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乐余镇东林村有一对党员老夫妻,他们携手走过了近70个春秋。妻子黄淑英今年91岁,丈夫陈祖鸿89岁。今年两位老人的党龄加起来已117岁。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两口家平日里很热闹,邻里乡亲都把这里当作人生的“加油站”。
夫妻俩合影
村民增收致富的“高参”
“陈伯伯,你帮我去看看,我家的麦苗怎么黄了?”
“陈爷爷,我想在屋后的自留地种点果树,你帮我参考参考,是种橘子好还是种桃子好?”
陈祖鸿曾经参加过江苏省组织的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农作物栽培是行家里手。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乡亲们在种植上遇到困难,还是喜欢来找他参谋,听听他的意见。只要乡亲们有问题,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乐此不疲地帮助大家分析利弊,给出可行的建议,为乡亲们增收致富当好“高参”。
陈祖鸿夫妇是东林村的党员中心户,老夫妻俩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群众有什么“急难盼愁”,他们都非常乐于帮忙,从庄稼种植到果树栽培,为乡亲们分忧。
展开全文
乡村振兴的“充电站”
黄淑英老人回忆自己的入党经历,感慨万千:我小时候从担任农会主席的父亲身上,看到了父亲为解放军筹集军粮,和乡亲们用独轮小车为解放沙洲不遗余力,从而坚定了信仰,要像父亲一样热爱党、热爱家乡。
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黄淑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在青年突击队,还是后来从南丰镇嫁到乐余镇东林村,她始终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在生产劳动中处处走在群众前头。
沙洲县成立后,在她的带动下,丈夫陈祖鸿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1975年5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这对党员夫妻,不忘初心,携手共进。
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他们家依然是乡亲们喜欢拉家常的地方,大家来听听红色故事,讲讲乡村发展。
村民董云芬退休后,一度感觉生活失去了精神支柱,她的女儿常常对她说:你去陈爷爷、黄奶奶家里听他们讲讲党史,就不会觉得退休后无聊了。董云芬去他们家里次数多了,精神面貌慢慢有了变化,犹如身体充满了“电”。如今董云芬也成了乡村振兴的积极分子,为邻里互助发挥余热。
党的政策的“宣传站”
自今年党的二十大思想学习活动开展以来,这对老党员家庭更是成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微课堂”。村民们在农闲之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听老人讲党史,听老人分析党的方针政策,感受家乡变化。夫妇二人的微宣讲接地气、聚人气,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更加“走心”。
东林村委对老两口的先锋作用赞不绝口:两位老人的作用大着呢,他们是党员学习的“充电站”,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站”,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更是为民解忧的“服务站”。他们用情操点亮人心,用行动展示理想信念,有他们作为党群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乡村振兴多了先锋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