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 一语 刀斧手 鸿门宴 刘邦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2 23:11:03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鸿门宴,在现代汉语里特指不怀好意的宴会。“史圣”司马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对刘邦、项羽和范增等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着生动精彩的描述。

此事发端于公元前206年,武安侯刘邦奉楚怀王熊心懿旨西进灭秦,而鲁公项羽在上将军宋义的节制下北上救赵。封定完毕后,熊心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很明显,楚怀王此举就是要激化刘邦与项羽两大集团的矛盾,最好是刘项斗得个你死我活,以便火中取栗夺回军政大权复兴大楚。

傀儡摆设的楚怀王熊心,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但大军开拔后不久,宋义畏敌不前,项羽劝谏不成矫诏砍掉了上将军宋义的脑袋,义帝痛失心腹只能打掉牙齿咽下肚。

楚军丧失主帅,项羽自封上将军并统帅楚军与诸侯联军合计十五万人,然后渡过黄河砸掉舟楫背水一战,大破王离军团四十万。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而此时的刘邦已攻破武关、拿下咸阳,秦王子婴已出城投降,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关中大定。项羽得知刘邦覆亡秦朝,着人禀报义帝熊心,借此希望熊心改变“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誓言,但熊心没有买项羽的账,依旧如约而行。

心情极度不爽的项羽进入秦地后,见刘邦紧闭函谷关乃破关入秦,并扬言要把刘邦赶回泗水做老光棍儿,刘邦察觉形势不妙任命张良为“统战部部长”并加紧“统战”项羽身边的积极“卖主”分子,然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刘邦来到鸿门觐见项羽,并一再深刻检讨作风问题,早已卖身投靠刘邦集团的项伯也趁机在项羽耳朵边吹风,项羽心头的郁结得以解开。

心情大好的项羽在鸿门大摆宴席开了个派对,史学家给这次的酒肉聚餐取了个流芳千古的名字----“鸿门宴”。

之所以叫鸿门宴,是因为宴会开始前,亚父范增多次劝说项羽要把握时机趁机阴了刘邦的小命儿,其实,对于项羽来说,他并不真心想要刘邦的命,只要刘邦慑服于我,畏惧我的威严了,刘邦只是一条翻不起浪的小虫。

项羽表面答应了亚父范增的提议,但真到了鸿门宴胡吃海喝、酒至半酣的快活时,项羽依然没有任何意思表示,更没有拿出黑社会大佬让心怀叵测的跟班跪地磕几个响头的架势。

展开全文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此时,坐在旁席的范增干着急地连续举起了三次玉珏示意项羽抄家伙动手干掉刘邦,项羽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范增无奈,只好找来项庄佯装舞剑趁机下手一剑封喉要了刘邦的小命儿,项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也掺和了进来与项庄对舞,项庄手中的宝剑寒光几次闪现在了刘邦的眼前,刘邦顿觉大事不妙,于是借机如厕逃走了。

刘邦逃走了,鸿门宴落得一地鸡毛,范增更是气得浑身颤抖拔尖击碎了玉斗疾呼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是《史记》对鸿门宴的大致描述,作为项羽亚父的范增,很早就看出了刘邦的勃勃野心,当他发现问题后有没有及时跟项羽汇报呢?

他汇报了,在项羽攻破武关怒气冲冲时,他不失时机地向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一个向来贪财好色的人,拿下了大秦首都咸阳却对阿房宫内的美女、财宝不动心,要么这个人傻,要么这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项羽也察觉出了刘邦的异志,决定要给这小子好好上上课,但很快,在项伯等人的斡旋下,项羽放弃了这种想法,加上刘邦主动前来赔礼道歉,伸手不打笑脸人,项羽的确也不好下手。

作为主事谋略的亚父范增,面对这种情况他又做了什么呢?

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举起手里的玉珏亮明先前与项羽约定的动手暗号,第二件事情便是找来项庄借舞剑之名刺杀刘邦。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然而,这两个安排都没能奏效,刘邦还是安然无恙地跟项羽吹牛皮、拉家常。

那么,问题就来了,项羽既然尊称范增为亚父,那作为拥有父子之名的范增,他在鸿门宴中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吗?要知道“亚父”一词与“仲父”是相同含义的。在先秦时代获此尊号的只有管仲之于齐桓公、吕不韦之于秦始皇,而管仲、吕不韦的权势足以采取扭转乾坤,难道范增不能吗?最起码范增可以事先做个应急预案埋伏好一批刀斧手藏匿于帐外,然后掷杯为号,刀斧手齐入帐中手起刀落砍了刘邦,届时,万事皆休矣!

