宁博物馆藏

宣化张文藻辽墓《三教会棋图》儒释道小厮

在上述宣化辽墓壁画中,三教分别有三个随从,光头小沙弥是对应佛教高僧,而在儒家与道家的小厮形态中,也许真的无法从发型上去区别,所以,两个小厮都是丫髻,而用以区分的地方,就是其中一个持仗,类似龙头杖,上加葫芦,从而体现了道家的特点,而与儒家童子进行区隔。葫芦大致是福禄之喻。因为道家比较擅长下棋的,也主要是南斗北斗这样让人动不动烂柯的神道,而南斗北斗的功能就是延命增福。

在道教中,也有龙头策杖的法器。比如,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称,法师在破狱时,注目於杖,“化策杖为芝幢,龙头虎尾之状。龙身光耀,口含华幡,灵风庆云,盘结於上,光焕无极”。《西游记》中比丘国梅花鹿化身而成的国丈是个老道者。手中拄的就是一根“九节枯藤盘龙拐杖”。九节杖也称策杖,是道教中一种重要法器。九节杖的功用是“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祇侍迎;指东北方,万鬼束形”。可资参照,因为艺术图像中的龙头杖,也许没那么严重。

在三教会棋图像中,也有策杖不带葫芦或者葫芦不明显的(见下图),乃至于不带策杖的(见丁云鹏《三教会道图》)。

金代磁州窑大定元年三教会棋图瓷枕 (不远山房资料)

丁云鹏《三教会道图》

这种头龙加“葫芦”的手杖,在宋明花钱中也有体现。这种葫芦杖,多见于寿星、道真、麻姑之手,可见与延寿福禄相关。请看下列童子执物图示。

胡坚供图

胡坚藏品

老赵旧藏

修养供图

在寿星图中,持龙头杖、杖头系葫芦的,不在少数。你看啊,葫芦加寿星,本身就能凑成一套福禄寿了。 寿星公的持杖据说也有讲究。网络上盛传一种说法,说是岳珂《 桯史》 卷四释曰:“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兮杖直而短,仅至半身,不祥物也。”所以据此可知在南宋以前,塑寿星必配一根弯曲奇特的长拐杖云云。那么,我们来看下《桯史》卷四“ 寿星通犀带”条,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德寿在北内,颇属意玩好。孝宗极先意承志之道,时罔罗人间,以共怡颜。会将举庆典,市有北贾,携通犀带一,因左珰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正透,有一寿星,扶杖立。上得之喜,不复问价,将以为元日寿卮之侑。贾索十万缗,既成矣,傍有珰见之,从贾求金。不得,则擿之曰:"凡寿星之扶杖者,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今杖直而短,仅至身之半,不祥物也。"亟宣视之,如言,遂却之。此语既闻遍国中,无复售者。余按《会要》,开宝九年二月十九日,召皇弟晋王及吴越国王钱俶,其子惟濬射苑中,俶进御衣、金器、寿星通犀带以谢。带之著于前世者,仅此一见耳。

可见, 南宋以前寿星必配一根弯曲奇特的长拐杖是有道理的,只是至于拐杖必须超过人头,这个就不免是内监对皇上的一种谗言,因为无论是通犀带的设计制作者,还是开始很喜欢的宋孝宗,都没有什么杖须过人头否则不吉祥的观念,可见这不是当时的一种普遍共识,内监以此危言耸听,无非是涉及利益,别有用心而已。而威吓之所以有效,不是因为他说的是科学,或者是事实,更不能证明皇上就信了旁人的挑唆,而是,皇上一听就犯了忌讳,心里就不爽,加上这些个劳什子,也不是非戴不可,经过旁人的挑拨毁谤,自己就宁可信其有地舍弃了而已。

清代武强年画福禄寿三星门神 花脚大仙拍摄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朵云轩唐云《寿星图》

下图中的持龙头杖的,是明代水陆画中城隍的随从。不过,这里的城隍,固然也可以算作是道教体系,不过,作为老者,持个拐杖,也同样有理。

明代 城隍判官土地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花脚大仙拍摄)

在清末民初杨柳青年画《携壶南村访旧识》中,去拜访老者的友人的杖头也系着葫芦,怪不得老者那么开心了。

清末民初杨柳青年画《携壶南村访旧识》花脚大仙拍摄

禹之鼎 《麻姑献寿图》 芝然斋网图

综上所述,在上述多种会社聚会的儒释道聚会的多元小厮形态中,虽然有着某种对应性,但是总体上是不去区分蓬头小厮的具体发型到底是对应什么文化体系,因为童子的主要发型也就是蓬头头陀形与丫髻形。大家总体都适用。

杂役市井奴厮儿

宋《纺车图》 中的蓬头小厮

宋李唐 《村医图》中的蓬头小厮

宣化辽墓壁画柴火小厮

通过宋明艺术图像中的随从小厮梳理比对,我们可以明了。不管是神道的随从,还是贵人的小厮,不管是文人雅士的跟班,还是罗汉道士的伴当,作为小厮,一般都是头陀打扮,要么丫髻双螺,要么蓬头刘海,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合二仙的两款造型。那么。在花钱中是否也是如此体现呢?

