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黄 三邦 鼎立

三邦鼎立:炎黄前传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11:33:02 浏览4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部分是在姚余栋先生《中华创世纪——基于影视表现的史诗构想》第三部分“三邦鼎立”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上承第二部“万邦时代”,下启“炎黄联盟”。我们以“梅花与牡丹”文化模式分析为基本逻辑,对中国6000年到5000年前这个时期的文明进行分析,然后选择一个时间节点,经过推理和合理想象,通过一个个场景构想和还原三邦鼎立的时代。

一、综论:三邦鼎立,酝酿着下一场分裂重组

我们到底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的祖先为了逃避饥饿和死亡,到处寻求庇护。不幸的是,直到现代社会,依旧如此。

远古的部族遵从大自然的淘汰法则,今天中国北部和世界各地遗存的原始游牧民族也是遵从着这个法则。纵观人类出现的一百万年间,我们先是在漫长的游猎采集生涯首先为自己种下了情感的基因,而随后的迁徙与生存让我们懂得权利和自由,而接下来的部落城邦的强强联合,我们开始懂得拼搏、荣誉。也就是说,梅花与牡丹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绽放着不同的色彩。

在第四纪冰川最后的大理冰期结束后,中国的气温逐渐上升,直到距今7500年,进入了一个温暖的气候状态,人口迅速增长,部落之间开始交融。充足的水汽沿着森林遍布的黄河流域、长江水系周边,形成了多条云雨通道。丰富的降水,滋养着河流,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至蒙古一带,包括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呈现着森林、湿地、草原交错,生态富饶的景象,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各个民族被地域和环境吸引,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汇聚、迁徙。就是在这个阶段,思想、技术、科学、艺术、文字,一切现在有的,那个时候就都开始了萌芽,人们开始由"惊喜"的每一天,转化为"掌控"每一天,研究农业规范、历法的规律、动物的习性、语言的确定、经验的约定俗成。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神农后期"——个人命运与部落存亡,人类创造和自然的力量角逐。

中华文明,是数以千计的远古民族不断地融合的结果。

从纷繁的考古实证里,我们能看出当时的一些端倪——早在6000年前,农业和制陶工艺已经非常发达,《艺文类聚》印《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做陶冶斤斧,破木为耒耜、鉏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陶即陶器、瓦器。甚至产生了早期的铜器,宗教有了初步的发展,人们从对家族图腾的崇拜,转化出先祖、神明为一体的宗教系统。城邦呢,也开始由"万邦时代"的分散走向大规模集中,一些游牧的部落走到水草丰美的区域,定居、吞并其它小部落、把自己部落的价值体系输入给更多的人。《周易 系辞》称神农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集市的出现,刺激着经济系统的建立。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一段史诗级的历史,交流频繁,必然会带来冲突,这是人在数千年的农业革命中进化出来的"领土独有"意识。不仅如此,我们不要以为几千年以前的人各方面都会很落后,恰恰相反,先民生活在自然的状态中,除了耕作、狩猎,其余时间都在进行生产资料的创造,出土的那些精美陶器也足以证明,这个时期的人们,头脑思考能力一点也不差,甚至图腾文化、狩猎历史遗存下来的抽象思维、空间记忆都比现在要强得多,反而,现代人的许多能力已经在"工具革命"中退化。因此,那个时期的战争场面,也一定会随着武器的精良而变的更加残酷。虽然还没有出土过大规模的战争遗址,但是考古发掘的几十座远古墓葬群中,社会已经等级分化,玉石制成的"钺"提供了一些参考。"邻人财富的增加刺激着贪欲""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全文

覆盖黄河流域、北到长城、南抵怀水流域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以及靠近关中的龙山文化,都证明着中华大地上曾经两个巨型部落的足迹,"炎帝神农部落""少典轩辕部落",以及从"炎帝神农"中分裂出的,后来的东方蚩尤部落。

征战和融合之后,巨大的人群聚落可能绵延几百公里的土地,地域之间的区别产生,语言成为了部落之间交流的壁垒,这一切也都在酝酿着文字的产生。欲望,开始随着领土的扩大,席卷着人心,周而复始。黄河的下游,因为不断毁林开荒,土壤渐渐失去涵养水分的能力,水土流失、泥沙俱下,一夜之间,黄河决堤,淹死大片的生命,氏族的命运危在旦夕。要生存,就要和天地战斗。这是中华民族勇敢、奋斗的基因由来。盘踞在大地上的部落各有各的特点,各自繁荣,出现了教育,让技能得传承更加稳定,依照部族中优秀长者的经验,成为年轻一代也无法抹去的记忆,成为思想的支配。即便没有产生文字,活跃在中原大地上,来来往往的巨型部族,让源远流长的文明社会多了自由和勇敢,多了风一样的民族基因,在诸多偶然和必然的相互作用,让曾经寂静的大地变成生机勃勃的人类世界,在每一棵树根中,都埋藏着智慧与愚昧,罪恶和善意。

神农,为少典之后。《史记》开篇第一句:黄帝者,少典之子。今人翻译这句话,往往会以为,这“黄帝”就是一个人,而“少典”就是黄帝的父亲。我想,司马迁作史之所以把“黄帝”后加一个“者”字,应有其深意。因为古语经常有名词动用的情况,所以“黄帝者”应该译作:“成为黄帝的人”,所以黄帝,应该是少典氏族或其后裔的一位年轻人,于是,少典氏应该是神农氏的晚期。少典氏,是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有熊部落的首领称号。因生于有熊国(河南新郑附近),少典便被称有熊国国君。所以,大多史料都称少典之后黄帝为有熊氏。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黄帝为有熊氏,表明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后裔,也表明原始社会的中心城邦已由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

三邦“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从浩瀚的史书中拎出一条较为可信的线索是说,神农氏是燧人氏(伏羲)的后裔,善用火,最早是西北游牧民族,后经甘肃迁徙到了关中一带,沿着河流,逐水草而居,农业牧业交替发展。根据古文献的记载来猜测,神农氏是一个绵延了很久的巨型部落,因上古时代没有文字,氏族名号与首领称谓易于混淆,大部落的分支在别处另立他姓者更是无从细细考证,我们暂且不将神农、炎帝固定为某一具体的人,而看作是氏族、部落的名字。《古史考》中言: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可见,神农氏的时间跨度还是很大的,到黄帝轩辕氏时期,年代就更久远了罢。

燧人伏羲氏族掌权时,应该也有少典氏、神农氏相继兴起,活跃在黄河流域,关中平原。当时的关中平原应该是一派富饶的景象,土壤保持着不错的肥力,掌握了农业技术的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夏本纪》记载: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考古文化形态诸如,红山文化(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仰韶文化中晚期(甘肃至河南、黄河中游),大溪文化中晚期(川东、湖北中南、长江中游西段),大汶口文化早期(黄海、鲁西平原、渤海南岸、江苏淮北)。

