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脖子 拒绝 中国人 十四

十四亿中国人,拒绝“卡脖子”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19:26:04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注:本文根据2月16日曾航在吴晓波频道的直播整理而来,部分内容有改动

国产替代乘风破浪

音频:

00:00

45:02

♬点击上方可收听文章朗读音频

各位星海情报局的朋友中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国产替代的相关话题,说到这个话题多少心情多少是有一些沉重,因为我记得10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当时我去过很多苹果的工厂,那时候,其实我们很少去聊国产替代这样一个话题,当时我们强调更多的是全球化,还有全球分工。

展开全文

比如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早期的时候,芯片是在韩国三星的工厂里面生产的,屏幕是在韩国LG display的工厂里面制造的,还有很多日本生产的高端传感器和芯片,最后在中国大陆组装再卖到全世界。

但是到了今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闻都在讲,很多东西对中国实施禁运,很多产业要脱钩,很多工厂要搬出中国,这个过程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很多产业必须要面临一个国产替代的情况。

我们自己有个微信公众号叫“星海情报局”,专注于写国产替代的相关案例,简单来说就是,比如美国人在造芯片,现在中国也在造,美国人在造大飞机,中国也在造,芯片和打飞机的国产替代的最新进展,到底怎么样?

目前为止写了至少几十个案例,最近也和吴晓波老师创办的蓝狮子图书合作编写了一本新书叫《大国锁钥》,现在还在走最后的出版流程。

今天我想把我们总结的一些规律趋势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总结了2022年在国产替代上比较有标志性的一些事件,举个例子,比如说 C919大飞机开始正式投入商用,上海东航在做运营最后的准备工作,还有我们的003号的航母,去年下水,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些事情,总的来看,2022年我们整个突破还是相当之大的。

军用领域上,003号的航母它的技术水平相当高,和之前的辽宁舰还有山东舰,技术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里面运用到了很多新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特种钢材、输电与控制系统等等,比如像歼20、歼16等很多先进战斗机的发动机问题得到了解决,去年大规模的列装,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另外比如民用领域,去年俄乌战争,所以欧洲很缺天然气,所以中国制造的LNG船,在去年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提升,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信号,LNG船的技术含金量很高,过去中国LNG船的市场占有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去年提升到了将近30%,很了不起的一个进步,说明中国造船工业取得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在汽车行业,我们国产车去年也做得非常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突破50%,中国汽车出口是突破了300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很猛,新能源汽车去年的产销量都都突破了700万辆。

还有说我们的医疗器械领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也取得了很大的一个突破;航天领域的突破也很大,比如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去年火箭发射,国营包括民营航天共计进行了六十多次发射。半导体领域去年的主要突破集中在半导体设备,比如说国产的光刻机,还有北方华创的蚀刻机。

说这么多,其实我们最关注的一个数据就是基础工业水平,我举个例子来说说基础工业水平有多么重要,关注国际新闻和俄乌冲突的朋友能看出来,俄罗斯打的是比较狼狈,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按照我们的观察,根源是俄罗斯基础工业水平的大幅退化,前线用到的那些武器装备,我们往深处去研究,大部分都会和新材料、半导体产生联系,还有一些加工设备,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基础工业水平严重衰退,相反中国的基础工业水平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里有一个权威数据,欧盟每年会发布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报告,在这全世界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里,美国占到了779家,中国是597家,中国入选的数量实际上是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那俄罗斯有多少家?俄罗斯只有1家。

所以俄罗斯工业水平的衰退是有道理的,甚至于俄乌冲突的时候,要向伊朗这种国家去进口无人机。但是中国在基础工业的研发研投入上是有很大提升,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华为,它的研发投入在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里面是排名第二名,仅次于谷歌。

然后我们看这张图,这是一些顶级的工业产品,比如说歼20隐形战斗机,它里面要用到什么东西,比如说头盔瞄准系统、相控阵雷达、一体成型座舱玻璃、机身的复合材料、还有3D打印的机身框架和高推动比的航空发动机,实际上这些东西就非常依赖于基础工业的进步。

放到航母这一页,去年很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我们003号航母的下水,003号航母用到了大量新技术,比如说电磁弹射,这个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掌握,比如说工程雷达,还有它上面很多的先进材料,这些技术全都依赖很强的综合工业体系,也就是说中国基础工业上的巨大进步,会带动很多行业都会受益。

我再举一个例子,不只是军用,包括像民用领域,比如大疆做的无人机,你不要小看这样的产品,中国在旋翼无人机领域在全世界是遥遥领先,无人机要用到很多工业加工的技术,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苹果供应链,苹果对对供应链的高水准要求锻炼出的中国工业加工能力的进步,对类似大疆这样企业的成长是有很直接的推动。

总的来说,截止到2022年,国产替代发展相对比较好的一些产业,有消费电子、高铁、工程机械、军工、航天、互联网、光伏、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特高压输电,还有造船。

