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岭县 铁岭 抚顺 东部 康熙

跟着康熙爷行走于铁岭东部山水间之-由抚顺进铁岭县的路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4 14:23:0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6月13日,《铁岭日报》文化版整版刊发了我们夫妇俩的《康熙第二次东巡穿越铁岭东部山区路线考兼议铁岭满族文化发掘利用之潜能——以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为蓝本说开去》一文,非常感谢铁报的支持。但限于版面及篇幅,必要的一些插头略掉了。为了更方便朋友们的阅读,我们将此文的完整版发在这里,以飨读者。

【摘要】清帝东巡促进了东北的发展。康熙在第二次东巡中,独辟蹊径,在永陵祭祖后,他巡边吉林(市),选择重走祖先开基创业之路,穿越铁岭东部无人山区,因文献资料匮乏,当年所走路线一直存在诸多盲点。我们借助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试着给出答案,同时根据高士奇扈从日记里传递的东北人文地理及满族文化信息,对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地域满族文旅经济发展提出富有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对铁岭东部山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康熙第二次东巡 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 铁岭东部山区 路线 满族文化

康熙爷开创清帝东巡①先河,一生曾于康熙十年(1671年)、二十一年(1682年)、三十七年(1698年)3次出巡东北,其中第一、第二次东巡前后4次途经铁岭,给铁岭满族文化、历史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第二次东巡,自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初四日(1682年3月23日至6月8日),历时79天,最远到达今吉林市乌拉镇,往返行程近七千里。其间,在去往吉林行程中,康熙爷在铁岭东部山区走了一次重温祖先创业之旅,绕开大站道,独辟山路,穿越当时铁岭东部无人山区及西丰、辽源大围场,在今伊通大孤家站出柳条边上盛京(沈阳)至船厂(吉林)大站道。所经路线,因只有康熙爷御用一次,不在朝廷保护、维修之列,以致有的路段后来难觅踪迹,加之文献缺乏,至今尚有多处盲点。

但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②(以下简称《日录》)是他跟随康熙爷自北京至吉林(市)往返全程79天的日记,对此次路线有大致的记述,给出了“嘉祜禅(夹河厂)、曾家寨、哈达城(花城子)、耿王庄、庚格(更刻)、三丸山(辽源寿山镇大寿山村)”等康熙驻跸地的确切地理信息,我们根据该书中这些信息,参照《清实录》、《鞑靼旅行记》③以及相关老县志和实地考察,试着对康熙第二次东巡途径铁岭东部山区路线作一探讨,纯是一家之言,还望方家指正。

2022年6月13日铁岭日报文化版

“己未,告祭永陵。……是日,仍至札凯(扎喀)驻跸。”这是《日录》第二十七天日记内容,记述康熙爷在此日完成永陵祭祖大典,返回扎喀关驻跸。一个“仍”字,点明康熙爷前一天也是驻跸在扎喀关。根据另一位陪同康熙爷走完此次东巡全程的钦天监南怀仁《鞑靼旅行记》记载,康熙爷永陵祭祖,在扎喀关前后驻跸两天,头天自抚顺东出发晚上到达扎喀河驻跸,次日前往永陵祭祖,然后当天“折返扎喀河(非前一日扎喀河)驻跸”。

展开全文

抚顺扎喀关附近图·红色五龙河,蓝色下岗子河

由一张扎喀关附近老地图可知,在扎喀关有一条东北流向的下岗子河和一条西南流向的五龙河,这两条河在当年应是统称扎喀(关)河。康熙爷头一天驻跸的应是下岗子河,因第二天要去东边的永陵祭祖。返回来驻跸的应是五龙河,因第二天要北上开始吉林考察之旅。

“庚申,皇上以谒陵事毕,欲巡视边疆,远览形胜,省睹祖宗开创之艰难,兼讲春蒐之礼。因率诸王、大臣、侍卫东行,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斥堠,但以马行记道里行。……驻跸嘉祜禅。”在第二十八天的《日录》里,高士奇对康熙爷为什么要选择铁岭东部山区而行,说的非常明白,“省睹祖宗开创之艰难”,是要重走努尔哈赤、皇太极当年统一海西女真创建后金、大清之路。明朝中后期,在铁岭东部清河流域率先崛起的是海西女真哈达部,而西丰寇河以北、辽源大部是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势力范围。由是,可以断定,康熙第二次东巡铁岭东部山区之行,就应该是当年努尔哈赤建州部骚扰、征服哈达、叶赫、乌拉等海西女真常走的便道山路。

