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分钱钞一分货”。货币是货物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人们最早使用海贝当作货币,在夏、商、周的遗址中都发现。海贝作为货币一直到春秋时期,人们开始熟练地掌握青铜的冶炼技术,青铜币的出现逐渐取代海贝。
人类在向文明进化的进程里从以物换物到逐渐开始使用货币交易,展现出人类文明逐步发展和日趋成长的社会体系。不过金银财宝为人们所接受,广泛用于交易,却也有着携带和计量不便之处。通常人们会使用戥子来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但是并不方便随身携带着这些称量的物件,于是在宋代诞生了银票。不过在当时还不叫银票,最初它被称为“交子”。
“交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一方面来说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标志着印刷行业造纸术的发展已经日渐成熟。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下百姓交易所出现的必须产物,因宋代时的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对于货币的需求逐渐地增大。而当时铜钱较为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彼时四川地区通行铁钱,可铁钱价值低且量重,大型的交易都需要用车载,使用上很不便。因此客观上来说,这时的社会也需要更加轻便的货币进行日常的交易和用于一些较大的生意往来,这也是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银票相当于如今使用的支票,可以到钱庄兑换或者直接交易。
展开全文
而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起到一个保管的作用。人民并不方便带着许多银票长途奔波走动,而你在一个地方存入,就可以在他们所覆盖的范围内的钱庄取钱,起到了一个方便、安全的作用。而古代没有现代那么先进的科技,“交子”就只是一张纸,为什么没有人仿造呢,主要是因为伪造的难度太大。
为什么说银票很难造假呢,其实古今相通,其中的原因也是大同小异的。在银票诞生的初期,确实有很多造假的活动,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造假,不但影响百姓的生活,也会使得朝廷的威信被削弱,市场上的通货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官府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仅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条律,还实施了许多防伪方法。
不仅如此,钱庄也有自己的防伪方法,在官府的施压和严密的防伪限制下,使得造假银票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而防伪的方法也有几种。首先银票使用的是特制的纸张。很多人可能认为银票就是一张纸,古代的技术也不发达,造假并不是很难,其实不然。众所周知,中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古代时已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宋代的银票原料是一种“楮皮”川纸,这种材料生产的纸张,制造工艺十分复杂,生产出来的银票耐用光洁,利于保存,普通人是极难仿造的。而且朝廷禁止民间采购,这就从根源上阻止了银票的造假。并且在古代,纸张是较为昂贵的东西,普通百姓光是购买纸张都是一笔大额的开销。
银票图案也复杂繁密,需要高超的印刷技术。银票的图案绘制非常复杂,并采用的是双色及多色套印,普通人根本无法模仿。而且图案花纹十分精细,大多以花鸟和房屋的图案为主,有的甚至是名人的画作,到了清朝以后,银票的花纹更为复杂,为了更好的防伪,还用彩色印刷这样高超的印刷技术,让造假者无从下手。
银票哈还采用防伪印章。作为在社会上通行的纸币,官府和钱庄为了它的防伪可以说是十分严谨,每张银票上都会刻章,以此防伪。而这样的印章需要技艺精湛的雕刻手法,甚至会故意留下一些独特的痕迹,以此将他人仿造的机会降到最低。还伪造银票的惩罚严酷。北宋崇宁三年,北宋已经开始正式立法,私造假币将被流放四年。
南宋开始对于造假的惩罚力度变得更严格,制造假币会被罚以处斩的酷刑,这些法律条例到了元明清,各朝代都在持续地沿用改革。就连银票上都会印着:伪造者斩,几个大字。况且银票的流通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种种限制都使得银票的造假十分艰难,一旦被发现还会面临残酷的刑罚,所以造假远远没有想的那样轻易简单。
银票的兴衰掌握在官府和朝廷手中,当出现政府巨额财政开支需要时,往往不能明智地控制发行量,滥用权力和公信力。过多的发行会导致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银票失去信用和价值,也就失去了流通价值,变成一张废纸,北宋交子的命运也证明这一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宋代的交子的兴衰交替对于今天也是有着借鉴作用的。政府权威的发行和管制对于金融货币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纸币的发行流通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为人民和国家创造财富,若是胡乱改变原有的金融法治,滥用权力,结局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导致货币制度的失信和崩溃。
参考资料:
《喻世明言》
《义侠记·萌奸》
《旧唐书·魏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