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勤 掏空 极端 地铁 工人

通勤4小时换10趟地铁:极端通勤,掏空了1400万打工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6 12:30:02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前段时间,上海一女子上班通勤的新闻,引起热议。

坐10趟地铁,整整4小时。

据当事女生亦亦介绍:

因为公司搬家,她由原来的单程通勤1小时,变成了现在的2小时。

公司上班时间,是早10点到晚7点。

她每天要8点出门,坐5次地铁。

“每天早高峰的时候换乘,上上下下非常的累。

下班回到家就9点多了,洗完澡后什么也不想干,只想躺在床上……”

图片来源:微博@山海视频

网友纷纷回复:

展开全文

6小时的我,默默不敢说话;

通勤长+加班多+工资低,当代打工人的普遍现象;

一线城市单程超过1小时通勤,太普遍了;

上万条评论,说出无数年轻人的心声。

2022年7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结果显示:

44个国内主要城市中,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3%。

全国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人口,已经超过1400万。

1400万,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为工作奔波忙碌的身影。

很累,却也很无奈。

“极端通勤”还有个衍生概念,叫“职住分离”。

即上班和居住的地方,相距很远。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北京工作河北居住”的视频博主@北漂小郝,曾记录下自己的日常:

图片来源:抖音@北漂小郝

5:10分,起床洗漱吃早饭;

5:42,到达楼下,天还未完全亮;

5:52,在站牌下等拼车;

5:58,拼车来了上车;

7:01,到达廊坊检查站;

8:02,拼车下车了;

8:04,走到地铁站;

8:11,坐上地铁;

8:53,到达北土城站,准备换乘8号线;

9:05,到达奥林匹克公园站,准备换乘15号线;

9:30,出地铁站,准备找共享单车。

9:35,骑车5分钟,到达单位楼下。

9:40,到达工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5:10分,起床洗漱吃早饭;

5:42,到达楼下,天还未完全亮;

5:52,在站牌下等拼车;

5:58,拼车来了上车;

7:01,到达廊坊检查站;

8:02,拼车下车了;

8:04,走到地铁站;

8:11,坐上地铁;

8:53,到达北土城站,准备换乘8号线;

9:05,到达奥林匹克公园站,准备换乘15号线;

9:30,出地铁站,准备找共享单车。

9:35,骑车5分钟,到达单位楼下。

9:40,到达工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时间必须精确到每分每秒,晚一分钟就有可能迟到。

每天如此,单程通勤3个多小时。

图片来源:抖音@北漂小郝

简直窒息。

有如此经历的年轻人,不只有他。

家住上海金山区的金女士,在杨浦区某单位上班。

为了按时来到公司,她每天通勤来回要6.5个小时。

先骑电动车到公交站。

坐1.5小时公交后,再换乘地铁。

到站后,再坐班车到公司所在园区上班。

单程需要3小时15分钟,每月花费800元。

“也尝试过在公司附近租房,但这样成本更高。”

图片来源:微博@新浪热点

其实,金钱还是其次,极端通勤更大的危害在于心理层面的折磨。

有研究表明:

每天通勤1小时以上的抑郁症风险,相较低通勤时长,高出了整整33%。

并且,通勤时间每高出10分钟,抑郁症的患病风险就会高出0.5%。

长久如此,生活的满意度也急剧下降,感知不到工作的意义,也体会不到简单的快乐。

就像一位深漂多年的同行,在朋友圈写得:

“每次坐地铁时,看到前面乌泱泱的人群,看到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看到挤不上地铁又拼命往前挤的人们,就会感到压抑和难过。”

看到这,你可能会下意识地问:

“既然这么累,辞掉找个近点的工作不就好了?”

