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 人寿 落幕 日夜 迎来

近千个日夜,华夏人寿终于迎来落幕时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21:24:06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被接管两年半后,华夏人寿风险处置工作终于迎来了落地时刻。

近日,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华夏人寿目前经营稳定,银保监会已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瑞众人寿保险公司,将依法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承接机构网点及人员,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及各有关方面合法权益。

从2020年7月被正式接管,到上周银保监会官宣瑞众人寿受让相关资产负债,华夏人寿这场接管风波在历时两年半后终于落下了帷幕。

被接管以来,华夏人寿的2020-2022三年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2565亿元、2549亿元、2218亿元,同时其2019年的保费为2679亿元。总的来看,被接管后,华夏人寿的保费尽管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但实际上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下跌,说明被接管还是对其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就像安邦在被大家接盘资产负债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华夏人寿未来也将与我们告别,瑞众人寿将迎来全新的开始。

复盘华夏人寿的发展史,从开业之初的业绩平平、连年亏损,到踩着“资产驱动负债”的风口快速发展、一举成为保险行业一匹黑马,再到如今因经营违规而被银保监会接管重组,华夏人寿一面是高歌猛进,一面是冒进之差。

华夏人寿这十年,值得保险人好好探讨。

狂奔的华夏人寿,隐藏的模式巨雷

华夏人寿开业之初,业绩可谓不温不火,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经营连续亏损。直到2014年,业绩才逐渐升温,并实现扭亏为盈,之后更是创造了令市场讶异的“华夏速度”——2013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为370亿元,位列市场第九;2014年,保费715亿元,上升市场第七;2015年,保费1609亿元,一跃跻身保险市场前四;2016年,保费1815亿元,蝉联市场第四;2017年,保费1753亿元,退居市场第五,但其个险新单标保达到了15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90%,银保期交211亿元,位居市场第一,该年度华夏人寿净利润超40亿元。

到了2019年,华夏人寿已经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保险巨头,其保费收入位列全国险企第4名,仅次于国寿、平安和太保。凭借着保费的连年增长以及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华夏人寿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困境,成为保险界的一匹“黑马”。

展开全文

华夏人寿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内成为国内寿险市场的巨头公司,与其“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密不可分。

这种模式具体而言是指,保险公司在投资端上找到资产质量较好、并且能够满足收益需求的项目,之后通过保费的快速增长,获得大量现金流,实现资金的筹集,再做大资产端,运用保险杠杆获取自身收益。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要投资端的收益能够覆盖承保费用和其他经营支出,公司便可以实现盈利。

而推动保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法门,便是销售那些在收益上更具竞争力的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根据华夏人寿历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可知,万能险在其产品结构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华夏人寿以万能险结算利率高、追加门槛低等条件,吸引消费者投保,大力推动万能险的发展,也实现了连续亏损之后的连年猛进。

具体来看,2013年是华夏人寿保费收入爆发式增长的开始,当年规模保费收入360亿元,其中,万能险占比高达89.82%。此后两年,华夏人寿万能险业务或持续加码,2014年、2015年万能险占规模保费的比重分别为95.51%、96.68%,2016年占比稍有下降,但也达到75.19%.

由于万能险等中短期存续业务过快发展,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监管层从2016年开始加严监管,2017年5月,保监会更是出台《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从源头加紧治理,在此大势之下,万能险风光不再,各寿险公司均有调整。在这一年,华夏人寿的万能险业务占比下滑至50%左右。

在中保协官网上,华夏人寿最新的偿付能力披露报告海停留在2020年一季度,当时华夏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3.8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0.26%,这一数据虽然在银保监规定的红线之上,但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随着明天系的暴雷,华夏人寿被接管也在市场的预期之内。

2020年7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依法对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机构实施接管的公告》,对华夏人寿、天安人寿等6家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接管。一年后2021年7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决定依法延长接管期限一年,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但到期后并没有如期结束接管。

今年2月,银保监会宣布批准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资人共同筹建瑞众人寿保险公司,将依法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华夏人寿这家在我国寿险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寿险公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保险行业四次大型接管事件:稳字当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在我国保险业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大型接管事件。

2007年5月24日,保监会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保险保障基金花费共计27.88亿元(当时保险保障基金总资产80亿元)购买了隆鑫集团、海南格林岛、东方集团等持有的新华人寿合计38%的股权,成为新华人寿最大的股东。

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在新华人寿风险逐步化解后退出,将持有的新华股权全部卖给了中央汇金公司,结束接管并全部退出。

2006年,中华联合遭遇资金危机,想引进资金无能为力,第一大股东新疆建设兵团选择将所持有的61%的股份转让至保监会。2011年12月,保险保障基金基金两度出手,宣布正式介入并控股中华联合财险,持股比例达到57.4%。2012年3月,保险保障基金入资60亿,持股比例达到91.5%。

从2012年9月到2018年3月,6年时间内中保基金把股份分别卖给了中国东方资产、中国中车、辽宁成大和富邦人寿,完成使命,顺利退出。

第三次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安邦事件,2018年2月23日,中国保监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2019年7月11日,银保监会官网显示,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近期,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203.6亿元。

大家保险集团将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安邦集团将做好存量保单兑付工作,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及各有关方面合法权益。重组完成后,安邦集团将不开展新的保险业务。

第四次则是我们在本文主要提及的银保监会依法对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天安人寿、易安财险等6家“明天系”金融机构实施接管。目前易安财险已被比亚迪全资接盘,华夏人寿将由新成立的瑞众保险吸收,其余几家金融机构如何处置则还需要观察监管下一步的动作。

从历次接管事件来看,监管机构往往能够较为及时的发现保司的经营风险并果断的针对相关保司采取接管动作。而在处置好风险结束接管后,保司不论是继续经营还是进行重组,都能够保持平稳发展,如新华保险在2011年成功上市,大家保险和中华财险在近两年也保持着稳健的经营,可见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管是有力且及时的。

所以未来瑞众人寿在受让华夏人寿资产负债后,经营上一定是平稳的。

华夏人寿处置方案落地,中天金融“蛇吞象”方案正式破产

随着华夏人寿最终处置方案的落地,中天金融试图以“蛇吞象”模式收购华夏人寿的方案也正式宣告破产。

2023年1月19日晚,中天金融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2年度亏损金额为125亿-1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82%-116.64%;所有者权益为-6亿至-20亿元。

中天金融的困境与其豪赌“蛇吞象”意欲收购华夏人寿密切相关。早在2017年11月,中天金融与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胜世纪签订框架协议,拟以31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并且支付了70亿元定金,相当于中天金融近四年净利润的总和。数据显示,2017年,中天金融总资产为762.29亿元,净资产为157.1亿元;而华夏人寿同年总资产已经达到近4800亿元,净资产也达200亿元。

历时近6年,中天金融“蛇吞象”收购仍无结果,70亿元定金被套牢。随着房地产市场“去杠杆”大势来临,中天金融也陷入融资渠道收窄、资金断裂的困境。

2023年1月30日,中天金融继续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的公告》称,收购华夏人寿的股权面临不确定性,并且有定金损失的风险。

而在华夏人寿重组方案官宣后,截至目前中天金融还未发布有关于70亿定金的退还问题,后续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尾言:华夏人寿的崛起和落幕速度之快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作为一家寿险保费曾经排在全国前五的公司,华夏人寿以这样的方式落幕实在有些令人唏嘘,但在“保险姓保”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准则下,华夏人寿这类激进的扩张模式并不符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要求,采取接管重组是对多方都负责的举措。未来我们也希望瑞众人寿能够越来越好,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