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锅 四川 遗体 仿佛 教室

四川18岁失联女生遗体被发现:教室仿佛一个高压锅、每天产生压力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6 16:25:0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月8日清晨,四川资中县失联高中生曹某英的哥哥曹某华证实,曹某英的遗体已于2月7日在沱江中被发现。1月7日,18岁高中生曹某英离开学校后失联,家属、学校、警方多次寻找未果。据资中警方通报,1月8日18时,在直线距离沱江大桥约800米处(金山银座小区正对面)的沱江河边,提取到黑色羽绒服一件、 口罩一个,经公安机关DNA比对和家属辨认,确认为曹某英所有。

凌晨,曹某某的哥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妹妹,你一路走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让无数网友惋惜心痛。据家人描述,失联女生性格活泼,成绩在班级属于中上等,此前也没有任何负面情绪,中午还回家吃饭了,平时也没有住学校,母亲陪读在外租的房子。

但让人感到动容的,是这孩子留下了话语洗清了学校和老师的嫌疑,直言痛苦来源于家庭。 清清楚楚说了,喜爱学校的生活,喜爱自己的老师,是家庭,是自己的家人没有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爱,没有活下去的动力。没有再让这所学校的师生蒙受冤屈。 现实也确实如此,很多家长都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走向死亡,他们认为抚养孩子就像养一条狗,吃饱就行,对于心理需求毫无认知。

18岁正是荷尔蒙分泌的旺盛期,搁在古代都可以成家立业了。可是现在,几十号人天天关在一间逼仄的教室里,不分昼夜地学习、刷题。 那一间小小的教室,仿佛一个高压锅,每天源源不断地产生压力。 教室背后写着类似“拼搏一年,幸福一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前面的黑板上不但有高考倒计时提示,还有“提高一分干掉一操场”之类的话。这是来自环境的压力。所有的老师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地抢占课时,加时加量。但凡学生有半点松懈,老师的脸色立马变得跟容嬷嬷一样,看得人胆战心惊。考试失利,还要被班主任找去谈心。这是来自老师的压力。 每次考试都要排名,名次全都一目了然。孩子们自己也知道什么名次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展开全文

一个班的同学,都卯着劲儿比赛,偷偷惦记着别人的成绩,暗中盘算着:玩得好的某某,以他的排名可以上985,暗恋的女孩,以她的排名211没有问题,班里老嘲笑我的那家伙,估计刚够一本线…… 朝夕相处的同学,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这是来自同伴的压力。 每个高三的学生,学习强度都远远超过了996,大部分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长都超过12小时。 不像打工人还有摸鱼的时间,没事可以看一眼手机,聊个微信,顺便带薪拉个屎。高三的孩子可是实打实地学满12-15小时,没有一刻休息。我知道的高中生,说自己上厕所都要背单词,不然就不能安心拉屎。 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再看陪读妈妈是个什么状态 我之前曾讨论过全职妈妈的生活状态,全职的陪读妈妈跟一般的全职妈妈还不一样。 首先,陪读妈妈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孩子的成绩上,她们会变得无比焦虑,时不时情绪就要爆发一次。 之所以选择全职陪读,无非是希望孩子能考一个好点的学校。母子俩共享一个目标,却只有一个人能使上劲儿,这会让陪读妈妈比一般人更加焦虑。她们很容易产生无力感和失控感。

如果这个妈妈有班上,有事做,就可以分散一点精力,不至于时时刻刻被焦虑侵蚀,可是全职陪读妈妈没有其它事情可以分散精力,日夜不间断的焦虑必须寻找一个出口,否则时间长了她会抑郁。 焦虑的出口往往首先是情绪的爆发,而情绪只要一爆发,就必然爆发在孩子身上,因为她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陪读妈妈的常态是这样的:忍耐,忍耐,忍耐,忍耐,告诉自己:孩子高三压力很大,我要控制情绪,不要给他施加压力,忍耐,忍不住,爆发,把前面所有忍住的情绪一次性倾泻给孩子…… 周而复始。

