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让 美国留学 派遣 清朝 上千

腐败的清朝为什么这么大方,派遣上千学生美国留学,真相让人感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4 04:45:02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从2017-2018年留学美国的数据来看,中国还是赴美留学生的第一主力,人数在36万人。而且中国去美国留学的学生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美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如果时间倒回到19世纪50年代,这种规模是不可想象的,那个时候的中国对世界一无所知。

中国赴美国留学生人数

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把《四洲志》交给好朋友魏源的时候,非常谨慎,担心对“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观念造成巨大冲击。最后证明林则徐多疑了,魏源根据《四洲志》整理而出的《海国图志》,压根就没有几个人读。如果不是日本人,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日本人如获至宝,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文,一年就卖了6000多册。

《海国图志》

最早的留学生

如果你想在1847年留学美国,需要什么条件呢?不是英语过级考试,也不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而是要有赴死的决心。因为当时留洋需要签订一个生死状,比如詹天佑的生死状:“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兹有子天佑情愿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派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展开全文

最早不怕死,去美国留学的三个人是容闳、黄宽、黄胜,他们三个本就是同学,就读于珠海唐家湾镇的马礼逊学堂,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学校不但管吃管住,还免费学习。

马礼逊学堂教会学校

当时的唐家湾镇被称为中国买办之乡,在清朝洋人和中国人不能够直接做生意,需要通过买办来进行贸易,现在做外贸是一份比较时尚的职业,但是在当时被称为汉奸,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而当时能够学外语的地方只有教会学校。

在晚清,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会去这种学校,稍微有一点钱,都会选择孩子去读私塾。因为去教会学校念书,就意味着不能参见科举,与仕途无缘了。今后要么加入传教士的行列,要不只能做买办。

晚清澳门

中国最早的教会开在澳门,因为澳门是第一个被占领的地方,从利玛窦1583年开始,澳门就一直是传教士的大本营。唐家湾离澳门只有十几公里,如果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买办,洋学堂是个不错的选择。

1847年,马礼逊学堂的校长布朗因为生病,想回国治疗,但是他又不希望自己三个优秀的学生因此荒废了学业,于是带着容闳、黄宽、黄胜这三个孩子去了美国,给他们安排了美国大学的预科,然后再让他们考美国大学。

容闳

4年之后,容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耶鲁大学,并且成为耶鲁大学优秀毕业生。进入耶鲁,容闳就剪掉了头上的辫子,加入美国国籍,而且还成为美国耶鲁划船队的主力。当时耶鲁大学有500个学生,容闳是当时唯一的中国人。

容闳回国后应聘清朝3个职位,进去之后发现官场的腐败根本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后来他来到太平天国,发现太平天国比清朝还要腐败;最后投靠曾国藩,帮助曾国藩建设了安庆机械所。从最初的设备采购,到人才的培养,一直到设备的生产,容闳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向曾国藩提出,让更多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让孩子能够在美国系统学习。

曾国藩

天津教案

1870年夏天,天津有一个水火会,他们抓到一个人贩子,这个人贩子声称自己贩卖的下家是洋人,洋人要利用这些孩子的眼睛、肝脏等做药材。在当时流行一种谣言,认为之所以洋人的西药为什么这么灵验,是因为他们加入了小孩子的身体器官,所以特别有效。其实那个时候缓解破伤风的石碳酸法,治疗疟疾的奎宁,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还有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碘化钾等,都在临床上应用了,西药能够发挥奇迹不足为怪,可是止不住谣言的传播。

而且那年夏天刚好赶上瘟疫,很多孩子在传教士开办的医院病死了,因此隔三差五就会把这些孩子埋葬。可是郊外野狗经常把这些孩子的尸体给扒出来,这让看到的百姓非常惊恐,于是流言蜚语就这样迅速传播开来。

再加上人贩子的口供,于是水火会的老大就带着几百个民众,要替孩子做主,之后爆发了一系列的民变,集会、罢课、游行等等。后来清政府查明,这个人贩子完全是信口雌黄,接头人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和洋人的街头地点了,完全都是瞎编乱造。

可是这些百姓显然对清政府是不信任的,认为清政府这是惧怕洋人,故意偏袒他们。于是纠集了上万名群众围住法国人的教堂,教堂的神父就去找到当时法国领事馆的丰大业,但是丰大业在这件事情上缺乏冷静,对着当时清廷的官员拔枪就射,这让一旁的群众怒火中烧,当场把丰大业给打死了。并且还杀进了教堂,杀死了20多个外国人,以及30多个中国信徒,并且一把火把教堂也烧了。

