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坛 | 刘积全:太香村南邦家
太香村南邦家
作者 刘积全
追忆太香村大户 刘氏家族南邦家
时代变迁,华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承道德文化礼仪,兴起唱村歌、诵村誌、建族谱,立家规,有家训、听老一辈讲故事,复古忆旧。
我们太香村紧跟新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开展村誌的编撰工作,我在这里追忆太香村大户人家,南邦家,我是南邦家的后代,我听父辈和老人们讲,也走访了好多年长人,了解知道的人和事,以前自己亲眼所见的的建筑物件和一些老古董等等,整理用文字写出来与大家和同村族人分享,传承道德理念,弘扬时代精神。
太香村南邦家过去的基本概况:我们南邦家,发起于清乾隆年间,尧禾镇一东,门公梁上有名的财东家,是土财东,是靠农业生产,粮食收入发展起来的,有土地沟、平,二百多亩(就是现在的柳树底、老陵豁、上下寨子南洼、厚义村北一条沟)都是我们家的,人口峰值时期80余口,常年雇佣7个长工,我们现在从爷辈排我是第三辈人,现在已发展到第六辈人,一共有多少辈人,无法考究,我们刘氏家族,字辈排到“先”字辈再没有往下排。南邦家庄基座东面西,长15丈、宽20余丈,实际就是几院庄基在一起套着,开两幅大门有门楼,大门两边石狮子相迎,门前有拴马桩,上桥台。大门进去是并排两座门房,门房进去是对面盖的廂房,中间两处院池,再进去是大腰房,腰房檐牙高啄,雕梁秀柱,青砖碧瓦,腰房进去是角房,再进去是一排六孔大砖窑,砖窑宽丈、三,深三、丈,窑面一砖到顶。大门外南旁有3亩多大的一个涝池,涝池南边是烧锅院(做酒房、豆腐、压油、炒货等吃的食物)。再南边是种蔬菜、水果院子;有饲养院,养牛、羊、骡马。骡马能套起两辆大马车,每天有专人用石磨子磨面,生产、生活秩序安排的井井有条,老爷辈堂兄弟八个,爷辈堂兄弟也是八个,我曾经喊过八爷九爸,父辈堂兄弟九个:大伯刘相奇在新窑镇教书(现在的尧禾镇)、二伯刘相德是淳化县的县长、三伯刘相臣是白水县一区的区长、四伯刘友奇、老五刘养义(我父亲) 老六刘正义、老七刘明义、老八刘进昌老九刘俊义。
清末年间老爷辈堂兄弟八个,有两个秀才,一个做官的老四爷是家里的大掌柜,当时家中的粮食超过30万斤,卖完粮食后土匪得知道南邦家有钱,抢劫三次,土匪对四老爷爷进行了拷票,脊背上烧油捻子,逼得跳沟被挂在树叉上,幸免一死,从次开始,大财东家的日子就慢慢走向衰退,到了民国年间听爷爷讲:土匪杨谋子,又一次夜间抢劫,当时本村人与土匪有亲戚关系,给土匪通风报信,后来家里人要对通风报信的人进行追究,报复出手。在这个问题上大伯、二伯、三伯观点不一,弟兄俩在外都是做官的,他们相互论理,一个说孔子说:......一个说孟子说:......从来不高说低嚷,体现了自信尊重,公平论理,妥善解决了此事。
展开全文
三伯每次回家都带护兵(警卫),两长一短(两杆长枪一把盒子炮)有一次大伯在家,淳化县,县衙有紧急公务派人前来接应,到家里找不见人,最后从茅厕找到,他在茅厕出粪(过去用土厕所),县长回家后也要听从家里的掌柜安排,他做事低调,家里人人平等,恭敬文明,尊重家规。南邦家,勤俭持家,体现过去南邦家的道德文化、家规、家教,八十多口人一个锅里吃饭,有序而不乱,开饭时很自觉,腰房下摆七八张桌子,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拿上碗筷排队领饭,馍饭自己拿,吃罢后收起碗筷交到灶房,而且很节俭,不能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体现了自觉、节俭、礼让和包容。
几件小事至今在我们太香村被人们茶余饭后传为佳话,这几件事情体现了一个家族的家教、家规、家风,有了家教、家规、家风才能统领一大家人,才能使这个家族兴旺、富裕,发达长远。
我记忆留下过去好多的生活家具及用品现在已是寥寥无几,我记忆最深是家族过去的老影,也叫轴子(家谱),好几幅好长,挂在腰房中央,下边是个大方桌,摆有好多贡品,还有二十四孝的屏风,屏风高九尺多,宽二尺七八,上边的故事人物全部都是雕刻上的,而且油彩涂过,好多东西在文化革命中,大火焚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烧去了时代的记忆,烧去了多少代人的血汗,烧去了民族道德文化的尊严,可悲可叹。
解放前夕民国时期,南邦家逢年遇自然灾害欠收年,二三月青黄不接时,给本村人和外地讨饭人,在现在汤发豁路口,进行舍粥,济民于危难之时度过春荒;刘麦海父亲,家里人口多,吃不上、穿不暖,没有地亩,给别人扛长工,南邦家掌柜人,给他家几亩土地让其耕种,帮助贫困邻家,走出困镜,平时经常救济帮助村人及左邻右舍,得到了好的口碑,有困难找“南邦家”这就是南邦家,声誉越叫越响亮,越远扬。
1948年后半年,太香村有一支部队行军经过,当时秋后阴雨连绵不断,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泥泞小路行军困难,部队就在我们村暂休,就住在我们村里好多户人家,南邦家住地满满的,部队人多就在地下打地铺,走道上晚上都睡的当兵的,当然吃的供给那是理所当然的,听说他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爷爷安排家里人“让队伍吃饱吃好,休息好,为老百姓打天下”,部队走时送给两批马和一些粮食,同时村上其他户,也有几匹骡马也送给了部队,爷爷回忆起来当时部队说话语音根本听不懂,记得有几个当兵的害红眼病,眼睛痛的大喊不停,家里人用土办法给治疗,带走粮食、马匹还留有票据,时间久了也找不到了,部队走后才知道是彭德怀的部队;我的六大,刘正义中共党员,当年的雁门支队游击队员,参加过解放尧禾粮站战役;这也是我们村以及南邦家人为解放事业做的贡献吧!
