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江红 一脉相承 气魄 真伪 情怀

岳文岳词气魄情怀一脉相承!《满江红》真伪之争不必争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4 03:28:03 浏览4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来源:2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甘建华

高怀远致一脉相承气魄胸襟非岳武穆不能——从岳飞衡阳大营驿题壁看《满江红·怒发冲冠》之真伪

在杭州岳飞庙拍摄的岳飞像。新华社发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岳飞这个中国历史上金光闪闪的名字,再一次被人们传颂。而有关《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脍炙人口之作的真伪,也成为激烈的学术论争。

我原本部分倾向于著名古文献学家余嘉锡提出的此词“来历不明,疑是明人伪托”的观点,因为岳飞被昏君奸臣合谋杀害多年以后,其子岳霖、其孙岳珂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四处搜罗岳飞生前的诗词文章,“毕其心力”编撰《鄂国金佗稡编》及《鄂王行实编年》,可二书都没有收录岳飞本人最重要的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他另有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岂非咄咄怪事?而这首千古绝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词之一,甚至重铸了历代国人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气象,抗战期间更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慷慨奔赴国难。

倘若结合岳飞留在湖南衡阳大营驿的题壁文字,我会更加赞同《岳飞传》作者邓广铭的观点。在这位著名宋史学者看来,岳飞具有创作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才能,之前诗文屡见词中之语,《全元戏曲》卷十一《岳飞破虏东窗记》即有唱词改编,明代前期汤阴、杭州两地岳庙已有此词石刻。

展开全文

2021年6月5日,本文作者甘建华在大营驿观《宋武穆岳公忠义碑》。

还有两个特殊原因可以认定此词为岳飞遗作:一是非岳飞的胸襟气魄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二是这首词很好地代表了岳飞的爱国情怀,已与岳飞的光辉形象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就像红学泰斗周汝昌所说:“不思作伪者大抵浅薄妄人,笔下能有如许高怀远致乎?”

我最初知道大营驿这个地名,是在衡阳市人民政府1986年编印的《衡阳市地名志》一书中,祁东县“大云市”词条如是说:“大云市,集镇名。在祁东县城西10公里,为大云市乡人民政府(今已并入双桥镇)驻地。因旧时当官道,曾设驿站。南宋名将岳飞统率大军驻营于此,因名大营驿,后演变为大云市。有合(铺)面街道,长约300米,人口约330。镇中设有圩场,附近盛产茶油、茶叶。镇侧原有金沙(山)寺,寺内原有岳飞《题大营驿壁》石碑,为明散文家唐顺之之父(唐珤)官永州时所勒,顺之为文以记其事。”

词条还提到有不少旧时文人题咏石刻,均与岳飞事功及遭遇有关,如祁阳县令李树谷有句云:“两河战胜功非我,三字狱成事在天。泪洒湖湘千里月,神驰沙漠万重烟。”又邑人周梅轩有句云:“十年尘土功无比,半壁河山愤不平。郁郁至今祠畔树,虬枝都作向南横。”可惜碑石都已湮佚,难以复寻。1992年版《祁东县志》“大事记”亦云:“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七月,岳飞破曹成,返回中,在今祁东大云市(亦称大营市)题壁抒怀,后人在此兴修岳圣殿,以作纪念。”

“营”和“云”两个字,在衡阳、祁东方言中都念“云(yún)”,因而出现各种文本的“大营”与“大云”之说,本文从《鄂国金佗稡编》之说,统称大营驿。2020年7月11日与2021年6月5日,我曾偕友人两度游览大营驿,皆因读近人周策纵《大营市》一文而感兴趣。周姓是当地的巨族,周家是民国时期的名门,周策纵本人则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兼历史系终身教授。他家竹山湾离大营市很近,大概只有一公里左右,旧时铺的是一条青石板窄路,现今已有宽敞畅通的马路。

大营驿街圩场还在,但人口不多,大都乔迁县城或其他地方去了。我们在街上漫步时,随便问一个当地人,男女老少都知道岳王爷岳飞,都知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都知道岳飞曾驻兵大营驿,年高识字者甚至知晓曹成其人。而岳飞能来到当时偏僻的南荒大营驿,的确与宋史中的一代枭雄曹成有关。

《岳飞传》中曹成被写成“逆贼”“流寇”,记得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不会太多,但知道《说岳全传》中岳飞麾下猛将杨再兴的肯定不少,他曾试图单骑擒拿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话说这杨再兴原是曹成部将,后来降于岳飞,可见曹成也非等闲之辈。

曹成是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因杀人投军,跟随名臣宗泽参加过第二次开封保卫战。靖康之变(1127年)后,曹成树起抗金大旗收拢溃散军兵,被推举为“中华盟主”。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接受朝廷招安,被封为荣州团练使、知郢州。他带领十余万大军驻扎攸县(今湖南攸县),拥兵自重,不受节制,祸乱一方。翌年正月,朝廷任命都统制岳飞为权知潭州(今长沙)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前往讨伐侵扰湖南、两广的曹成。岳飞先向曹成晓谕上意,劝其投降,可曹成执意不从。经过数月鏖战,岳飞大败曹成于全、桂、贺、连诸州,曹成败走邵州(今湖南邵阳),最终接受韩世忠招安。

岳飞得胜班师,率所部八千余人马,仍往江州(今江西九江)驻防,守卫长江中游。当年七月初,大军经过湖南祁阳(1952年4月25日,祁阳县析置祁阳、祁东二县,大营驿属今祁东县双桥镇),岳飞写了一则日记,题于大营驿墙壁上,其文曰:“权湖南帅岳飞被旨讨贼曹成,自桂岭平荡巢穴,二广、湖湘悉皆安妥。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赖社稷威灵,君相贤圣,他日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宽天子宵旰之忧,此所志也。顾蜂蚁之群,岂足为功!过此,因留于壁。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

