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夫 改嫁 相濡以沫 浙江 瘫痪

浙江女子带瘫痪前夫改嫁:3人相濡以沫20年,丈夫为前夫端屎端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20:39:04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02年的5月15日,浙江台州天台县白鹤镇一个叫万马渡的美丽小山村里,唢呐声悠扬,鞭炮声齐鸣,两位新人正在举行一场婚礼。

新娘名叫王玉香,新郎名叫金佰形。

与其他婚礼不同,这场婚礼显得十分 “特殊”,因为连同新娘一起“嫁”过来的,还有她的前夫王华福,新娘的前夫也是两位新人的媒人与证婚人。

然而,这场听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婚姻,并没有受到人们的嘲笑与非议,相反绝大多数人都为他们送上了真诚的关心和祝福。

二十多年来,村民们每每提起王玉香,都齐声夸赞:“她是天下最善良的女人。”

2021年,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以这个另类的“两夫一妻”故事为原型,出品了一部微电影《月英的婚事》。

微电影播出后,王玉香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她也被大家称为是“最美村姑”。

那么,当年王玉香为何会“带着前夫去改嫁”呢?

展开全文

她和前夫、现任丈夫三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纠葛呢?

幸福的三口之家突遭不幸

1996年,26岁的王玉香与24岁的王华福,通过自由恋爱结婚,第二年生下儿子王晓杰,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98年的秋天,王华福在帮人盖房时,不慎从高处坠地,落下高位截瘫。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本就是贫困户的家庭,直接陷入崩溃的边缘。王华福卧病在床的那段日子,王玉香一直陪在他身边,端屎端尿、悉心照顾,毫无怨言。

可是瘫痪在床的丈夫、3万元的债务、2岁的儿子、年迈的公婆……生活的重担把28岁的王玉香几乎逼到绝境。

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瘦弱的王玉香学会了耕地。

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她便早早起床背着锄头,拿着蛇皮袋上山去挖冬笋。夏天的晚上,服侍完丈夫睡着后,她便拿着小篓子,去田间地头捕捉泥鳅、黄鳝、鱼虾等,用这些换取些钱财来维持生活。

日子过得实在太苦!

丈夫王华福看在眼里,也只能默默地流泪。

为了不成为妻子的累赘,王华福多次和妻子提出协议离婚的想法,然而王玉香死活不同意。王玉香知道,自己一旦答应和丈夫离婚,王华福从此没了精神支柱,对他而言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和伤害。

2002年3月5日,天刚蒙蒙亮,王玉香就偷偷地起了床。

因为头一天晚上,丈夫王华福再次提出离婚的想法,甚至不惜说出“以死相逼”的话,让她彻夜未眠。

那晚,王华福和妻子说:

“自从我出了事后,这都四年了,你何必跟我受一辈子苦啊?”

王玉香一听,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说:

“你也是为这个家才倒下的,别说是4年,40年我也愿意。”

王华福说:“你不同意,我就不活了!你知道我性格的,一旦做出决定,就不会改变。”

王玉香说:“我走了,你怎么办嘛?我不离开你!”

说完后,两人抱头痛哭。

第二天,丈夫王华福独自找到村干部,正式向他们提出要和王玉香离婚的想法。

村干部们在听取了王华福的要求后,从他们家的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做做王玉香的思想工作。

在此之前,也有人劝王玉香早点离婚改嫁,但是她除了想照顾王华福,更不想拖累别人。

王玉香说:

“我不放心他!我不放心什么呢?怕他没东西吃,怕他没人照顾。再说,我嫁了别人就是害了别人,所以我就一心一意不想嫁了。”

但是对王玉香来说,现实是很残酷的:

目前她一家共五口人,公婆和丈夫三人卧病在床,唯一的一个儿子年仅两岁。一个女人该如何维持一家子人的生计?

村里的老支书劝她:

“玉香,你年纪还这么轻,那你家华福都病倒四年了,你总要走出去吧?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当时,也有部分村民对此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现在就算丈夫这样了,人也不应该走的。”

甚至有些人,还说起风凉话:“丈夫未过世,妻子就寻思着嫁人?”

