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种的大球盖菇,就是不出菇,有没有专家帮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作为一位返乡跨界创业的“新农人”,小王遇到种植问题常常发视频求助网友,没想到最近一次自己的求助,却引来农科院专家实地指导,“那一刻觉得救星来了”。
95后的小王是湖北宜昌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在山东入伍,去年9月份退伍后,回到老家种植大球盖菇。农业对其而言,完全是陌生领域,所以在这期间,遇到种植问题,小王经常在社交平台发视频求助网友,如“保温膜应该怎么卷更高效”,时常有热心网友回复,网友调侃其“打听式创业”。
这两天,小王又发现了新问题,他种的大球盖菇产量极低,于是他又发视频求助专家支招:“为什么我种的大球盖菇,就是不出菇,有没有专家帮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视频发出后,上千个网友留言,“再等我两年,我就是学这个的”“感觉太湿了,要降低湿度”“‘打听式创业’小王,一边问一边干”……
众多网友的“支招”和调侃中,有一条评论引起了小王的注意:“留个号码,我让农科院过去看下。”虽然没抱太大希望,小王还是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没承想,一天后,农科院的专家真的打来了电话,跟小王约定好第二天在他的大球盖菇大棚见面。
不久宜昌市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世玲来到大棚,仔细查看了大球盖菇的种植环境。“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捂了膜,导致湿度太大了,现在把保温膜揭开,再从菌床上打孔,让氧气进来,水分排出去一些,这样还是可以出菇的。”听到刘所长一针见血的指导,小王随即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改进。
展开全文
“自己刚开始种植,还处在摸索阶段。”“我也没想到我发的视频真的能得到农科院专家的回应,当时也挺兴奋,觉得‘救星’来了。她指出了我种植方面的问题,收获很大。”
刘世玲实地指导的视频被小王发到网上后,引来网友怒赞。“好接地气的专家”“实干专家”“这才是真专家”。
刘世玲表示,“是我朋友看到了这个小伙的视频之后告诉了我,我觉得他可能刚接触也不太懂,就去指导了一下,现阶段他还没有完全掌握种植技术,只能从菌丝的生长环境进行调整。”刘世玲说,“这一批菇到了尾声,不好大调整。等他种植下一批的时候,会再去现场,从选菌种、技术等方面指导一下。”对于网友称赞的“接地气”,刘世玲表示,这种实地指导的方式,基本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