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 东道主 称职 外地 朋友

在郑州带外地朋友去哪玩,才算称职的东道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4 02:03:04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有外地朋友或者客户来郑州了,带他们去哪逛?吃啥特色美食?相信,这是困扰许多郑州人的灵魂之问。

因为郑州市区可逛的地方实在太少了,大部分人会选择直接拉着朋友去登封逛少林,去洛阳看龙门,去开封吃夜市。

但作为郑州人,没有把自己的城市特色展示给朋友,显然不是一个称职的“东道主”。

要知道,“东道主”这个词就源于郑州。(“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如何设计一条有郑州特色的城市文旅线路,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意义上的文旅接待方法论,是这样的:

首先,要了解朋友和客户的需求,摸清到访群体的性质(职业、年龄、地域)、偏好(人文、风景、美食、商旅)。

其次,确定参访的重要节点,即哪些目的地(景点、餐厅)是必须去的,哪些是可以灵活掌握的。同时,梳理身边资源,看这些点能否有便利提供。

再次,根据客人的抵达与返程时间,考虑交通与客人需求选定酒店,制定详细的参访行程(吃住行,不走回头路)。

最后,可以把行程单提前发给客人,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并告知行程中的注意事项(天气、集合时间、地点等)。

上周,恰好有朋友从四面八方来相聚郑州,来看看我是怎么实操的。

这些朋友均为男性,都是我当年在北京的同事。十年前,大家在北京结识,那是有关青春与理想的日子……

如今,虽人居四地,大变革时代的“共识”也没有了,但友情仍在,一致的三观仍未改变。

我们约定,每年一趟“走四方”。继去年“苏州行”后,大家第二站选择郑州。

一行六人,一天半行程。给媒体圈和文化圈的朋友设计线路,自然要把文化的含金量做充分。

有从北京、苏州坐高铁过来,也有从深圳乘飞机和火车抵达。我把住处安排在紫荆山附近某星级酒店,这样大家从郑州东、郑州站和新郑机场过来,都不算远,也能选择公共交通。

重要的是,出门走上几步,便是合记烩面。一摊儿没吃爽,还能去隔壁方建营弄个啤酒烧烤。

第二天,先带大家到三角公园看最有特色的城市雕塑——杜岭方鼎,讲讲它和后母戊大方鼎的区域,与郑州作为亳都的历史典故。

随后我们喝完胡辣汤(外地朋友来郑州,建议第一次不要选择方某山,会对这种美食的理解有偏差),沿着顺城街、西大街、平等街、南大街、城南路、城东路一路城市漫步,从商都穿越到民国,从民族特色到传统文化,多元多姿。

展开全文

午餐,我选择了一家郑州老味道——二广餐馆,这家老店做的盐爆散丹、酸辣广肚、软烧肉、肉丝带底都非常地道。带外地朋友就餐,就要让大家吃些别处没有的特色美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首著名的《将进酒》就是在郑州写下的,来郑州怎能不去看黄河?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赶往黄河花园口,从1938年扒口处到黄河岸边,吹着春日的微风,好不惬意。

傍晚,带大家到郑东CBD如意湖边看下新区,朋友对水域靓城的规划赞赏颇佳,称其精致不像北方城市。

然后我找了家信阳菜馆,让朋友体验下另一种河南味道。

因为大家都要在周日下午返程,第三天早上,带朋友们喝完羊肉汤,就直奔河南博物院。

两个小时的参访,朋友中有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我俩一路讲,大家一边拍、一边赞叹古人的技艺,只觉时间太快,后面几个厅只能走马观花。

一天半的时间,我们在密集的美食美景、畅聊畅饮中度过。大家也都对这次郑州之行非常满意:

十多年前,我们汇聚北京“寻找共识”,几年后大部分人陆续离京,难再聚,时移世易,几年前连“共识”也没了。

但我们在线上的交流未曾断过,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大家萌生一年一聚的想法,首站苏州由“人间三角”创始人来张罗,第二站便是今年的郑州行,东道主是“郑说”创始人。

如今,“拥抱商业文明”成了新时代的一大共识。我们中的大多数也都陆续加入了商业大潮,做得有声有色,且不失底线。

毫无疑问,关于商业文明和运营的讨论贯穿此行始终,也是一次难得的“洗脑”机会。

郑州是座特别的城市,红色印记随处可见,商代城墙遗址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人满为患的河南博物院宝物更是无数。黄河花园口……是个放空的好去处。

——杨传银(智库从业者,前媒体人)

从“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到“拥抱商业文明”,短短十年,却似变了人间。时代已变,故人不变。

沧海横流,朋友是我们的防波堤。网络世界的荒漠化,督促我们回到现实中,回到朋友的拍打、鼓励、玩笑、注视之中。

两天时间,在密集的美食、美景、喝酒中度过,无厘头的玩笑与严肃的交流交替进行。过去的缘分将我们带到今天,今天的缘分将我们带到明天,带到无穷的远方。

当我们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时,先去打造自己的方舟。在身边编织起一张意义之网,托住我们,免于坠落深渊的恐惧。

——程仕才(人间三角创始人,前澎湃首席评论员)

在郑州参加的老友聚会,都是我第二份工作的老同事。同事们都很优秀优秀,我们采访和交往的,都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顶级的学者。

我那几年虔诚并真正如饥似渴地学习,还希望为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而尽一份力。充实快乐,收获了一帮到现在还能一起玩耍的好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很大变化,好几个朋友都离开了北京,但相互之间的价值观没有分裂,也都还不油腻。

今天回想起这些,有一些感慨,利益之交多半人走茶凉,但以价值观相交的知心朋友则会恒久远吧。

——蒋保信(电动汽车用户联盟创始人,原第一电动主编)

走四方,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