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孙尚香爱丈夫,自己也有担当定夺,绝对是刘备的良配。可惜好景不长,孙权对荆州耿耿于怀,于是居然利用了她的孝心,派人前去将她骗回东吴,并且这次的目标指向了刘备的唯一血脉——阿斗。《三国演义》在这里将孙夫人描写得有情有义,她听说国太病危,立刻就洒泪动问。而东吴派来的周善说:“国太好生病重,旦夕只是思念夫人。倘去得迟,恐不能相见。就教夫人带阿斗去见一面。”夫人问:“皇叔引兵远出,我今欲回,须使人知会军师,方可以行。”……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
孙夫人虽然是差点就将小阿斗带到了东吴,但是这事根本和她毫无干系,她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东吴的阴谋是要利用她,而且她第一念头,也是考虑自己的丈夫,先是说皇叔远出,后说若是不辞而别恐有阻挡,但是终究是挂念母亲的心更重一些,这毕竟是孝道,放在哪里都是驳不倒的大道理。先考虑丈夫远出,这有情有义;对母亲病危的消息,立刻带泪询问,连夜看望,这是极大的孝。这样一位孝义双全,英姿柔情俱全的女子,在这个时代下,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牺牲在吴蜀的纷争中了。
《三国志》裴松之引的《赵云别传》中提到孙尚香则另有一面,说她嫁给刘备后,十分“骄豪”,带来的东吴卫士常做不法勾当,孙尚香对他们的态度是放纵,没有管束。而《三国志》的《法正传》则甚至记载诸葛亮的言论,说刘备其实一直很担心孙夫人突然生变。可见孙尚香除了好武刚猛,难以相处,更有东吴内应的嫌疑,随时可能“生变”,谋害刘备。因此刘备也派赵云管理内务,镇住孙尚香及其手下吴兵。后来孙权派船队迎回孙尚香,孙尚香也是有带回刘禅的意思。总之,《三国志》的孙尚香与演义中大有不同,由头到尾都是为东吴办事,与刘备的感情可谓是零。
展开全文
当然,由于《三国志》中记载孙尚香的事迹都是出在蜀汉一方的,没有在东吴那边发现任何关于孙尚香的记载,正所谓一面之词,难以就此断定孙尚香是这样的一个人。作为读者,内心还是希望孙尚香就是《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本是没有再对孙尚香的后续事迹进行描写,而毛宗岗则填补了她的结局。说是在刘备兵败彝陵之后,有人传说刘备已阵亡,她悲伤万分,驱车到了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有诗叹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毛宗岗补的这个结局虽然悲了点,但很是配合《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因为既然她脾气性格这么刚烈,又是这么深爱刘备,那么投江而死也是必然的事了。
也有现代小说,借鉴《三国志》,说孙尚香不喜欢刘备,更不同意政治婚姻,而是在之前已经和陆逊交好。也是,刘备其时已经五十,陆逊还很年轻,和孙尚香青梅竹马,说是有感情也说得过去。可惜孙权为了国事将其妹嫁了出去,陆逊当然不能恨孙权,但却与刘备结下深仇。陆逊本名陆议,后改名逊,“逊”就是“孙走了”的意思。因此后来陆逊布下夺荆奇谋,在吕蒙白衣渡江之时,自己亲自来到宜都西陵一带,封锁荆益之间的一切信息,断了关羽退路,往死里打。及后刘备复仇,陆逊火烧连营,终于报了当年夺爱之仇。这段故事倒也编得是合情合理,有声有色。
总之,不论是哪种传说,孙尚香在历史中,既不像同时代的貂蝉和蔡琰做出那样左右时局的大事,也不像花木兰或穆桂英那样真正披挂上阵,戎马生涯过,但却有爱,有情,有勇,有智慧,入得厅堂下得厨房,但绝不会扛起本该男人扛的重担冲锋在前。如果她生活在当代,或许会成为职场上的另一位杜拉拉,所以她被现今那么多的白领人士所标榜,也就不是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