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民国时期青岛八大关唯一女建筑师魏庆萱
青岛市城建档案馆《关图统鉴:青岛八大关建筑调查与编研书表》收录了民国时期八大关一百余栋别墅档案,我们从该书中了解到,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了七十三栋别墅建筑,而魏庆萱是独立完成三栋别墅设计的三位之一,这三栋别墅分别是韶关路24号、函谷关路8号、函谷关路13号。此前魏庆萱虽因建筑作品被多次提到过,但她是八大关唯一女建筑师的身份背景未被研究者充分关注,更不被公众熟知。
据《近代南京执业建筑师汇总》资料显示,魏庆萱生于1918年,籍贯浙江杭县。194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讲师,后成立庆萱建筑事务所。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中举足轻重,大师云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
从魏庆萱的简历可知,她应该是1936年入学,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随抗战战事南迁至重庆,她在重庆沙坪坝校址毕业。这个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由于战争与交通不便等原因流失了不少学生与教师,建筑系的教学也受到影响。为了巩固建筑学科阵地,一方面校方外聘诸如杨廷宝、童寯、陆谦受、李惠伯、刘敦桢等著名建筑师任教,一方面少数学生毕业后留校承担教学工作,魏庆萱就是毕业留校任教的一位。通过校方与师生共同努力,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国立中央大学的建筑学科又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
据当时的学生刘叙杰(建筑学家刘敦桢之子)回忆,魏庆萱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很强的一位老师,而通过另一位学生童鹤龄回忆助教魏庆萱在课堂上为其改画被谭垣教授批评的场景,可以得知魏庆萱在担任助教期间,对待学生一丝不苟,性格上含蓄内敛。
在国立中央大学求学与任教期间,魏庆萱还有不少女同学,日后成为中国建筑设计界赫赫有名的女建筑师。比如同班的龙希玉,和同班同学刘光华结为夫妻后成立建筑师事务所,1950年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批登记建筑师,后来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任教;比如章周芬,后来与同学徐炳华结为夫妻,成立建筑工程公司,章周芬后期主持了东北大学主楼、中南海怀仁堂扩建等工程设计。
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三排左一为魏庆萱。引自《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七十周年纪念专集》
展开全文
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二排右四为魏庆萱。引自中国科学报社科学网博文《老寿星章周芬》
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学生合影。前排左一为魏庆萱。引自杨永生编《建筑百家回忆录续编》
当其他女同学与同窗或学长纷纷结为伉俪之时,魏庆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一边教学,一边悉心照料母亲。据刘叙杰回忆,在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的教工们挤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魏庆萱带着母亲住在刘叙杰家斜对面。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南京。1947年6月,魏庆萱在南京申请开办了庆萱建筑师事务所。青岛档案馆资料显示,魏庆萱1946年7月在武昌市申请开业,同年11月在青岛获准先行开业时,庆萱建筑师事务所地址初在湖北路32号,之后迁址宁波路31号。1947年3月魏庆萱在青岛获批甲等建筑师开业证。1948年4月,青岛市工务局文件中还记载“该建筑师绘图中多处错误”,望以后改正等内容。有关青岛里院的记载中,魏庆萱1946年担任甘肃路6号大生里、1948年担任即墨路13号福寿新邨两处里院改扩建的建筑师。
2022年即墨路13号改造前。赵骁斐提供。
1950年,魏庆萱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批登记建筑师,是在国内有案可查的最后踪迹。有关资料显示,1957年她出现在纽约一场名门望族的婚礼上,她以新娘胡匡正姐姐(据分析应该是表姐)的身份携幼女,紧靠胡匡正、钱煦夫妇的“月老”胡适夫人江冬秀,丈夫蔡敦厚也携幼子参加。这大致可以明了,魏庆萱解放初期去了美国,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其丈夫蔡敦厚也在美国从事建筑师工作。1983年7月,同为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黄兰谷、戴复东去美国访问时,得以拜访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引荐者蔡敦厚应该就是魏庆萱的丈夫。
八大关函谷关路与韶关路的三栋别墅中,函谷关路8号和韶关路24号规整对称,建筑形式简洁,与同街区其他文艺风格装饰手法的别墅相比,显得内敛稳重、中规中矩。函谷关路13号在平面处理上虽然是不规则形,且在一楼窗洞处理上以砌不规则装饰石做窗套增加了装饰感,但整体建筑形式依然简洁,中规中矩。
函谷关路8号现状
韶关路24号现状
函谷关路13号现状
以上照片引自《关图统鉴》
先后完工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的三栋别墅,是魏庆萱初为建筑师的代表作,也是民国时期青岛八大关的最后一批别墅建筑。抛却个人某些特殊背景,仅就建筑作品而言,这些别墅设计似乎暗含了她内敛含蓄的个性,更记录着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建筑师在民国时期青岛八大关的醒目足迹。
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八大关一带地图。魏庆萱设计别墅大致方位,左侧红点为韶关路24号,中间红点为函谷关路8号,右侧红点为函谷关路13号。
(作者 张同俊 杨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