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市 北关 李竞 山西省 特色教育

和润天性 桃李竞芳 ——山西省忻州市北关小学的特色教育实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22:53:09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和润天性 桃李竞芳——山西省忻州市北关小学的特色教育实践山西省忻州市北关小学校长 王伟

“和润”教育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中外教育思想、结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提出的以全面发展、和而不同为人才观,以因材施教、润人无痕为育人观的教育思想。

在“和润”教育的引领下,山西省忻州市北关小学秉持“承遗山之风,做明德之才”校训,弘扬“悦读气自华,好问则裕之”校风,凝练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好问”文化,构建“4+1”课程体系,研发“4+1”课堂模式,形成“书香飘逸,国学浸润”的学校特色。

以“和润”教育

引领办学之路

北关小学创办于1948年,是一所老城区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全校师生3600余名。如何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发展互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共同体呢?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工作中,北关小学探索实践,梳理总结,形成了“和润”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润天性,桃李竞芳”的办学理念。

“和润”教育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无形无痕的教育,用温和的方式滋润每一个教育对象,可概括为八个字:“和润品正,好问才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种树一样,一边默默耕耘,一边静待花开。学校回归教育本真,以因材施教、“五育并举”、以人为本等教育思想为引领,运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育人。而“和润天性,桃李竞芳”的办学理念,目的就是转观念、践初心,聚焦“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营造学校教育新生态。以“和”为目标,以“润”为手段,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走进北关小学,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处处都能感受到“和润”。对学校来说,“和润”是一个过程,生成让师生在润物无声中成长的路径;对学生来说,“和润”是一种氛围,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滋养天性,彰显个性;对教师来说,“和润”是一种情怀,激发爱孩子、爱学校、爱教育的自觉和本能,充分实现教育的效果。

展开全文

以阅读为纲

建设高品质校园

阅读是一束光。每个人都可以是发光体,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和而不同。学校以阅读为纲,将“书香飘逸”作为办学特色之一,贯穿“和润”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领导阅读,引领书香起航。学校组织领导班子阅读大量书籍,包含教育哲学类、教育理论类、学习理论类、教育家型校长类、哲学类等。从最初的实用性阅读到后来的主题性阅读,由“啃”读到“精”读,再到“品”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开展珍藏阅读,阅读学校管理、学科教学、人生启示等方面的著作。如班子成员共读《修炼校长力》,更好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推动学校读书深入开展的动力。

教师阅读,丰盈书香校园。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给教师的建议》《元好问诗注析》等书籍及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丛书,特别为每一名班主任提供了《班级管理新路向》,并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涌现出了一大批“读书达人”。

学生阅读,奠基书香人生。在学生阅读方面,学校本着“三为主”的原则开展工作,即以语文课本为主体开展课内阅读;以学生必读书目为补充,开展课外阅读;以教师推荐名家名著为参考,开展假期阅读。学生读书时,摘抄文中优美的语段,写下读书心得,制作精美的读书卡,设计思维导图……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他们在读书中学习、在书香中成长。

家校携手,共建书香家庭。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引领家校共读是拓展阅读课程的必要途径。为此,教师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作宣讲,以先进的阅读理念辐射家庭。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秀出小书房”活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有了以藏书多、读书多为荣的浓浓书香;学校大力提倡亲子共读活动,在校报《七彩桥》上刊登“寻味书香”征稿启事,鼓励家长和孩子投稿,评选出“书香少年”“书香家庭”。此举不但增进了亲子关系,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以“好问”文化

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即生长。好的教育生态,从来都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站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心从注重外表转向内涵发展,传承文化和积蓄文化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现新发展、新追求、新突破和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构建学校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学校文化建设,在“和润”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凝练出了学校文化——“好问文化”。“好问”取自“勤学好问”,即善于发问、不懂就问,是善于学习的象征;亦取自忻州历史名人元好问,包含了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时提出了“和润天性,桃李竞芳”的办学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深度有机融合,构建“4+1”课程体系。

“4+1”课程体系即“好问善学国”课程体系,根据课程领域分为:“好”系列——身心与艺术,“问”系列——科技与创新,“善”系列——公民与社会,“学”系列——语言与人文,“国”系列——民族与传统。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学足、学好,学校精心设计了校本特色课程,包括语文活动类课程、英语拼读课程、口才课程、礼仪课程、国学践行课程、研学旅行课程等,同时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条成长路径,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统一、学业与特长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构建了“4+1”课堂模式,(即“好问善学思”课堂模式)。“好”是确定目标、任务驱动;“问”是梳理问题、质疑问难;“善”是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三大环节层层递进,如同打仗时一步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然后以“学”引领突破、检测评价,以“思”拓展迁移、内化提升,实现教学过程的双赢。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在每年的学校文化艺术节和“古城小小解说员”、忻州市电视台少儿春晚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踊跃登台,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教育不仅在校内,校外更有广阔天地。研学旅行课程是学校对“4+1”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是一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获得真实体验的项目化学习。从2019年5月起,学校先后多次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将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指引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真谛。学校成为忻府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研学旅行的先行者,获山西广播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

以“研训”为梯

赋能教师成长

“和润至德,修身立范”是北关小学的教风,重点在一个“范”字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乃至社会的典范。

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为教师开辟三级成长路径,帮教师找到成长的云梯,拾梯而上,向阳生长。

校本培训,让思想成为行动的指南。每一次校本培训,学校都基于教育发展形势及校情进行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上,紧扣学校发展脉搏,具有系列性;培训方式上,力求多元化多维度,具有感染性;人员参与上,覆盖全体教师,具有全员性。校本培训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常态,是学校提质增效、创新发展长盛不衰的王牌,是学校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记录,也是推进学校建设的见证。

创新合作,让研究成为教师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导处牵头组织听“常态课”,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联合组织听“名师领航课”“骨干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校组建观察研究团队,督导评价引领提升,有效推动教育教学向优质高效化转变。学校践行“轻负高效”理念,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学科教学研讨,探索问题。实行集团办学以来,北关小学牵头的教育集团打破校际壁垒,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和名校优势,以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示范观摩、青年教师赛讲等多种形式,加强集团内的合作交流,整体提升了集团校均衡发展水平。学校重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培养教师的问题研究意识,近三年来,教师自发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与人数达98人次,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级、市区级的报刊上发表,累计1283篇。

搭建平台,让成功为教师注入生命的动能。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协作、研究,才能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实施者。“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新网师”的加入,不仅为教师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让教师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施展才华,同时也让更多的教师在成长、成功中感受幸福,形成“人人有追求、人人愿奋斗、人人能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6月,“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山西省第六届“三晋”省级育人论坛由北关小学协办,并在北关小学举行现场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专业铸就**,以行动彰显品格,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新时代教育征程中,北关小学撷英萃华,在“和润”教育的滋养下,乐学善思,敏行创新;在“好问”文化的浸润中,与时俱进,茁壮成长。姹紫嫣红花千树,流光溢彩竞芳菲,谱写了一则又一则教育佳话。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