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2023年是一个大重启之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大重启(The Great Reset)意味着一个新纪元:一切都要重新开始。直白来说就是往事翻篇了。正如电脑染病毒之后必然需要重置系统重新开机,现代人类社会染疫度劫之后,世界也需要重启,更将激发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到企业、从商业模式到组织架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社交关系到消费方式,从行为习惯到文化传统的全面变化。
大疫之后是大复兴还是大衰退
人类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瘟疫史。一次又一次的大瘟疫流行不分地域国界,不分种族国家,不分宗教文化,考验的是每个人个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和社会整体的应对能力。每一次大流行病之后世界都会发生巨变,社会的格局也会发生改变。历史是个粗心的编剧,总是重复相同的戏码。但对于世界级的大流行病而言,大疫之后是大复兴还是大衰退,却不尽相同。
算上新冠疫情,人类已经历过三次造成全球性影响的超级大疫情,前两次分别带来了大复兴与大衰退。第一次发生在中世纪的鼠疫又称黑死病,在1347到1353的六年时间内横扫欧洲,由于当时的欧洲城市人口密集,卫生条件与医疗技术又非常落后,黑死病造成了约2,500万的人口死亡,占到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黑死病为欧洲带来了漫无边际的恐怖,许多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死城与大号坟场,但大鼠疫之后给欧洲却发生了文艺复兴,也成为后期工业革命的助推剂,是欧洲近代人文与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起点。最具代表的文学作品薄伽丘的《十日谈》就诞生在当时的重疫区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书中写道:“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死神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城市的第一个角落。然而也正是这本书从精神上开启了大瘟疫对神权的消亡。以前人们非常敬畏教会,尊重教士,对他们娓娓动听的布道如雷贯耳,顽石点头,但在大瘟疫之下,教庭无能教士无用,人们的信仰发生了重大崩溃。这次大瘟疫引起了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大变动。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带来了契机。《十日谈》就充满了各种世俗、讽刺、调侃的风格,告诉人们怎么回到人间,回归人性,回到常识。从这个角度这本书堪称石破天惊之作,反映并加速了人们的信仰发生变化,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人们有了开创新的精神生活的内在动力,于是大疫之后,文艺复兴应运而生。中世纪的鼠疫之前是神的世界,经过瘟疫与文艺复兴的彻底的洗礼,绝处逢生的欧洲由神的世界变成了人的世界,一场鼠疫催生了当代西方文明,驱动着历史跨越式向前发展,后来随着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新纪元的真正开始,神权瓦解,享乐主义盛行,人性得到解放,神权之下苦行僧式的生活被摒弃,人们开始追求一个新天地,从消费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物欲横流的时代。物欲横流在现在来看可能是一个坏词,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代绝对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实现了大疫之后的大复兴。
展开全文
人类经历的第二次全球性大疫情当属大流感,被污名为西班牙大流感的爆发,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从1914年至1918年,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第4年,之所以终结,并不完全是谁取得了绝对胜利,一方把一方打垮了,打废了,而是因为大流感的流行对双方造成了无差别的巨大伤害。当时全球有17亿人,据估算感染的大流感的人数超过5亿,造成5,000万到一个亿人的死亡。伦敦《泰晤士报》曾悲怆的评论:“自黑死病之后,从未有如此可怕的瘟疫席卷全世界;或许,也没有哪种瘟疫像它一样让人类咬着牙承受了下来。”从人力资源损失的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完全是靠武力结束的,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大流感疫情结束的,交战方都没有能力动员更多的人力再把仗打下去。瘟疫因战争传播,战争因瘟疫停止,大流感虽然客观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但与中世纪的黑死病不同,大流感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和直接,更具破坏性,导致全球GDP下降了17%。大流感在欧美造成了大量劳动力短缺,大面积停工停产,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产出,流感带来的恐慌还导致消费收缩和储蓄增加,进而让经济更加恶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1918年的大流感加剧了世界经济第一次危机,西方国家为此不得不进行经济刺激,从而又引发了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和大萧条,进而又引发了1932年全球经济危机(西方第二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强化贸易壁垒,德、日、意等国甚至走上法西斯集权道路,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促使了二战的爆发。上世纪前叶,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接锺而至,陆续爆发,更带来了全球化格局的重大改变,美国打败了所有的老牌帝国主义,确立了世界新霸主的地位。
可见大流行病必然改变世界,沉睡还是苏醒?重生还是消亡?……都取决于人类与历史的选择。
新冠之后,重启与恢复的要素
大流行病之后,人们不仅要恢复健康,还要收拾人心,恢复信任,重建秩序,发展经济;在全球化时代,大流行病蔓延的时间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越大,经济复苏的难度也越大,如何尽快走出疫后的衰退与萧条才是最大的当务之急。对于疫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启我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能盲目乐观。凶猛的虎年走了,活泼的兔年来了,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迎来报复性消费,正如网友所言:“商家都等着我们报复性消费,结果我们都选择了放下仇恨不报复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许多人都没钱了,许多人都受制于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而捂紧钱袋子。对不确定性的防范心理增强,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的现实情况下,中国许多消费者已身处消费降级的通道,短暂的恢复性消费之后,并没有报复性消费的长久本钱。经济的恢复远非一键重启那样简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一起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首先是生产的重启,从停工停产到复工复产,这相对是最容易的;其次是信心的重启,这并不像想当然那样容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额高达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这表明居民收入下降,消费动力不足,储蓄意愿明显增强的趋势仍然没有明显缓解;
