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这样干丨即墨:整治提升老旧小区24个,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在1月6日上午召开的青岛市即墨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即墨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即墨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
2023年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即墨区人民政府区长孙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对标对表,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引领方向,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青岛打造“六个城市”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进一步找准目标定位,奋力在新的发展征程中走在前、显担当、作贡献!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工作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牢“五条战线”,当好“三个排头兵”,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创新力、实体经济竞争力、内需增长拉动力、城乡品质吸引力、改革开放驱动力和民生福祉保障力,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争取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建设实现更大突破!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更加注重蓝色引领,全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发挥蓝谷核心引领作用,积极争创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全面起势。
海洋科技创新要做高放活。支持崂山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加快集聚全国顶尖海洋科研团队和专业人才,争取落地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基地、自然资源部北海预警基地一期等项目建成完工,试运行国家深海基地样品和数据接收管理平台。制定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加快涉海高价值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落实科技型企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国信中船、易华录等重点企业申报省市领军企业,争取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
海洋产业要做大图强。建立完善“招商团队+产业基金+平台公司+专业园区+专项政策”招商模式,签约落地海洋机器人产业园等涉海项目20个以上。推进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千亩专业园区建设,促进15万吨级智慧养殖工船、蓝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3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崂山实验室智库大厦、汉缆海洋工程基地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
蓝谷新城要做精创优。强化谷区一体、产城融合,重点推进蓝谷CBD板块更新突破,加快青啤研发创新基地、蓝谷国际电竞产业园等建成使用,启动蓝谷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硅谷大道分段通车,建成蓝谷实验学校、领海实验学校,运行山大齐鲁蓝谷医院。实施最美海岸线七沟段整治,开工建设大任河沿河运动基地,筑牢蓝绿交融的城市生态基底。
展开全文
更加注重产业先行,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深入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在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方面当排头、做表率。
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集群成势、重点突破。新能源产业,推动海尔新能源、中电建海上光电等龙头项目早日落地,中广酷特固态锂电池、京能渔光互补基地开工建设,通裕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建成投产,努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隆起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创新奇智加快“专精特新”系列企业孵育,推动鹏博士电信传媒总部投入运营、半导体产业基地正式开工,签约
落地中科海讯上市总部。新材料产业,推动云路非晶制品产业化,打造全国首个双碳软磁产业园,促进砺剑先进材料项目全面开工,千里新材氮化硅制品总部完成主体,膜天科技、玄纤维研究院建成运营。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大医精诚、北沃医疗、玻能量生物科技正式投产,争取悟空智联医疗项目尽快签约。
提升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汽车产业,加快奇瑞超级工厂生产进度和配套建设进度,整车及配套企业产值突破百亿,争取一汽大众导入新车型,积极推进青特产业园、一汽锻造等项目。纺织服装产业,推动即发投产10万吨新型纱锭纤维生产线,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100家以上;用好直播电商等新型业态,促进抖音电商产业园开业运营。商贸物流产业,支持蚁家人产业互联网总部建设、打造新国货产业综合体,推动陆港国际枢纽产业基地、生鲜电商孵化基地等投产启用,圆通速递胶东总部、韵达智慧供应链签约落地。
扶持发展重点企业。强化梯度培育,全面落实倍增计划,新引育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1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50家以上。强化创新引领,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个、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00个,推动即发建设研发中心、创新奇智建成离岸创新基地,支持汉缆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宇远新材料等4家企业创建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5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强化数字赋能,深入推进“工赋青岛”行动,建设市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15个以上。强化金融服务,引进创投风投机构超过30家,推动豪江智能创业板上市。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与山东人才集团、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沟通合作,引进培育领军人才30人以上。
特色化发展重点功能区。优势区域要当好龙头,汽车产业新城要瞄准“双千亿”目标,持续加大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力度,加快补齐新能源短板,丰富汽车改装、贸易等后市场业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汽车产业基地。新兴区域要乘势崛起,蓝谷高新区要全面实施“双十双百”战略,推动通航机场正式投用,中信海直北方维修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千亩产业园尽快正式挂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突破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争先进位;国际陆港要突出商贸物流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加快新零售产业园区建设,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传统区域要加快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园、数字装备园要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盘活低效用地和老旧厂房,以“零增地”带动新增长。
更加注重内需提振,千方百计释放经济后劲潜力
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全面落实扩内需系列行动,更好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复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组织开展区域性促消费系列活动,研究制定提振接触性消费政策措施,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养老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等新兴消费,推动百联奥特莱斯广场、蚁家人贸易平台等做大做强,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升级。实施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支持即墨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开通崂山至小管岛海上旅游线路,推动阳光温
泉酒店加紧建设、矿晶博物馆建成启用。
更大力度加快投资建设。实行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确保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75%以上。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快城鑫零部件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21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推动第一批52个公益性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支持领域,谋划争取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
