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个app新需求时,你会怎么做?
是选择原生开发,每个页面、每个功能、每个效果、每个逻辑、每个步骤,全部用代码写出来?还是选择混合开发,编写一组代码实现跨平台,同时在ios和安卓上使用?又或是选用webApp开发,快速实现所需的功能和逻辑……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应用软件开发手段和方式日渐多样化。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企业级应用软件需求的空前激增。
为了迎合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应用程序从桌面延伸至网络,再进阶为分布式应用;为了应对无处不在的业务场景,企业应用从内部应用跨进Web时代,最后链接至云端,向多端、云端协作突围……
道阻且长,应用开发相当不易
这一切,又给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既有机遇,比如新兴领域(云端、多端协作、物联网等)的业务机会逐步增加,催生出各类应用软件需求;又有挑战,诸如应用软件发布与实际上线时间冲突,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收到预期的回报。
根据麦肯锡的SoftCoster的专有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各行各业的14000多个软件开发项目),软件能力强的企业和能力弱的企业差距明显,能力最强的企业在报告中公布的产量和质量,比能力垫底的企业高出3~6倍。
显而易见,软件开发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
从操作上看,技术迭代能力强,可以快速响应企业和政策变化的需求。拥有更强的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可加快产品迭代频率,在市场验证中逐渐构筑起较高的竞争壁垒。
如今,面对高手如云的赛道,很多企业意识到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带来种种优势,开始采取大刀阔斧的措施,期望实现“弯道超车”。
一些企业为了提升软件开发能力,有针对性地招聘软件工程师;另外一些,则重新定义管理模式,建立软件开发中心,希望通过“身怀绝技”完成各项开发指标。
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在新经济浪潮下,应用软件需求不明确、需求频繁更改的情况时有发生,需求将是“无底洞”。使用传统的开发方式进行软件开发,情况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展开全文
毕竟传统的开发方式步骤繁多、流程复杂,涉及到需求分析、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等方方面面,在效率上难有突破。
如果应用软件的复杂度持续升高,无论是功能层面还是架构层面,而效率原地踏步,那么仅是软件运维一项,就会迅速耗尽所有的软件开发资源,不会给经营和业务模式的创新留下丝毫空间。
如此一来,企业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同时削弱自身在创新和应对竞争对手方面的能力。
一言以蔽之,需求繁复、时间紧急,传统的开发方式“拳脚”难施展。
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显示,未来5年,全球将新增5亿新应用。同时,受限于人力技术开发的效能瓶颈,企业与机构的15~30%的开发需求将无法通过人力开发的方式即时满足。
这将让技术开发与运维的生产力陷入瓶颈。
实现稳健、高效和低成本的软件开发,似乎成为企业在构建数字化应用过程中无法企及的目标。
不过,情况在低代码时代有了变化。
弯道超车!开发领域迎来突破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4年,所有应用程序开发活动当中的65%将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完成。未来两三年,低代码将推动几乎三分之二的应用程序开发。
“干掉”几近三分之二的传统软件开发工作?业绩预告相当亮眼。
低代码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就目前而言,低代码是更适合基于核心数字化系统之上,通过可视化和模型驱动,结合云原生与多端体验技术,助力专业开发者高效构建创新类应用、敏捷运营类应用的开发模式,可大幅提升技术研发和系统交付的整体效率。
不止赋能专业开发者,低代码还让懂业务、不懂代码的销售精英,有创意、却不懂开发的运营人员等,都能参与开发,通过“拖拉拽”开发组件快速完成应用搭建。可以说,一直以来IT与业务人员无法有效沟通协作的痛点,可被低代码有效解决。
更为重要的是,在低代码的加持下,企业拥有快速生成应用系统的能力,有望成为数字化转型新赛道的领跑者。
降低技术含量、提高开发速度,还能为企业构筑起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这样的开发工具,谁又能轻易拒绝呢?
