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胜 战火 未来 银行 App

银行App十二年战火未熄:谁能决胜未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11:18:03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懂财帝 (ID:znfinance) | 陈子

手机银行App,大小仅有数百MB,如今却承载着总资产达340余万亿的中国银行业的未来。

它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核武器”,甚至决定着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航向。

商业银行们正鏖战于此。用户端的战况最为激烈,提升月活被视为重中之重。

截至2022年9月末,已有3家国有大行的App月活稳定在亿户以上。其中,农行MAU突破1.7亿,工行MAU突破1.6亿,建行MAU为1.56亿。

股份行正奋起直追。2022年中报显示,招商银行App月活为6513.63万,掌上生活App月活为4212.98万户,二者合计月活达到1.07亿户。

同时期,光大银行、华夏银行MAU分别增长17.42%、14.65%。

城商行更是加速进击。2022H1,宁波银行MAU同比增长了10.23%,北京银行MAU大增42%。

运营端的战事同样胶着,各家银行一方面忙着将App搬到云计算平台上,另一方面正不断迭代App版本,以拓宽金融场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据易观千帆统计,去年1-10月,国内67家银行机构的手机银行App版本更新次数高达496次,平均一款App更新了7.4次,更新内容主要包括:适老化服务、财富管理、衣食住行以及政务等场景化服务。

数字金融浪潮激荡,手机银行App“举重若轻”。对于银行玩家们而言,这一仗或将事关生死,绝不能输。

激荡十二年:探索和竞争

“未来信用卡一定会脱离塑料卡片这个介质,被手机取代。”十二年前,时任招商行长马蔚华吹响了手机银行App战争的号角。

展开全文

招行、建行、工行率先嗅到互联网新机遇,相继推出手机银行App。 但彼时,它仅被定位为辅助工具——只是将网上银行的功能搬到手机上。

传统思维很快被互金平台彻底颠覆。

2012年底,支付宝手机用户超过1亿大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招行手机银行App的签约客户总数还不足1000万,活跃客户不足300万。

银行机构们的神经被刺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危机。

彼时的招行高管坦言,“从银行的角度看互联网,我们最羡慕几样东西:第一是流量。”

时任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开始筹谋反击战:“银行是变化的行业,我们不会等待别人来变化我们!18年前,银行靠‘互联网+砖头’战胜了纯粹的互联网银行,这一次相信依靠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我们也一样创造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

银行App战事随之升级,全面进入2.0跑马圈地时代。

2015年,招行重新定位了手机银行App,开始向经营平台进化,“我们意识到,未来银行的经营主阵地是App,不是网点。”

招行迅速重组组织架构,成立了手机银行项目组,人员扩容至几十人,并将App各项功能对标互联网公司。

工行的野心更大,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平台“e-ICBC”,包含电商平台“融e购”、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三大平台。工行意欲打造一个集金融、电商、即时通讯为一体的综合商业生态。

同年,建行也入局互联网金融争夺战,自创平台做支付、投资理财和融资产品。

但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银行重复建设App的乱象也开始显露。

据媒体报道,部分银行希望增加流量入口,实现“多点开花”,一直在做“App加法”,不同的业务、场景都有专属App,甚至一些银行分行都有独立App。这反而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2017年,谢永林掌舵下的平安银行率先“瘦身”,将平安口袋、橙子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三个App合并为平安口袋银行App。

效果迅速显现。当年底,平安口袋银行App的月活就跃升至股份行第二位。

至此,从流量到留量,从粗放式发展到精耕细作,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银行App战事进入3.0高质量发展阶段。

银行同业纷纷开始做“App减法”。近两年,兴业银行将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迁至兴业管家App,邮储银行暂停邮储生活App,建行下架龙支付App。

据懂财帝统计,截至目前,App月活上亿的几家银行中,农行旗下的App数量最少,仅有4个,业务在移动端实现了高度整合。

另一方面,以招行为代表,头部银行也寻求从量到质转型,将北极星指标从MAU进阶至AUM。

同时,App上云计算平台、建设App内容社区、拓宽衣食住行和城市服务场景,以及强化App与零售金融、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关联,也都成为了银行机构的共识。

手机银行App激荡十二年,它承载着的是商业银行的梦想和未来,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且未来的重要性将会愈加凸显。

银行App面面观

转向微观视角,见微知著。懂财帝选取工行、建行、农行三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龙头招行作为分析样本,来观察旗下App的综合实力。