这些产业是有共性的,刚才也有朋友问,我们怎么样去寻找投资机会,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去总结共性,尤其国产替代是时代的大浪潮,各行各业都会主动或被迫寻求国产替代,针对于那些国产替代确定性会比较高的行业,是有规律有共性可以总结的。

我们总结的有,首先是产业链相对简单一些的行业,举个例子,互联网就是非常典型的,它和大家的日常消费联系密切,但是产业链又相对比较简单,也就是说市场有需求但又不需要有紧密的上下游联系,从研发的角度来看,比如要造大飞机,可能涉及到上千家企业、高校的协同,但是研发某个互联网产品,可能只需要十几个工程师,在一个小作坊里面就做出来了,所以说互联网的国产替代做得非常好,一旦政策上有红利,比如说在敏感领域,国外的互联网公司不方便进入,国产替代的发展就会非常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选择刚需的行业,比如说不计回报的一些行业,最典型的就是军工和航天,因为大家知道因为涉及到国防安全,军工航天对经济方面的回报不会很敏感,首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前几年的时候,我们运20的军用运输机的列装,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

简单来说,造军用设备相较于民用设备往往比较容易,我们就以飞机为例,军用飞机,不用去考虑油耗,甚至不用考虑过多的安全性,设计成本各方面没有很敏感,但是民用飞机,例如c919,要考虑安全性还有经济性,油耗还有舒适性,其实难度是要高很多的。

所以这样的一些领域,像军工航天,我觉得是高度确定的,因为当下这种比较紧张的外部环境,在这些领域国家是会去持续投入的。

还有一些后发产业,比如说2000年以后才兴起的产业,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这些产业大家的起点都很低,中国的工业基础经过积累现在是非常好的,我们在竞争的时候没有被扔下太多,无人机我们就发展得很好,不管是军用无人机还是民用无人机都做得非常好。

另外的话,我们在研究很多国产替代的时候,发现往往是一个点取得突破,会带动后面5年10年里大量的相关领域都取得巨大的突破。

就以发动机为例,大家知道这两年国产航空发动机、比如太行发动机,实际上取得了比较多的一个突破的。所以这两年我们的新的机型,列装的数量比之前多很多,比如歼20、歼16还有歼10c,这几年都是井喷式列装,就是因为航空发动机的突破发展。

同样的道理,假设我们的半导体取得重大突破,很多行业都会收益,比如说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新能源能新基建,某些产业间的联系是高度确定的,大家在做投资的时候,大概就可以推算,哪些相关行业会紧跟着一起取得突破,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详细展开。

下面我们要看的,就是国产替代推进比较困难的一些产业,比如说半导体、化工、制药、工业软件、高端机床,这些产业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行业是高度依赖国际分工的,像半导体和大飞机还有光刻机,光刻机的制造需要全球5000个厂商一起来协作,国产替代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一个特别大的突破,

这些产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国家能够自己独立生产的,甚至连美国都没办法自己制造光刻机,还有荷兰的阿斯麦,它也不是说自己能够独立生产光刻机,也必须要依赖于国际分工与合作。

我再举一个案例,韩国的半导体,尤其是高端制程,在很长时间里是把中国台湾甩在后面的,苹果手机早期的时候,芯片都是在韩国三星的工厂去做代工,但是过去几年中国台湾尤其是台积电,在高端制程这一领域,远远地把韩国甩在后面,标志性的分水岭是在2019年,因为2019年日本韩国的外交出现了问题,日本就对韩国实施高端半导体材料的禁运,这对韩国打击太大了。

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尤其是光刻胶等等这些半导体的材料,因为半导体材料拼的是什么?拼的是化学。我们去数了一下,日本在2000年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就出了8位,所以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做得非常好,那么在日本给韩国的半导体材料断供之后,就直接导致了韩国在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的竞争中全面落于下风。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能够搞国际分工合作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主动地去关起门来搞发展,虽然我们同时做一些备份很重要,但是大家要知道,现在很多产业的趋势是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密,我们要认识到很多产业并不是单单依靠一个国家就能够搞出来,哪怕是现在的美国也做不到。

很多国产替代推进比较困难的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度依赖基础科研,这些行业我们也发展得不够好。化工和制药,化学极度依赖基础科研,我前面也说到,日本的化工制药发展很好,因为日本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0年之后就出了8个,而中国到现在1个也没有。

这个是国金证券他们整理关于国产替代的细分赛道,总结了有存储芯片、CPU、半导体设备、还有生物试剂、光刻胶、示波器,五轴机床这些东西,并且这个报告把国产替代的难度也给列了出来,比如难或者极难。

还有就是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国产替代也很难。比如半导体就非常典型,它的市场化水平很高,需要在经济效益为首位的民用市场上去跟国际最先进的芯片竞争,既要拼性能还要拼价格,而且我们又被人卡脖子,所以很难受。当然我们也向这些领域的从业者表示致敬,因为恰恰是有难度,所以说他们的工作才更加有价值。

