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食店 打卡 招工 国营 北京

老北京最后的国营副食店:被网红频繁打卡,生意火爆却招工困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13:24:05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余华曾经说过:“一个人这辈子能去的地方有很多,但能回来的地方却仅有两三个,故乡就是其中一个。”故乡作为一个神奇的存在,带给一个人的不仅是刻骨铭心的存在感,还有美妙绝伦的回忆。那种回忆带给一个人的感觉不仅是安心,还有一阵畅快与惬意。

而作为北京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副食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副食店正在被逐步淘汰,记忆中的东西彻底变成了回忆。

在我国北京赵府街十字路,还有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名为赵府街副食。赵府街副食开店近七十年,店内的客流量至今仍络绎不绝。

琳琅满目的物品带给人们的不只是美食,还有回忆。但根据店主李瑞生所言,尽管如今副食店的生意越来越火爆,但招工却成了困难之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忆中的副食店

贯穿在老北京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记忆,无非就三样东西,一茶馆二戏台三遛弯遛鸟、杂耍场。每当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胡同里的老人们就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提着鸟笼,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找些老友。

时不时胡同中会穿过一名孩童,手里提溜着咣当作响的玻璃瓶,嘴里叫喊着“就来二两酒!”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街头艺人的拿手好戏让人看的目不转睛,早餐店的豆汁,至今让人回味无穷。但这些曾经熟悉的画面,已经消失在了现实中,淡化在了脑海里。

走过鼓楼北侧,拐进豆腐池胡同里,然后向北直走五十米,穿过赵府街,就能看到路边的赵府街副食。这个1956年就诞生的赵府街副食店,至今仍保持着建立之初的装扮。

展开全文

店名招牌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已经微微泛黄,店门口的九十年代日历,仿佛将时间定格在了那里。立着的老钟表,也因为太久没有上发条而宣布罢工,天花板上陈旧的风扇,每转上一圈就吱呀作响。

在这里人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赵府街副食店早已把时间定格在了那里。赵府街副食的老板李瑞生至今已经是第五代掌柜了。

听李瑞生老先生说,赵府街副食店建立之初,足足有一百三十多平,其中营业员就多达二十多人。那时候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店员们忙的头都抬不起来。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这家副食店曾为胡同里一千三百多个家庭提供副食产品,自然生意十分红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从赵府街副食店附近诞生了第一家小卖部,它的生意就渐渐不复从前了。

直到现在,赵府街副食店的规模已经锐减至不足七平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店铺面积大不如从前,但店铺零售依然是应有尽有,老北京人需要的在这里仍是能够及时买到。

店铺传统

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里应有尽有,其中店铺所零售的麻酱与黄酱更是远近闻名。在李瑞生货架下的两口大缸,一缸里面装黄酱,一缸里面装麻酱,旁边还有一口小缸,装的是二八酱。据说用了李瑞生的二八酱,做出来的饭定会香满四溢。

李瑞生还有个著名的外号叫做“一勺准”,寓意就是无论拿着多大的瓶子,要多少的份量,这瓶子只要到了李瑞生手中,从来都是一勺下去不多不少,不滴不洒。

李瑞生看到大家对他的这项手艺倍感兴趣,谦逊的说道:“别看现在年龄大了手有点抖,可盛起这些麻酱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李瑞生还把老北京传统炸酱面的做法张贴在店门口,供大家参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李瑞生还提供了现在的网上支付方式,也正是因为时代的发展,这个店铺在网络上突然大火了起来,慕名而来的顾客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赵府街副食店突然成为了一家网红店,李瑞生也成了网红老板,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十之八九提着大大小小的瓶子,有的是为了一品副食店的酱料,有的则是为了一睹赵瑞生一勺准的名号。

但无论目的如何,未来怎样,赵瑞生都曾坦言道,这家店铺多年来一直不变,未来也一直不会变。赵府街副食店所服务的不只是老北京群众,也欢迎全国各地的人民赏脸光顾。

难以为继,招人困难

今年的赵瑞生已经61岁高龄了,赵瑞生1987年来到这家副食店当营业员,在这里整整奉献了自己三十余年的光阴,对于赵瑞生来说,这里不仅是一个依靠,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赵瑞生谈及自己的退休生活也满是憧憬,他兴致昂昂的谈到,退休之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与老伴一起环游中国,各地旅游。

但在退休前,赵老先生仍是有一件牵挂不下的心事,那就是这家店铺今后的发展,仍是无人继承。赵府街副食店是赵瑞生近半辈子的心血,他自然希望副食店能保持传统,继续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

但在时代的浪潮中想要屹立不倒何其困难,网红店纵然再过火爆,也只是一时的新潮,随着大众的新鲜感过去,副食店终归还是会回复到之前的淡泊生活。

在赵瑞生发布了多项招聘信息后,至今仍是无人问津,赵府街的何去何从,当下应该创新还是维持传统,这是赵瑞生的心病。

小结:

城市的飞速发展,正在一步步掠夺故乡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记忆,但偶尔碰到的一个熟人,或者一件物品,又能快速勾起我们的记忆。

回忆就像是一趟去往故乡的列车,当我们搭载这趟列车,一次次穿梭于记忆中的世界,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

时代的浪潮正在日新月异,而浪潮下的回忆,正在以自己的姿态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