再有就是消费的重启,恢复和扩大消费消不仅对于疫后经济的恢复至关重要,也是未来提振中国经济内需的关键所在,消费引导投资和生产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与主力军,而扩大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定收入预期,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才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第四个重启就是投资重启,这也是企业家掌握的最大资源,只有投资扩大再生产,经济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走往前行,我们更需要并呼唤企业家精神的回归。许多中国企业仍身处艰难时刻,但有困境就有求索,有危机就有机会,历史与现实再次告诉我们,无论中外,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原动力之一。
无论是信心还是机会,更大的重启资源永远都是坚持有准备的奋进,时刻做好反周期生存的预案,才能抓住下一个机会。冬天是积蓄能量的季节,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如何把握住品牌提升的机会,是对每一个企业家的考验。三年疫情让中国的电影产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人们以为中国电影人都已躺平,磨灭了本土电影创作的雄心。而事实上,《流浪地球2》在2021年10月开机拍摄,《满江红》在2022年6月26日开机,正是在这两部国产大片的引领下,今年中国春节档电影市场重焕活力,截至1月27日正月初六,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1亿元。由此可见财富机会本身就是一个积累与准备的过程,当新财富机会来临时,能否抓住,关键在于是否在萧条的时候为下一次繁荣做好准备。
从胆识到智识,新商业周期的新思维
改革开放的前40年,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跨越了多个周期,创造出财富积累的四大路径。
第一个是制造业创富。以海尔、华为、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的艰苦创业开始,一路走来,做大、做强、做优、做远,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基础。
第二个是传统能源创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全世界制造产品,全面带动起中国的能源需求,也正是在2002年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开启了“煤炭黄金十年”,“煤老板”成为一个时代财富的代名词。
第三个是房地产造富。其实中国房地产大市场的形成历程很早,虽然早在1988年就召开了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但直到1998年才真正开启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从那年起个人才能从银行贷到款,买自己喜欢的房子。据说这源自于王石给高层领导讲的一个故事。1997年11月的一天,同时兼任央行行长主管国务院工作的副总理南下深圳视察,接见了一批地方企业家。时值亚洲金融风暴,企业家个个愁眉不展,唯独万科的王石信心满满,力倡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王石还讲了一个后来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两个老太太在天堂里相遇了,一个来自中国,一个来自美国。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终于在临死前买了一套大房子,可刚搬进去,就上天堂了。”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在上天堂以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大领导秒懂了此故事的深义与价值。于是,五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向住宅产业网开一面。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的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沿袭了约40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终止,房地产行业逐步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期。用金融杠杆发展借贷经济,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投资与生活理念。中国安然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福利分房取消了,融资渠道拓宽了,消费信贷放开了……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第四个是互联网平台造富。互联网经济的本质之一就是平台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点的表现尤为突出。一大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技术的中国平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平台经济不断改变传统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新趋势。垂直电商平台、互联网服务平台、线下体验平台之间的产业整合,进一步加速大服务业的整合与升级换代。平台企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融入社交、零售、出行、支付、广告等各个领域。创造出阿里巴巴、京东、腾讯、饿了么等众多互联网创富神话。如今,虽经波折,这个创富的神话仍具生命力,继续引领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
新财富时代精神是对过去财富时代的传承与突破。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也在于找到扩大引领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首先要从胆识到智识。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曾是改革开放第一批下海人士的名言,宁可错不可错过,摸着石头过河往往能率先抢到机会,就算一步踏错,重头再来,弥补试错的成本也不高。但如今,企业家也逐渐学会了谨小慎微,发现宁可错过也不要错,更是立命之道。高昂的试错成本要求企业家必须修炼从胆识到智识的转变升化,这就要求企业家洞察商业背后的本质,对经济形势做正确严谨的分析,从趋势中才能把握住难得的机会。