这个是倪光南院士总结的自主可控的标准5要素,我给大家念一下:第一个知识产权,标准要满足自主可控;第二个就是技术能力,要达到自主可控。第三个是发展主动权自主可控。第四个是供应链自主可控,第五个是具备国产资质。

所以如果我们用倪院士的这5个标准去衡量很多国产替代,你会发现这几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很多项目打着国产替代的旗号在骗国家经费或者骗投资人的钱,用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看到谁是真正的国产替代,谁是假的国产替代,时间原因我们就不详细展开。

随着现在很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10年以后它还是不是发达国家都不好说,我们知道很多发达国家的看家本领,也只是依赖少数几个产业,比如像汽车、家电。

举个例子,在传统的机械化汽车时代,其实就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可以说自己是个工业强国,是个汽车强国,比如像意大利、瑞典、芬兰、捷克、西班牙,它们都有很发达的汽车产业,但是现在在电动汽车这个浪潮下,很多国家已经落后了。

我跟小米的朋友交流, 我问他们,为什么小米做手机的,突然来搞新能源汽车,他们说雷军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判断,智能手机现在全世界只剩5个厂商,5个厂商里面3个是中国,小米、VIVO还有华为,剩下的两个是三星和苹果,所以雷军认为在新能源的终极阶段,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厂商可能只会剩下5家,小米只要成为5家之一,日子就可以过得很滋润,为什么这么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除了制造这个汽车本身,它还要造互联网服务,尤其人工智能交互的部分,不可避免的会采集大量的用户信息,但是在欧洲和日本,这些国家有很严格的消费者隐私保护法,实际上对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很不友好,因为人工智能发展,就需要去采集大量的用户信息,通过机器来学习训练。

人工智能越来越好,新能源汽车才会越来越智能化,所以中国为什么发展得好,因为在隐私保护领域,我们的法律制度和美国类似,相对来说我们的空间要更大。所以有些欧洲企业,宝马大众,只要看明白这一点,就会加大在华投资,去建设一个很重要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把新能源汽车的重点研发放到中国。

我们前面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报告,就是欧盟每年发布的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的2500强,中国数据很漂亮,五百多家,但是我们仔细去看一下这个数据,会发现中国的问题是很大,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偏科。

虽然几乎所有领域中国都有涉猎,但是我们的研发投入明显是有侧重的,信息技术产业上,我们的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百度、腾讯都砸了很多钱,中国这块就发展的比较好,汽车我们这两年也投了很多钱在搞研发。

但是比如化工、医药,我们舍不得砸钱,医药上的研发投入是非常低的,医药企业里研发投入排名第一的百济神舟,全球范围来看,只能够排28名,化工也是同样的。所以我们在新药品的研发上和国外比是有很大的一个差距,比如说新冠特效药,在研发速度,包括在品质药效上,和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前面提到的,现在的整个的国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国际分工,在国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中国必须要避免关起门来搞发展。

我们周围的一些中小国家,出现了被迫在中美两边选边站的情况,在上一轮美苏冷战就发生了这种很糟糕的情况,概括来说就是军事对抗和经济对抗同时发生,比如说朝鲜要站在苏联这一边,韩国是站在美国这一边,这两个国家老死不相往来,朝鲜自然没法去跟美国做生意,韩国当然没法跟苏联做生意。

虽然现在在一些方面存在中美冲突的现实,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警惕,就是同时陷入到军事对抗和经济对抗当中,尤其是要重视同时和中美两国合作的这些国家的态度,比如像日本、韩国、印度、越南、以色列、新加坡、荷兰,昨天我看到中国半导体协会发布了一个声明,严正抗议美国、日本、荷兰的对华芯片限制协议,相当于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排除在外,抗议写得非常到位,大概意思说半导体是人类工业的精华,开始就是国际分工的产物。

美国不应该把中国这么重要的国家排除在外,中国对半导体产业有着很大贡献,同时中国也是国际分工体系的受益者,但从现实情况上来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现在很多产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中美双系统的格局。

中美双系统是富士康的郭台铭提出来的,富士康相当于中美两国两边都做生意,它最大的客户是美国的苹果,但工厂基本都建在中国大陆,特朗普上台的时候,郭台铭还跑到美国去建了一个很大的面板工厂,当然后来推进得不太顺利,所以富士康作为夹在中美双边的企业来说,它很不希望选边站队,所谓选边站队就是,我站了中国,就不能做美国的生意,我站在美国,就不愿意做中国生意。

很多小国家它们都一样的,比如新加坡,也不愿意选边站,比如韩国,韩国其实也很不愿意得罪中国,但它也不敢得罪美国。所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要重视这些夹在中美双边的国家,不能够把和它们的关系搞僵了,在产业上跟它们去脱钩,实际是很糟糕的事情。