3天后,英、法、美、德、意五国在天津大沽口处集结,要求清廷限期必须处理肇事者,并且赔偿损失,于是清廷派出了曾国藩前去调节此事。最后曾国藩的处理办法是,20个肇事者砍头,25个主要官员流放,并且赔偿46万两白银。

但是这个事情激起了更大的民愤,人们大骂曾国藩卖国贼,之后朝廷派李鸿章代替曾国藩来处理此案,李鸿章把死刑犯更改为16人,而且还偷偷用其他死刑犯代替了这16人,就这样把外国人给蒙骗了。

第一批留学儿童

天津教案之后,清廷认识到东西方之间巨大差异,于是决定启动幼童留美计划。当时这批孩子年龄只有10-15岁,而且当时的计划是让这些孩子能够在美国生活15年,如果仅仅是成年时期去美国,不能够系统学习美国的一些知识,而且孩子年龄越小,语言适应能力就会越强。

但是第一批留美的儿童几乎招不满,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在当时15岁正是当婚的年龄,即使结婚以后再出国,孩子的妻子怎么办?另外出去15年,孩子安全问题也无法保障。

第一批留美幼童

最后还是与洋人接触比较多的南方人报名了,其中广东人80个,珠海40个,这些都是常年与洋人打交道,对国外比较熟悉的群体。而且为了保证这些孩子的安全,清廷还派出了领队,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还负责教孩子四书五经,监督孩子每天向大清皇帝方向磕头,向孔子的画像磕头。

但是这些孩子一旦进入美国社会,就完全约束不住了,有些甚至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这让当时的清廷非常愤怒,于是在1881年,清廷决定把这些留学美国不到10年的孩子给撤回来,这让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非常震惊,甚至亲自挽留,但是无济于事,这些孩子被押送回了清廷。

第二批留学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八国联军的兵临城下,清朝被迫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清廷赔付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利息为4厘,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以当时清朝的关税以及盐税作为担保。《辛丑条约》被认为是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一次屈辱条约。

1905年,当时的清朝驻美使馆外交官欧阳庚,拜访了美国国务卿,针对当时世界上白银贬值,各国要求用黄金赔付一事,与美国商量。如果用黄金支付,一年就需要多补偿800多万两白银,对于当时的清朝压力是非常大的。

签订《辛丑条约》

这次欧阳庚希望美国不要变更支付方式,还用白银支付,如果美国同意那么其他国家就可以去说服了。如果美国坚持用黄金还,那么中国也只能用黄金支付了。可是当时国家财政已经枯竭了,为了偿还债务已经造成了国内的政治动荡,对大清,对美国都没有好处,这样只会加剧百姓更加排外。

当时美国国务卿想了一会,说了一句:“这次赔款确实有点多了”,于是当时的翻译梁诚就抓住了这次机会,因为之前一直没有透露过这方面的信息。既然如此,那么有没有可能讨论退还一部分赔款呢?

庚子赔款所建清华

当时赔款是按照清朝一人一两银子的金额进行赔付的,完全没有任何根据。退款的事情美国表示同意后,英国后来也进行跟进,当老大英国都退了,其他国家也就都退了。美国分两批退还了赔款,共计退了60%,比利时退还50%,英国退还40%,俄国、荷兰20%,意大利退还15%。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奥匈帝国战败,剩余的钱实际上也没有付给他们。

退还的钱如何用,当时成为各国思考的问题,肯定不能直接给清朝官员,因为他们对于清朝这帮官员是不放心的。最后商定的结果是每年派50到10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这样传出去还提升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名誉。这个留学项目,从1909年一直持续到1940年,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大都把赔款用于支付留学或者兴建新式学校上面。

1907年山西大学落成

法国的赔款退还的最少,他们用这笔钱把天津的望海楼天主堂重建了,其实是因为28年之前普法战争开打了,法军不得不匆匆地撤走,所以后来法国一直都没来得及修这个教堂,剩下的钱也资助了几个中国学生去法国留学。

英国的退款在山西建立了西学专斋,也就是今天山西大学的前身。日本和比利时当时的退款也都资助了一批学生去留学。

詹天佑京张铁路建成

有了第一批留学美国示范效应,比如詹天佑、蔡绍基、梁敦彦、欧阳庚等人,都成为当时清廷的佼佼者。而且随着人们对外界了解也更多,当开放报名时,就来了1000多人,以后每次都是届届报满。

这些孩子如果呆在中国可能就是一个平庸之辈,但是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信息差,让这些留美儿童接受了更系统的科学教育,成为当时清廷的稀缺人才。同时这些留学回国的学生,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巨大落差,之后很多人都加入到革命队伍当中,这无疑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