的确,花钱中道家神灵的随从,一类是头陀模样的蓬头小厮,比如二郎神身边的黄头奴子们,比如下图中张天师的童子,就是头陀打扮。

李宇涛藏品

随从除了头陀打扮,另一类是丫髻童子,请看下图。

叶迎君藏品

福德长寿背本命元神鼠 玄商拍卖资料

福德长寿背本命元神鼠 玄商拍卖资料

吾道鼠藏品

修养供图

网络资料

丫髻打扮本身,有童子的模拟,所以道家的成年人也能以此作为返璞归真天然状态的一种写照。在水浒中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描述洪太尉上山去礼请张天师,却不巧当面错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张天师一副童子的打扮,书中叙述说:

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但见:

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

公孙胜在第一次露面的时候,就是头上两个丫髻的打扮,因为他是游方道人,李逵曾经跟随军师吴用假扮道童去赚卢俊义,李逵装扮了道童,书中描述说:

李逵戗几根蓬松黄发,绾两枚浑骨丫髻,黑虎躯穿一领粗布短褐袍,飞熊腰勒一条杂色短须绦。

后来大闹东京城,官军出击,李逵狼狈出逃东京城,头巾丢了,他顺手将自己的黄毛挽作两个丫髻,书中描述说:

李逵再穿上衣裳,把大斧藏在衣襟底下。又因没了头巾,却把焦黄发分开,绾做两个丫髻。

可见,李逵两次装扮道童的时候,都是丫髻打扮。第二次,他自己把头型做成了丫髻,虽然没有穿道袍,但是还是被狄太公看作是会作法的道士先生。可见,一般的人一看成年人挽着丫髻,第一反应就是道童。虽然对方满脸横肉,杀气腾腾。下图中的丫髻道长一看也不是等闲之辈,手指指点。

网络资料

丫髻真武 刘路藏品

丫髻棋仙 胡坚供图

玄商拍卖资料

本钱图形比较少见,可能是常规的左边道尊,右边随从,从这个角度,道尊就是丫髻打扮。

八仙铜镜 北京景星麟凤拍卖公司拍品资料

从上列三枚花钱可知,非但棋仙挽着丫髻,神仙主尊挽着丫髻,八仙挽着丫髻,就连真武大神,也可以挽着丫髻。因为他们都是道家。我藏有一个宋代丫髻修真道人铜人,得之于著名收藏家饕餮,这件铜人头上丫髻,而他身披树叶,手提篮子的羊样貌,与修道的麻姑、仙姑、蓝采和是一样的。

丫髻提篮真人 老赵藏品

上图为宋代钩箭壁画中的修真道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手提花篮。

宋代仙道人物故事镜 北京景星麟凤拍卖公司拍品资料

上图为宋代仙道人物故事镜,从中可见,不仅主尊的随从童子是丫髻,而且树下的修真道人也是丫髻提篮,树叶装饰,一如铜人一样。这种丫髻树叶的造型,在宽泛道家的艺术图像中比比皆是,在这样的修真语境下,采灵芝的仙童也在腰间扎了树叶(下图)。

明代 仙药童子铜镏金像 湖北省博物馆藏 乐艺会资料

仙道图 网络资料

宋代 马远 松寿图

至于有朋友认为丫髻树叶道人是神农,这个问题我们另外再专题探讨,在此就不展开了。

言归正传,除了丫髻道童,蓬头道童,其实还有一种随从小厮的打扮,就是包巾童子,在花钱中有无体现呢?请看大屏幕。

叶迎君藏品

刘路藏品

胡坚藏品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聚焦一下二郎花钱中蓬头小厮的艺术图像表现,因为在花钱中,是无法体现出黄头、金头的特点的,而只能体现出蓬头、丫髻的形状特点,在二郎花钱的奴厮儿的发型中,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类似刷子的 结髻 形。