我今天想着重讲一下中国军工的一个案例,它的国产替代,这个非常有意思,会给我们很多产业带来启发。

大家都说卡脖子,最早被卡脖子的是我们的军工产业,军工产业是1990年左右被卡脖子,当时也受国内外局势影响,1991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工禁运就开始了,80年代的时候,中美蜜月期,中美关系非常好,我们当时从西方获得了一大批的特别好的东西,比如说从法国引进的直升机技术,中国的直8直9,实际上都是从法国引进的技术,相当于我们直接站在了80年代全世界直升机工业的领先地位,而不是从0开始,还有当时沈飞造的歼8战斗机,当时那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直接送了两架样机送到美国进行现代化改造,关系就好到这种程度。

但是从91年开始关系急转直下,中国军工开始被封锁,但是按照结果上来讲,虽然封锁得很严密,但中国军工事实上是越来越强了,比如说现在三艘航母,隐形战斗机都造出来了,包括运20的大型运输机还有预警机、无人机,我们的超高音速导弹,999A主战坦克,包括055大驱,那么军工产业对于民用产业在国产替代上的一个一个启发意义是什么?

很重要一点就是说军工没有去搞市场换技术,也没有没有像印度一样,一直去买,军工产业没有一直去买,单纯的引进武器装备来解决问题,而是保有自己先进的研发团队和平台。

实际上我们的军工产业一直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个不安全感是来自于什么?来自我们过去100年被坑的太惨了,在晚清的时候,中国搞洋务运动,从国外买了很多成品的大炮军舰,但是后来一旦国际局势变化,从国外进口的军火就没有办法稳定供应。

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和德国关系很好,中国从德国引入了大量的先进的装备,组建了很多德械师,抗日初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后来德国跟日本的关系好转,中国和德国的军工合作一下子就断掉了,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同时买来的东西没法成体系的装备,实际作战的时候是很麻烦,比如口径不同,维修保养的成本高,后勤肯定有问题,所以正是这些教训,中外军事合作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后面会大批量的采购国外成品装备,我们想的就是怎么样把你的技术吃透。所以中国在军工这一块,哪怕是中美蜜月期,实际上都没有放弃自主研发平台的保留,我们在跟美国能够合作研发战斗机的时候,中国自己的战斗机平台我们始终是没有放弃。

这个很重要,在能够获得国外好产品的时候,我们同时又有一支很强大的研发队伍,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时候至少看人家的图纸能看得懂,至少对先进的技术设计理念能够快速吃透,一旦这个平台没有了,研发队伍凋零了,再想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时候搞不好,连图纸都看不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什么?就是中国的军工虽然被卡脖子,但我们始终始终没有中断国际交流。

比如90年代,中国很幸运,我们跟西方的技术交流中断了,但是苏联解体了,中国是抓住了苏联解体财政困难特殊时期,从俄罗斯和乌克兰搞到一大批好东西,,比如像瓦良格航母,s300防空导弹,苏27战斗机生产线,还有现代级的驱逐舰都是在那个时候引进的,而且那批装备对于整个中国军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比如我们的航母实际上是在前苏联成熟航母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吃透发展而来,我们起步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民用对于军用的反哺,过去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军转民,但实际上这两年全世界发展趋势都是民用带动军用,为什么呢?因为民用领域它的成本是大幅下降的,比如说半导体,民用的采购量可能是军用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这个价格也差了很多,摊薄了很多军用设备的研发费用。

这边我们再讲一个特别好的案例,京东方。北京大学教授陆风,写的一本书叫《光变》,讲的京东方,我从京东方的案例当中看到了什么?韩国版本的举国体制在中国的变种。大家知道我们所谓的举国体制在其它国家也有,比如说韩国在80年代的时候是非常落后的国家,只能生产低端产品,比如低端汽车,现代一直到1991年才突破了发动机技术,韩国造了二十年汽车,才会造发动机,而且这个技术还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淘汰的生产线,卖给了现代汽车。

当时日本和美国在主要的工业门类上,对韩国是形成了压制性优势,从90年代开始,韩国在先进制造业突飞猛进,三星、LG和现代为代表的这些韩国的财团才慢慢显露头角。

韩国举国体制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是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早期的时候韩国是靠引进美国和日本的技术起家的,比如汽车,汽车当时去日本买生产线,它的面板和半导体崛起的时候,也是去挖一些日本的退休工程师,去买技术,买人才。

但是韩国想得很清楚,坚持搞自主创新,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韩国的研发强度非常高,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能达到4%,比中国、美国、日本都要高,这个比例非常夸张,韩国人每年省吃俭用也要把钱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上去。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韩国的体制非常适合去发展那种长周期、高投入、可预测的产业,比如半导体和面板,韩国人搞那些周期短、变化性大的产业很不擅长,比如互联网。