其次要从高杠杆依赖转向现金为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投资曾长期是拉动经济增长三架马车的头马,也是企业高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如今,越来越的企业认识到“现金为王”的价值,保持流动性的安全与充裕才能抵御风险,长治久安。
再有要把握虚实结合的平衡。虽然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脱虚向实是整体共识,但具体到企业,随着高速无线通信网络、交互技术、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的深入融合,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仍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软硬结合,更能把握住财富的新风口。
新财富逻辑:财富变局与未来机会
虽然2023年,我们仍然会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但比黄金更珍贵的是信心,比能源更稀缺的是市场,中国市场的四大基础优势犹在,仍蕴含着巨大的新财富机会。
首先,中国具有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体量优势。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起了中华统一大市场,加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与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层面对《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推动落实,将进一步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进而扩大内需,构建更可控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和价值链,释放出巨大而持久的发展活力与动能。
其次,中国年轻化市场的巨国效应。虽然现在中国人口出生率堪忧,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截止2019年末,我国80后、90后、00后人数分别为2.21亿人,2.08亿人,1.63亿人,三者合计达5.92亿,远超欧洲的4.47亿总人口与美国的3.32亿总人口。年轻人已成为中国消费的主角,长江后浪推前浪,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如何抓住年轻的消费者,是企业的一件头等大事。很多网红店人潮汹涌就在于他们把握住了年轻化的潮流,提供沉浸式的新体验。在这个品牌年轻化的时代,一定要从原来的高大上到现在的宅萌宠,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和年轻化制造转变。
第三个中国市场的优势就在于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结构与完善的工业体系。历经40多的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中国制造的量与质已今非昔比。从代工服装到制造汽车,从模仿到创新,中国制造已开始摆脱价廉质低的象征。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第四大优势则当属线上平台经济领先全球。中国的互联网基本建设水平很高,数据平台信息无远弗届水银泄地般渗透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集中大数据信息财富优势。
依托于中国市场的四大基础优势,新能源、新基建、新智能、新消费、新生活与新平台等多个领域仍具巨大的重启机会与投资优势。新的商机蕴含在“需求、流量、创新、品牌”之中,就在于从“高刚海”中寻找到“高刚痛”,从高频、刚需、海量的需求中发现消费者的痛点。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是品牌创业的机会,只要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任何行业都可以重新被颠覆。
新能源、新基建、新智能、新消费、新生活与新平台的核心要求在于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在网上卖东西,而是营销能够实现网上的全流程,组织能够成为一个智慧企业,这是一项功能再造的系统工程。而在新消费的大潮之下,谁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抓住消费升级的趋势,谁就把握住了中国未来最大的商业机会。同样传统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开发风潮之后,新能源应用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疫情严重冲击了商业社会的活力,但也催生商业模式的变革,在疫情之后,仍会极大地影响着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许会迎来自己的第二春,从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到网上支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互联网工具、游戏、在线应用等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催生出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在新平台的发展进展中,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粉丝和用户以及IP为中心,从单向的传播到双向的互动,从品牌形象到互动体验,从现实的增长到复式的增长。寻找新赛道,发现新商机,建立新认知,从高大上到宅萌宠。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商业,每个人都可以做网红,都可以打造个人的IP。
随着对于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共识越来越广泛深入,与技术进步相关的高科技领域更是未来的投资高地与黄金车道。中国的本土化高科技企业在政策与资源配置上的红利将会与日俱增。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构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和智能,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生活和娱乐将迎来重大改变。作为未来竞争的科技高地,各国都开始强化自己的产业链,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互联网演进。中国的产业升级首先要引领消费升级更具现实意义。中国正在从传统资源驱动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科技驱动为主导的新兴模式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则被视为推进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中国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资源领域核心技术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优势,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加速推进,激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国海尔在物联网方面的发展就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益尝试,海尔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孕育出机械、模具、服装、电子、建陶、能源、房车、农业、医疗和化工等多行业生态子平台。
