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连上七天!“调休”为何年年被吐槽却年年调?
关于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知今天发布,“调休”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春节:2023年1月21日(星期六,除夕)至27日(星期五,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这也意味着春节假期后要连上7天班。有不少网友感叹:为何调休取消不了?
调休为什么不能取消?音频:00:0007:38
调休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背景?
为什么调休取消不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教授表示,调休出现在1999年黄金周推行的时候。1998年和1999年,中国国内遇上了一些经济上的困难,而国际上又出现了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 如同现在一样,拉动内需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所以希望通过集中休假,调配假日,释放出更多的内需、刺激消费。
黄金周以及小长假推出以后,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是欢迎的,认为给自己的探亲访友、长途旅行,带来了方便,但是我们也感受到,最近五六年来,大家对假日的抱怨越来越多了,认为它反而带来了不方便,也带来了一些高昂的成本。我想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无论是旅游还是休闲,人们所追求的目的在变化。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有质量旅游,而不是原来打卡式的旅游。第二, 这项制度在长期的执行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衔接和协调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也到了一个坎。在我们的经济周期碰上困难的时候,我们寄望于这样的制度来刺激内需。
每一项政策它都是有成本的。假日政策的调整成本是什么?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人为的调整假期,会导致一些需要人来服务的产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拥挤、服务质量下降),还有人的生活工作节律的频繁地调整,对大家所带来影响。通过这两点,我们看到现在确实有很强的呼声说希望改善这个制度。
《放假办法》都经过了哪些修订?
1999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迎来第一次修订, 1949年以来“五一”休一天、“十一”休两天的局面被打破,变为“五一”休三天,“十一”休三天,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所以说,这样的调整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展开全文
2013年12月11日,放假办法第三次修订,将2007年调整的除夕、初一、初二的三天春节假期调回初一、初二、初三, 而“除夕不放假”成为2014年饱受吐槽的五个字。
2014年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其中,2015年春节假期为2015年2月18日(农历除夕)至24日(农历正月初六)放假调休,这也意味着, 除夕根据民意再次“隐性”恢复为法定节假日,但并没有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除夕正式列为法定节假日。
针对调休问题,有可以平衡的方法吗?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1月,在放假办法修订之前,全国假日办还曾投放过一份调休方案调查问卷。这是全国假日办搞的第一次大调查,出发点很好,想听听群众的声音。不过,在放假调休这件事上,无论提供什么方案,好像都很难让所有人满意。理想的假日安排应该是怎么的?针对调休问题,有哪些可以平衡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教授,分两个层面来说,一是理想的状态,大家希望它变成什么样?二是如果它不能变,我们在现有阶段怎么去面对它调试它?第一,从理想层面上来说,各个国家在假日制度的优化方面都做了长期的探索,甚至是试错。 现在摸索出来的一个相对共识就是不挪假,尤其注重把假期固定下来,把人的预期固定下来。第二个困难也是第二个关键点,假日实质上有大概有2/3的体量,不是国家给的固定的公共假日,是企业给的灵活的假日。 一个理想的假日状态是国家有1/3的公共假日的制定权和安排权,把更多地制定假日的权力下放给企业,条件好的企业可以推进带薪休假。企业实质上会把假期当作一种福利、一种竞争力来进行市场调配。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北欧有推行一些所谓的长假企业,它们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因为越是高端的人才越喜欢这种休假方式。下一步战略制度该怎么推进到企业层面去,不光是带薪休假的落实, 甚至是鼓励企业把假日当做一种竞争力,通过市场的手段给予老百姓更多的假日选择。
但是也得说第二个层面,如果现在短期内不能够调假,人为地挪假可能企业和个体需要做出一些调试性的准备。第一,尤其是 旅游企业、服务业企业应该对人为地挪假做更充分的假日前准备,改变以往希望通过旺季提升价格或数量,来进行短期的盈利。在大量的调研中,一些企业反馈说,越是有品牌的大企业,往往越害怕黄金周。因为酒店的数量不足、交通拥堵,一些散小落差的企业通过降价抢生意,最后实质上是把他们这些好的企业损伤了。第二, 老百姓也在不断地调整对假日对旅游休闲的要求,不再是数量型,可能更多的还是质量型。前段时间媒体也在说逆向旅游,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心理上、文化旅游的追求上要去改变和调试的。
来源:新闻建外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