随着万邦发展,黄河也在改道-决堤,周而复始的自然力量让河水得更加凶猛。黄河下游、几字湾南岸,经常发生洪水,海平面随着气候变暖,急剧上升,部落不得不到处迁徙,争夺土地。在混乱中,文明也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三邦因此而相互制约,谁也无法取代谁。然而,"大一统"的号角隐藏在更深的土地中,等待着这些英雄去发掘。所以我说,鼎立之势,只是暂时的阶段,后接第四回炎黄联盟和涿鹿之战就能看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后才是统一。

第三回,我们将视角主要集中在万邦时代结束后,神农与五帝衔接的一段历史,考古界定义的:神农末期,距今5200年的中原大地。围绕「神农部落尤鼎盛走向灭亡,轩辕氏族尤分裂走向融合,蚩尤九黎集团异军突起,企图收复王权」为线索,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个巨型部落的前身、父辈、先祖们,是如何拼搏与捍卫自己的部落。

我试图去展现,轩辕部落如何战天斗地,运用智慧,直到联盟壮大,以及神农部落作为先到达鼎盛时期的城邦面貌,艺术文化水平,蚩尤部落的自由勇猛、亲近自然等特点,设置几位主要的主人公,丰满人物性格,从而塑造部落性格,探寻梅花与牡丹精神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渊源所在。

二、场景:炎黄前传

本部分共分为15幕,讲述距今5300年前三邦鼎立时期。

采用《圣经》的视点人物写作法,英文名称“point of view” 即每一幕用人名来命名,并以这个人为中心讲述故事。每一幕的人物都是这个场景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剧情向前发展,视角不断转换。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适应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氏族关系混乱、部落来往频繁、宏大的时间跨度难以逾越等。

故事由当时最强盛的神农族开始,到黄河下游的少典族、轩辕族,以及远东集团的蚩尤族展开一系列基于考古文献实证的合理想象。用大大小小的戏剧冲突,把三个氏族部落的命运连在一起,充分展示不同部落的文化、性情,为下面的炎黄联盟、涿鹿之战铺垫,共同阐述梅花、牡丹部落为后世留下的精神遗产。

氏族人物谱

「神农族」——性格属性为“火”

坐骑:部队配马 百姓靠走/百姓:耕种 艺术创造/军队:火攻 石斧/特点:渴望权力

姜来——此时当权的王主 性格温和 不善杀戮 依旧是古老牡丹部落的传统守旧人士

姜克——姜来的儿子 面部烧伤 耿直性急 不心慈手软 后因自卑自弃更渴望权力 弑父 夺权

榆罔——年幼 姜克的小弟 古籍中记载“榆罔曾求黄族相助诛杀蚩尤”性情不刚烈

昆吾——年纪稍长于姜克 聪慧 有智谋 沉稳 幽默 善工匠《史记》“神农命昆吾做陶”

刑天——昆吾兄长 义气 善征战 后被姜克投入一场必输之战役《山海经》载“被黄族砍头”

「轩辕族 有熊族」——性格属性为“水”

坐骑:羚羊 马 /百姓:狩猎 迁徙 医术/勇士:弹弓 飞石 水攻/特点:不喜安定、善组织

巳——有熊族灵女之女 善组织 会针灸接骨 姣好冷静 有同情心 后盲善水《国语》黄帝族图腾

岐伯——巳父 有熊长老 善医术 底蕴深 坚忍 看问题透彻长远 《素问》记载黄帝族的臣子

七勇士——有熊七勇士 骑羚羊 七勇士发誓把狼赶尽杀绝 遂开始游侠生活

应龙——真诚勇敢 没什么坏心眼 也没什么大智慧 巳儿时伙伴 《国语》“轩辕命应龙征战”

鸿——轩辕族首领 谦和 接纳流离失所的有熊子民 不怕猛兽 《左传》“轩辕别号帝鸿”

「九黎族」——性格属性为“风”

坐骑:鹿、岩羊、羚牛、大象/百姓:渔猎、造船耕种/勇士:夜视 驾驭野兽 弓箭/

特点:亲近自然、依赖自然

虺——曾住在黄河下游森林 聪明 姿态灵敏 图腾为小蟒 热爱动物和森林 善夜视

囚牛——古籍中记载九黎81军团中一支 远古时期与炎帝共祖 很胖很壮 图腾为羚牛 慢性子

螭、蜀等人——九黎81部落所属 各自有各自的图腾 性格都偏豪爽 说做就做 不计后果

【序幕·神农的春耕】

清晨,光芒抵达河边,布谷鸟啄食草籽儿,土里隐藏着春天的能量。

一把耒耜从天而降,鸟群四散而飞。

从山的这一头看过去,人比鸟多,齐齐整整的几百人,哦不,足有一千人。手中的工具起起落落,在寂静的春天里大动声势,从山坡最接近天的地方,直到阴暗处隐藏的洼地,神农族的子民占领了一大片坡地,他们要赶在春耕仪式的这一天,唱起"春耕号子",洒下所有黍种。

汗珠开始新一轮的流淌,气动山河。

然而,谁会终其一生,甘愿付出这样的辛苦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5200年前,神农氏族繁荣昌盛。在水草丰茂的关中谷地,他们有最广袤的农田和集市,食物充足,没有天灾人祸,首领的位置传了一百三十代。不管怎样,神农是当时最强大的城邦联盟,首领姜来建造了一座背靠山巅的祭祀城堡,山的形状是一只熊,两边是悬崖的天堑。

神鸟云集四周,他们的图腾,就是鸟。

1.【姜克(神农氏)】

真是宏大的一片沃土,部落首领姜来难掩激动之心,步入城堡顶端。

城堡的山崖边上,站着一个年轻而孔武有力的背影。姜来伸出手,搭在年轻人的肩膀上,年轻人回头。天哪,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左眼歪扭向一边,巨大的爬虫一样的伤疤撑破眼眶肌肉裸露在皮肤之外。剩下的,他那独眼,目光如炬,盯着远方天边的神鸟,能望见三里远开外的一切。

三年前的今日,神农族火烧一片林地,独眼,就源于彼时。他叫姜克,首领最心得的儿子,善射箭,懂四时,曾经领导着上千人猎捕、开荒。但这伤疤让翩翩少年蒙上阴影,首领心头哽咽。

他们相互沉默着,看着远处耕作的人群,姜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不在乎自己,他在乎的是部落,是这个神农血脉的荣誉。它强迫自己忘了人间的儿女情长,成为了只记得权力的勇夫。

