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七天星期制确立
星期,又叫周,是一个时间单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伦,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确立的。
在中国古代,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但并没有表示时间周期之意。
而在西方,公元前6000至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的周期发现,由半圆月至满月需要七天的时间;由圆月至半圆月,也需要七天的时间;由半圆月至月消失,由月消失至半圆月,仍然需要七天的时间。
人们由此得出结论,七天是月亮盈亏的周期,于是把一个月分为四周,七天定为一周期,并分别用太阳神、月亮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七位星神为这七天命名,这就是“星期”名称最早的来历。
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广泛传播到欧洲各国。
321年3月7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明令公布七天为一个星期,星期日定为合法假日,一直沿用至今。
而在中国,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时,星期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民国时期规定使用公历之后,星期才逐步普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