用户方面,四家银行App的月活均已过亿,其中,农行月活占比最高,达到37.78%。

四家银行App注册户数在3亿-4亿之间,丝毫不逊色于互联网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招行App注册户数远高于零售客户数。这意味着,招行App的线上获客能力更强。

与招行相比,工行、农行、建行还有数亿零售客户没有注册手机银行App,其数字化获客、App运营能力仍有待提升。

不过,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国有大行庞大的零售客户规模反而为其手机银行App提供了用户增量空间,而招行作为股份行,其零售客户规模有限,未来App用户规模该如何保持增长,还存在疑问。

青年、中年用户是互联网原住民,是手机银行App的主要使用者。

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银行App中,31-35岁用户最为活跃,25-30岁用户、18-24岁用户紧随其后,三个年龄段用户的占比合计已超过50%。

如何获得他们的青睐,银行机构们绞尽脑汁。

近年来,工行App从社交场景中切入金融服务,推出了如个性化换肤、专属页面、二次元IP元素年度账单等创新服务,并会为学生、职场人士、小微企业主推荐不同的信贷和理财产品。

招行的运营思路最接近互联网公司。招行App学习支付宝,针对年轻用户推出了潮流IP、M+会员体系、“朝朝宝”零钱理财产品等。

农行App推出了星座主题信用卡;建行App以学习型社交模式结合IP,旨在吸引年轻的理财小白用户。

事实上,银行App获客远未到天花板。注册用户最多的工行App才4.88亿,而全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10亿。

另外,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个人手机银行常用的前五个场景分别为:转账汇款(74.8%)、账户查询(68.1%)、生活缴费(56.2%)、投资理财(48.1%)、网络支付(46.0%)。

得场景者得天下。显然, 手机银行App仍未脱离“金融管道”的角色,其仍需强化在衣食住行、财富管理等场景中的作用。

因此,去年开始,各银行围绕App财富管理、场景化服务、适老化服务等持续进行版本升级迭代。

如去年底,工行App迭代至8.0版本,升级财富管理服务,上线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推出了“工银研选”服务,类似支付宝“金选”、招行“五星之选”,搭建了“财富号”。

招行App11.0版本在提升智能化客户陪伴能力的同时,增设了个人养老金及适老服务等功能。

农行App8.0版本不仅聚焦衣食住行娱学等高频生活场景,还推出了城市专区,主打属地化特色服务,提供周边游、美食享、民俗玩及权益领等有地域色彩的优惠活动。

综上来看,招行在App获客、运营、场景布局等方面的能力明显较强,但受限于零售客户规模。

国有大行工行、建行、农行的仍有数亿客户存量尚未被转化,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App运营能力还有待提升。

未来,金融+场景生态、适老化服务、数字化财富管理或将成为各大银行App的角力场。

未来战场

头部大行决胜数字化未来,早已将金融科技确立为核心驱动力。

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早已成为标配。截至目前,招行设立的“招银云创”已成为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建行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工行成立了工银科技,以解决科技研发创新的需求;农行已成立农银金融科技。

但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业绩并不好看。

据建信金科披露,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66亿元、32.31亿元、12.66亿元,成立以来营业收入总和为50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65亿元、-4.72亿元、-1.75亿元,成立以来合计亏损9.1亿元。建信金科此前估值100亿元。

近两年,手机银行App上云成为行业大趋势。

据悉,截至目前,招行App已完成100%上云,工行App,建行App、农行App也都布局了云计算。

不过,上云并不代表着系统稳定。去年11月16日,建行服务器崩溃登上微博热搜。此前,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表示,腾讯云是建行的IAAS、PAAS提供商。

再来看银行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

工行科技员工最多,达到3.5万。2021年金融科技投入费用达到259亿元,在科技人员数量和投入资金上均拔得头筹。

招行科技员工占比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最高,分别为9.68%、4.37%。并且比例还在提升,2022年上半年,招行科研人员占比上升至10%。

建行金融科技规模仅次于工行,为235.76亿元。不过,其金融科技员工只有工行的一半,为15121人。

农行的金融科技员工数量最少,仅有9059名,金融科技投入规模为205.32亿元。

总结来看,无论是流量获客、科技投入,还是线上金融产品打造、生态场景布局,手机银行App其实都是银行业战事的显影与集中体现。

银行业竞争永不止,手机银行App的战火将永不休。招行、工行、建行、农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仍将奋力争夺数字金融“铁王座”。

可以预见,未来在银行App这个无形战场上,硝烟味将越来越重。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