2.【刑天(神农氏)】

这边的农夫在辛苦耕种,刑天率领着几百人,已经沿着河一路向东,出发了很远。

秋天的时候,东边的魁隗部落偷了神农部族的羊,并且隔了1000次太阳升起依然没有向神农氏族进献祭品,这是神农族无法忍受的污蔑。刑天是姜克自小一起玩耍的伙伴,姜克的伤疤,也是为了救刑天于大火熊熊的树下。没关系,这也是氏族的荣耀。刑天谨记在心,赴汤蹈火,粉碎外敌。

石头做的矛,配上坚硬的木盾,刑天带领神农氏族,把魁隗的首领和子孙吹灰一样杀掉了。这个部落最初是神农的一支,因为善于畜牧而独自发际,他们的首领魁隗把羊毛换成无数的北方外族的女孩,供子孙们享乐。再精明的部落,也会因违反部落间的约定,而臭名昭著。神农氏族早已记恨在心。

刑天收归了魁隗族的部众和百姓,带着他们迁移来,连着神农丢失的牛羊,以及更多的魁隗牲畜。一个冬天过去,他们的牛羊都瘦的皮包骨头。姜克来到几里外的地方迎接凯旋的兄弟,相视致敬。姜克看了一眼来归的百姓,说道「我帮你们找事做,找地方安家,广阔的河边谷地,你们不再害怕」。刑天指了百姓中一个貌美的女孩,姜克点头,胜利的战利品,兄弟只将好生待她。又凑过刑天的耳边,我们神农的男子,从不让女人夜半哭泣。

刑天的眼神里充满赤诚和期待,他因为胜利而振奋,因兄弟互助而满面红光,女孩,让刑天的眼神里还有了一丝柔情。姜克看在眼里,并不多言。

3.【虺(九黎氏)】

就在神农收归了魁隗后的200天,黄河谷地进入了秋季,就是这个时候,神农氏东进,为了一大片丛林,为了更多的,用来耕种的田地。几百人行进到达森林地域之时,天色将晚,河水涨高了些,人们擎着火把,想趁森林最干燥的时候,烧掉森林。他们心中没有愧疚,为了氏族的生存,这是每个人的责任。

住在丛林中的人们听闻远处的嘈杂,从高大的红杉树梢上眺望,虺心想,终于来了。

虺召集部众,吹着口哨,集合起他们的麋鹿群,拿起树屋里藏匿的数百把弓箭,弓箭的弦是弹性卓越的藤蔓纤维,箭头上抹了有毒的蟒蛇液。不管怎么说,虺的部落是真正的风之子,他们可以在夜晚看清远处的一切,在巨大的根系交错的丛林中辨别方向,攀爬跳跃。他们的鹿,轻易的躲避老虎和猎豹的追击。你要相信,远古的丛林部落,不缺智慧,更不缺勇气。

虺骑着鹿王,在一棵杉树前停住,旋即爬上树梢,号令部下射箭,有些神农的男子惨叫着倒下了,有些依旧拿着火种,不顾一切的飞奔进树林。虺加快速度射箭,试图阻挡,然而神农手中的火种依旧炽热燃烧,他们手中坚硬的木盾也阻挡了很多虺的毒箭。然而还是晚了,神农氏族已经点燃了外围的松树林,秋天,正是松果爆完了种子的时节,它们像是一个个布满树林的火球,一个,两个,几百个,相互引燃了整片树林。起风了,秋风瑟瑟,风顺着谷地往树林深处吹来。

虺的眉头一皱,年轻的面庞难掩悲伤,他握紧手中的弓,眼睛里冒着蓝色的光,使劲夹了一下鹿的肚子,大喊一声,奔!部众旋即掉头东撤,往远处的山坡上去了,神农氏族拖着伤员向西折返。

夜深了,只有森林的火光直冲天际,点亮了万千星辰。

4.【巳(少典轩辕氏)】

轩辕族的羊群在围栏里安静的睡着,几只狗对着远空长吠,羊群也嘈杂起来。巳拿着陶罐本想出来接水,看到远方的一片红光,浓烟遍野,噼里啪啦树枝爆裂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中。巳心想,山谷里的风变幻无常,半夜的风经常从北向南吹,不行,要是火烧过来就糟了。

巳的父亲岐伯是轩辕部族的巫医,他想跑去叫醒父亲,然而父亲早已坐在营帐里,睁着眼,背对着巳兀自说,「神农即将为自己的自私,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巳听后,转身跑出去,牵了矮脚马,召集起老人和孩子,组织能力是巳与生俱来的天性。

岐伯本是有熊部落的一名勇士,母亲后来成为有熊族的最后一位灵女,会占卜,能预知部落的危险,但是在一次饿狼袭击部落的时候,母亲为了救部落的百姓,自己却被狼杀死了。巳此生最恨的就是狼,最怕的也是狼,因为怕,而生出了万千的勇气和决心。巳拥有绝佳的头脑,首领把他视作自己的女儿,把巳的父亲,结为兄弟。带领着轩辕氏族一路迁徙,一路游牧、驻扎。

百姓们带上了家眷,巳领着他们往西边走去,听说西边有熊的一些勇士游荡,轩辕部落决定劝他们归顺,并在西边的谷地重建更加强盛的家园,找到勇士成了氏族活下去的重要线索。

天边泛起了粉色的黎明之光,几百人轩辕部落拉了一公里远。

5.【昆吾(神农氏)】

且说神农烧完林地回到故土,刑天的弟弟昆吾伤的最重,箭射在了他的大腿上,他的半个身子几乎没了知觉,昆吾还故作轻松的说,「九黎人的麻药真好,让人感觉不到」。哥哥刑天却看了着急,怪昆吾不知道心疼自己,只想着今后一定要赶九黎族人回他们的老家,甚至把九黎也收归神农所有。

姜克也这么想,他见不得自己的族人受到半点伤害。但他不像刑天是心疼兄弟,他是容易被权力冲昏头脑的人。不得不说,巨大的疤痕还是让姜克心生自卑,演化出来更多的自负和孤傲。

要说昆吾的诙谐,也是有来由的,他是神农族里年轻的发明家,为大家伙增添了很多欢乐,比如磨出一块漂亮的石头,或是用木头雕一只小斧头送给部落里的孩子们,他会教儿童在雨天里带着草编的帽子,在农田收获的时候用草和孩子们编稻草人吓跑来偷吃谷子的鸟。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浪漫人。可惜,九黎人的蛇毒箭恐怕伤之甚深。神农的草药医生们没见过这般毒,纷纷摇头。

姜克的父亲姜来坐在王座上沉思良久,建议姜克去南边的有熊部落寻求帮助,姜来说,有熊不是早已自取灭亡,被狼袭击,族人四散而逃,草原上再也看不到有熊的旗帜升起了。姜来缓缓站起来,望着天边的鱼肚白说,不,有熊的血脉从没有断绝。

