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牙 真实 历史 姜叔”

历史上真实的“姜叔”-姜子牙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15:12: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传承至今的“独苗”,中国的古史一般都与“传说”写在一起。《封神演义》可以说是依托于古史最有名的神话传说了,随着这两年神话IP的影视化,简直把姜子牙刻画成了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祇。那么姜子牙在正史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不如让我们从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记》里找一找。

出身篇:姜子牙何许人也?

姜子牙,出生于约公元前1156年,死于公元前1017年,河内郡汲县人(今河南卫辉市),本姓姜,名尚,字子牙,祖先曾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在有虞氏和夏朝之际,有的被封在申,多沿用姜氏;有的被封在吕,便以吕为氏,所以姜尚也叫吕尚。

姜子牙属于大器晚成,七十二岁之前默默无闻,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衰落,为了补贴家用,做过宰牛的屠夫,也卖过酒,不过他并不善于做生意,依然穷困,怀才不遇,他虽然贫穷但是意志坚定,勤学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希望有一天能学有所用,出人头地。

电视剧《封神榜》中的姜子牙

求职篇: 姜太公“钓”周文王

展开全文

姜子牙遇到文王姬昌,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

传说姜太公在三个地方钓过鱼,分别是河南新安城东,陕西咸阳城西和宝鸡伐鱼河谷,这三个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东往西的,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表明姜子牙当时是在从商的管理区域向周的地域迁移,所以前面两次钓鱼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单纯的为了谋生,最后

在渭水的钓鱼才是为了“钓”文王,《封神演义》中说的明白:"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可见姜太公胸怀大志,早有图谋,而且为了成功“钓”到文王,姜子牙应该还做了一番充分的准备,因为姜子牙虽然听说西伯侯姬昌能够礼贤下士,善待老人,希望自己能被姬昌任用,但是主动“求职”不一定能被重用,所以他特意安排了一场“偶遇”。

终于把你“钓”来了

《史记》里记载是“以渔钓奸周西伯”,姜子牙钓鱼的地点是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安排在这里应该是提前打听好姬昌经常来,否则以姜子牙的智慧不会盲目地守候,因为随便找个地方遇到姬昌的概率太低了,地点找好后就开始了垂钓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周文王姬昌

这一天姬昌打算出外狩猎,出发前特意为自己卜了一卦,想看看自己今天出去能逮到什么猎物呢,但是卜卦的结果却让他很意外,

“所获非龙非凤,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出自《史记》),卦象显示说他这次狩猎,捕获的不是动物,而是辅佐自己称霸的贤能之人。姬昌看到卦象虽然感到意外但是也应颇为兴奋,因为其祖先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姬昌对这位预言中的圣人期待已久了。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狩猎的途中,姬昌果然在渭水之滨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借此机会纵论当时的政治形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于是姬昌“大说”,对姜子牙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称姜尚为“太公望”,让他跟自己一起回去,做自己的老师。

文王狩猎

姜子牙遇到文王的第二种说法不似第一种玄幻。传说姜子牙学识渊博,曾经侍奉纣王,纣王无道,于是姜子牙周游诸侯都不得志,只好隐居在海滨,这时北伯侯崇侯虎向商纣王进谗言:“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於帝。”说西伯侯姬昌积累善德,诸侯都归服他,将对纣王产生威胁,于是纣王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姬昌的大臣散宜生、闳夭就请求姜子牙帮忙一起营救,三个人找了很多美女和宝物献给了纣王,纣王收到礼物之后很是高兴,就把姬昌放回去了,姜子牙也就开始为姬昌谋划。

文王囚于羑(yǒu)里

相对于第二种,第一种说法流传更广,“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等谚语广为人知,而且明君贤臣在合适的时机相遇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不过

两种传说的结果是一致的,姬昌遇到了他的“霸王之辅”,姜子牙也遇到了一代明主,从此风云变幻,朝代更替。

创业篇: 姜子牙助周伐纣

到公元前11世纪中后期,商朝已经走到尽头,纣王的残暴引得天下诸侯怨恨,这时姜子牙开始帮助姬昌密谋推翻商朝的统治。姜叔都做了哪些呢?

