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地 金庸 引人深思 塑造 意义

金庸为什么要塑造扫地僧这样一个人物?扫地僧的意义引人深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15:10:02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天龙八部》第四十三回,扫地僧横空出世,先以超高的武功震惊“天龙四绝”,接着让相互仇恨了几十年的萧远山、慕容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的一切作为,不仅令小说中的人物惊讶,哪怕是我们读者也无不大吃一惊。

展开全文

在藏经阁内,萧峰恳求扫地僧救救其父萧远山,他固然是要救,慕容博、慕容复父子并未求救于他,他也同样要救。而且救人之法,又十分奇特,他先后将慕容博、萧远山打“死”,以至于受了萧峰一掌,断了几根肋骨,口吐鲜血。而后若无其事地将慕容博、萧远山二人的“尸体”抓起,迈开大步,如凌虚而行,出窗而去。萧峰等人始终追赶不上。来到空旷之地,扫地僧放下二人,又将二人转将起来,面对着面,再将四手拉成互握,绕着二人缓缓行走,不住伸掌拍击,有时在萧远山“大推穴”上拍一记,有时在慕容博“玉枕穴”上打一下,待到二人头顶上白气越来越浓,二人先后睁开眼睛,活转过来,他才突然猛喝道:“咄!四手互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萧远山、慕容博的内伤被扫地僧治愈了,两人精神的痼疾(萧远山的“血海深恨”,慕容博的“王霸雄图”)也同时被治愈。最终,萧远山、慕容博大彻大悟,皈依佛门。

《天龙八部》中的这段故事写得有些夸张神奇,然而于佛学精神原理却表现得十分透彻精辟,像极了一段寓言故事,引人深思。

事实上,《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本就是一部弘扬佛学精神的寓言故事。

《天龙八部》的主题可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这句话来概括,即“冤孽”与“超度”。其中,“冤孽”有二:一是“冤冤相报,罪孽丛生”,人世间各式各样的欲望和追求,因毫无克制而泛滥成灾,成为人生苦痛的根源;二是“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如段正淳到处留情,图一时之快,最后为情而死。又如康敏,自幼凉薄,自认为聪明美貌,杀夫害人,作恶多端,最后被阿紫毁容,她临死前看到的不仅是自己丑陋的脸庞,更是自己丑陋的灵魂。

同样,“超度”之法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人点化而彻悟人生,如萧远山、慕容博;另一种是自我反省而得自我超度,如鸠摩智。

在此之外,还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执迷不悟,痴恋于自己的美梦,以至于发疯癫狂,如慕容复;另一种是发扬人性之中的善念,提高人生的境界,培养高贵纯净的道德心灵,如萧峰。萧峰的自尽,是一种大超度,不仅超度了自己,而且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灵免遭战祸。

《天龙八部》无疑是一部弘扬佛家精神的武侠小说,扫地僧在小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他的出现,整部小说的“佛性”也尽皆展露在我们眼前。总而言之,如果只将《天龙八部》当成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来看,那就太浪费这么一部博大的佛性寓言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