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冬日时节,河北安平县一望无际的田野中,河北京安生物能源沼气电厂特别显眼,厂区内的原料堆放区,堆满了玉米秸秆。
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沼气事业部总经理耿琰说,他们利用厌氧发酵工艺,将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混合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发电并入国家电网,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并入燃气管网。“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但解决了畜禽粪污和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满足了公司自身的能源需求。”
安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借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推进粪污集中处理和粪肥合理还田。通过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市场运营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形成了“畜、沼、粮、热、气、电、肥”循环农业,实现了全县养殖粪污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这只是河北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河北以培育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着力构建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衔接紧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晋州市、新乐市、安平县等18个县(市、区)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在创新循环机制、培育实施主体、提升畜禽粪便利用、促进绿色增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不断开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展以来,全省对标试点目标、原则和方式,抓住重点区域、作物和主体,强化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点面结合,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打通堵点卡点,实现绿色种养循环。2022年,全省集成打造示范区70余万亩,探索形成“社会化服务组织+养殖场(户)+种植基地(户)”多方协作、“党支部+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户”基层组织与承担主体协同推进的循环发展新机制。初步构建安平“畜-沼-肥-粮-饲”全循环模式、张北“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发展”、塞北“草-畜-沼气、沼液-田”等循环发展新模式。
根据当地养殖、种植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遴选培育项目实施主体共计280余个。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构建种养循环网络,开展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与粪肥还田利用全过程、托管式、专业化服务,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试点项目实施,示范带动县域内粪肥基本还田,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快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了环境治理难题。
据全省多点试验监测显示,“替代30%化肥,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多数作物产量实现不同程度增加,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其中,小麦增产4%以上、玉米增产1.4%以上,白山药、花生、果树等经济作物增产1.2%以上。梨树通过有机无机配施方式,单果重、糖锤度、Vc含量等指标增长显著。以沧州泊头为例,选用“替代30%化肥,有机无机配施”方式,示范区作物增产5%以上,实现节本提质增收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