《宋武穆岳公忠义碑》。

这篇文字非常清楚地表明,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的岳飞,念念不忘报君父之仇、雪国家之耻,忠君爱国的思想已经深入其灵魂之中,因而后来《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问世,实乃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即便平定了流窜湖广的“曹贼”,也只是荡平“蜂蚁之群,岂足为功”,其夙志乃“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

然而,古代臣子本应有的道义和责任,恰巧触痛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敏感神经。须知赵构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金兀术掳走了“二圣”(父皇徽宗和皇兄钦宗),倘若真的“两宫还朝”,高宗的龙椅还坐得稳吗?所谓“宽天子宵旰之忧”,其实只是岳飞的一厢情愿罢了。封建社会的君王向来刻薄寡恩,靴中藏刀的高宗更是如此。

既然岳飞口口声声要“扫清胡虏,复归故国”,兼之手握十万雄兵,“岳家军”只知有岳不知有赵,为了防止其尾大不掉,对不住了,岳鹏举大元帅,朕只能用十二道金牌,将你从朱仙镇前线唤回,且借宰相秦桧的东窗巧计,不怕你不入我彀中。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1142年1月27日),岳飞受“拉肋(猛击胸肋)”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在大理寺狱中遇害,享年39岁,供状上只留下八个字的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早在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大书法家文徵明因睹“宋高宗赐岳武穆手诏石刻”,即从皇帝对待岳飞前倚后酷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发现问题,对这位千古英雄的悲惨下场异常悲愤,于是作一首《满江红》借词寄慨:“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岳飞之死令人始终无法释怀,每当想起必定义愤填膺,成为一个绵延千载、敬仰与痛恶兼具的热门话题。

岳飞大营驿题壁文字收录在《鄂国金佗稡编·卷十九》及《岳王家集·卷十·公牍》。我来游大营驿时,关岳殿与几尊塑像已毁于“文革”劫难,但民国五年(1916年)出生于斯的周策纵在《大营市》中记载:“岳飞驻扎以后,过了许多年,大营市修了一所宫殿式的房子,里面有两个并排的殿,一个是岳飞的殿,另一个是关公的殿。关岳殿的瓦都是金碧辉煌,殿前大红柱子要有两人才能合抱那么大。地上铺着很好的烧砖,墙壁都是粉漆的。岳飞的殿里有岳飞的像,比实际的人要大好几倍。他是白脸,好像有些胡须,端坐在帐里,一边站着他的儿子岳云,另一边站着他的部将张宪。岳云手里捧着一颗用布裹着的印,张宪手里拿着一把刀,他们也比实际的人高大很多。”

《大营市》中还写到,岳飞正殿对面有一个碑亭,里面竖着许多高大的石碑,有些碑文是讲岳飞事迹的。“碑亭前面,有两个木头栏杆拦起来的小方形框框,有点像牢狱似的,里面跪着两个石头刻的像:一个是秦桧,一个是秦桧的妻子。”根据周策纵的记忆,“大营市的关岳殿和连在后面的金山寺,都建筑在一个小山坡上头。”

如今这两处建筑早已圮废,改造成了一所敬老院。但两个大殿对面的二层楼戏台还在,将要坍塌的戏台前仍然有着大片空地,几棵香樟树绿意蓊郁。

经当地几位周姓老翁指点,我们在离古戏台几百米远的另一条街上,在一户做豆腐的谢姓人家房后,见到了沟渠边一块清代石碑,上镌《宋武穆岳公忠义碑》,用水稍稍清洗,“权湖南帅岳飞……绍兴二年七月初七日”等字清晰可辨。碑左另有一篇《附题广德军金沙寺壁记》:“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三日,河朔岳飞题。”建炎四年是公元1130年,时在岳飞征剿曹成之前。碑刻落款时间:“乾隆四十九(年),岁次甲辰仲冬月谷旦。”距今已有239年之久。

结合大营驿题壁“痛念二圣远狩沙漠,天下靡宁,誓竭忠孝”,这篇文字同样彰显了岳飞“天日昭昭”之心。因而再去争议《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不是岳飞所撰,似乎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岳飞研究专家邓广铭教授早就断言:“岳飞有谱写歌词的能力,这首《满江红》词确实是岳飞所作。”

近年两番赴大营驿访古观碑,古碑都一直躺在那儿,成了寂寞无主之物。今年是岳飞诞生920周年,又值电影《满江红》爆红,不知这块铭记伟大民族英雄史事的碑刻,能否尽快保护起来?

说人解史 | 上甘岭战役中,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

说人解史 | 把“翻译”当“游戏”,103岁的她在女儿眼里就像一个“小女孩”

说人解史 | 兰州空战,不可磨灭的反法西斯战争记忆

说人解史 | 李冰遗泽“天府之国”的,不只是都江堰

说人解史 | 走进辅德里,感受穿越百年的理想之光

说人解史 | 聂耳是这样“谱成”的

说人解史 | 揭开著名“红色特工”钱壮飞的“失踪之谜”

说人解史 | 90年前亲历淞沪抗战的国际友人,录下“中国的战歌”

说人解史 | 三位非凡女性不是党员,却守望了建党伟业

监制:姜锦铭 | 责编: 刘小草、 吉玲、刘梦妮、雷琨、赵岑 | 校对:饶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