那些不理解的人当中,也包括王玉香的娘家人,王玉香的哥哥说:

“既然已经夫妻结婚了,一日夫妻就百日恩。王华福没用死之前,我们都叫她不要离婚,不要改嫁。”

村民和家人的反应,让王玉香倍感压力,曾经一度连家门都不敢出。

丈夫向法院起诉离婚

2002年3月28日,浙江天台县白鹤镇民事法庭接到一起“离奇”的离婚诉讼案件。

起诉离婚的人正是王华福。

因为王玉香不同意离婚,丈夫王华福为了这个家,更为了替妻子考虑,不得不狠下心向法院起诉离婚。

审理这起离婚诉讼的法官,看着案卷内容描述,十分惊讶:

“原告王华福已瘫痪在床四年,为何提出离婚,还要求净身出户?”

为了方便王华福陈述自己的想法,白鹤法院的工作人员临时把法庭搬到王华福家里,在他的病床前开庭审理了这起特殊的离婚案。

在病床前,法官问王华福:“请问你想好了没有,是你自愿要离婚的吗?”

王华福眼含着泪,看了看妻子,点了点头……

经过法院的调解,王玉香最终同意与王华福协议离婚。

与此同时,她也主动向法庭提出:要求承担照顾王华福的义务直到他终老,并承担儿子的抚养义务,家里欠下的债务,也由她来偿还。

法官按照王玉香的要求,将这些事项一一全部列入了离婚协议内。

就这样,在法官的见证下,王玉香和王华福这对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夫妻,最终协议离婚。对于有着深厚感情基础的两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无疑是痛苦的。

离婚证上,“相聚即是缘,离合总关情”十个字,正是当时这对患难夫妻最真实的写照。

离婚后,王玉香白天一边在外干活挣钱还债,一边依日三餐照顾着王华福,晚上则是回自己的娘家。

王华福的内心明显变得有些孤独,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静静地躺着,独自望着窗外出神。

有一次送饭时,王玉香问他:“你每天都在看什么呢?”

王华福回答:“看看外面的风景,外面的树和毛竹。”

其实他每天翘首期盼的,是前妻王玉香熟悉的身影,但是为了妻子未来能有更好的生活,王华福选择把这份眷恋与不舍,深深埋藏在心底。

前夫给前妻找到归宿

离婚一个月后,王华福提出要给前妻介绍对象。

前夫给前妻做媒,可能许多人都没听说过,那么王玉香会答应吗?

王玉香离婚后,村里许多好心人便不断给他介绍外村的大龄青年,但王玉香始终坚持要照顾前夫王华福,不愿意离开这个村子。

王华福了解前妻的心思,为了让她尽快找到一个归宿,便决定把自己同村的表兄弟,大龄青年金佰形介绍给她。

因为这次媒人是王华福,王玉香遂答应见面。

几次见面后,王玉香觉得金佰形为人老实,而且对王华福也比较好。

于是,王玉香就答应了金伯形的求婚,但提出两人结婚的唯一条件,那就是要带着前夫嫁人。

见面的时候,王玉香很坦诚,她对金佰形说:

“我对你印象挺好的,我也愿意嫁给你,但是我有个请求:我吃在这里吃,喝在这里喝,我是不会离开这个村的。如果你愿意娶我,你就到我这里来,帮我一起照顾他(王华福),你看你愿不愿意呢?”

听完王玉香的话,金佰形并没多做考虑,便答应了这个条件。

金佰形的母亲对这门婚事,起初是不同意的,她说:

“你找个二婚,我没意见,你搭个废人,我就是不同意,不如打一辈子光棍。”

亲戚朋友对此,也有些不理解,纷纷劝他:

“王玉香负担这么大,你是怎么想的啊?还要和她结婚。”

然而金佰形的态度十分坚决,并没有觉得王福华是累赘,既然自己选择了王玉香,就有责任把王福华照顾好。

金佰形说:

“我不图她什么,就图她人好。我跟她说过,负担重没什么,我们一起扛。他们以前这样在一起,现在如果扔下王福华一个人,别人会说我良心这么差,我自己也不忍心。我和玉香把王福华当一位亲人,愿意照顾他一生。”

2002年的5月15日,王玉香带着前夫与6岁的儿子,与金佰形登记结了婚。

山村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

每天,天刚黑,王玉香就张罗开了,先把青菜切碎,加点油豆腐下面条,再撒上葱花。

沿着泥泞不平的小路走30米,王玉香来到前夫王华福家里,站在床边,喂他吃完面,再给他剥了一个桔子,又拿自己的衣袖帮他擦了擦嘴。

收拾好碗筷后,她才回自己家,为全家人做饭……

每次提起王华福,王玉香便眼眶泛红:

“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他。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能为他多做一点,心里就好受些。”

20年来,王玉香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悉心照料着她高位截瘫的前夫。

现任丈夫情深义重

结婚后,金佰形和王玉香一起,承担起了照顾王华福,并抚养他们儿子的担子。

在村民的不解和嘲笑声中,老实巴交的金佰形默默地守卫着这个家,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怎么捍卫自己的自尊。

金佰形说:

“我说也不会说,别人如果要说,就只能让自己别往心里去。”

王玉香和金佰形的结合,并没有从经济上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多大的改变。

近几年,村里的其他人家都陆续盖了新房,王玉香和金佰形至今还住在70年代修的土砖房子里,一盏200瓦的白炽灯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尽管贫穷,可是对王华福的照顾,王玉香和金佰形从来都是二话不说。

20年来,夫妻二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当初的约定。王玉香不在的日子,丈夫金佰形每天为王华福煎药送饭、端屎倒尿,从来没有丝毫怨言。

王华福想晒太阳,夫妻俩合力将他抬到院子里;家里有点好吃的,先给华福送去;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就给华福买件新衣裳。二人常要下地干活,为随时听到王华福的呼唤,他们还专门为他买了个手机。

对待妻子与前夫的儿子,金佰形亦视为己出。

2011年夏天,成绩一向优异的王晓杰在中考时没有发挥好,和城里的重点中学差了4分,如果要念,得交3万多元。

3万多元对于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为了孩子的前途,王玉香晚上默默躺着擦眼泪,可就在开学之前,丈夫金佰形却把厚厚一叠钞票交到她手上。

王玉香事后才知道,这是丈夫背着自己四处借的。

王玉香说:“他把自己能借钱的亲戚都问遍了,找了6个亲戚才凑到这笔钱。”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位不善言辞的淳朴农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晓杰成绩好,一定要给他上好的高中。大不了以后我自己的儿子不上学,早早出去打工,一起还债。”

在金佰形看来,照顾好王晓杰比照顾自己和王玉香4岁的儿子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王华福放心,才能对得起当初自己的承诺。

无私大爱感动民众

2012年,王玉香的事迹曝光后,入选了当年“感动台州”候选人物。

谈到当年的选择,王玉香坚定地回答:

“我不后悔,如果时间倒回到过去,我还是会这么做的。”

万马渡村党支部书记陈长贵说:

“玉香和伯形良心真的好,这么多年实在太不容易了。如果不是他们,王华福肯定活不到现在。”

“特殊的一家人”故事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后,许多人专程去看望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帮助。有好心人承诺出资承担王晓杰一切学杂费用直到大学毕业;各地爱心群众不断给他们寄来衣物和日用品……

如今,王玉香已经52岁了,她和金伯形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小山村。

几年前,前夫王华福去世后,夫妻俩相依为命。儿子王晓杰也已经25岁,前几年考上了军校,今年就要毕业。

谈到自己的生父、养父、母亲,王晓杰动情地说:

“我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虽然从小就十分贫穷,却并不缺乏爱。在我心里,爸爸虽是我的养父,却更胜亲生父亲。我是农民的儿子,也是一名军人,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便是淳朴善良、孝顺父母、报效国家。它们就像刻在我的心里,是我一辈子不敢忘的事情。”

2021年,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王玉香的事迹,出品的微电影《月英的婚事》正式上线,首发点击量便突破10万+,网友们弹幕留言:

“真实感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平凡小人物,彰显人性大爱!”

结语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当自私冷漠逐渐成为一种“时代病”时,在那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王玉香与瘫痪前夫、现任丈夫相濡以沫,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支撑着一个支离破碎的家,点亮着一个男人心中的生命之光。

王玉香的故事,诠释了何为人间美好的至善大爱,留下了一段温暖感人的百姓传奇!

参考资料:

2012年“感动台州”候选人物事迹记录

2012年浙江日报、台州日报、民主法制网、新民网新闻报道等

2021年微电影《月英的婚事》等

诚挚感谢!

—— THE END ——

如果喜欢别忘点个【关注】哦

或者也可【点赞】或【评论】呢

欢迎【收藏】或【转载】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