但韩国的半导体和面板发展很好,为什么?因为它高度可预测,液晶面板流水线工厂我去参观过很多次,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土的产业,就是说1代线、2代线、3代线、4代线、5代线、甚至于10代线都是按照规律发展的,都能够预测到5年10年以后的情况,半导体也是一样的,半导体就是28纳米14纳米、7纳米、3纳米,就是按照摩尔定律去迭代。

另外面板是一个高度依赖于资本支出的产业。韩国在融资模式上相对日本取得一些突破,比如早期在发展半导体产业和面板产业时候,三星和LG每年都是上亿美金的亏,一直亏了10年,才把面板厂养出来,一直熬到对手全都倒闭。

京东方在2003年,从韩国引进了一条已经淘汰的生产线,我们把整条生产线和技术都买回来了,在中国进行了改造,当时在北京建了工厂,又在全国各地,像合肥、武汉、重庆都建了京东方的工厂,最核心的是融资模式上政府如何参与。

中国相当于是韩国的升级版,京东方这个案例,地方政府是有深度参与的,比如合肥政府,那时候地方政府可以发地方债,还可以卖地,所以中国地方政府有一段时间非常有钱。

尤其是中西部一些地方,比如重庆、成都、武汉、合肥、郑州,又有很强烈的产业升级需求,所以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跟京东方这样的高科技的企业进行结合,这种政府深度参与的产业,大家要记住一件事情,一定要选这种高度可预测的产业,很少看到政府去投资互联网,成功的互联网都是民企,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变化太快了。

政府无法预测,或者说预测全是错误的,但是造船、汽车这种产业相对来说预测性强,10年以后的趋势如何,基本上可以预测出来,这种模式源自韩国,中国实际上是把这个模式搬过来了,并且做的比韩国更好。

另外一点很重要,韩国坚持出口导向,出口导向是什么意思?三星、LG这些企业,不要在韩国那么小的市场去内卷,要到国际市场去赚钱,因为国际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非常残酷,只有在国际市场上赚到钱,才能证明你这家企业是有竞争力的,那么你在国内市场自然不言而喻。中国也是一样的,本质上我们的产业政策也是出口导向的,后面我会单独讲到。

民营企业在国产替代当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航天为例子,马斯克搞的 Space x是彻底颠覆了全世界航天产业,在猎鹰出现之前,航天只能叫科研,马斯克出现之后才能叫产业。

科研的产业的区别是什么?科研是国家掏钱供养一批精英科学家,满足自己的梦想,搞发射卫星,发射火箭,探月,但是实际对产业的帮助,对老百姓的生活的帮助有比较远的距离,产业是什么?从市场上赚钱,赚了钱我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

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大航海运动,中国郑和下西洋,本质上是国家掏钱,但没有产生很多经济回报,搞了七次之后,就很难再继续下去。

但是西方的大航海运动,比如哥伦布、麦哲伦,他们到葡萄牙还有西班牙王室去融资,也做过商业计划书,描绘一个很好的前景,说我们弄几艘船,去发现新大陆,这边有金银财宝,发现了之后,给天使投资人也就是西班牙葡萄牙王室回报多少,后来王室赞助他们去,这就是一个商业行为。

所以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航天发展都很快,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之后,对于整个的航天是颠覆性的,马斯克提出,5年之内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100倍,降低100倍什么概念?就是把和成年人体重接近的物品发射到太空只需要8000块人民币左右。可以想象以后发射航天器,如果不考虑政策管制,就是白菜价,每个大学都可以发射几个卫星玩一玩,给整个行业带来的进步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页讲到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过去一年的变化,中国的半导体,不管是进口数量还是出口数量都在猛增,这说明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熟制程,我们进展很快,28纳米以内的,将来可能把它做到一个白菜价,很多行业都会受益,因为其实真正需要用到3纳米高端芯片的领域比较少,比如说我们的手机。

大部分产业,比如电动车,用不到高端制程芯片,包括军工航天,这些产业更多考虑的是稳定性可靠性,并不是考虑了处理器的先进程度,所以这是好消息,中国过去几年生产线扩张很快,很有可能把芯片做到白菜价,大家看到最近电动车降价降比较多,包括手机最近也在降价,跟芯片有很大的关系,前几年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半导体产线扩大了一轮,导致供求关系的变化。

从上面,我们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中国科技原创能力跟美国比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的追赶能力极强,我把这句话讲的通俗些,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跨时代的产品,往往是美国人先发明的,但中国跟进得很快,我们把这些东西产业化,大规模去制造的能力很强。

举个例子,这两天最火的是什么?是ChatGPT。这样划时代的产品往往是美国先发明的,还有智能手机,苹果手机是乔布斯先发明的,电动车是马斯克先发明的,但是中国跟进得很快,往往是迅速把它产业化,具体原因什么,后面我会讲到。