更大力度服务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研究制定更为精准的惠企措施,扶持存量企业稳生产、扩规模、提效益。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产业对接会、国际洽谈会等活动。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推出专享信贷产品,引导地方金融组织资金支持规模达到30亿元以上。全力破解企业土地房屋遗留问题,力争完成“解遗”土地5800亩、房屋21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民营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创新分类精准服务企业模式,建立更便捷、更顺畅、更规范的政企联络渠道。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狠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强长效化规划建设。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心城区控规修编,形成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地铁7号线两侧城市设计成果。加快营流路片区安置区建设,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区域和东山前片区回迁,整治提升老旧小区24个。全面贯通营流路城区段,加快建设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协同推进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即墨段。完善北站片区道路配套,加快龙王河人才综合体等11个重点项目进度。完成城南路等3条对接城阳区道路工程,新建整修环秀三路等46条市政道路,提升石林二路等8条道路设施,改造鹤山路龙泉河桥。完成岘山公园体育休闲馆主体。
注重精细化管理。深化市容秩序“十乱”整治,创建市容秩序示范路30条。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生违建,有效治理存量违建。扎实推进交通拥堵治理,新建5处停车场,施划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整修破损道板路面35.6万平方米。架空线缆入地70公里以上。增设公益广告2000处、景观小品100处,打造即墨古城及周边区域广告牌匾示范区。
加快数字化升级。加大新型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加速智能充电终端布局,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位1000个,新建5G基站1000座、智慧灯杆100根。启动城市云脑迭代升级,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应急等跨场景应用平台,融合接入数字城管、网格化治理等系统应用,打造城市运行智能化中枢。
深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新建扩建南泉、西部和北部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综合提升盟旺山公园、打造城区生态绿肺,新建口袋公园11个,微更新绿地6万平方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强化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扎实开展土地问题治理整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更加注重乡村振兴,切实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万亩。聚力突破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2.4万平方米交流服务中心,争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采食即墨”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省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推动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海洋种业项目投入使用,黄海研究所水产育种中心开工建设。实施移风店等区域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加快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高标准整修农耕路11公里。启动李王路北延,开工鳌东路上跨胶济铁路工程。升级改造6个小型水厂和15个村庄供水管网。加快推进500千伏岛城输电工程,新建扩容华瑞110千伏、广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2.5万户农村家庭清洁取暖和1000户农房外墙保温改造。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建成运营龙泉共富产业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打造共同富裕新示范。推动蓝村打造“桃源稻乡”生态廊道旅游环线,田横建成甘薯脱毒加工储运全产业链,新培育4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个。
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有效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充分涌流,加快释放发展潜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抓好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牢牢兜住“三保”底线,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开支。下大力气抓好财源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与招商引资、服务存量企业深度融合,有效促进财政增收。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强化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问效全过程管理。
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进一步加大区属企业优化整合力度。用足用活金融工具,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加强国企分类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建立区属企业违规投资经营责任追究报告制度。探索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快停车场建设管理市场化改革。
抓好“放管服”改革。持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试行建设项目“竣工即投产”审批,推出“分段式联合验收”模式,促进全流程、全环节、全周期极简审批。深化“互联网+监管”,探索“综合监管一件事”。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应用智能审核、电子证照等技术,营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抓好招商引资体制改革。完善招商一体化体系,实行项目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方位评价工作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健全一个班子、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系列政策“五个一”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出台鼓励企业“以商招商”政策,实现增量与存量同步提升。加强外资“链主”招商、制造业外资招商,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鼓励本地外资企业增资扩股。
抓好外贸稳定增长。组织海外市场拓展专项行动,加大对赴境外参展、海外营销支持力度。强化服装、汽车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支持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出口,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促进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建成企业孵化中心,推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平台建成北方最大的干果集散中心。扩大市场采购贸易原产地证覆盖范围,申建预包装食品试点,力争交易额突破220亿元。
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全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众就业兜底帮扶,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优秀青年来即就业创业。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提高城乡低保、特困等人群保障标准,实施4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成全市首批 17处失能失智人员“康复驿站”。
不断促进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改建新兴中学等中小学、幼儿园15所,启用即墨一中改扩建一期,完成龙泉中学主体和龙山新高中、职教园一期,支持青岛技师学院校区扩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第三人民医院综合体正式运营,促进中医院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主体完工,新建结核病防治中心,职工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75%,争创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不断优化养老托幼服务。新改建居家养老服务站80处,落实困难老年人高龄补贴、意外伤害保险投保等政策。扩增优质公办托幼学位,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6%以上,优质园占比达到75%以上。
不断提升文明程度和文化实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尚德履和”文明城市创建和“成风化俗”乡风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春风化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继续推进全民阅读,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创作一批富有即墨特色的精品力作。加快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建设。
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扎实做好保交楼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加快落实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试点完整社区建设,打造居民养老、托幼、就医、文化、健身、购物、休闲“一刻钟生活圈”。推动物业管理“重心下移”,研究制定行业规范,切实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不断提升安全发展水平。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6公里,免费更换燃气智能物联网表1.2万户。全域普及应急广播,建成启用温泉应急救援站,创建省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处。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行为。坚持“事要解决”“事心双解”,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推动形成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同时,继续做好统计、外事、档案、史志、防震减灾、水文气象、双拥优抚、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等工作,积极发展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慈善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