王帆藏品

国博宋代石刻中的 结髻小厮

大理张胜温绘《大理国梵像卷》皇后 结髻小厮

宋代钩箭壁画中的结髻小厮

宋代钩箭壁画中的 结髻儿子

金代登封王上墓葬壁画中的 结髻小厮

五代后唐同光二年王处直墓壁画中的结髻小厮

西夏黑水城遗址图像中的结髻小厮

二郎神主题花钱中的随从小厮的另一类发型是常见的蓬头头陀形。这种发型是二郎花钱图像主流。

二郎花钱中 吾道鼠藏品

二郎花钱 郭宜岭供图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二郎出相”榜题铜镜 李宇涛藏品

可见,在二郎花钱的奴厮儿中,没有丫髻形的小厮打扮,也没有包巾的打扮,而丫髻形、青包巾的小厮打扮,却存在于其他二郎神的艺术图像之中。

其他二郎神的艺术图像之中的金头奴

头陀打扮的二郎奴厮儿

宋代佚名《灌口搜山图》局部,绢本水墨设色,美国罗原觉氏藏,此图长卷附跋两页,有民国三十八年叶恭绰的题识。

明代陆治《二郎神搜山图》卷,绢本设色,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普林斯顿大学藏明代《灌口搜山图》,丁野夫款,水墨绢本。

宋代陶模中的头陀样的金头奴(网络资料)

包巾打扮的二郎奴厮儿

明代毗卢寺壁画中的清原真君

明代公主寺壁画中的清原真君

丫髻打扮的二郎神奴厮儿

監門清源妙道真君,清和硕庄亲王,设色绢本 立轴

上图作品为香港佳士德2021年5月26日编号0858的拍品。清和硕庄亲王《监门清源妙道真君》,设色绢本立轴,174 x 91.2 cm:此幅应是第一位和硕庄亲王博果铎(1650-1723)命宫廷造办处绘制一系列佛教水陆画之一。博果铎乃清太宗皇太极孙儿、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康熙皇帝堂兄。

清 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上图为清代初期作品,绢本,纵155、横88厘米。图中清源妙道真君持三尖两刃枪。后有一侍卫、一童子,分别举旗、张弓。画面左上角有榜题,在一金色长方框内书金字楷书“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由此可见,在宋明二郎神《搜山图》长卷中,在宋代陶模图像中,多见头陀模样的奴厮儿,在明代二郎神庙观水陆壁画中,多见包巾的奴厮儿,在明清水陆画的二郎神图像中,多见丫髻状的奴厮儿。这不仅反映了某种时代坐标,也体现了不同艺术门类创作的粉本路径依赖。所以,从花钱的角度,二郎神图谱中的奴厮儿,都是蓬头头陀样的奴厮款式,而与《搜山图》卷、与宋代陶模形象完全契合。这从某种程度上,不仅暗示了《搜山图》卷粉本的宋代特征,也更加说明,二郎神花钱的出现,只密集地集中在于宋代前后。虽然二郎神本身的信仰,既早于两宋,也延绵至今。

在明代《二郎宝卷》中,里面记载了二郎神的随从有:

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长白勇猛鄂大帅,达王金枝玉叶根。赤心忠孝常治世,各牙治名是尊神。神号鄂猛执刀将,保驾随爷周苍同。黄毛番王殿下子,戏耍银弹赤金弓。尊名称为萨音坤,贵字黄伶不用晕。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在《二郎宝卷》的作者眼中,黄毛奴子,金头奴,一下子成了番王殿下的儿子,名字叫做萨音坤。这是在说,黄头奴的黄头,不是指的年龄,而是族别,有关于这个问题,请听下回分解。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六:奇兽通灵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七:三星高照福禄寿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九:八仙的传说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八:“八宝”和“八吉祥”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1:披发仗剑的未必都是玄武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2:一根头箍串联起真武、悟空与武松的关系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上篇:四圣在北宋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下篇:四圣在南宋

老赵聊四圣花钱的断代:从《朝元图》《道子墨宝》中天蓬天猷的甄别说起

老赵聊真武与二郎花钱系列六:从考古资料谈披发真武未必就晚于束冠真武

老赵聊四圣花钱7:四圣在驭龙上是认真的——从驾龙的黑杀大神说起

镏金千秋万岁花钱背后的秘密:老赵闲聊辽代千秋万岁花钱上篇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执旗还是执华盖:老赵闲聊神怪花钱之《关于一枚二郎残钱的艺术图像推想》

从回头雁布鲁头到抱鹅童子:老赵闲聊辽金铜人系列

赵阳:从小铜人到草原文化梳理

老赵说铜人《整理一个铜人类别:曲膝上下手持物系列》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老赵:《六朝隋唐花钱:汉式花钱的集体隐匿之谜》