6.【应龙(有熊氏)】

姜克即日启程,骑上马。姜来走过来,递给他一块精致的玉,上面有三棵黍穗的图案,姜来说,拿着它,给有熊的首领。姜克转身飞奔而去。

一路上,经过了广阔无垠的渭水谷地,天上的云翻滚着,一会儿又下起了雨,走到石块嶙峋的山腰,也走过了河水齐腰深的地方,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秋天,开始有一些冷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草甸子,黄土地,刮起了风。姜克心想,土地这么大,人们何苦这样征伐?害得自己的兄弟落难,但又转念一想,不,这不是落难,是荣誉,是神农的姜姓祖先给的荣誉。

正在心里被人性和荣誉折磨的姜克,忽然马一惊,姜克被闪了一下脖子,远处正蹲踞着一拨狼,这些尊贵而凶残的草原凶手。姜克心里一紧,开始向狼群呼号着,试图稳住阵脚。狼懂得等待和观察,挑选这个时候,是狼精心设计的好戏。一声闷雷,秋日的雨,在开阔的土地上,下得人睁不开眼。

姜克拉着受惊的马,兜着圈子,拿出随身的石斧。马猛的一挣,他被甩出老远,重重的摔在水洼里,动弹不得。雷雨迷蒙的不远处,他眯缝的眼睛,隐约见到一双巨大的羚羊角守候在山顶,鹿角后有人,随后,便失去了意识。

骑着羚羊的人正是有熊部族最强盛的时候遭遇饿狼突袭,自此失落的七勇士的领队——应龙,他们终年盘踞在山上,寻找狼的踪迹,屠狼于无形。有熊的勇士忘不了狼的凶残和安静。此时,应龙跟着这拨狼走了几公里,就看见狼又要对人下手,应龙拿出弓箭,一、二、三,狼群看到几只头狼倒下了,四窜进山,消失的无影无踪。应龙撇嘴一笑,心想,这些诡谲的生灵。

他看见了倒在洼地里的姜克,把他抱起来,放在羚羊背上,黍穗玉就在这时从姜克怀里掉出来,谁都没有觉察。姜克的马儿,顺着来的方向,越跑越远。应龙没有追,他知道,马生性怕狼,在草原上生活的人,骑马最危险。而羚羊才是适合的坐骑。

他掀开姜克的头巾,看到了疤脸,一惊。应龙已经在南边做了很久的游侠,确实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脸。应龙打算带他和勇士们汇合,等他醒了,再问问这个人的来历。羚羊角和人,一起走远了。

7.【螭、蛟、蛇、蛙、蜀、枫、杉、?狔、浊、囚牛、蒲劳】

虺一部此时终于来到了汶上一带,岱山之东,这里丛林遍野,又湖泽众多,象群游走,飞鸟来归,一派自由的景象。部落中的人们各个精悍有力,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学会用箭、狩猎、以及渔猎、制造渔网、骨叉等。更有专门驾驭象群的部落,大象可以搬动大型的树桩,匠人已在湖边等待着用树桩挖制独木舟。虺看呆了,他的父母从来没跟他说过,他以为东方的炎族已经溃散不成军,没想到在这样的乐土上,创造了这样的景象。

部落首领囚牛来迎接,「虺,我的外甥,西方发生了什么,让你如此心急

虺陈述了灾难,首领随即召集九黎的众首领,这是一次集会,各个首领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和旗帜,甚至连头发的形态、佩戴的饰物都不一样。虺把他们的部族经历的苦难告诉大家,并说,西方的神农族已经在大规模扩张,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无法坐享安宁,神农已经吹响了征战的号角,我们在上古同是伏羲的后裔,如今无法坐视神农的野心膨胀。

九黎的众首领提出质疑,以为居泰山脚下,我们可以用神山的庇佑保护我们的族人。上古时代的战乱,换来了今日九黎族的幸福。我们不想再发动战争,让百姓受苦。虺反驳说,眼下的幸福只是暂时的,农业革命的野心已经在中原大地上熊熊燃起,我!就是例子——!说着,给大家展示了胸前的烫伤腐烂的皮肤。全体首领怔住了。时空凝固了,大家眉头紧锁。于是虺接着激动说道,所以!只有先发制人,我们才不会成为瓮中之鳖,才能长久的拥有幸福的生活。沉默着面面相觑之后——对!九黎首领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旗帜,营帐中大家欢呼声、振奋士气的呐喊声响作一团。

大首领拍拍虺的肩膀,九黎族81壮士手中的弓箭,将为西方神农族的末日拉开——!!

8.【马(姜克 神农氏)】

且说姜克的马跑了,不知疲倦的跑了两天,跑回了神农的势力范围内,就倒地而死了。

神农首领出来看,得知马主人,自己的儿子一定是遇到了危险。刑天走出来,着急又气恼,示意首领,自己要去寻姜克,如果姜克死了,要为他报仇。首领正在迟疑,昆吾此时已经腿脚瘫软,但他机智的为自己做了一辆木头平板车,用木条和榫卯咬合而成,他俯身下去,观察着,说马身上没有伤痕,想必只是被猛兽所惊,如果遇到外族突袭,马肯定先受伤,但是马平安回来了,又瘦成这样,想必跑了很久,也就是说,姜克已经走了很远了,估计已经找到了有熊部落,只是遇到了其他的事情,来不及回来。

首领点点头,昆吾继续说,眼下冬日之前,我族的集市就要设了,四方的部族都会来此交易,也最容易引发暴乱,刑天,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要率领士兵,保护集市和部落的安全。

刑天握紧了拳头,皱着眉,叹了一口气。

9.【应龙 岐伯 姜克(轩辕族)】

巳和族人们走了半月有余,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病了。首领决定就驻扎在此地,今日不再赶路。并示意巳和巳的父亲为族人治病。巳的母亲曾教巳用针灸,骨针扎到肌肉里,病痛立刻消除。

午后,大家都合上眼睛,巳的父亲在营帐外。父亲抬起头,远处,羚羊角排成一排,不知来者是谁。巳的父亲骑上马,向羚羊的方向奔去。姜克也隐藏在队伍中,不动声色。近了,应龙问道,你们是哪里的部落。巳的父亲沉稳的观察,观察每一个人,然后指着姜克说到,他,不是你们的人。应龙一惊,问道,你如何知。巳的父亲说,应龙,有熊的儿子,你不认得我了。你手上的狼牙印,还在否。

应龙迟疑了一下,原来是有熊的长老!勇士们齐齐下来,献上尊敬的致意。应龙问道,巳呢?巳长大了吧?她还健康吗?巳的父亲说,你一会就知道了,这个人是谁,指着姜克。应龙说,这位是神农姜克,神农部落姜来之子,俸部落之命来找有熊族寻求帮助。