因没有史料,依据《黑图档》记载,乾隆第一次东巡北来南下兴京经“油葫芦”至“尚家河”(今南口前镇河东村至上夹河西堡村)④前往永陵祭祖来看,我们揣测,在古时,由上夹河扎喀关至今清原南口前镇河东村必有一条便道,而由南口前河东村至铁岭县的凡河源沟,同样存在一条便道。我们认为经由今王家沟谷王家西堡过凡河源的滚马岭面大。据《奉天通志·山川》记载,“嘉祜禅山在城(铁岭城)东南130里,凡河发源于此。”后又补充说,“嘉祜禅山也叫滚马岭”。滚马岭是“满+汉”构词,意为“狭长的岭之意”,乃清原和铁岭两县的界山。当年康熙东巡那会儿,凡河源沟就这么一座山是个地标,康熙爷打扎喀关那里翻山越岭过来,在凡河源沟驻跸,随行的高士奇便记作“驻跸嘉祜禅地方”。而满语嘉祜禅,后来发生音变,叫白了成了现在不明其意的“夹河厂”了。

关于康熙第二次东巡自抚顺至铁岭的路线,有观点认为是经南杂木进入铁岭境。我们否定这种观点的理由,就是《日录》里的“因率诸王、大臣、侍卫东行,自此入山”这句话。“东行”,强调的就是康熙一行,自驻跸地五龙河岸启程向东走,翻过五龙岭,进入已封禁多年的原海西女真哈达部无人山区。而南杂木位于扎喀关以西,方向不对。之所以有“经南杂木”一说,多半是没有读《日录》而受1970年代修通南杂木至新宾公路而至。

在这一天,高士奇的文人气质爆棚。“行幕晓起,念是日谷雨,汲山泉煮所携龙井茶啜之。盖西湖之水,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高卧山中,采茶旋焙,时汲虎跑泉烹啜,香清味冽。入都以来此事久废,今于绝塞聊记佳辰耳。”即便在塞外苦寒的荒野,也依然阻止不了他的文人情趣,你看这时令节俗,根本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于谷雨之晨,依然像模像样地品起茶来,还沉浸式来个“虎跑品龙井”追忆杀。古时文人之乐羡煞今人也。

注:

①清帝东巡:是指清朝统治者出关告祭祖先,拜谒陵寝、寄托孝思,还会考察沿途民情吏治、了解地方边备敌情、安抚少数民族、慰问勋旧遗族,同时赏赐、惩罚、免赋或是告赦天下等。因此,“东巡”不单纯是清帝祭祖谒陵,告慰祖先,同时也是一项带有极强国务色彩的政治活动。清帝东巡祭祖始于康熙,其在位年间曾三次东巡。之后乾隆4次、嘉庆2次、道光1次。自康熙十年(1671年)第一次东巡祭祖,至道光九年(1829年)清帝最后一次回东北,近160年里,前后4位清帝共计东巡10次。清帝东巡弘扬了儒家的孝文化,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稳定东北边疆局势、提升盛京、吉林乌拉政治和文化地位均起到重要作用。

②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清代官员,史学家、金石学家。曾在南书房行走多年,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正一品。曾两次扈从康熙帝东巡,三次随从康熙帝西征,是康熙帝最宠信的儒臣,深得其信赖。《扈从东巡日录》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高士奇以少詹事的身份,扈从康熙第二次东巡,记述从北京至吉林全程79日行程中的见闻及各地风俗,是研究东北边疆及满族风俗的重要史料。

③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1623年—1688年),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康熙皇帝的科学老师,曾掌钦天监,任太常寺卿(正三品)、通奉(从二品)。逝后赐谥号“勤敏”。他是明清之际来华而客死中国的传教士中唯一身后得到谥号的一位。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鞑靼旅行记》是南怀仁跟随康熙第二次东巡,将辽东沿途风貌,王公显贵之活动,八旗将士之狩猎情景,以及康熙皇帝之言行,加以如实描述而成书。原本为比利时文,中译本收入于《清代西人见闻录》。

④《黑图档》记,(马前寨)“又五十七里至油葫芦村”。“又四是二里至尚家河河”。《清实录》记,“壬辰”(九月十三日),“是日,驻跸油葫芦村”。油葫芦,或记由货罗,今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河东村;尚家河,是上夹河同音异写,为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西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