为什么中国在很多国产汽车领域,跟进都非常快,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擅长建工厂的国家,引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全世界132座灯塔工厂,在工厂的建造运营以及智能化水平上,全世界最好的132家工厂,中国占了50家,这边我有这个名单,大家可以看一下。

看一下苹果工厂的例子,苹果的工厂我也去过很多次,苹果的工厂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工厂之一,iPhone是全世界最难造的工业产品之一,怎么难造?苹果2022年公布的供应商,全世界610个工厂,中国大陆占259家,日本是96家,整个欧洲加起来只有21家,美国是49家,中国台湾是37家,韩国是30家,越南23家,印度只有9家,整个南美洲只有7家,对于建工厂,中国实在是太强了,苹果选在中国不是没有道理的,最近都在聊的是苹果要搬到印度去,看到报道说5年之内印度生产的iPhone要占到iPhone的总产量的1/4,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挑战,但是对于苹果产业的外迁我个人保持乐观,我来解释一下。

比如富士康在郑州的iPhone工厂,建造它需要哪些东西呢?首先需要快速的土地准备,电子产品需要快速投产,要先把土地腾出来,当时郑州筹建富士康工厂的时候,有15个村子搬迁,8000多个居民要需要搬走,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把土地腾出来。

当时郑州富士康工厂原址上有一家纺织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是因为处在富士康规划区中,马上就让该企业搬走了,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效率。

还有厂房的快速建设。当时郑州富士康工厂建设的时候,规划工期12个月,但是迅速压缩到4个月,因为极高的中国效率,当时需要一台空气压缩设备,整个河南省没有几台,就跑到郑州地铁上去看,刚好那边有一台,就把这个设备搬过来,为什么?因为郑州富士康是省长亲自抓的工程,这个工厂太重要了,比地铁还要重要,地铁可以先停工,但要优先先保证富士康工厂的建设,所以4个月的时间就把工厂建起来了。

工厂是建在保税区里面,像iPhone这样的产品,有很多零件是进口,因为电子产品的电子元器件价格波动太大,走完整个进出口的报关流程,对富士康来说风险很大,所以一般这样工厂都建在保税区里面。

包括上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也是建在保税区里面,保税区和使馆区的运作理念有点像,建在保税区里面,出保税区就等同于出国,要再走一遍关税的流程,但是好处是进口的零部件,不用走这个流程,它很方便。

当时郑州市很快就把保税区的配套做好了,当时还有郑州的国际机场,为了满足波音747货机的起降,政府对机场进行扩容,郑州的机场迅速成为了国内相当领先的货运机场,还有很重要的是30万工人的快速招聘,同时需要上万名的工程师,都只有在中国才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才能想象这样事情。

举个例子,比如说印度,印度的人口马上要超过中国,尤其年轻人很多,吸引中国制造业外流,但大家搞清楚一件事情,印度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是印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纺织、玩具、箱包,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反而发展得不够好。

原因是印度独立的时候,是用英国人这套方式,由甘地那帮律师用谈判的方式把英国人给送走了,并不像中国通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印度保留了很多英国的法律体系,就是印度过早地患上了富贵病,比如说劳动保护,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时候,过早的用发达国家的福利体系来适应印度这样很落后的国家,这套东西是很不适合原始积累阶段的,印度现在最大的工厂最多就几万人,富士康在那边有一个2万人工厂,可能就已经是印度最大的工厂之一了。

像郑州富士康工厂这样30万人的超级工厂,印度能不能突破?我觉得还需要观察,按照要在印度生产1/4的iPhone比例,工厂至少需要18到20万人的规模,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工厂,能不能建起来,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还有上游数百家零部件工厂的配套,前面说到了苹果全球的610家分行,259家在中国,苹果的配套都在附近,如果搬到印度去,印度的供应商一共只有9家,他这个产业配套能不能到位,我觉得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从产业政策导向上来说也很有意思,东亚国家基本上都是出口导向,比如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都是非常典型的出口导向。为什么说中国是出口导向,大家看一个指标,中国生产的iPhone卖的价格比美国要贵,这说明什么?说明其实我们是鼓励出口的,富士康工厂建在保税区里面,从保税区里面运到上海,是要出关,虽然是在中国生产,但是出关要交一轮关税,中国交的关税实际上是比美国要更高的。

美国买到的苹果手机更便宜,所以大家身边有很多朋友去美国,经常有人委托买个苹果手机带回来,因为更便宜,就说明我们的产业政策实际上总体是鼓励出口创汇的,是学习的日本还有韩国的模式,它有一个巨大的好处是什么?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这些企业一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一定是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反你看到有很多国家,比如说像拉美的一些国家,像巴西、墨西哥,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搞进口替代,很容易落入陷阱,尤其这种人口比较多的国家,特别喜欢搞进口替代,因为国内市场大,外国商品要进入国内市场就有高关税,所以外资必须要到本地设厂,或者政府也扶持本地的工业巨头,就像印度扶持塔塔集团,但是它很容易掉到坑里去,牺牲本国国民的福利,因为肯定要花更贵的钱去买到更差的产品,来扶持本地一个很有可能存在官商勾结的这样的企业,扶持的企业,不具备竞争力,很有可能是通过这种官商勾结的形式,用政策壁垒把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外。