有熊的勇士们进了营帐,看到美丽的巳,勇士们欢喜无比,多年的游侠生涯见到了亲人,怎能不开心。姜克也被巳的美貌震撼了心灵,他长久的封闭的心好像也被轻轻的叩击着。

姜克对所有人说,有熊、轩辕的首领们,我还有要事在身,不知道家乡的兄弟是死是活,东方部族的毒箭射中骨肉,请医术高明的长老同我前去,定有答谢。随即试图摸出他以为还藏得好好的玉石,然而,他什么也没摸到。姜克着急又不能失了风度,诚实的交代了自己遇到狼群 ,信物丢失。

巳听懂了全部,特别是听到狼,她说,我们都知道狼是歹毒的家伙,同情你。但族里只有我和父亲懂得接骨和针灸祛毒,眼下轩辕族也危在旦夕,七勇士刚刚回归,可否等待几日。姜克也没没办法,只好等。看着这边轩辕和有熊的欢乐场景,他有点想家,有点想念自己的兄弟,又觉得自己真没用,浪费了时间,可能已经害死了兄弟。

巳看出了他背影里的孤独,走过来,问他为何一直戴着头巾遮住面庞。姜克说,你看到我的脸,没有意义。于是走远了,走到山坡上,看着远处的云。心想,自己真没用,救不了兄弟,也不会让女孩子开心,自己只能通过权力来驱使别人归顺了,对。只有权力。

最终,巳决定同姜克前去,巳同情姜克的辛苦。轩辕族首领认为神农昌盛富足,没有敌意,巳前去没有危险,并且约定,第十个日落之前,巳必须回来。

10.【姜克 巳(神农族)】

然而,姜克知道,这个美貌又坚强的女孩,让他心动,让他更加仇恨自己的疤脸,甚至仇恨父亲让他去烧森林的那一天,仇恨他救了刑天。来不及了,爱慕生出的仇恨会让姜克迷失。

走了两天,姜克看到了远远的神农氏族升起的炊烟,以及高高的神山城堡。姜克停下脚步,问巳,你看看这样的城,和你们的是不是不一样。巳没见过这么大片的农田,也没见过那么高的谷仓,欢喜之余,但又有些担忧得说,人们若每天都生活在同样的地方,看同样的日出日落,没意思。姜克笑了,也就是说,你不会嫁到这里。巳不说话了。她不懂姜克,觉得他隐藏在头巾后面,陌生而遥远。

姜克让羚羊跑起来,他若即若离的心此时想赶紧回到自己的土地。

此时,神农氏族正举行着一年一次的集市贸易,大家用玉器、石珠、动物的鳞片、兽皮作为货币,每一种货币的价值不一样,然而神农族人早已习以为常,自有兑换的比率和标准。

姜克和巳来到城里,巳好奇,看什么都新鲜。姜克骑着羚羊,大家都不知道来者何人,姜克一路来到最大的城堡下面。姜来出来迎接,姜克赶紧问昆吾的腿如何了,只见昆吾坐着小板车,正开心的在集市上"推销"着自己的陶器作品。巳看见了,惊讶,心生欢喜。真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于是巳来到城堡里,仔细的看了昆吾的腿,试着用骨针针灸,并配制药引子。全体人都在旁边观察,神农族的医生们在旁边啧啧称奇,几针下去,昆吾的腿开始淤青、肿胀,巳从针洞里吸取毒血,昆吾觉得好些了,随意的活动了几下,兴奋不已。有熊的医术,在上古时代就被人口口相传松。耽搁了数日之后,大加赞叹有余。

昆吾是个浪漫的年轻人,他从巳的眼睛里看到很多之前从来看不到的内容,他懂得了巳的苦难和期盼。同是有智慧的两个人,有无数的话可以说。夜晚,他带着巳去看星星,教他如何运算星星的轨迹,并用这种方法计算时间。这是他们独享的精神世界。

姜克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姜克抬头,看了看夜空,唉,星空耀眼,甚至不能露出自己的面容。想啊,苦啊,人在自卑的时候确实能生出很多负面的勇气,比如,此时的姜克,甚至想让巳看不到夜空,看不到昆吾,最重要的,是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脸。

11.【巳 毒酒(神农族)】

巳要离开了,昆吾没来送,只远远的看她走到部落边境。

送别的时候,姜克端出一罐子酒,说邻邦贵人离别之际怎能仪式,又请来祭祀,杀了几头牛,煮了牛头,为巳践行。巳喝了一杯,姜克喝了自己的一杯,姜来、刑天,也喝了自己的杯中酒。姜来说,去吧,谢过有熊的长老,愿邻邦万古常青。

昆吾在远处,没用了,巳的酒已下肚。

巳骑上羚羊,走了一会,觉得不对,胃在烧,七窍都在烧,她以为酒劲太猛。就这么烧了两天,巳回到了轩辕的领地,父亲和首领等候多时。父亲看了一眼巳,发觉不对,眉头一皱,愤恨的看着西方,心想着,神农野心膨胀,开始伤害,以及自相残杀。

巳就这样看不见了,是慢慢的看不见,每天模糊一点,直到看不见那天,巳已经习惯了。她用耳朵走路,用耳朵诊病,用耳朵判断,也用耳朵去记恨神农。父亲说,从现在开始,你是一个自由人了,看不见血腥和杀戮,看不见人心变坏,生灵涂炭,巳,你很幸福。

12.【巳 鼓皮(轩辕族)】

下雨前,巳能听见草甸子上露珠滴落,谁病了,她能听听脉搏,就能知道这是什么病,万物皆有声,以前怎么没觉察呢,巳暗暗想。她甚至能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听懂牲畜的语言,成了声音的专家。

水土流失,黄沙抬高着河谷,黄河下游开始改道、决堤,几千年的畜牧、耕作让人类尝遍了胜利之果,如今,是偿还的时候。每到太阳即将落下,河水流速都会增加,经常是夜晚,轩辕部落的营帐就会变成齐腰深的一片海,巳觉得这是个规律,她听得见,她在摸索。

慢慢的,轩辕部落开始掌握了规律,每一次避水都井然有序,甚至能提前预知。借由巳的耳朵,和心灵。轩辕部落开始懂得何时是黄河决堤的大限,往哪里逃最明智,在哪里驻扎最安全。部落里的人似乎也能摸出个大概,但是巳,还能做的更好。

雨天,是做鼓的好节气。死去的羚羊皮,怦怦有力,把它蒙在木桶上,熊皮太厚,牛皮也可以,有了鼓,轩辕部落开始发明了只有自己人能听懂的"鼓语",一声,两声,其他人不懂。

13.【虺 囚牛 岩羊(九黎族)】

虺和其他几个部落一直从泰山脚下一路行进,夜晚,只有他们的羊蹄声、鹿蹄声嘚嘚遍野。 忽然,蹄子下面的土地崩裂,四周的同伴也同时被绊倒、跌落,大地在震。虺一直跑,不停歇,然而前面一个洞,连人带鹿摔下来,滚进岩石间的缝隙里。虺喊了几声同伴的名字,没有回答。