首先在周内修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兵马,行惠民之事,定爱民之策,加强内部统治。有一个故事叫做虞芮之讼,很能反映当时周的统治状况。虞(在今山西平陆县)和芮(在今陕西大荔县)两国之君争田,互不相让,后来两个人商量说:西伯侯姬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庭,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地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国君也不争了,互相谦让所争之地。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周内部政通人和,姬昌修德并非虚言。

太惭愧了,我们还是走吧

嗯嗯,不争了,丢死人了。

其次,外结诸侯,扩张势力。在姜叔的谋划下,周讨伐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于是,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这多半都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

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这时候周已经具备了伐商的实力,但是并不清楚会有多少诸侯支持伐商,于是姜子牙就给周武王出了一个主意,在军队出征的时候由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到了孟津的时候,不约而至的诸侯就有八百多,诸侯都认为现在可以讨伐商纣王了,“纣可伐也”,武王说“未可”,于是班师回朝。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周朝在当时已经具备号令诸侯的实力,一呼百应,也可以看出商朝已是众叛亲离,大失人心,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姜子牙和周武王通过这件事也知道,伐商万事俱备,只缺少一个时机了。

电视剧《封神榜》中的武王姬发

很快,商纣王就给周提供了机会。纣王杀了贤良忠诚的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国人都非常气愤,周武王和姜子牙感觉时机已到,于是开始讨伐商纣王,

牧野之战随之爆发。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商军队倒戈,纣王登鹿台自焚,武王和姜子牙在社台上祭告神灵,宣布纣王的罪行,然后把鹿台里纣王搜刮的钱和钜桥(商纣王时的粮仓名, 仓址在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里存放的粮食分发给平民百姓,赈济贫民,祭拜比干,释放箕子,把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迁到周,完善周的统治,开始了西周二百五十多年的统治。

建国篇: 姜子牙开创齐国

在周灭商的过程当中,姜子牙积极谋划,出了很多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功劳最大。于是

武王在分封诸侯的时候,第一个分封的就是“师尚父”姜子牙,把他封在当时富饶的齐地营丘,齐国建立。

受封后,姜子牙带领部署到齐地建国,但是就封的过程并不顺利,姜子牙还差点中途被人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的起因要从当时齐国的疆域说起。齐国被分封初期疆域并不大,主要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北部,山东南部是周公子伯禽建立的鲁国,与齐国以泰山山脉为界。而山东东部是胶东半岛,胶东半岛是当时半开化的莱夷人领域,所以当齐地鲁地被分封时,莱夷人并不想身边多两个强大的邻居,特别是离得近的齐国,此时周朝刚刚建立尚不稳定,所以当姜子牙就封齐国的时候,莱夷人计划给姜子牙一个迎头痛击,彻底赶跑这个外来者。

齐国地图

姜子牙带着部署到封地就封,也许因为长途跋涉比较疲惫,也可能是因为觉得到封地建国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不用着急,所以就慢慢悠悠的走,在走到距离营丘不远的地方时正好天黑,于是安营扎寨,打算第二天天亮了再进营丘。这时听到有人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现在机会难得,这些人睡觉如此安稳,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姜子牙凭借敏锐的直觉立刻警戒起来,让军队立刻出发,连夜赶往营丘。黎明时刚好赶到,发现莱夷军队也到了附近,欲攻打营丘。“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姜子牙沉着应对,排兵布阵,一举打败了莱夷军队,方得以建国。

齐国建立以后,和莱夷的争斗未曾断过,一直到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夷,并设治所在即墨,齐与莱夷的争斗才算结束。灭莱夷是齐国历史上一件大事,莱夷被灭后齐国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领土增加了一半以上,海岸线扩展到整个莱州湾,从此以后齐国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东方海国。

齐国都城临淄

即墨城也有着一段传奇的历史。战国时期,即墨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齐国都城临淄媲美的城,齐国在齐宣王(公元前386年田和废齐康公建立田氏齐国,齐宣王名田辟疆,是田氏代齐后第五位君主)时曾趁燕国内乱攻破燕国,燕险些灭国。

之后燕昭王发愤图强,设黄金台(也叫招贤台,故址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招纳贤士,乐毅来投,而后乐毅率领燕军攻破齐国七十余座城池,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座孤城,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单复国,不过经过这件事,齐国也衰落下去。

封神篇:“众神之神”姜子牙

姜子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传说活到139岁,前半生颠沛贫穷,却又胸怀大志,学识渊博,智谋超群,屡献奇计,以七十多岁高龄开始辅佐文王武王,并最终帮助周推翻殷商,建立周朝,成为周朝开国元勋,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还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是伟大的军事家、韬略家,之后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又让姜子牙走上神坛,成为了众神之神,使姜子牙扶周灭商的故事妇孺皆知,我们今天也才能看到这样帅气可爱的“姜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