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和李德裕曾创造过会昌中兴的君臣佳话。但是,李德裕在政绩显赫的同时,也有着被忽略的另一面——如果打压政敌还能解释为给自己的施政方针铺平道路,那么连队友都打压就显得气量狭小了。
先前唐文宗中意的继承人是敬宗子陈王李成美,已经立为皇太子;文宗的两个在世的弟弟里,又是安王李溶年长,还得到过杨贤妃的推荐。武宗作为文宗最小的弟弟,是当权宦官仇士良所立,便在仇士良唆使下赐死了李成美、李溶、杨贤妃。武宗认为文宗宰相李珏曾受托孤,杨嗣复是杨贤妃的侄辈必定是一伙,也就是两位宰相都不支持自己登基,便将他们罢免,换上了李德裕。
会昌元年(841年),武宗想更进一步将杨嗣复和李珏也赐死。但李德裕和其他宰相崔珙、崔郸、陈夷行却请求开延英殿论事,李德裕、崔珙等指出杨、李意欲另立他人事真假难辨。最后武宗虽然坚称自己没有冤枉两人,但也同意宽恕。
显然崔珙、崔郸、陈夷行都是李德裕的队友。李德裕连政敌都能救,对队友难道会差?然而,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先说崔珙。
崔珙出自博陵崔氏最显赫的博陵第二房,祖父崔意是博州聊城县县令,父亲崔颋官至同州刺史,崔珙和同胞兄长崔琯等兄弟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于汉朝荀氏,也号为“八龙”。
崔珙在书判拔萃科中取得高等,在地方节度使幕府为僚佐,性格威严持重,尤精于吏术。
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初年,崔珙为泗州刺史,陆畅有诗《夜到泗州酬崔使君》。后入长安为太府卿。太和七年(833年),拜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赴任前,他去延英殿面圣谢恩,文宗问他治理南海的计划,他回答得明确而具体,文宗很欣赏。
唯一的问题是,崔珙压根没上任就被调走了。
当时,徐州武宁军节度使高瑀制不住手下部卒骄横悖乱,时议认为徐州应由有威望的节度使管领,文宗也赞同,对宰相说:“崔珙言事,神气精爽,此可以临徐人。”便调崔珙为兼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徐泗濠观察使,而改派王茂元去岭南。
崔珙到任后,在任两年,宽猛适宜,徐州人得以安宁。
展开全文
开成初年,崔珙加检校兵部尚书。二年(837年),改检校吏部尚书、右金吾大将军,充街使,迁京兆尹。当时崔琯官居尚书左丞,兄弟俩都位居显官。当年,京畿闹旱灾。次年(838年),崔珙奏请差少尹去终南广惠公庙祈祷降雪及将引入宫中的浐水减去十分之九,改给贫民灌溉田地,文宗同意。
但当时,因宰相李石被仇士良刺杀未遂,崔珙却碍于仇士良的权势无法抓获凶手,因而被罚俸,声望也略有衰落,不迟于开成四年(839年)卸任京兆尹。
武宗用李德裕执政后,崔珙因与李德裕交好,累迁户部侍郎,进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进阶银青光禄大夫,拜为宰相,兼盐铁转运使,兼门下侍郎,后又兼尚书左仆射。他主张增加江淮茶税。
救了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前朝宰相后,李德裕、陈夷行、崔珙、李绅等奏唐宪宗有恢复中兴之功,请为百代不迁之庙,武宗也认为此论至当并继续议论此事,但最终没有实行。
会昌二年(842年),祭祀九宫贵神,崔珙奉敕摄太尉行礼,也就是在祭祀时代行太尉之职;又与陈夷行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又推荐右散骑常侍柳公权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
没想到,李德裕不乐意了,他觉得崔珙在和自己抢人情,竟然找事由贬柳公权为太子詹事。不过他虽然不给崔珙面子,却也没有撕破脸。李德裕、崔珙、李绅等上章请求给武宗加尊号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崔珙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摄中书令读册官,获赐一子出身。而当时联名上章的,还有已经失势的牛党之首老宰相牛僧孺。
盐铁判官姚勖曾平反冤案,崔珙奏请嘉奖,得任为权知职方员外郎,因尚书右丞韦温不奉诏,改检校礼部郎中。
其实真正阻碍崔珙仕途的严格讲并非李德裕,而是博陵房的本家崔铉。会昌三年(843年),崔珙因兄长山南西道节度使崔琯去世,本人也患病而请辞,罢相为右仆射,结果继任的宰相兼盐铁转运使正是崔铉。崔铉弹劾崔珙乱用宋州、滑州院盐铁钱九十万贯及曾保护跋扈军阀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四年(844年),崔珙因而被贬为澧州刺史,当月又以银青光禄大夫、澧州刺史、上柱国、安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被再贬恩州司马员外置。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崩,叔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崔珙和其他四位前宰相李宗闵、牛僧孺、杨嗣复、李珏都被调近京城。身为李党,竟然和四位牛党一起被重新启用。崔珙被任为安州长史。杜牧有《上安州崔相公启》。约大中元年(847年),崔珙徙商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同年又被起用为凤翔节度使。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府为书记的李商隐作《为荥阳公上凤翔崔相公贺正启》。