囚牛听到了,跑过来扒着石缝想要够虺上来,不用怕,我的外甥,这是地动,大地摇头晃脑要摔死我们。虺正要上去,瞥见手边一些石头闪着不同寻常的光,虺的眼睛反射着这些光芒,他叫住囚牛,拿起一块最大的。他想起祖先的传说,泰山之西有金山,金山里的石头有奇光,当太阳落下时,火不能摧毁它,风也不能摧毁它,水也不能摧毁它,反而让它更坚硬。这个古老的歌谣囚牛也知道,但不懂什么意思。

虺也不懂,他试着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读,点上熊熊篝火,把石块扔在里面,用炭火高温,火冒着绿光,歌谣里说不能摧毁它,虺知道,就是要摧毁它,摧毁,才有新生。

14.【姜克 姜来 刑天(神农族)】

部落离得近了,有什么事情就都传开了。神农部族的人也知道了,东边的轩辕部落连年遭遇水灾,已经迁到了西边,靠近神农的地方。于是,姜克觉的时候到了,他要夜袭轩辕部落,最重要的,要把巳抢过来。姜来知道了他的想法,认为此举必定造成长久的战乱,轩辕族不易归顺。

姜克已经厌倦了父亲的坐以待毙,甚至觉得父亲这样就是懦弱,权力也该交接了。于是,拿起石斧砍倒了父亲。弑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创伤,他甚至觉得,父亲为自己带来的苦难,让自己一步步迷失自己,他报仇了。

姜克成王,召集刑天,让他带兵前往,起兵轩辕。刑天惊惧而去,仓皇带兵。士兵果然气势不敌,轩辕部落七勇士常年在外与野狼作战,锻炼了无数战术,也跟狼学习了不动声色的技巧,到了关键时刻,像一双锋芒外露的羚羊角,尖锐,还带着仇恨,勇士们砍了刑天的头,悬挂在马背上,让马带回了神农部落。

一举,神农士气大跌,姜克渐渐失去众士兵的归顺之心。昆吾替姜克可惜,替他无奈。

这天晚上,是神农有史以来最灰暗的一天。天上的云也遮起月亮,星星隐没在士兵和百姓的哀愁里,风吹着田埂,簌簌的全是凄凉。人们喝酒,颓废,普天之下,到处都是祭奠先祖姜来的呼号。部落的城堡周围飞满了神鸟,一圈圈的,似乎永不停歇。

别出声,是我。夜半时分,昆吾骑马偷偷来到轩辕部落,轩辕的勇士们累的已经睡过去,巳吓了一跳。昆吾为自己的族人悲伤,更为轩辕的遭遇内疚,抱着巳,两人沉默着。临走前,昆吾交给巳七个大小不一的精致陶罐。北斗有星7颗,七个陶罐能奏七音,本想作为神农迎娶巳的信物,心意相通、奏乐助兴。现在不是时候了。

是啊,如今,这每一个音,都是北方神农唱起的悲歌。

15.【王者之战(神农 轩辕 九黎)】

昆吾走了,巳摸到陶器上有刻符,巳仔细的感受每一笔。每一个符号,都是当时昆吾计算的星星的轨迹的数字,合起来,刚好是北方北斗。昆吾回去之后,姜克问他去哪了,昆吾说,去找巳。姜克揪着昆吾的衣领,你是刑天的弟弟,我珍惜你,爱护你,但是如果你敢违抗我,违抗神农,我不会让你活。昆吾冷静而轻蔑的抬头,看着姜克恐怖又可怜的脸,你已经走得太远,神农早已不是当年的神农,也不是你的神农。姜克怔住,愤恨的扔了石斧,绝尘而去。昆吾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刑天死了,昆吾悲痛,他来到刑天正妃,当年魁隗族的女孩的营帐里。昆吾看到女孩怀中的婴儿,正是刑天的儿子,昆吾面容慈爱,魁隗女孩问昆吾,什么是悲痛。昆吾沉默一会,悲痛就是,生死交缠在一起,分不清对错,也看不到未来,但还要前行。

营帐外,姜克已经聚集了更多的士兵,并亲自带兵,姜克头戴牛皮盔甲,以示勇气和决绝。手拿父亲当年的权杖,开始煽动士兵的对话。你们都是神农的勇士,都是伏羲风姓的后代,风的意义,勇往直前。

神农的人心已经散了,大家都知道姜克此行必然损失惨重,没人想为姜克卖命。

七勇士也来要取姜克的首级,巳的父亲杀了姜克。昆吾最终和巳在一起,刑天的孩子成为了后来炎黄联盟中重要的一环,昆吾拥戴姜姓少主榆罔,然而榆罔年幼,昆吾,仓颉等人辅佐,巳和昆吾的孩子也是女孩,就是后来黄帝妃子鏍祖的母亲。七武士留在巳身边,巳的父亲回到轩辕领土,继续收归其他部族,壮大轩辕。九黎军团也来到,带着收复家园森林的决心,后来知道虺的孙子蚩尤,才开始用青铜兵器作战,那是后来的事情了。轩辕部落因为通婚和神农交好,无法坐视神农被屠,下接炎黄联盟。

三、关于场景的一些依据和要点

进入神农时代,人类社会中人口增加,智能开化,为了寻求更多的食物来源,依靠农耕兴起的神农氏族发明了更多的工具,以扩大生产。《淮南子》中写道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世本 作篇》中记载耒耜是神农时代的臣子垂所作,里面也说道“垂作耒,垂坐耜……”神农时代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时间跨度有5000年左右,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湖南、广西、江西、河北等地都发现了稻作物和陶器,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农业的兴盛引领了社会变革,一切四时、历法、祭祀等都多少盒农业相关——“神农时期,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远古时期多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把某座山看作神山,把某片湖看作圣湖非常平常,这在今日一些偏僻的村落的信仰中依旧很多见。曾有考古发现在悬崖边,有一处石头建筑,易守难攻,推测应该是神农后期的建筑。在建筑的旁边,山的形状就像一只熊,古人很可能把此处山当作氏族祭祀崇拜的一种信仰符号,基于此地发展城邦。为了防止异族掠夺,不得不高筑起城墙,以及环卫的城池,《墨子 七患》中说:“城者所以自守也”。高大的防御性建筑时人类思维进步的标志,《汉书 食货志》记载:“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在炎黄时代,筑城而居并非稀罕事,那么在神农时代末期,城池的出现也已经慢慢变得普遍。“龙山文化”就具有这一时代典型的特征。

