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零工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促进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零工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现
零工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一,零工经济实现就业“量”的扩充。零工经济以丰富普适的务工渠道,为进城务工人员、摩擦性失业人员等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机会,盘活闲置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并通过细化、创造工作任务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而提高就业率。第二,零工经济实现就业“质”的提升。零工经济依托平台实现劳动力供需端的高效精准匹配,提升劳动者与岗位的适配度,以高行业渗透率不断向拥有更高技能、高报酬的行业领域拓展。
零工经济有助于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第一,零工经济具有“多劳多得”的特征。工作碎片化、工时弹性化、管理平台化的特征使得零工劳动具有工作时间和地点灵活、供需匹配高效的优势,成为勤劳致富的新渠道。第二,零工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零工经济促进了农村的开发开放,为农村居民增拓多元化收入途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零工经济具有“提低扩中”功能。“低门槛”类零工行业具有低收入友好型特征,其丰富的兼职渠道和公平的创业机会,拓宽了居民收入渠道。
零工经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零工经济提升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可及的能力。零工平台创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方式,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增强了偏远地区获取公共服务资源的能力。第二,零工经济提高文化知识供给和传播能力。零工服务平台汇集大量教育和文化资源,成为多样化知识产品生产的新土壤,是精神共富的新媒介。第三,零工经济通过税收反哺公共服务。根据相关预测,2035年零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接近7%,巨大的体量将成为国家的重要税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税支撑。
二、促进零工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
构建零工经济高质量就业体系,厚植共同富裕的就业沃土。一是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覆盖比例,发挥财政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零工的兜底作用,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力,织紧织密多层次社保网络。二是加快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和零工工会,引导平台与零工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推动平台企业自我管理,形成公平、规范的用工制度。三是缩小平台企业零工培训与业务拓展的滞后区间,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期拓展多元业务渠道,建立企业人才靶向培养机制和优秀人才储备机制;依托广泛的企业和社区力量,合力打造线上基于企业慕课、线下基于社区培训的在职零工技能提升模式。
完善零工经济收入分配机制,巩固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一是通过建立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促进相关信息和算法透明化、控制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占优造成的分配不均、提升零工劳动技能等方式,优化零工经济按劳动、资本、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二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零工经济跨区域税收分配机制、明确各方税收责任和义务、采取差异化税收政策以及强化税收监管等措施,建立多方共治的税收治理格局,发挥零工经济对再分配的税收支持作用。三是尽快开展零工经济统计理论研究与测度工作,解决零工经济统计监测落后于现实需求的问题,利用数据支撑零工经济规律研究与政府决策制定。
提升零工经济公共服务能级,增进共同富裕的民生福祉。一是加快完善中小城市、广袤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与发达地区的数字基建差距,为发挥零工经济所具有的普惠优势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二是深化零工平台企业与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拓展平台企业与政府合作的空间,吸收平台企业进入对口帮扶项目,结合不同地区发展情况、现实需求及平台业务特色,由平台企业与政府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三是通过提高大众对零工平台的认识来增强使用意愿,让大众了解零工经济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功能优势、资源优势、时效优势,逐步引导并鼓励大众使用零工平台来获取更多、更广泛的公共服务资源。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