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态势,短期看宏观、中期看结构、长期看人口。在新发展格局与新消费的大潮下,以大健康与银发经济为代表的新行业与新赛道将不断风起云涌,焕发出巨大的商机。在人人关注健康的大趋势下,大健康产业已扩展到围绕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一切产业都有了与大健康产业融合的机会,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了更大的健康动力,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和远程办公产业都在加速产业化。远程医疗正在发从单纯的线下诊断到如今线上诊疗,从各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和扩散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为药物研制提供技术“护盾”,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的架构之下,这个传统传统行业正在发生迅速的改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巨大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老年护理市场的主力,更有希望成为“拯救”老龄化的刚需希望。对健康长寿、社交情感、老有所享、老有所为的广泛需求使得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除了医疗健康、日常消费,老年旅游、保险理财、精神生活、智能健康管理、居家照护、营养与保健品等都有巨大发展潜力。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让银发人群逐渐被市场重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方式也影响着市场的改变。这部分银发人群是新增的,他们对于生活态度和消费习惯、方式等都与过去的银发人群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富裕、知识素养更高、更喜欢享受生活,并且更舍得为自己花钱。犹太人的商业法则是赚小孩子和女人的钱,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都要研究如何在银发经济里头发掘更多的商业机会。
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2023年将是大浪淘沙的一年,虽然房地产市场的重启与开发投资仍旧缓慢,但房地产在中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定位并没有被放弃。基于扩大内需的需要,依靠的生力军仍缺少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对各行各业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可以稳定经济,蓄纳货币。同时,城镇化建设仍是国家的根本战略之一,房地产行业在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和县域经济体系发展战略中仍具有新机遇。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分层,全面下沉市场,扩大内需,以都市圈为核心,建设更能聚集产业能力和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经济,将有助打开消费延伸的广度与深度。
品牌是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形式与变现资产之一
2023年最大的隐忧之一其实还是资产贬值的趋势是否能得到遏制,企业的价值存在除了吸收就业挣到钱,还在于企业是否还值钱,在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在于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充沛,以免陷入资产负债表缩水引发的连锁式衰退陷阱。正如美籍经济学家、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其著作《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一书中所指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通常会在极其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发生。资产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度扩张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企业负债严重超出资产,这就使得这些企业面临资不抵债、技术性破产的窘境。然而,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问题,他们并不会选择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将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会利用后续的现金流来偿还过去的债务,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希望能尽快走出技术性破产。这种行为,从单个企业来讲,自然是理性的。然而如果所有企业同时还债、修复资产负债表,最终则会导致宏观经济中出现“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现象。合成谬误是指对个人(或者个别企业)有利的行为,在所有人(或所有企业)都实行时反而会造成不利后果。这会导致企业借款需求萎缩,进而总需求减少,经济则会陷入长期的大衰退。
而有一种资产仍旧是经济周期的避风港,未来最重要、最持久的变现资产,也是从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的桥梁。它就是品牌与品牌经济。李嘉诚曾言: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在大重启时代,品牌儿作为一种投资战略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成为最快速和最持久变现方式的工具之一,企业只有把品牌做好、做强才更有价值,更能安身立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都是品牌,一个成功品牌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替代的。可口可乐公司前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就曾说过: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还在,那么第二天早上,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凭借着品牌的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照样可以重塑辉煌。
