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驯象 丈量 南京 枢纽 城墙

用脚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墙:驯象门处已成繁忙立体的交通枢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11:05: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从小安德门向北,下一个外郭城门叫驯象门,因驯象街而得名。没错,正是字面上的意思,当年的南京有驯象的场所。据载,明洪武中,牧象于沙洲乡,即今沙洲圩(今上新河一带),道经于此处,故而有驯象街之名。驯象街在中华门外长干桥西南,因地处中华门的西面,所以叫西街,因常有从沙洲乡经由驯象门而来的象群走过,故而又叫驯象街。而驯象街所对的外郭城门就相应地被称为驯象门。

至今,驯象门也是外郭城门中唯二的不留一丝痕迹的城门(另一座是前文“用脚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墙:凤台门,消失得不留一丝痕迹”所提及的凤台门),周边已经没有与驯象门有关的地名、路名或其它名称。

不过,根据历史资料和现有的一些线索,大致可以确定驯象门的位置在赛虹桥以南,现在的赛虹桥立交桥一带。

1898年江宁府城图与最新地图对比

上图是1898年江宁府城图与现在最新的地图的对比,虽然建筑和道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其周围的河道、内城城墙、明代建的赛虹桥和拖板桥的位置不会变,虽然旧地图不是测绘所得,但大致方位应该不会差得太大,所以,以它们作为参照,可以看出,驯象门在赛虹桥与拖板桥的连线上的近中点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应天大街高架下靠近赛虹桥立交一带,更准确的或许就在长江装饰城的东南角上。

展开全文

1927美军绘制地图上驯象门位置

如果参考美军于1927年绘制的地图看,驯象门的位置也大体相同。

应天大街上的长江装饰城

当然,根据古代文献中关于驯象门位置的粗略记载,似乎又略有不同。如《南京都察院志》记述为“驯象门在赛虹桥与小安德门之间”、《南枢志》有“驯象门一号伏场赛公桥上府前原约有居民三十余家东南半里至驯象门西北咫尺近秦淮河……”的记载。伏场即为伏兵场(后来抗击倭寇所设),驯象门一号伏场在赛公桥(即今赛虹桥)上,而东南半里为驯象门,据此,似乎驯象门在赛虹桥南偏东方向半里远,应该在赛虹桥立交的下方更为吻合。

不过,我怀疑,《南枢志》中对东西方向也许出现了记述错误,因为,“西北咫尺近秦淮河”显然与实际方位相反,理应为东北咫尺才对,如果这样的话,“东南半里至驯象门”实为“西南半里至驯象门”之误,那么,其驯象门的位置则与上文中所推断的结果基本一致。

不过,不管怎么说,驯象门的大体位置可以确定为赛虹桥立交下或偏西一带。小安德门到驯象门之间,基本被民居小区和其它建筑所覆盖,没有一条完整的路可达,好在西侧不远处就是凤台南路,可以简单地循凤台南路的辅路步行到达赛虹桥立交桥下。

当年外郭城的驯象门和赛虹桥一带,即使在二三十年前变化并不大,只是以那时很热闹的银桥市场为人所熟知,不过,如今已成为纵横交错、上下多层的立体交通枢纽。赛虹桥立交是一座定向型全互通式立交桥,双向八车道,上下共有4层,最高点净高达23米,约有八层楼高。主线及匝道桥共有23座,整体呈菱形在空中十字交叉,任何一个路口都有三条可同时直行、右拐和左拐的通道通往其它三个方向,不会出现彼此交叉。

赛虹桥立交夜景俯拍(取自网络)

站在赛虹桥立交桥的下面往上看,确实让人眼花缭乱,而在上面,每次开车路过的时候也会担惊受怕,因为上面的路线实在是错综复杂,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变道的机会。

赛虹桥立交桥下

赛虹桥立交桥下

拍照的地方也许就是当年驯象门所在位置

与这座现代化的立体交通枢纽工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年建成的明代古桥赛虹桥还在,就在赛虹桥立交向北约300米的不远处,位于长虹路与秦淮河支流南河的交叉点上。

古赛虹桥

赛虹桥上可看到桥边的银桥大市场

赛虹桥为明洪武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拱石桥,曾于清康熙年间重建。

赛虹桥曾名赛工桥或赛公桥。相传明太祖筑南京城时,工部与应天府分段承办。应天府筑城已竣,尚有余资,遂建石桥于此,名曰赛工桥,取赛过工部之意。后地方官吏为避“轻侮上台”之嫌,乃取唐代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之意更名为赛虹桥。

当然,关于赛虹桥还有一个版本。相传,这座桥是由江南巨富沈万三的儿媳妇出资建造。当年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一人捐了大量的建城费用,但却对工期和进度不够上心。他的儿媳妇担心公公误了工期,输了和明太祖所立的“赌约”,为了警戒公公,和公公提出“赌赛”筑桥。于是,她拿出私房钱,日夜施工,不仅工期提前,而且质量也好,赛过公公,所以老百姓都称它为“赛公桥”。

两个传说,孰真孰假,我更倾向于前者。

秦淮河对岸的明内城城墙

赛虹桥东边紧邻南河汇入秦淮河的交汇点上,站在桥上,秦淮河对岸的明京城城墙近在咫尺,正对着城墙由东西变为南北向的拐角,也就是说,驯象门其实和内城城墙已经无限接近,由此联想到,丁字墙上的双桥门与内城城墙也一样,相近处恰好也在城墙由东西变为南北向的拐角上(参看前文:用脚步丈量南京明外郭城墙:丁字墙,外郭城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二者的格局何其相似。

如此看来,从夹岗门到驯象门的这一段外郭城加上丁字墙与内城之间似乎形成了联城的格局,不知这样的防卫布局是否在军事上有其特定的意义呢?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