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第一波感染高峰的结束,疫情也进入到了稳定状态,随之而来的难题就是如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促进国内消费,农业大学教授建议对有50万存款以上的家庭征收高额利息税,此言论一出立马引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
利息税,国外有,国内以前也有
虽然现在我们将钱存在银行中获取的利息是多少就是多少,并不需要缴纳利息税,但其实不少人对利息税并不陌生。早在1950年我国就开始征收利息税了,当时的征收标准为利息所得的10%,按照这一标准一收就是9年,到1959年利息税停收,但是40年后的1999年国家再次开始征收利息税,重启后利息税也从之前10%的比例上调到了20%,第二次征收从1999年11月1日持续到2007年8月14日。
不过2007年8月15日到2008年10月8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比例从20%下调至5%。而从2008年10月9日至今,我国一直未再收利息税。
而在国外,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国家在征收利息税,比如日本利息税的比例为15%,瑞士利息税的比例高达35%,而德国针对高收入人群的利息税比例也达到了30%。
展开全文
农业大学教授建议征收利息税
近日,认证为四川农业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发表言论,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带动消费和拉动消费。
其认为消费政策对低、中、高收入人群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高收入人群一直都有较高的消费,刺激与否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影响不大。低收入人群因为收入低,没钱消费,即便刺激也无济于事。只有中收入人群,收入居中,他们是有消费能力的,只是因为对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不敢消费,如果能想办法刺激到中收入人群的消费,那么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收入人群不敢消费,多数将自己的存款放在银行当中“生小钱”,如果能想办法让这部分人更多的消费,而不是将钱放在银行中,那么刺激消费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加收利息税,降低钱存银行的利息所得,完全是为了让有钱的群体把钱花出去,而不是存在银行当中。
农村多少人有50万存款
根据央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存款在50万以上的储户占比仅为0.37%。考虑到,16岁以下具有50万存款的可能性极低,我们只考虑16岁以上的人口,而我国16岁以上人口的占比为82.2%,按照我国14亿人口计算,16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1.5亿人,也就意味着拥有50万存款以上的成年人数量大约在426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量为50797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也就意味着农村存储超过50万的人数理论上有153万人,但从最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实际数据距离153万应该会有远超想象的差距。
征收利息税真的能促进消费吗?
后疫情时代,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是重中之重。投资、外贸出口和消费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
目前来看,虽然未来新基建投资会有明显的增速,但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未来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会慢慢放缓,想靠着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容乐观。同样的问题在外贸出口方面也有表现,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港口空箱越来越多,外贸增速也在放缓。所以,刺激消费就成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
但征收高额利息税对消费的刺激恐怕很难。逻辑并不复杂,目前国内消费的主力军是15岁到40岁的群体,而这部分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却背负着高额的房贷、车贷,承担着高额的父母医疗费用和子女教育费用,正常情况下这部分群体的存款很少,甚至多数都有高额的贷款。
而在银行有50万存款的多是一些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多是从穷日子中过来的,所以消费观念比较薄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多担心的还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即便征收了利息税,他们也大概率会接受利息下降的现实,将钱继续留在银行。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这部分人会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做其他投资,而这不仅不会刺激消费,反而会抑制消费。
我想说的是,专家就不要盯着老百姓的那点存款了,要想刺激消费,增加居民对未来的信心才是有效措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就医难等难题,让居民走出不敢花钱的怪圈,大家才能安心得把钱拿出来消费。通过加收利息税来刺激消费,大概率只会存在于理论阶段,而加收利息税的做法反而可能会引起居民的恐慌,让大家更不敢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