魁隗氏、连山氏皆指“人身牛首”,早于最初的炎帝神农氏。魁隗亦即伊耆,所在的大方向即荆楚之地。炎帝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地因其自然特点而得名,族以其地而得氏,因此也有说炎帝神农氏就是连山氏。郑樵的《通志·三皇纪》指出:“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亦曰连山氏,亦曰大庭氏,亦曰魁魄氏。”又用按语的形式增补有关资料说:“神农人身牛首,……,生临魁,嗣神农,曰帝临魁,在位八十年,帝承嗣位六十年,帝明嗣位四十九年,帝直嗣位四十五年,帝厘嗣位四十八年,帝哀嗣位四十三年……

北人南迁,可能始于公元前2800年,迁出地在辽河流域,跟小冰期的出现导致北方更加寒冷有关。轩辕集团的主体是起源于西方黄河源头一带的古老民族,马家窑文化是其根源之一。在上古时期,那里还是水草丰美的湿润气候,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之后,环境恶化,动物资源锐减,植被减少,轩辕氏族不得不开始游牧,顺着黄河往下,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行进着。氏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兼并其他的相邻氏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今日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的史前文化遗址都吻合轩辕集团东进的猜想。

轩辕氏发祥于甘肃天水轩辕谷,估计与炎帝氏族同在秦安大帝湾生活过,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四百年至五千年时迂洪水才南北分流,直到公元前四五一三年在涿鹿釜山会盟之后,轩辕氏族才登帝位。考古学的成果证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已经出现了帝王陵——陵内出土有王冠、容斧(象征王权的玉器)、琮壁(祭天地的重)、人殉等。很多地方的考古发现之间难以解释的相似性和相承性也应该基于部落兼并。部落的图腾众多,天地间一切可成为部落图腾之物都曾经成为过图腾,比“熊”“鱼”“蛇”“鳄”“云”“水”“蜥蜴”“虎”这些图腾文化等等,一些小部落并入大部落之后也会改变自己的图腾,甚至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也会改变自己的图腾,每一个部落绵延的年代久远,所以很难追溯准确哪一个究竟是哪一位部落首领在何时确立的部落图腾,所以我们只能“断章取义”,小心的臆测。

史书中记载"穷桑"也作"空桑",是炎黄时代的都城。《尔雅》中写道"究,穷也"。"穷"通"究",《说文》因之。"究"的造字模式是"穴"加"九",意指定居下来的"九"部落,"九"也是九黎的图腾。山东西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阔叶林木生长茂盛,泰山脚下,地势高,森林众多,大自然造化的钟灵毓秀之地,九黎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因为靠近海洋,渔猎偶有,物产丰富。但是九黎族人亲近自然的特性让他们没有像农耕的牡丹部落一样,而是保有自由奔放的天性。

有熊氏族在考古中记载是多个部落的前身,比如黄帝、炎帝,少典,都曾跟有熊部落牵扯上过一些关系。通婚,氏族联姻也会成为图腾继承或者转变的因素,这些都是不可详细考证的部分了。炎黄氏族图腾非一,这和他们的器用和生产生活方式有关,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或者信仰,慢慢渗透到一些器物中,比如出土的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龙(也有人说是黄帝族裔的“蚕”形),牛角制品、鳄鱼甲片等。

古书中记载,轩辕之丘也叫彭城。"彭"字意思是击鼓发声。传说《山海经》中记载的东海就有一种动物像牛一样,吼声如雷。轩辕氏族的人俘获了这个动物,用它的皮制成鼓,击打鼓面,声音传的很远。轩辕氏很擅长制造各种发生乐器《通典》中记载涿鹿之战中,轩辕氏"令吹角作龙吟"。颇有上古时代的史诗气质。所以在轩辕部落发展壮大,又善于游牧的状态来看,组织能力,整齐划一感,应该是轩辕氏族的特长。

神农时代玉器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我们猜想玉器也作为货币出现过。《史记五帝本纪》载有黄帝的姓名“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艺文类聚》卷八引《帝王世纪》说黄帝的情况更为详细:“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生于寿丘……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号。”传说黄帝氏族有很多世系传承,《国语 晋语四》: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已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我们在场景中提到的已,在古代汉语中也通巳,都是属于龙文化、或者说设文化图腾下的一种名称。出土的一些玉器大多带有穿孔,也就是曾经被穿起当做装饰,或者集成一串当作交易的货币便于携带。

关于交易:神农时代还出现了交易,《周易 系辞(下)》称神农之世”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氏族、部落以及个人之间交换有无之事出现应早,进入农业定居时代之后,这种需要当会大增,此事被说是始于神农,应是有史影的。神农时代还有一项巨大的成就——玉的发现。玉器的制造、使用皆发轫于神农。

关于教育:炎帝部落是我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教民制琴、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可见,炎帝时期,教育已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商子·画策》:“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正是这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神农之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

关于祭祀:神秘的山神祭祀。长子方山一带建有很多山神庙,每年七月十五的上午之前都要先祭祀山神后,才上自家的祖坟祭祀。而且山神庙的山神没传指其谁,只是传下来此神保佑牛羊人。《诗经》有:“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注释为:甫即吕,吕、申都是姜姓国家,均属岳神炎帝之后。《羊头山新记》中也明确指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不知其他地方的山神指谁,但长子这里的山神确指炎帝。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大致认定,至少在仰韶文化晚期,公元前3500年前后,也就是在“梅花与牡丹”概念中万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铜石并用的现象,至少在氏族精锐部队中,铜器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运用。《拾遗记》中记载黄帝曾在昆吾山下炼铜。同黄帝“争为帝”的蚩尤,相传也是铜器的发明者。这是炎、黄两族对华夏民族的重大贡献。《太平御览》卷八三三引《尸子》:“造冶者,蚩尤也。”蚩尤氏族也就是九黎氏族的后人,根据史书中记载九黎族群的个性和特点,“蚩尤以金作兵”实属不假,后来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也是因为兵器的进步,横行天下,诸侯不能伐之,从而引发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争。《管子 地数篇》: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意为剑、铠、矛……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意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兼者诸侯十二。

关于山东的矿产和地质:山东西南断裂带,位于兖州南北一线,东侧山地与西侧平原的交界地带。山东登莱海岸陷落带,指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呈近北东方向,即今燕(山)渤(海)地震活动带的东段。50年代初,地质学家周光也把山东划分出3个地震带,他强调山东地震分布主要呈3个方向:山东东部的呈北北东向,即潍河河谷、沂河河谷的方向泰山北部的呈北东东向,即泰山式断层带的走向;山东西部的呈北北西向,即山东湖群的排列方向。这3个地震带围绕着泰山,颇有规律地排列,当与李四光指出的鲁西系旋转构造有关。1969年渤海大震后,山东的地震工作者经过新的实践活动,到1977年提出了5条地震带:聊城――兰考地震带;郯城――渤海地震带;即墨――威海地震带;临朐――惠民地震带;临沂――济宁地震带。在这些地震带种生活的九黎氏族,应该经常遇到活着听祖先谈论过,那么因为地震而出现的地质活动也应该帮助他们发现一些地质规律。

