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江苏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较为丰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现存革命历史类遗址、故居、纪念馆等达1710处,分布在全省71个县(市、区),这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生动教材和独特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的百年光辉历程,孕育了伟大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江苏符号”,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宝贵财富。回望奋斗历程,开启新的征程,必须从江苏红色资源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信仰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推动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与创造性转化。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将红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推动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场参观、文学作品、专题讲解、讲座论坛等方式,深挖红色资源的教育内容;利用好影像新技术,力求全面生动再现历史场景;用好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兴传播渠道,让红色资源融入到社会实践各方面,为广大受众群体所了解和接受。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树立“红色资源+”的思维,将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干部教育等结合起来,提升红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于凝聚人心与启迪智慧的重要作用。
融入红色资源时代内涵与多样化需求。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内涵,满足更多群体需求。具体来说,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不断用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先进事迹感召人,以强大的正能量推动红色资源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影视、音乐、歌舞等艺术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增强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要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工作方法,从受众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出发,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要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个性化的红色资源使用方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的群体特点,通过图片、视频、文物陈列等形式定向开发个性化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的潜在优势充分激发出来。总之,以新的形式为受众提供情境沉浸式、现场体验式等红色资源的感知场域,进一步提升红色资源的可视化效果与互动参与度。
创新红色资源教育形式与载体运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具体来说,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利用好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活动主题充分体现到红色教育的各环节全过程,充分体现载体运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徐州以清明、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市红色场馆精心组织纪念仪式、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盐城建立革命历史类旧址、博物馆、纪念馆与学校共建共享机制,成立“铁军艺术团”,开展“走进红色课堂 传承铁军基因”“红色故事会”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红色教育形式与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制定红色资源长远规划与合理布局。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加强规划设计,整合红色资源。各区域要树立系统化思维,从全局上思考红色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着力进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体系建设、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实现最优化的红色资源整合模式。比如,跨区域间的红色资源要实现高效联动发展,形成统一的红色资源发展专项规划,将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红色资源点联系起来,通过现场教学、文化宣传、管理合作等方式,构建区域间以红色资源为链接的“数字生态圈”,形成各地区资源共享、线路互通、合作共赢的红色教育发展格局。
发挥红色资源特色优势与发展合力。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融入城市与区域发展,整合红色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具体来说,要明确个性特征、扩大优势,不断挖掘和拓展红色资源的价值。比如,可以发挥南京、苏州、镇江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找准当地红色资源的显著优势与个性特点,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无形、抽象的红色精神和文化转化为有内容、有载体、有延续的红色记忆空间,打造具有标识度的红色文化。同时,积极拓展红色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定位、乡村振兴等政策有机结合,打造多元红色旅游景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真正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教育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加强红色资源宣传力度与品牌建设。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就要拓展宣传渠道,打造红色经典品牌。具体来说,拓展红色资源信息传播渠道,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等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扩大红色资源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比如,要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通过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移动载体广泛宣传江苏红色资源,线下进行英雄模范人物雕塑、宣传墙、主题广场、教育基地等建设,进一步扩大江苏红色资源品牌效应;选择红色热点话题,结合富有重大意义的红色历史事件或特殊的日子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通过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宣传,引导民众参与的热情;红色品牌要生动形象、易于接受,能够用简单的故事诠释深刻的道理,具有增强情感共鸣的功能。总之,通过多措并举,在作品、话题、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上融入富有特色的地方优势,以多样化宣传渠道不断提高江苏红色资源的知名度。
(作者分别为: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后、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