其实,范增没有做应急突发预案,事先没有埋伏刀斧手取刘邦性命,不是范增不能,而是他不敢。

项羽是什么人?陈平在弃楚投汉时曾这样评价项羽:“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从陈平的这席话中我们得知项羽这个人家族观念非常浓厚,项家族人在项羽心中是核心地位,即便是尊称亚父的范增都无法企及,可见范增虽有亚父之名,而无亲族之实。

范增初次拜见项梁时,恰巧陈胜吴广起义新败,面对抗秦运动的低落,范增对项梁精辟分析道:“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在范增看来陈胜吴广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只打出了“张楚”的旗号,却没有拥立楚王的后人,反而还自立为王,项梁认为范增一语中的,于是找来楚王的后人熊心立为楚怀王以召集楚地豪杰共襄灭秦大业。

项梁如法炮制后不久,项家军实力倍增,从此迈上了诛灭暴秦的快车道,范增一招“借尸还魂”的布局劳苦功高。然而,楚怀王熊心登基后,处处想夺回军政大权,并因此同项羽产生了分歧,此后,熊心更是命刘邦西进入秦、项羽北上救赵,再定下“先入关中者王之”的誓言。可以说楚怀王熊心坐山观虎斗的争权夺利之心昭然若揭。

处处掣肘、憋屈窝火的项羽自然怀疑起了范增的真实用意,特别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威名赫赫、震烁华夏,而此时的楚怀王熊心确实多余的摆设。孤高自傲的项羽相信凭借一己之力扫荡天下毫无压力,为何还要打着楚怀王熊心的名号行事?项羽勇猛过人,但他却不是白痴,他认为找个累赘跟自己夺权,倒不如甩掉包袱自己单干,于是灭秦不久,项羽杀掉了义帝熊心,但同时在项羽的心里泛起了这样的疑问:亚父扶植熊心真的是替我考虑吗?

心里有了疙瘩,父子间便开始有了罅隙。这种积滞在项羽心里的疑惑始终挥之不去,虽然项羽同范增此时表面仍以父子相称,但显然二人的关系早已变了味。

正如范增所预料的那般,西楚霸王项羽大封诸侯不久,由于分封不公,诸侯先后反叛,项羽忙于四处救火,刘邦趁机杀出汉中与项羽大战于荥阳。项羽在范增的筹划下将刘邦死死困在了荥阳。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刘邦打不过只得派出汉使求和,内奸项伯也抓住时机在项羽耳边吹风,项羽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打算放刘邦一马。范增苦劝,项羽却说:“亚父此言差矣!今天下纷乱,人心思定,汉王若真有心言和,寡人又何必苦苦相逼?不如暂许其和,以观后事!”,项羽这话气得范增连拍桌子大吼:“天予不取,必受其咎,今日若养虎为患,君王后必悔之!”。

范增苦谏失败,项羽停止了对刘邦的进攻,本可有机会一举灭掉刘邦的项羽不久为自己彻底敲响了丧钟。

在项羽、刘邦两大集团暂时免战荥阳时,汉使来到楚营请求项羽派出代表至汉军商谈停战事宜,楚军使者来到汉军大营后,陈平故意将楚军使臣视作范增使臣,先是以饕餮盛宴款待,继而发现不是范增使臣又换上了粗茶淡饭招待。

楚使受辱回到楚营跟项羽打起了范增的小报告,至此范增彻底失去了项羽的信任,悲愤不已的范增仰天长叹:“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说罢便离开了楚营,不久暴毙于回乡途中。

苏东坡在其经典著作《范增论》中这样写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从苏东坡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断定,项羽同范增表面上情同父子,但实则有父子之名而无真情之实。特别是在项羽攻破武关派出使者探听楚怀王熊心的口气,熊心回复了“如约”二字,项羽对义帝熊心的恨可以说此时已经转嫁到范增的头上来了,毕竟义帝是范增提出所立。

鸿门宴,范增为什么不埋伏刀斧手砍了刘邦?苏东坡一语道出玄机!

而范增正是在二人长期存在罅隙的情况下,一路倾力辅佐项羽,但范增也明白了此时形势,因此面对刘邦亲赴鸿门宴,他没有采取埋伏刀斧手先斩后奏的越格举措,而是任由项羽纵虎归山。因为,此时他已经丧失了项羽的充分信任,二人罅隙已经逐渐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倘若范增擅自行动下场或许更为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