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如何让更多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更加开放的中国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机遇
2023年首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在为各国企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吸引外资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要扬长避短、分类施策,提振市场信心,努力稳定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中的优势地位。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魏革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外资和外贸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基础性顺差的重要来源,是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重要基础。实践表明,利用外资越多的地区,也是外贸顺差越多的地区,也是涉外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也是总体经济实力越强的地区。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副主委、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数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我国仍能取得吸引外资的一系列成果殊为不易,反映出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存在跨越疫情冲击和打压制裁的逆势吸引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广西工商联副主席、广西女企业家商会会长、广西双英集团董事长杨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外商独资也好、合资也好,只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就一定会带动和培育产业链中的相关本土企业,同时也会在市场竞争中推动本土竞争对手的成长,助力中国营造更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实现 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对此,魏革军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范围,加大农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二是通过利用外资继续督促社会各界向世界级营商环境看齐,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的权益保护,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三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扩大开放与监管规范,依法加快健全新型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与反垄断审查、反不正当竞争审查等工作协调联动,共同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范小云认为,从外资激励政策的视角考量,一是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探索放宽现代服务业准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相关压力测试。二是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外资企业一定补贴奖励,例如,针对科技型和环保型外商投资企业给予额外补贴。三是建立健全重大外资项目推进机制,为吸引境外500强企业扎根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视角考量,一是发挥当前外资标志性项目标杆性宣传作用,通过利用外资先进项目与案例的引进,为还处在观望阶段的外资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二是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建立专门的外企投诉网络。三是搭建外商投资领域政企交流平台,为境外重点企业开拓沟通路径,提振外商直接投资信心。
展开全文
王昌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区等为平台,实施更为灵活的人才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鼓励外资企业深度参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可以考虑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选择一些发展条件改善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探索建立若干“先进制造业特区”,给予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特殊体制、政策支持,较大幅度降低制造业企业土地、能源和物流以及制度成本。三是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如进一步明确外资企业境外债务融资规则,理顺各部门涉外企业境内上市的管理规定等。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 问政2023①丨5%左右!今年预期增长目标提振发展信心
●问政2023②丨扩大消费“四问”
●问政2023③丨让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
●问政2023④丨民营企业树立了信心就会有担当
●问政2023⑤丨寻找防风险治本之策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