商品的价格与功能,并不仅仅是由企业决定的,更在于消费者认为商品得值多少钱,有什么用。如果仅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的一招鲜,没有转化为品牌积淀与品牌优势,就难以突破各领风骚没几年,很快就被别人所替代的同质化竞争困局。品牌经济之所以是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形式之一,更在于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赚钱工具就是品牌,品牌是溢价的利器,推动产品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实现持续赚更多钱的目标。即使企业的资产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天文数字的价格标示,也可能只是沉淀于土地、厂房与设备的数字。而品牌的力量可以加速资金周转率,带来更大的现金流,是一种快速和持久的变现方式。同时品牌也是从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的桥梁,一个小厂、一家小店,没有品牌的支撑,就很难抵御各种风险,只有建立起品牌优势,才能拥有扩张复制的资本。在营销和推广费用高企,大品牌日益形成垄断的情况下。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做成品牌;在消费碎片化的时代,更有机会成就品牌。微信已经成国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广告语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能做品牌,谁不能做品牌,根本就是一个认知的误区。小企业变成大企业的桥梁就是品牌,无论是奢侈品品牌还是日用产品的品牌,都需要在消费者心中烙下自己的印记,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
投资于品牌,并不一定都需要高昂的全面投入。品牌经济可以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企业家品牌三个层次构成。产品品牌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的基础,企业品牌又是产品开拓市场的强大背书,企业家打造个人个人IP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关注度流量。企业只要在一个方面建立起品牌优势,就能有助于更大的品牌变现,如果三个层次都能做好,并形成相辅相成的互补互助优势,就更具有品牌集团优势。与品牌的三个层次相对应,投资打造品牌,首先要为产品起个好名字,注册一个好商标,可以传统,可以古典,可以洋气,可以现代,可以大气,也可以网感;其次要讲好品牌故事,把品牌故事化,通过故事营销挖掘品牌背后的金矿;再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产品卖服务,以服务卖产品,能够积聚更大的渠道与关注资源。
品牌也是对商业的升化。共富新时代,企业家不能简单把自己和企业定位于赚钱的,做买卖的,做生意的,而是需要上升到品牌,有超乎产品功能与利润之上的追求。经营品牌归根结底是经营一种关系,把产品做好,获取超额的利润;把品牌做强,建立起竞争与价格战的护城河;把消费者关系夯实,知道他们的需求爱好,才能建立情感连接,提高复购率,甚至像可口可乐与奔驰那样实现一代一代人的复购;把关系融合到品牌生态中,不光企业赚钱,还带动起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形成同心共赢的链条。
企业的财富构成概念已不仅仅在于存款的多少,资产的价值,还在于企业客户数据积累的多寡。 随着共富时代的趋势要求,企业更需把握做蛋糕和分蛋糕之间平衡点才能适应新消费的特点。 新消费趋势除了要求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与差异化的精神需求,想要赚得比行业平均利润更高,还需注重消费者对舒适、文化与品位的追求,老钱风与高级感是其中颇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牌内涵。 这就要求新一代的企业家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审美,洞察消费者内心真实的需求,让产品的表现形式更加溢美,更加性感,更加年轻化与时尚化。
未来,中国的市场将呈现出消费降级、消费升级、消费分级更加交织融合复杂的新态势。每一个消费的分层都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与之相对应,企业品牌竞争路径的战略选择就可以由平替、焕新与高赞构成。
成功的平替策略取决于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折与免费永远是商业营销学史上屡试不爽的利器。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放大了M型社会结构的变化,中产阶段的比例降低,社会主流反而向富人和穷人两个极端聚集,社会阶层结构越来越像两端高,中间少的字母M型。为适应这一社会现状,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SHEINSHEIN(希音)等就是以价低质优的商品获得巨大成功。
品牌焕新策略重在品牌激活,以产品更新、CP联名与情感怀旧等组合方式,可以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赞战略的核心在于品牌高端化。从长远看,中国的市场是消费降级与消费分级、消费升级并存,品牌高端化趋势蕴含着很大商机。品牌是最快速和持久的变现方式,而品牌升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与社会消费潮流的变迁息息相关。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海尔突破了传统制造企业只卖产品的局限,将电器与网络融合,将电器升级为网器,成为实现消费升级与品牌高赞的一种载体。在海尔智家旗下的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围绕家电、家居、家装、家生活为用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定制智慧家平台,让智慧场景全面系统的落地入户。而卡萨帝稳居高端市场第一的表现也得益于其创造出新的场景,将场景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渗透到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之中,将高端家电升级为网器,打造了衣食住娱等全流程智慧场景。可见,高赞策略要做的不只是迭代高品质硬件,更需要通过布局场景、打破行业边界为用户带来更高端的生活方式。
疫情改变世界的发展进程,新的财富变局应运而生。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顺应变化,与时俱进,以新能源、新基建、新智能、新消费、新生活与新平台为代表的疫后新经济,将会成为实现转型突破和财富增长的新亮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