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实现乡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以自治增活力,共治共享建家园。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长久脱贫。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严格落实“一会两票”“三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支部带头示范、党员坚定拥护、群众积极配合”的善治局面。
以法治规约乡村利益多元。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体系中的法制程度和法治化方式利用应大幅提升,因为乡村法治短板的补齐关系法治国家的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在基层,难点突破也在基层。尽管乡村社会的主要关系和基本问题也纳入了法律规范范围,但文化惯习、权力、人情、关系、非理性情绪等生活因素下的乡村法治建设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滞后于现代化进程。具体表现在,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重、任性用权、法治意识不强,民众懂法不足、用法不强、守法不够,农村法律法规层次不高与体系待完善,制度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和监督效度难保证。一段时期以来,乡村社会发展中的市场诚信、生产安全、土地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道德滑坡、人情冷漠、失信失约、是非观念颠覆等乱象有所显现。这不仅是礼治式微下的约束无力和思想文化建设不足,更是法治缺失下的规则不约、秩序不制。
德治铸魂,让文明新风树起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结合“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育“信义文化”“乡贤文化”“孝德文化”等品牌,相继开展“我的名字叫江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舞台类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我的名字叫江阴——传唱村歌、记住乡愁”村歌展评、“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培育好家风——江阴女职工在行动”等活动,广泛组织村级道德、乡风评议活动,为基层德治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滋养,使得基层善治的土壤愈加肥沃深厚。
多元治理主体实现治理任务的协同合作,最终汇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从这个角度看,必须将“三治融合”升格为乡村善治,并在此目标指导下调整优化“三治融合”工作。事实上,自治、法治和德治代表了治理乡村的三种不同思路,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建设发展,每种思路都具有显著优势,但各自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建构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乡村振兴体系时,要善于把“三治融合”和乡村善治有效结合起来。 (朱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