其次,人都需要有价值感,需要自己的付出受到肯定,证明这是有意义的。 普通人证明自己价值最直接的方式是拿工资,人民币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而陪读妈妈就只能看孩子的成绩。而往往即便孩子成绩在提升,妈妈也不会对自己十分满意。 为什么?因为她要的不仅仅是孩子成绩提高,而是孩子在她的陪伴/帮助下,成绩得到了提高。 所以往往很多陪读妈妈会做一些多余动作来证明这一点。 她们会无时不刻地监督孩子有没有玩手机,有没有走神。她们完全不知道,孩子累死累活学了一整天,可能才放松一下就被妈妈抓到有多抓狂。

她们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的身体。孩子熬夜熬得晚了,有的陪读妈妈会跟孩子“同甘共苦”,孩子学到几点,她就熬到几点;有的陪读妈妈则会时不时地催促:身体要紧呀,你快点睡觉吧! 孩子不睡妈妈也不睡,这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令他们内心感到愧疚。而妈妈不停地催促孩子睡觉,又会令孩子感到无比烦躁,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陪读妈妈们还会变着法儿地做各种味道寡淡的营养餐,督促/逼迫孩子必须得吃下去…… 总之一句话,大多数陪读妈妈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孩子往往也没空跟她交流,于是她只能用各种方法来刷存在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小欢喜》里的陪读妈妈宋倩就是这么一个典型。她在女儿英子的房间特意装了一块玻璃,方便她随时观察女儿的学习状态。英子不喜欢吃燕窝,宋倩却总喜欢给她煮燕窝。 在宋倩眼里,女儿成绩好全靠自己无微不至地照顾。而事实上,英子本来成绩很好,能考上北大清华,恰恰是妈妈的种种行为,让她崩溃到想要跳海。

我女儿刚上高中的时候,各科老师都在强调的分数和排名,并且比对往年的高考成绩,把每个人像萝卜填坑一样,让他们看清自己在高考中的位次。 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刚进入高中,一下子都很难适应讲课的节奏,还有突然难度的增加。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买书时,身边就有好几个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他们也在找资料,问其原因,吐槽说听不懂,只能额外再来买资料,私下补脑。

更别说那些成绩一般甚至比较差的,瞎子听闷雷一点也不为过。 这几乎是90%的学生都要度过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心理素质强的就慢慢熬过来了,心理素质差的就开始慢慢厌学,甚至有的已经打了退堂鼓。 我女儿刚开始入高中时,前面一个月学习感觉还是比较轻松,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分科,学习就少了功利心,多了快乐。 一个多月后开始分文理科,分完之后就好像拿着武器开始正式操练了一样,一切为了高考刻在了孩子们的骨子里。 从那时候起,女儿的学习和考试就多了无形的压力,因为目的性太强,反而一切都变得糟糕起来,一点一点的往后降。

我们每周有两个小时接她回来洗澡,换衣服的时间,来回的路上就会聊她的心情和感受。 很多家长都会说没有给孩子压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同时,你要学会聆听,去理解他这一周在学校的心理变化,所以随便她聊什么,积极配合她的感受。 现在的教育和学校的内卷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慢慢让自己适应进去,百炼成钢。

如果说高中学习压力大,是压在孩子们心头的一块巨石,那么这个时间节奏紧张的过火,就会让很多学生焦躁不安。 我女儿刚上高一的时候,每周回来都吐槽说吃不上饭。 因为高一的学生总是分在最高的楼层,下楼的时候大家挤成一堆,等跑到饭堂还要排队。 看似有很多吃的,但是等到自己的时候喜欢吃的几乎也没有什么了。 这前前后后总共只有20分钟,我们成年人掐着表算一算,打到饭给你吃饭的时间有多少? 在初中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说过女儿,她吃饭挑面条,几乎是一根一根的,我说像你这样到高中怎么办?你会吃不上饭。 现实是连饭都打不到,别说吃了。 为此,我专门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舅舅也强调,在学习和身体面前,肯定是学习第一,连饭都吃不上,还学个什么鬼啊! 现在离高考还有差不多三年,别想什么高考,先想好怎么样才能吃饱饭,吃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