全程可视化,释放数字生产力
低代码开发与传统IT开发的最大区别,在于系统搭建代码程度的不同。传统IT开发,每一个系统搭建都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低代码开发,基本无需写代码,在需求梳理清楚后,简单“拖拉拽”就能把功能实现出来。
以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为例,在低代码的开发模式下,整个过程只包含“需求分析—模型搭建—测试/发布”三个环节。传统人力开发中的“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编码”等步骤将不复存在,这些繁杂的工作都被转为可视化展示的“模块搭建”。
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是如何将“可视化”进行到底的呢?
“一切皆为组件”是其最大的特点。
这些组件包括组件集合、前端展示、后台服务、动作脚本、数据相关、工作流等6大类,合共24种,可供不同功能使用。
基于向导式、拖拽式设计,以及平台事先把常用功能控件进行组件和封装,将常用业务场景模板化,所有你想开发的应用系统,都能在应用模板的辅助下,由组件构成。
比如信息门户、数据大屏、各类统计报表、复杂交互界面应用、人事管理系统、督办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新闻采编管理系统、移动端应用……
在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上,但凡可以用组件化开发解决的,它都不会让您煞费苦心地敲代码。哪怕只是创建考勤统计报表那么简单的事。
而且,面对部分复杂度高、差异性程度高、零散化的需求,低代码可以对重复或雷同度高的功能组件进行复用,进而减少二次开发,提高开发速度、节省成本投入。
除了方便开发,组件化开发对前端工程化及降低代码的维护,也十分友好。
使用组件化,每个相同的功能结构都调用同一个组件,只需要修改这个组件,就能实现全局修改,开发和调试速度会更快;后期代码查找和维护十分方便,可维护性强;基于组件化独立性很强,即使一个组件产生了bug,也不会影响其他组件的调用,避免阻断;组件每次修改都会形成不同的版本,可以避免代码覆盖和冲突,版本管理更容易……
简单来说,低代码开发就是一种“所见即运行”的应用开发交付模式,技术门槛大幅降低。这当中的好处是:业务人员也能参与系统开发梳理,解决开发者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应用系统快速落地。
赋能业务创新、简化系统运维、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些都是低代码开发平台出现的意义所在。而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的诞生,也秉承着同样的初心——让企业在便捷高效中释放数字生产力。
更好用的开发工具,关键在于任意扩展
对于一款效率工具,除了要快,还要好用。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就拿组件来说,通过拖拽式方式,我们可以便捷地生成系统。但这些系统从此就满足企业持久的业务创新吗?肯定不能。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就需要对既有应用或系统进行功能迭代以及应用扩展,以便更好地支撑自身的运营管理。
这时,企业对快速开发、柔性生产的应用开发方式就有了更高的需求。
比方说,某公司的人员动态调配管理系统,原本只有“用工计划审批、用工标准管理、用工成本分析、统计分析”等四大功能板块。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可能希望加入“超额用工预警”这项功能,让系统发挥价值最大化。
在低代码的开发模式下,这能实现吗?
可以。
考虑到用户有着不断进化的需求,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提供可扩展接口服务、可扩展应用接入服务和应用接入服务管理等,保留了开发能力,比如高级语言和宏语言的嵌入,数据结构定义等,让用户可以继承和扩展自己的组件,自由扩展引擎功能,满足企业未来业务扩展需求。
拿可视化流程定制来说,平台内置串行、并行、条件、投票、自由、子流程等10余种常见流程模型,当现有类型不满足时,用户可自由扩展节点类型,应对企业级的复杂场景需求。
这种可任意扩展的特性,不仅让开发人员用起来得心应手,更使系统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完美契合企业的灵活变阵调整。
无论是为开发者“减负”,还是为企业创新“提质增效”,这些动作的背后,都是美络低代码统一应用开发平台为了打破传统开发方式无法即时、高效、敏捷响应需求的僵局,所表现出来的决心。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低代码开发将是直击需求“无底洞”的一个很好的尝试——突破开发效率瓶颈,让应用创新跑得更快,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将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