我们中国引入上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对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带动是相当之大的,现在特斯拉不停的降价,特斯拉一降价,本土的品牌扛不住了,也要降价,就会有一批排名比较靠后、竞争力很差的汽车厂倒闭,倒闭不是坏事,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

中国人相当于是花更少的钱开上了更好的汽车,我们的工厂经过筛选之后,到国际上有更好的竞争力。前面说到的汽车出口数据可以发现,中国汽车出口这两年是猛增的一个态度,从100万辆涨到200万辆,去年突破300万辆,上汽集团一家公司去年的出口,就卖了100多万辆汽车,说明什么?说明中国汽车现在世界上是有竞争力。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郑州富士康工厂或者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中国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多不错的企业,比如说家具代工、陶瓷代工、小电器代工、还有做吸管的,内衣制造的,这有个列表,我们这边不一一展开。

我这边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工业基础发展好了之后会带来很多额外的收益,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户外展会,很火爆,碰到一个老朋友,他们做那种很大的户外电源,现在生意好的不得了,上市公司现在一年销售额几十亿,我说你们现在发展这么好,这个东西这么多,80%是出口,为什么?

因为这两年中国的电动车发展的好,电动车发展好,他们也跟着一起沾光,电动车产量大了之后就把电芯的价格给打下来了,打下来之后他们户外电源的价格就在国际上很有优势,老外喜欢的不得了,特别喜欢中国产的户外电源,其实很多产业都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我们的基础工业上去之后就会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收获。

东亚国家最擅长的这批高度确定性行业,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台湾,其实大家都很喜欢汽车、半导体造船这些产业,核心的跟产业政策相关,各国的产业政策都学习了日本的通产省,有本书叫《通产省与日本奇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想讲一下中国国产替代最大的缺憾实际上是在原创,前面提到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科技创新,包括一些划时代的产品,包括像智能手、机电动车,还有像一些药品,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美国在引领,我们要正视差距,要善于去学习美国人比较强的地方,这就是我给大家推荐5本和美国的科技创新相关的书。

第一本书叫做《美国创新简史》,讲到为什么美国创新能力这么强,是从政府介入的角色去讲,这本书很有意思,第二本书是《科学无尽的前沿》,作者范内瓦·布什,罗斯福总统二战时期的顾问,二战以后美国的科技产业整体的政策规划是他做的,这本书是对美国的科研的影响非常大,给大家推荐一下。

第三本书叫《拼实业》,这本书讲的是二战时期美国军工生产,当时美国在二战时期,整个军工制造产业很落后,英国人想让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帮他们造坦克时,有很多人说我连坦克都没有见过,于是英国相当于是给美国很多现成的科技产品,让美国的军工产业瞬间有很大的一个提升,这本书很有意思。

第四本书是《芯片战争》,是去年比较火的一本书;第五本书叫《硅谷之谜》,吴军博士写的,他在硅谷待了很多年,讲到为什么硅谷的创新很强,硅谷文化的底层奥秘,我待会把这5本书的书名我抄给大家,请工作人员分享给大家,谢谢。

我刚才简单提了一下,我们一定要有一套模型,去把那些高度确定需要国产替代的行业给筛出来,哪些行业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大家也要筛出来,避免走一些弯路。国产替代的反面是什么?我们在国际上会被卡脖子,比如一些国际合作,没有像原来那么方便,比如高端材料和设备断供,国际技术的交流中断,收购国外的资产和技术受阻,举个例子,京东方收购韩国面板生产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果没有那笔收购,可能就没有我们中国面板产业的今天,那是20年前,那时候的环境还比较宽松。

现在你想再去收购很难,包括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像这样的一些并购现在就很难再发生,对于某些产业来说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如果没有国际交流的环境,其实很难维持好的发展局面,所以我自己画了一个简单的四象限图,纵轴是产业链复杂程度,横轴是市场化的水平,总结产业链复杂程度相对较低,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产业是最有投资价值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互联网消费品,办公软件,这些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投资,像办公软件,产业链没有那么复杂,不需要像造芯片一样,有5000个厂来配合,办公软件就是需要一批工程师,唯一的障碍是你作为后发者,比如金山软件,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习惯方面,你干不过微软的 Office。

但是现在千载难得的机会来了,因为某些安全原因,我们中国包括有一些可能比较敏感的政府机构,没有办法再用office了,就必须要用国产的,技术难度又没有那么高,而市场又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这种企业可能就得到一个飞速的发展。