老赵:积多年图,试析董永角色与社会趣味潜变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赵崇云 赵阳:《从“驱魔”到说唱艺术——关于日本漫才的文化探索》

老赵文/鼎华图《说西游:让一部分妖精先红起来》

楚之国器 铸天下观:战国楚式六山镜刍议

馄饨侯闲聊:出行灵咒异型花钱与远行仪式

馄饨侯:宋代笔记中神通的符篆龙钱到底是哪种花钱

万思成(霸泉):神秘佛教梵文大花钱解密

刘桂秋《工匠“魇镇”——顺势巫术之一例》

韩世杰:从“阴阳造化”背“用舍行藏”谈古钱与花钱读法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七十九:李逵博钱是一种什么游戏?

尹宁:从一枚花钱看古人的版权保护意识

李书明:一枚浓缩历史、民意的银花钱

李书明:一枚早期人物背生肖大花钱的多元考证

刘源/胡坚:《重庆大足石刻与同时期花钱相同题材的考证》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刘源/蔡胜吉:驮经图花钱考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1508:闲谈宋国通宝背双龙,一半是证据经验,一半是想像

熊白《供养钱在元末的绝响:穆清钱》

宋代寿星啥模样?《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寿星篇》

刘源:《花说二郎》

本命星官不是本命元神《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元神篇》

宋代人怎么过本命年?《刘源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星官篇》

胡坚/李宇涛:《古钱上的真武考(最新版)》(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几则)

苏泉:太极四圣真君背篆书符文八卦压胜钱(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天蓬几则)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天可汗与他的昭陵六骏:刘向东马钱欣赏系列

半花妍:花钱万万千最爱婴戏钱

老方/顾欣:新春喜庆开炉钱

顾欣:用另一只眼观民俗钱中的奇葩“秘戏钱”

潘连贵:我与马定祥大师的京剧缘

修养:马定祥先生旧藏藏传佛教银章见证一段珍贵民国历史

殷国清:钱币泰斗马定祥先生客串电影《古币风波》趣事趣谈

余榴梁/陈鸣:钱币收藏大师马定祥先生手迹探源

余榴梁:有趣的联书吉语钱

徐渊/余榴梁:“平王世充时乘”《什伐赤》背“将”字马将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尹宁《宋代酒令文化与“选仙钱”新考》

尹宁:牛郎织女变形记

尹宁:“选仙钱”用途考辩

王俊杰:宋花密宗大威德明王探研

王俊杰:宝武局六字套花

王俊杰:金代重臣千秋背十二元神

金如意:神秘的"贴宝"钱与古代博戏文化

金如意:《大唐帝国的一种神秘金属货币》

陆昕:辽代手雕鎏金占天图宫钱赏析

修养:从钱币与造像中寻觅中国的爱神“泗州大圣”

一枚千秋万岁钱的奇妙故事

刘春声︱再说水书龙纹钱

刘春声:大神张天师

刘春声《大型太极图葫芦形多字钱牌赏析》

刘春声:《教化之功看黔炉》

刘春声:解读古钱上的千古文化之谜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刘春声:镂空魅影两千年

刘春声民俗钱币专栏 :抚铜犹闻霓裳曲

吾道鼠:宋代珍罕压胜钱【关王】考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压胜钱的前世今生(序篇)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二) 压胜钱的幼年时代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三) 见证西王母崇拜的兴盛与终结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四)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五)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中)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六)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七)地支文钱的滥觞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八)道教的登场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十)隋唐五代时期的压胜钱

唐就水:《宋代秘戏花钱的自述》

雷星岩:风景入泉来——衡阳八景花钱

雷星岩:中国文字花钱上的《尚书》故事

童骋说花钱专栏:将马钱中赏“将马”

童骋说花钱专栏《祈福辟邪收藏皆绝佳——康熙20局套子钱、钱文钱赏析》

少泉:由一枚金代本命星官花钱说开去

老赵:从“襄樊小铜人”管窥丝路文明流播

宋辽金流行玩具:从摩合罗到辽金铜人

朱浒/段立琼:汉晋有翼铜人及其铭文新证

朱浒《骑羊童子:解开曹魏美术背后的丝路密码》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孙家潭:辽朝立人钮押印一组

古泉园地:爱好民俗钱币人们的第一个家园

老赵文/鼎华图《华容道困局:云长你降的是哪门子的汉?》

老赵文/赵崇云图:《信赖——杜十娘为何要沉百宝箱?》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