在山东省探明的金属矿产地中,以金(银)、铁最多,其次是铜矿。金矿234处(含伴生矿10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51处,详查程度的67处,达到详查以上的占50.4%。铁矿204处,其中达到勘探程度的43处,详查程度的32处,详查以上的占36.8%。金属矿产勘查深度绝大多数在-600米以浅,部分金矿及接触交代型铁矿勘查深度超过-1000米。远古时代矿产资源更加丰富,史书中记载很多矿石“盈盈”裸露与山石之中,在地质活动频繁的时期,人类发现并利用矿产应该是经历了很长的实践过程。九黎族在森林中生活,善于发现和观察,眼力比农耕集团的人类要好很多,自然发现的能力要更强,更加敏锐。

远古时代人类通过石器的采集和制作,逐步了解了岩石、矿物的某些性质。在经受地震、火山、洪水的灾害并与之斗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大自然中的地质现象和过程。最初,古代人类利用岩矿的物理性质,如硬度、解理等制造石器。中国的蓝田人、北京人所用石器大都由硬度较大的石英质矿物和岩石制成。旧石器晚期,出现于山顶洞文化时的钻孔石质饰物,表明人类对岩石、矿物的相对硬度有了一定认识。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利用天然宝石类矿物,如玛瑙,叶蜡石等作饰品。陶器的烧制,如仰韶期的彩陶,龙山期的黑陶,说明几千年前人类对粘土的性质又有了一定认识。商、周是中国青铜器鼎盛时期,那时所用的铜矿石主要是自然铜和孔雀石。中国古代用铁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战国时期,中国步入铁器时代。

中国早期地学典籍记载了许多岩石和矿物知识。《山海经》将矿物分为金、玉、石、土4类,并记述了各自的色泽、特征、产地。约于战国成书的《禹贡》记述了多种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管子·地数》篇中的“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论述了金属矿产的共生关系。

关于陶器的刻符:八卦缘于数字的规律,远古陶器上出现了类似数字的刻符,陶文和占卜联系起来,这些陶器应该不仅仅是作为平日里用来做饭的炊具,有相当一部分应该是祭祀所用,属于”礼器”范畴。河南二里沟、陕西姜寨出土的陶器上刻有早期数字。《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说明远古时期(商周)卜用龟甲,筮用蓍草。“卜筮”就是古人用龟甲、蓍草等工具算命(预测吉凶)。陶器时代“卜”和“筮”随着巫术盛行,经常同时运用。远古以蓍草占卦,近年来考古发掘的一系列出土文物表明:远古策筮最初的“卦画”并非用阴(—)阳(—)两种符号构成,而是用简单的自然数目字依照顺序排列构成的;其中不用“二、三、四”而用“一、五(乂×X)、六(∧)、七(+)、八()(><)、九(乆)”等。在我国古代原始迷信中,占吉凶的方法有许多种,共中主要的方法则是“卜”和“筮”两种。占卜法是用龟甲或兽骨,先施钻凿,后用火灼,于是会出现裂纹,即所谓卜兆,巫史们即据兆而推断所问事的吉凶。殷商和周初,盛行用龟甲和牛骨等占卜。占筮法则是运用蓍策,按一定的规则反复多次求数,得出若干个数目字(数符),然后按先后顺序排列成一组数列,即原始卦画,朱熹在《周易本义》前的《筮仪》中,做了详细叙述。后来先人还发展有天象崇拜,比如祭祀月亮、太阳、星辰等。这些观察统一的反应在当时的文化作品中,很难断定,陶器上的刻符是否真的只是八卦,很有可能是一封秘密的情书或者是观察天象得来的文字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大胆推测,昆吾观天象,把星星的轨迹记录在陶器上。

关于弓箭:有考古证明,骨头、石质的箭头、在伏羲氏时代就有了,有箭头必然有弓,所以弓箭在黄帝时代之前就已经有了,并非黄帝时代的首创,黄帝时期对弓箭加以改进,甚至各个氏族有自己使用弓箭的风格,涂毒液,装备火球都是有可能的。

关于宫殿:房屋出现于神农时期,宫殿建筑的出现,是城出现以后的事情。

关于陶器的发明者,有说是昆吾。《吕氏春秋》卷十七《君守》:昆吾做陶。《说文解字》瓦器也,古者昆吾做匋。昆吾使神农氏的子孙,无数考古实证证明,早在昆吾,即夏代诸侯前就有了陶器,我国古代陶器的发明与农业是相伴相生的,这里我们把昆吾想像成神农末期有头脑的年轻人,改良陶器,改良工具和艺术的人,也是炎黄联盟、以致外族通婚的关键人物。

《路史 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述异记》卷上说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首》。蚩尤和神农皆有牛的图腾,神农和蚩尤在远古应属于同一联盟,同一祖源。蚩尤早期部落名可能为“少皞”,文献上经常有一人多名,太皞、少皞、蚩尤的名称不止出现一次,身份地位也有所矛盾、混淆。少皞相传是神农氏,神农氏末代首领榆罔是别号,”罔"字深意为捕鱼,也就是说,榆罔时期可能来到了渔猎时期,不论是因为黄河决堤,还是因为炎帝部落迁徙到了东边,炎帝神农部落和蚩尤最早是一家。据《史记》记载,神农氏是当时的共主,所谓的当时天下大乱,应该是"共主"不得民心,随即四方部落都已经崛起,并想获得一个更得民心的王,于是,轩辕氏以拥戴神农氏为号召,为什么拥戴神农氏族,可能是轩辕氏族不想称王,或者是神农氏族与轩辕氏族通婚之后,成为一条心,拥戴谁都一样。史记中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榆罔便是后面即将登场的人物,而在本集中,他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

史书中记载,轩辕和神农的关系是有一些微妙的,可能恰恰是因为通婚,或者是特殊的友谊,或者是为了天下归心的一些目的,轩辕没有太多的强调自己的统治,而更像是把大一统或者是长久的安定放在了首位。不得不说,这就是黄帝轩辕氏族的部落性格,也将会在故事中体现。

九黎是东方古老的先进民族,是长久以来和自然相伴相生梅花部落,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很不充沛的,水草丰美,事宜耕种的平原是理想的生活居住地,因为离海近,所以动物资源很充足,渔猎、农耕。轩辕部落源自于黄河源头,中原西北的游牧部落,马家窑文化就是他的佐证,然而西伯利亚冷高压逐年增强,原本丰富的植被渐渐减少,轩辕部落不得不沿河迁徙,自西向东,尤北向南。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曾经讲到,泰山一带,即为中华原始民族之祖国。傍河而居是上古先民的必然选择,世界上所有的先民都住在大江大河的边上。黄河自古改道、泛滥无数,而下游的泰山是一个制高点,泰山附近的土地适宜人类生存,自然被古老的先民视为圣山、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