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王传福敲响了表哥吕向阳的家门。当时,表哥吕向阳觉得他简直疯了。
因为彼时王传福突然对吕向阳说:“我想出来单干,能不能借我点钱。”
要知道,当时的王传福可是高校毕业的高材生,还拿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主任的“铁饭碗”。
尽管在整个家族最有钱的是表哥吕向阳,但最受尊敬和追捧的却是王传福。
吕向阳随即对其劝道:“你要想清楚,你要是真下海了,这日子可没有以前好过了,搞不好后面一无所有。”
听完他的话后,王传福却还是毅然选择了下海。最后,吕向阳答应给王传福250万作为他的创业资金。
接下来,王传福开始了一场新冒险。
电池大王
展开全文
2011年,不轻言失败,也不轻易认错的王传福在经历裁员风波,并进行企业调整后,首次做出了检讨:
从2005年推出F3,汽车销售每年几乎都是100%的增长,2009年更是增长了160%。但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我们也犯了一些错误。
主要的错误是,过高估计了未来5年的增长速度,经销商网络扩张过快,只注重数量,把质量忽略了。
然而,经过此次认错后,王传福仍对比亚迪汽车未来充满信心。
2013年,特斯拉正式进入我国市场,彼时王传福当着投资人的面,说出了一句狂言:“比亚迪可以分分钟造出特斯拉。”
面对这一幕,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回应称:“王传福不是我的对手,因为比亚迪它只是电池造的不错,但对于车子的质量以及核心技术,是完全超不过特斯拉的。”
死磕研发,成了王传福一直在做的事。
从1995年毅然辞掉铁饭碗,举债250万,南下深圳,创立比亚迪,王传福多次靠研发技术取胜。
凭借对电池市场的敏锐触觉,最初王传福干的是生产电池。不过在当时,电池行业是日本人的天下,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这该怎么办?
此时国内的大多企业,一般都会选择花大价钱去购买国外的先进生产线,以此在市场谋求立身之地。
但王传福却并没有如法炮制,反而将精力花在了产品研发上,自己开发了一部分关键设备。
他甚至直接介入供应商开发环节,利用比亚迪的科研优势,制定降低成本的方案。同时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半自动、半人工来完成生产。
如此一来,在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比亚迪所产出的镍镉电池生产成本一度比日本厂商低40%。
当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原先的行业头部日本厂商陷入亏损边缘。此时比亚迪靠着低成本优势,迅速脱颖而出。
一时间,松下、索尼、飞利浦等大厂商订单蜂拥而至。到1998年,比亚迪已经占据全球40%的镍镉电池市场份额。
下海仅7年,王传福就造出一个。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次年,公司镍镉电池产量一举超过三洋,成为世界第一。此时,王传福已然成为“电池大王”。
但他却又有了更大的目标。
自研狂魔
2003年,一位香港投资人深夜给王传福致电,对其大声怒吼:“我要抛掉你的,到死为止!”
谈起该事件,起因于2003年初王传福力排众议,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尽管这是继吉利之后,我国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但这次跨界并不被看好。
当时王传福也并没有汽车经验。
可面对市场的强烈质疑,王传福却硬气回应:“我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在未来的发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可是遍地都是燃油车,1996年就已问世的电动车,也一直没能推广起来,谁又会相信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造电动车?
在收购西安秦川汽车之后,比亚迪随即发生了惨烈的腰斩。
王传福在面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的行业,最初也只能先向别人学习。
2005年,酷似“丰田花冠”的比亚迪F3诞生了。在F3的带动下,比亚迪后续几年产销量连年翻倍增长。
到2006年,F3实现6万多辆销量,比亚迪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自主品牌汽车增长冠军。
但做燃油车只是王传福的前菜,因为他的野心始终是做电动车。因此,在学会造车之后,王传福立即将重点转向了新能源汽车。
2008年,比亚迪成功推出全球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据了解,王传福在这项技术上先后投入了高达10亿元,同时申请了600多项专利技术。
由于一直坚持不懈的攻坚技术,在2021年高考文综卷中,比亚迪以“甲企业”身份现身全国乙卷文综。
卷中提及,经过多年努力,甲企业目前已拥有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自主专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王传福对此亲自回应称:“坦率地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又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
被称作“自研狂魔”的比亚迪,随着技术优势的日益凸显,十年磨一剑的比亚迪,也终迎开花结果。
独领风骚,势头凶猛。
汽车销冠
现今年,比亚迪累计卖出186.8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52.46%,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
这一数据,已经超越特斯拉的131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车企。
在销量飙升的同时,马斯克的态度也有所改观,开始透露出“比亚迪等我国厂商很有竞争力”这样的观点。
不过在问鼎全球新能源车企冠军的同时,比亚迪的海外竞争力仍比较弱。现今年12月,比亚迪销量为23.52万辆,同期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仅1.13万辆。
比亚迪近来销售数据,也在慢慢降速。其中,12月汉系列销量为30043辆,环比下滑5.5%;秦家族销量为26206辆,环比下滑7.5%;总体销量为23.52万辆,相较11月份的23.04万辆,也相差无几。
为此,比亚迪正全面开拓海外市场,借此打开新蓝海。现今年7月,比亚迪携汉、唐、元PLUSATTO3)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
8月进入泰国市场,9月再次面向欧洲推出三款车型,并已在to-B端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6年10万台的采购合约。
为应对海外市场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比亚迪甚至一度斥资50亿元买船,为新能源汽车出海造路。
“很多我国人看不起自主品牌的老毛病要改一改”,在2021年举办的我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王传福曾语出此言。
汉字命名,王传福也只为争一口气。
比亚迪以秦、汉、唐、宋、元等我国朝代名字命名车型,甚至连车的内饰按键配字都是以中文显示,可以说是我国汽车的一股清流。
因为在其他国产车上,采用的都是英文按键,看上去非常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实很多车主在使用起来多少存在一些不便。
以汉字命名,王传福曾指出,这是我国的汉字文化,就算是做错了也要坚持下去。
“18万人的信念,13亿人的梦想。我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这是王传福的一段经典语录。
做高端,同时是王传福的另一个锚点。
现今年11月,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正式发布。其定位为百万级豪华品牌,首款产品将于现今年一季度正式发布。
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全面爆发,入局者不断增多,行业同质化已愈发明显,各大车企也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更加内卷的比拼。
王传福曾坦言:“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王传福将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至于最终结局是胜是败,可以看到的是,比亚迪一直是“自研狂魔”,目前其研发费用已经突破百亿元,创下历史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