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通过科举走向朝堂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虽然十年寒窗苦读其中艰辛无人可知,但登上朝堂之后所带来的丰厚回报还是使得士人们趋之若鹜。一旦当上朝廷重臣之后,其背后的家族便可趁势在地方上谋取更多的私利。虽然这些读书人开始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进入朝堂的,但是在封建官场风气的熏陶下还是倒在了金银之下。为什么包拯、海瑞这些清官会被传诵至今?毕竟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上这些清官还是太少了。
君视臣如草芥 臣视君如寇仇
但是进入朝堂之后,并不代表着有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以享受,反而在朝堂之上一不小心就可能有性命之虞,毕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得就是皇朝立国之后皇帝大肆屠杀功臣的情形,最为著名的当属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了。而历史上那些名臣将相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如大明首辅张居正在他死后便惨遭万历的清算,张居正被抄家甚至差点被开棺鞭尸,而他的子女家人也惨遭流放。
张居正
这些朝臣也并非坐以待毙之徒。如明朝后期大臣抱团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东林党”,连天启皇帝都不敢直接面对,只能启用大宦官魏忠贤加以制约。南宋时期,大臣们联合逼宫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宋光宗逼得退位,史称“绍熙内禅”。大臣们集体逼宫,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
与士大夫共天下
如果说中国哪个朝代的臣子过得最为舒服没有性命之忧的话,那当属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了。宋朝是如何建立的,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赵匡胤趁后周幼帝年幼,而自己又掌握着后周的兵权,于是在陈桥发动兵变登基称帝。某种意义上来说,赵匡胤利用了后周皇帝的信任篡夺了后周的江山,宋朝的建立有一点得国不正的意味在里面。不过赵匡胤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加之他为人忠厚并对柴家后人大加优待,使得他的这一污点被人们有意识地忽略了。
展开全文
宋太祖
从唐末到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武人乱政一直是当时中国政治的常态。而赵匡胤本人更是武将出身,因此在建立宋朝之后赵匡胤对于武将是抱有一定的戒心的。加上赵匡胤得国不正,为了维持统治他就只能依靠于士大夫阶级。在赵匡胤所留的“誓碑遗训”中有这么一句话:“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后宋朝的历任皇帝都遵守了这一训示。而宋朝的官员中间也没有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丢掉性命,最多被贬到地方但仍有重回朝堂的机会。
替罪羊张邦昌
当然了历史上凡事都有例外,张邦昌可以说是宋朝历史上唯一被赐死的文臣。张邦昌一生历经三朝,先是北宋末年的宰相;后被金人立为伪楚政权的傀儡皇帝;最后还政于南宋宋高宗赵构。可以说张邦昌的一生也算得上是波澜壮阔经历丰富了,正因如此他成为了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宋钦宗
宋钦宗不太喜欢张邦昌,因此他被宋钦宗派往金朝议和,而与他同行的还有日后的宋高宗赵构。宋钦宗将张邦昌派往金朝议和的同时派主战派突袭金军,这几乎将张邦昌送上了绝路。但张邦昌在金朝居然奇迹般的保留性命,他的胆小和易于控制也给金人留下了影响。
后来金朝灭亡北宋,俘虏二帝北归时,金人需要一个代理人为自己筹集钱财岁币,胆小易于控制的张邦昌便成了最好的人选。张邦昌被金人扶持为伪楚政权的皇帝,但张邦昌深知这个皇帝宝座虽然光鲜亮丽,但实则是催命的毒药。一旦金人北归之后,自己不仅遗臭万年背负骂名,更是难逃宋人的清算。因此刚开始张邦昌是坚决推辞假装生病拒绝登基,甚至准备以自杀来应对金人。但是金人以屠城来威胁张邦昌,无奈之下张邦昌只好就范。
虽为楚皇实为宋臣
虽然张邦昌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在宋人心中自己也恐怕是卖国求荣的奸臣了。自己不仅是金人放出来的遮羞布,也是底下这些官员推出来的替罪羊。而金朝是不会管自己的死活的,金人北归之后宋人群情激愤之下,他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
为了使自己能够有一线生机,张邦昌虽然被立为皇帝,但他时刻以宋臣自居。张邦昌从不称“朕”而是以“予”自称。而他将自己的办公场所设立在了皇宫的偏殿,并且将皇帝的寝宫封闭,以示自己遵守臣子本分,不敢以皇帝自居。而金军俘虏二帝准备北归时,张邦昌以宋臣身份身穿缟素率领文武百官下拜送行。
金人北归之后,张邦昌立马将宋哲宗的废后孟氏请出来垂帘听政,并且拥立康王赵构登基为帝。张邦昌深知自己一旦将权力交出去,那么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死亡了。同时之前拥立张邦昌登基的心腹官员也警告张邦昌还政之后恐怕难有善终,后张邦昌还是义无反顾拥立赵构登基。
宋高宗
红颜多祸水
赵构登基之后,对张邦昌也是颇为优待,但因主战派的上书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将张邦昌贬官,尽管张邦昌是拥立赵构登基的首席功臣。虽然赵构没有听从主战派杀了张邦昌,但也未必没有杀张邦昌的心思,毕竟张邦昌之前是做过伪楚的皇帝,谁敢保证他没有别的心思呢?
张邦昌虽然千防万防但也防不住有嫔妃主动投怀送抱,张邦昌和宋徽宗的嫔妃李夫人私通被人告发。李夫人名义上算是赵构的庶母,张邦昌和她私通本就是死罪,加之社会舆论压力,张邦昌最终还是没能躲过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