大中二年(848年),崔珙奏周公祠有泉水涌出,宣宗手诏赐名润德泉,崔珙上表谢手诏,立灵泉碑。同年,唐军开始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领地,崔珙战胜吐蕃军,收复清水。当了一辈子文官,末了竟然还立了一回军功。
大中三年(849年),崔铉再任宰相。崔珙闻讯,称病请辞,被任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也就是挂着空名号在东都洛阳吃闲饭,不迟于五年(851年)就地拜东都留守,判尚书省事。六年(852年)又以守太子少保再任凤翔节度使,不迟于八年(854年),卒于任上。
而与崔珙同姓的崔郸,则是出自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清河小房,是御史中丞崔陲之子,也是兄弟八人,但做到达官的只有六人。
贞元十九年(803年),崔郸中进士,调补秘书省正字,再调以书判入高等,授渭南县尉。浙西观察使李翛辟崔郸为观察推官,授监察里行,不久征入朝,拜正监察御史,转左补阙,迁起居舍人,改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十五年(820年),因宗庙事务被罚一季俸料,削两阶。前宰相杜元颖为西川节度使,请崔郸为自己效力,诏授检校司勋郎中兼御史中丞,仍赐金紫官服。后征为兵部郎中,转考功郎中。
唐文宗好文,崔郸因能作文且见识广,被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依前充学士,且文宗认为他有宰相器。崔郸不想久居要职,屡次上疏请辞,大和六年(832年),罢翰林学士,出守本官,不久改工部侍郎,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七年(833年),以中书舍人为监内官考使。八年(834年),拜礼部侍郎。九年(835年),改兵部侍郎。
同年,甘露之变,朝臣多遇害,大臣多躲在家,崔郸却不顾子弟劝谏,坚持上朝,当时公卿上朝的只有三四人。开成元年(836年),知吏部选事。文宗召崔郸和尚书右丞知铨事郑肃商议选官标准时,向崔郸询问他是如何处理不合格的候选人的。崔郸说他会把这些人送到边疆任职,文宗不赞同,认为这是苦了边疆的百姓。但他仍然在当年任命崔郸为吏部侍郎。
开成二年(837年),崔郸离开长安,任宣歙观察使、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当月,奏溧阳县百姓陈埏五代同爨,请免赋税,获准。三年(838年),奏请旌表陈埏门闾,获准。
当时茶法还由地方掌管,地方茶叶的生产还是由州县严格控制,从事茶叶生产的茶户必须在地方官府规定的茶园制作茶叶,茶法实行专卖制度,官府不再收购茶户的茶叶,而是向茶户发放公帖,茶户取得公帖后才可以出售茶叶。一些百姓由于没有公帖而私下出售少量茶叶遭到官府的严惩,而参与缉拿百姓的官吏则得到奖赏。地方长官以下都从税收方面的盈余中得利,长官甚至将二千万钱茶税收入私囊。崔郸到任后不受贿,四年(839年),放松禁令,编户心安。他建议征收茶户两税时还要征缴茶税,未获准。同年,他又被召回长安,任太常卿。很多人拥辕遮路望着他,哭喊说:父母走了!我们不知道该依靠谁了。
同年,崔郸以太中大夫、守太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守本官,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又任中书侍郎,授银青光禄大夫,监修国史,五年(840年)复兼礼部尚书。也就是说,武宗用李德裕为相的时候,崔郸已经是宰相了。
《旧唐书·崔郸传》记载“会昌初,李德裕用事,与郸弟兄素善。”然而,崔郸墓志却记载李德裕忌惮崔郸正直且受宠,崔郸因而请辞宰相。虽然崔郸墓志作者是牛党的令狐綯,显然不会说李德裕的好话,但崔郸会昌元年末就罢相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是不争的事实,显然他和李德裕合作并不愉快,从性格上讲,李德裕很有抱负,崔郸却明于进退,别说宰相了,连当个翰林学士都担心招风要请辞,难怪走不到一起去。
崔郸罢相,恰使李德裕得以大展手脚。
崔郸治蜀,政令明具,宽而有制,仁而必断。当时西川的税法只征缗钱,百姓甚至废业以供赋。崔郸请求改变,允许征用货物,蜀人受益,作歌谣歌颂。吐蕃、南诏也敬畏不敢窥境。又废止前任李固言广置的淫祠,诛杀流放巫者。
宣宗继位后,因崔郸累次上表请求面圣,征为检校尚书右仆射,不久以为检校司空,充淮南节度使,均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大治,崔郸也卒于淮南任上。根据墓志铭,崔郸官终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徒。
因崔郸兄弟同住光德里,宣宗曾叹崔郸家门孝友,可为士族之法。
至于陈夷行,其实也没能逃过。会昌元年朝廷议论是否接受回鹘宗室嗢没斯投降时,李德裕主张接受并提供粮食,陈夷行则反对,认为这是帮助敌人,但在李德裕坚持下,陈夷行不敢言,武宗最终同意了李德裕的意见。次年,嗢没斯来长安觐见,陈夷行随即因腿脚不便告老,罢为太子太保。不过陈夷行完整的故事得另外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