但是有一些领域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乐观,比如说大飞机,需要很复杂的国际分工,中国的大飞机它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造出来的。发动机、起落架,机身材料,发动机短舱,导航设备,很多都需要依赖于国际分工。

一旦国际上发生风吹草动,比如某个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可能整个飞机都会出现量产的困难,它就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还有机床、半导体,都需要很复杂的国际分工,产业链相对复杂,而且市场化水平都很高,我为什么强调市场化水平很高?在民用这个市场上,比竞争对手落后一点点,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劣势。

比如华为手机,高端芯片上被卡脖子,华为手机可能就比苹果手机落后一点点,但是落后一点点,消费者可能就很难接受,消费者永远要追求更好的性能,但是有的领域市场化水平很低,比如军工,它对价格不敏感,市场水平又很低,就算国外的东西比我们好,我们也买不到,也不敢去用国外的,我只能用国产。

所以我可以接受国产的东西比国外要差一点点,落后一点点,国家依然会持续去投入,实际上相对确定性会高一点,军工和航天确定会比较高一点,只要中国外部环境比较紧张,我们每年在这块的投入占GDP的比值会比较稳定,可以大概算出每年的投入是多少,甚至还有增加。

另外的话大家一定要避开的坑,就是我前面讲到,国产替代实际上跟财政的投入有很大的一个关系。

我们看到日本的一个教训,日本80年代时候,半导体和面板包括汽车发展得非常好,但90年代以后,日本人口老龄化导致政府社保支出很高,日本在半导体和面板这两个很烧钱的产业上砸不起钱,韩国凭借独特的融资模式, 在90年代接过了日本的棒,韩国的半导体和面板在90年代以后发展得非常好。

中国我前面提到,前些年地方政府很有钱,可以发地方债,卖地,所以像合肥、重庆、武汉、郑州这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产业升级的压力要更大,在半导体跟面板砸了很多钱,把韩国人干得很难受,中国在财政投入做的比韩国更极致。

但是大家提到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开始恶化,卖地收入在减少,地方债的压力会更大,导致了我们在有些领域未来几年是不是还能够像过去一样持续稳定的去投入,这个是值得关注的,作为投资来说,这些领域财政投入降低,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另外人工智能潜力很大,首先它将来是基础设施,另外符合倪光南院士讲的自主可控的5大标准,要不然的话就会被卡脖子,我认为中国在这块是有比较强的优势,因为人工智能是你每天给机器投喂的信息数量。

我举个例子,字节跳动,以信息流算法的产品著称的,在全世界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抖音的海外版本在国外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每天需要几百万条信息去投喂算法,早年字节跳动在做今日头条的时候,能够从中文互联网抓取到的信息数量差不多是五六百万条,当时的英文世界能够抓取到的信息数量可能只有几十万条,中国的信息量要更大,因为中国中国14亿人口。

中国互联网也很发达,我们的机器每天接收的信息很多,不停地学习,不停的迭代,会越来越聪明,所以字节跳动的算法在全世界是领先的。同样道理,chatgpt怎么发展起来呢?第一,足够的信息喂养,让机器越来越聪明,这点中国是有独特优势的,中国的网民数量多, 11亿的网民,受教育水平现在也很高,每天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

第二我们信息产业的基础很好,中国的研发投入大部分都砸在信息产业上,而且我们有一批很强的企业,比如华为,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都是都非常好的企业,他们也有钱。

当然是在国际人才的争夺上,中国现在是有劣势的,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吸引人才的时候,一半是发现金,一半是发股票,有可能股票的占比还更高一点。

这两年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跟中国互联网公司拉开了差距,有很多华人工程师,本来去美国那边上学,原来可能都选择回国去找百度或者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上班,拿着公司的股票,在中国安家乐业,但现在很多人更愿意待在硅谷,因为那边的公司给的股票更值钱,这个是大家要关注的一个趋势。

还有你看美国,尤其是硅谷,它吸引全球人才,包括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马斯克是一个南非人,但是在美国搞高科技的产业做得更好,中国相对来说还只能够吸引到中国本土的人才,并不是面向世界吸引人才的状况,差的还比较远,大家意识到差距。

所以我前面说到,中国搞原创,很多产业往往是就不如美国,但中国搞跟进产业化实际上是有很独特的优势的,跟国情有关,从投资的角度就特别好,比如科大讯飞的股票涨得很厉害。从30多块已经涨了50多块了,就像我前面画的四象限图,人工智能是一个产业链没有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复杂的行业,不像芯片、大飞机需要几千上万的企业全球分工,你要卡我脖子还不容易,只要人才和投入够了就能做出效果,这是我的理解,不用太多受制于人,今天就到此结束。

因为时间关系我今天先讲到这里,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专门写一些国产替代的案例,分析一些国产替代趋势,我们今天的 PPT待会请工作人员给大家分享,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 PPT是经常更新的,可能每个星期都会更新一两个版本。(曾航)

(王硕整理)

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现军武科技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并著有《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