可成年人的选择,从来不是选“对错”,而是利弊权衡后的最优解。

有的人,选择租在公司附近,方便上下班,也可以有更多的睡眠时间,代价就是高昂的租金;

有的人,选择以相对低廉的价格,租到一个比较舒适的住宿环境,把省下来的钱,用在补贴家用、子女教育,攒钱买房上,代价就是牺牲通勤时间。

通勤时间和房租成本,很难兼得。

只能在一次次取舍中,慢慢找到平衡。

北漂3年的李女士,大四那年,一个人来到北京。

第一份工作,实习工资2300。

不想跟父母要钱的她,只能租到郊区的一个小隔断。

不到10平米。

房间满满当当的都是行李、杂物,厨房、厕所几乎每天都要排队。

通勤要1个半小时,换乘3次地铁,才能到公司。

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

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整整一年。

在无数次加班累得在地铁站着都能睡着的时候,她也想过搬个离公司近点的地方。

可看看手机的余额,还是忍了下来。

后来,她的工资涨了,手头也宽裕了,却只换了个小次卧,离公司依旧要1小时车程。

问及原因,她说:

“一个小时,是我能接受的范围,我不想把钱花在房租上……”

参照“恩格尔系数”,网友将房租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称为:

房格尔系数。

一般来说,房租收入比在25%以内是合理的;

在25%-30%,属于尚可承受的范围;

一旦超过30%,表明房租压力过大。

为了降低房租成本,很多人只能选择极端通勤。

这个当下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既然通勤时长无法改变。

那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在通勤路上利用有限的时间,“苦中作乐”。

@Blurryface,单程1小时

我是通勤单程1小时,不做别的,就两件事:

累的时候听音乐,不累的时候看书。

已经有屈指不可数的书,在地铁通勤的路上,看完了。

图片来源:知乎@Blurryface

@金姐不胡说,单程2小时

我的单程通勤是2个小时左右,左右取决于我挤不挤的上去。这样坚持了快8年。

之所以不换工作,是因为喜欢。

工作时间宽松,不定时的工作状态,有活就去做,没活就可以歇着。

图片来源:知乎@金姐不胡说

经过几年的地铁通勤,我给自己找到了许多通勤时间可以做的事。

比如,我通过通勤时间考了教师资格证,考了MFA、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等。

图片来源:知乎@金姐不胡说

我可以每天看一部电影,也可以只听歌,看小说。

所以,我的包里,永远有一本书,或者kindle,以及一个小型的充电宝。

@微笑,单程通勤2小时以上

在地铁上,我阅读、思考、写作。

走路的过程,我当做散步。

上下班的路上,我感到内心充实、快乐,并不比其他时间更差。

也没有觉得通勤时间的长度,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知乎@微笑

@诚实小笼包,单程通勤1小时以上

来自上班10年之久的打工人的友情提示:

请珍惜那1小时的通勤时间。

在地铁上是最放松、最自由的时间了,没有之一。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发呆、动漫、综艺、小说等。

重要的是,长期通过1小时的知识积累,是非常客观的。

一天的来回路程就是2小时,相当于一天主修课的时间。

那么,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职研的备考、精通一门外语,是完全可行的。

图片来源:知乎@诚实小笼包

@老麦看世界,单程通勤1.5小时

记不清楚,在地铁上看过多少本书了。

单位十来年没换过,地铁也坐了十来年。

地铁上看书讲究时间,最好避开早、晚高峰期。

上海的地铁,看书的人其实,并不多。

仅有的几个,看的还是实用主义的工具书。

没办法,大家都在忙着挣钱,忙着打拼。

可,人还是需要仰望星空的,不是吗?

在低头捡六便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抬头看看月亮。

图片来源:知乎@老麦看世界

“为什么很多人即使工资不高,也要拥挤在大城市生活?”

“因为,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和霓虹闪烁让人仿佛有了无限的希望。

这种感觉在家乡的小城是没有的。

而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希望。”

答主@吸奇侠在网上这样写道。

没有谁会感激苦难,也没有谁愿意享受痛苦。

漂在大城市,忍受着极端通勤的折磨,只不过是因为:

大城市,有我们更想要的东西。

前途,收入,阅历或是资源……

为了这些,我们暂时选择向生活妥协,屈服于眼前的苟且。

就像那一趟趟地铁。

不管我们用什么姿态前行,但到最后,总能抵达我们想要的远方。

点亮【在看】,为奔波在路上的自己和他人点赞!

作者 | 嘉莉妹妹,一生不舍爱与自由。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向北,主持人,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手拍花#图片征集

无论是插在瓶中,用心滋养的鲜花

还是路边偶遇的青草与树苗

都是平凡日子里温柔的光

疗愈着枯燥无趣的生活

点击下方链接,晒出你拍过的花

目前已经收到了4500位十点君的分享

期待你的加入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