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3月13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刘效姬 黄程程 衣晓峰)3月的北方正处于冬春季节交替之际,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频发。针对北方寒地季节轮转时好发上感的病因、好发年龄,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呼吸学组副组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博士生导师王有鹏教授进行了详细解析,并依据临床经验总结了防治一体化策略,旨在助力寒地儿童打赢季节交替而引发的上感“保卫战”。
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央广网发 来源:视觉中国)
寒地儿童上感背后诱因有哪些?
王有鹏介绍,冬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该病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炎症可波及邻近器官,属于部位诊断病名。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临床表现的类型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病毒性咽-扁桃体炎,还包括疱疹性咽峡炎、急性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呈现相应的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
高寒地区,以纬度高、气温低为主要特点,时值冬春交替,气候依旧相对寒冷,常有风雪及冰冻现象,冷空气刺激强烈,易使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感染,引起黏液腺增生,致使肺组织损伤,进而酿成呼吸系统疾病。另外,春季空气异常干燥,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较高,这些都会刺激呼吸道反应,使痰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痉挛收缩。
王有鹏介绍,尽管寒地冬春交替时气温相对较低,但整体呈逐步回暖状态,客观上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其活力增强,则更加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并且该季节交替时段早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天气忽冷忽热,特别在寒地,小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立刻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免疫力相对低下,定居在呼吸道内的细菌或外来病原微生物则乘虚而入,容易带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不仅如此,地域的差别还会形成迥异的饮食结构、起居习惯。王有鹏介绍,寒地地域儿童喜欢肉食、酱食、炙烤类等肥甘厚味之品,易助湿生痰,酿生痰热,因此多呈湿热体质,而体质偏颇可直接促发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气候寒冷伴随昼长夜短,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长久地居于密闭的空间,体质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免疫力相对低下,均增大了儿童感染的风险。
展开全文
寒地儿童易于感染的机理是什么?
王有鹏认为,此类幼小群体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肺脾不足,因此极容易被外邪所侵扰,从而产生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儿童呼吸系统中鼻腔相对短小,鼻黏膜柔嫩,富于血管,气管和支气管相较于成人而言,短且狭窄,气管黏膜也较为柔嫩,加之肺泡面积小且数量不够,间质发育旺盛而弹力组织发育差,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因而感染概率高,更易患病。
从患儿生长环境及生活特性的特点看,尤其是学龄儿童,教室内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较差;加之小儿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如遇家长粗心,不能及时增减衣物,则易汗出腠开,此时若是感触风寒等邪气,将大大提升染病的可能性。另外,部分孩童手口卫生意识较差,一旦发生感染即可互感互传;且自控力薄弱,或挑食厌食,或饮食不知自节,以致饮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脾胃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薄弱,加上新冠感染后期,余邪未尽,体质虚损,更是容易跌入感染的“陷阱”。
助力寒地儿童防范感染有要领
王有鹏提醒,首先要提高警惕,未病先防。
从生活起居预防。日常中,要注意防范交叉感染,勤洗手,多消毒,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居家勤开窗促进空气流通,外出时戴好口罩,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的几率;要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多参加户外运动,减轻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小儿为“纯阳之体”,性情活泼好动,衣被不宜过暖,汗出过多时,应及时更换、增减衣物。判断儿童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有两个方法:一摸手二摸背,如果手是温的,说明衣服穿得合适;如果手心发热,后背有汗,说明孩子衣服穿得较多。
从饮食调整预防。王有鹏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过饱、过食生冷肥甘都会使脾胃运化失常;加之气候变化,内外相引,更易罹患疾病。因此,饮食上应讲究营养平衡,荤素搭配,少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小儿不良饮食习惯,家长绝不可听之任之,避免追赶投喂、边玩边吃等行为,应三餐有时,规范用餐时长。
从中医特色疗法预防。王有鹏教授介绍,中医中药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有助于小儿的抗病能力,如中药内服、中药代茶饮、中药香囊、小儿推拿、艾灸、足浴等手段,均能够固实其卫、调和阴阳,达到预防上感的功效。
其次是既病防变,中病即止。
一是生活调护,做好隔离。王有鹏的经验是,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应做到及时隔离,多饮开水,特别针对发热、食欲较差的患儿,注意增加液体量、促进机体代谢,饮食要易消化且富有营养。中医认为“肺病及脾”,因此部分病儿感染之后,常伴有脾胃功能虚弱的情况,且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舌苔厚腻、口中异味等。
王有鹏教授告诫说,上述患儿需保证排便正常,饮食上营养丰富均衡,切忌过度滋补,适当清淡为好,正所谓“虚不受补”。此外,家长应将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或用乙醇、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居室要阳光充足,时常开窗换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还要保证良好的休息,避免劳累。
二是及时治疗,以防变证。王有鹏建议,患病的儿童应当及时采取西医对症治疗或中医治疗,出现高热时可用温水浸浴或擦身,或者采用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点刺放血等中医外治法,以有效缓解高热症状。同时因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临床提倡“先证而治”,即强调疾病初期先发制人,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选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方药予以医治,掌握对抗疾病的主动权,直捣病巢,及时祛邪,中断病程。另外,因小儿“脏气轻灵、易趋康复”,所以用药宜轻灵,且宜中病即止。此时,在治疗感染疾病的同时,可适当给予健脾和中的药物以培育正气,促进身体痊愈。
三是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王教授提醒,如果患儿持续高热不退且精神状态欠佳、呼吸困难,甚至惊厥抽搐,说明孩子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