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
北大荒两个民科痴人,30年多来不甘平凡,收集被漠视的旧石器遗址文物,竟凭一己之力,让黑龙江省成为中国2万年前,冰河时期文明探源的前沿地区。
▲查哈阳农场小学体育老师陆洪川,他搜捡到的黄蒿沟遗址骨刻文识读,一头扁铲,一头叉刀,堪称1万~3万年前采集收割嫰苔神器。此一发明,对于黑龙江古人类意义重大,故而刻文以纪。
▲另一块猛犸象骨棒刻文,结合上边识读,冰河时期黑龙江古人类并未遭到灭顶之灾。不过,日子也十分难熬。狩猎饱腹难以为继,全部落被迫采挖以前不屑一顾的嫰苔、新芽、鲜杆等充饥。
开胃菜后边,隆重登场:松花江『钻木取火』骨刻文
而沈阳侨眷赵毅颖更厉害,他收集到了上百块松花江骨刻文,还用甲骨文研究释读,在《华夏文化》期刊发表过文章。不过,十分可惜他不识上古文字,一直都在门外边打转儿。
请师友们共同见证【燧人氏钻木取火,从神话传说到步入信史】的祖先重要时刻:
展开全文
▲云南红河阿细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举行盛大的祭火神仪式,【钻木取火】是核心环节
▲新版小学教材中,这个『燧人氏钻木取火』插图,100%是错误的。靠此种方式,三天三夜,接连不断累倒仨壮男,也钻不出火星儿来!
▲钻木取火看易实难,单纯靠速度快,可钻不出火来,因为人力有穷尽时。常见选取干枯的柏杨、柳树等,木质太硬实了,可不容易磨擦起火来。澳洲榕树会自燃,这个纯属bug。
▲浙大退休教授柳志青复原的8000多年前钻木取火实物弓钻。《周书·月令》中记载的改火树木:“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以弓钻替代双手,单是加快速度,还是不能够。干枯木段去外皮,劈成扁平长方状,钻出一溜儿木槽孔,大小上恰到好处,还必留燃屑出口。这已经脱离原始,属于成套钻木取火装备了!
▲适用于野外就地生火,取暖聚餐。当然,实际操作上,会摸索出不少要诀来。松花江骨刻文就是这么记录的,诸如『dū绷直(身子、弓弦)』、『jáo关禁闭.快(透钻)』等,用词居然这般准确生动。
大开眼界,松花江骨刻文量子仪测年
▲探头避开骨面,点压于文字契刻上,仪器表盘显示,距今2万1094年前。居然可以精确到年份?师友们有谁知道,这是何种原理?
▲探头避开文字,点压于骨面测年,仪器表盘显示,距今2万1097年前。也就是说,冰河时期该猎物被杀吃3年后,才被捡取骨简刻写!
▲赵毅颖收藏的松花江骨刻文,因无专业保存条件,不少已经呈现片屑剥落。希望黑龙江有关方面,尽早采取行动措施,保护好这一批极其珍贵的2.1万年前生存档案,关于燧人氏后裔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民食果硫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这儿,【钻燧取火】,应该不是指弓钻取火吧?不然的话,【燧皇故里——河南商丘】的烫金名片,只怕要保不住了。任你千般理由,也挡不住松花江古人类2万年前契刻文字自证啊。
#上古文字#
#头条历史#
#黑龙江头条#
#骨刻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破译太烧脑,期盼您的关注,感谢分享、点赞、评论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