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8日)
睢宁登上了《新华日报》头版!
睢宁这次登上《新华日报》是因为
一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找工作
是不是很好奇文章说了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以来近3000名
在外就业人员回乡找到理想工作
睢宁好举措吸引产业工人回流
展开全文
“家乡的建设需要您,睢宁九旭药业招聘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待遇从优……”前段时间,在外地一家制药公司工作的睢宁人吴梦凡收到“家在睢宁”就业服务平台精准推送的招聘信息,决定返乡应聘。
“工作在家乡,不用去远方”,是许多在外务工人员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睢宁实施电商家居、纺织服饰、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计划,今年1-10月,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
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承载力。在李集镇工业园区,记者留意到,多家企业招聘启事和招牌并排挂在显眼位置。“我们企业去年11月底投产,缝纫车间用工一直紧张。”位于该镇的方诺达(徐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周利琼说。为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人社局工作人员时常陪同企业到邻近的安徽泗县、灵璧等地招聘工人。
睢宁县人社局一项调研显示,预计到2025年,睢宁45家龙头企业净增劳动力需求近3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需求近6000人。而睢宁是劳务输出大县,目前在外就业人员超半数是产业工人。如何把人拉回来、留得住,是关系睢宁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长足发展的大事。
与此同时,在外务工人员也期盼在“家门口”就业。“我和妻子多年在苏州务工,父母年岁渐长需要照顾,女儿成长需要陪伴,这几年我们一直想回睢宁工作,苦于没有合适机会。”高作镇居民商亮说,身在外地,希望能及时了解家乡企业的发展情况、福利待遇、岗位信息等。
“过去人社局常常在中秋、春节等人员返乡高峰期举办招聘活动,但企业用工存在阶段性,求职、用工需求错位,难以满足更大需求。”睢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中心主任王武军说。紧扣服务主体需求,人社局打造县人力资源市场和县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李集、凌城、沙集“一主五副”6个“就业·企航港”服务平台,将服务载体向乡镇和工业园区下沉,提供专业化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用工与求职者信息不对称、供求不一致的矛盾。
睢宁空港经济开发区“就业·企航港”服务平台举行的一场直播招聘中,来自丰原电子科技、华芯智造半导体等8家企业的人事专员走进直播间,发布岗位需求,吸引大量在外务工人员线上咨询、投递简历。“就业·企航港”常态化在星期五举行线上招聘,发布岗位需求的同时,解读睢宁就业政策、劳动权益保障常识等,推进招聘活动常态化、便利化,求职、招工不用两头跑。
受疫情影响,今年年初,凌城镇重大产业项目太一光伏出现用工短缺,凌城镇“就业·企航港”启动直播招聘专场,成功为太一光伏招聘员工215人,确保先期3条生产线正常运转。18岁的返乡员工朱小雷说:“我之前在江西吉安从事龙门吊安装工作,到了太一光伏后,从家骑电动车上班只要5分钟,工资比在外地还高。”
走进睢宁县人社局便民服务大厅,蓝底白字的LED大屏上实时显示在外就业人员分布情况、各工种薪资水平差异等信息。配合“就业·企航港”,睢宁同步上线县外就业人员返乡服务大数据平台,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上均可使用。平台采集外出就业人员基础数据,基本掌握他们所从事工种、学历、年龄等信息。县内企业在此发布招聘公告、岗位推介等信息,县外就业人员按照特定条件搜索理想职位。平台可进行大数据分析,定向发送岗位信息、就业政策等,吸引在外就业人员返乡就业。
让产业工人们回得来、还要发展好,技能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就业·企航港”在各大园区建立培训教室、实训基地,将培训与企业招聘相结合,针对性输送人才。
参加人社局举办的电工培训班、拿到初级电工证后,41岁的王秀龙从外省一家企业辞职,在李集镇工业园区找到了新工作。去年9月,李集镇多家企业急缺电工,睢宁县人社局联合徐州机械工程技师学院、李集镇政府共同举办电工培训班,49人经培训合格获得初级电工证,其中15人在企业找到理想工作,16人从事水电安装,11人成为电料销售个体工商户,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率达85.7%。
“我们为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员建立个人档案,推送相匹配的岗位信息。开设更高等级的培训班时,也会提醒他们参加,从而升级就业资格证、提高收入水平。”王武军告诉记者。一系列举措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从年初到现在,睢宁已有近3000名在外就业人员通过“就业·企航港”在家乡找到了理想工作。
来源丨新华日报
编辑丨苹果
审校丨李璇
责编丨 张思考 仝勋
监制丨刘砾
总监制丨鲁晓波
睢小融健康百宝箱
● 睢宁各镇(街道)、村(社区)疫情防控服务电话
● 关于调整便民核酸采样点相关事项的通告(附最新便民核酸采样点地址及服务时间)
● 睢宁县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
● 睢宁县22家设有发热门诊(诊室)医疗机构名单
● 愿隔尽隔,睢宁县公布两处集中隔离点
点亮和
让更多小伙伴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