1949年后,合作化时期,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土改革命时期,我们南邦家现在只留下来六孔大砖窑,大型农具,土地全部入社。
1958年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吃大锅饭,全队人就在南邦家大房下,开大灶吃饭,开大会、识字学习上夜校,生产队的重要决策都在这里举行,时代产物地主、富农的名号也冠以给我们过。
1966年文化革命时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四旧立四新,南邦家就产生了地主、富农,也有贫下中农,有抄家扫地出门的,也有革命的,成分两级分化,开会批斗,人与人斗,有一些老物件被砸、被烧不存在了,红卫兵没收,拿走了,给我们留下了悲伤的回忆。
1969年后,大干社会主义时期,我的堂哥刘文生担任二队队长,带领社员起早贪黑大干社会主义,当时口号是:“与天斗与地斗、日战太阳夜战星、东方不亮不收工,大干了还要大干,”但还是人们吃不饱肚子,力没有少出,苦没有少下,收益不大。这也是当时社会条件和生产制体系的决定,大干社会主义时期,总结了经验,奠定了改革开放。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全国三年来风调雨顺,人民群众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搞活,人才流动开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南邦家人数在二队占一半,大部人走向社会、创业发展,刘英才担任过白水县土地局书记、其妻张秋英担任国有资产局局长(现已退休),其他人担任过大队民兵连长、青年团书记、生产队队长、会计、出纳、记工员等生产队工作职务。
2016年至今(2023年)刘文智担任太香村,村主任、党支部书记,七、八年来,带领村干部、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抗灾、抗疫情保健康,日夜操劳,奔忙不休,争取项目,改变环境,是村民增加经济收入,要大家都富起来,使太香村发生着一步一步的变化,刘文智他带村两委班子,带动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完善村中道路硬化,安装村上点亮工程、整理村容环境发展园林村庄、落实厕所革命、跑项目要资金、为苹果产业发展村里建设气调库;在2022年后半年,百年未遇的连阴雨,群众受灾极大,争取是受灾群众拿到政府补助金;安置受灾村民妥善度过难关。三年来抗疫情工作中、村党员干部、志愿者日夜守村设卡、贯彻落实上级抗击疫情指示,保一方平安;解决村里近年来供电、电压低的问题,供电增容更换变压器。调整村民种粮、种苹果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引进优良品种是村民多增加经济收入;和谐发展,是村民和睦共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带领群众奔小康、建设美丽化乡村,发展现代化乡村,太香村变的更香。
刘建成承包大队,村民供水站十几年来,为村民服务,也付出了辛勤的苦劳。在家族人中年龄最大的活到99岁,现在我的堂哥刘文生87岁,百善孝为先,高龄老人一方面肯定与儿孙、子女的孝道分不开的,也要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好的心态,向往好的生活,愿天下高龄老人健康长寿。
2023年村里开展撰写村誌,我搜集、走访整理后,刘氏家族南邦家现已人口130口、23户、在农村46人,在外工作、打工自谋职业90多人,其中党员7人,退休6人,科级5人,高级工程师一人,乡镇书记一人,参过军4人。我们南邦家从过去到现在也是一个大家族,在太香村占人口一定的比例,为了弘扬道德文化的发展,追远祖德,秉承先祖传统,通过了解到了红色的事,红色的人、红色的南邦家、红色的回忆,同族们:我们承记南邦家发家、富裕强大的经略必须需要有:勤劳苦干、道德规范、礼仪当先、与邻为善、以孝为先的致富经路,我们一辈一辈的后代,要有家族的骨气、气节,持好家、培育好下一代,为社会、家庭做出贡献,过好幸福安康的生活。
简介:刘积全,生于1961年,渭南白水人,煤矿退休工人,爱好文学诗词,现居住徐州。《渭南文坛》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