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不成林,双木是林,三木是森林。
人生在世,一出生就有亲戚,长大的路上会结交那么几个朋友,还会遇到同学同事等。
哪有人真的会一直独来独往?总得学会群处。
人到中年的时候,多个熟人多条路,因而就有了请客吃饭的习惯。
一群人,推杯换盏,热闹之时就增加了人脉资源,就能促成合作。
想法很好,但是现实不太好,总是给我们狠狠的教训。
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请几个人吃饭可以,但是不要请一大群人吃饭,原因很简单。
01
人多了,社交内耗就来了。
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里,有一次扎心的聚餐。
在剧团里混的张卫国,骑着自行车去参加老熟人聚会,一进酒店的门,就被保安拦住了。要不是开豪车的师兄及时出面,他都不知怎么办才好。
到了饭局,有人问:“卫国,你是做啥工作的?”
张卫国碍于面子,说:“在单位搞后勤。”
旁边有人马上反驳:“修道具,就说修道具。”
入座的时候,有钱有势的林宏年坐主位,其他人都抢着坐他旁边。
有这样一段话:“人最孤独的时候,不是独自走路,而是走在人群里,却感觉到一丝丝寒意。”
你以为人多势众,若是有了内耗,还不如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大。周围人,都会拉着你,让你浑身使不上劲。
展开全文
请一大群人吃饭,就体现了“乌合之众”,而不是汇聚人脉资源。
要看清以下几点。
一是朋友的朋友,不等于“朋友”,你在不同地方结交的人,不要混为一谈,大家不熟,也不玩不到一块。
二是人越多,三观越乱,就像几十个层次的人在互相抬杠一样。
三是有人会攀高踩低,你也无法照顾到所有人。
当有权有势的人在饭局上得到了虚荣心的满足之后,碌碌无为的人就被冷落了,从而记住了这顿饭带来的“仇恨”。
你作为东道主,花钱请客,结果得罪了人,消耗了关系,这是可悲的结局。
02
酒多了,场面就把握不住了。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可是你有多大的酒量呢?陪客喝酒,一圈下来,你还能保持清醒吗?若是你不能“敬酒一圈”,又采用什么方法来满足大家的期待呢?
若是结婚喜宴,有几十桌人,你“稍微喝一点”,表示尊重,大家会理解你。但是你请三四桌亲戚朋友,聚一聚,你不喝一杯,这是不会得到理解的。
更可怕的是,人多了,总有人会“来事”。
你无法控制局面,导致有人喝醉,有人醉酒开车,那就变成了“惹麻烦”了。
说一次我的真实经历。
在省城,我遇到了做生意的老朋友老张。
两个人约定,小聚一次。没想到,老张喊来了十几个一起混的朋友。
有人借助酒精的作用,拿来了大酒杯。很快,饭局上有三人喝醉了。
喝醉了就休息,事情也好办,可是有人不愿意,非得安排大家去唱歌。
夜里十一点,朋友老李的妻子,气势汹汹地跑到歌舞厅,拉着老李就走,回头说了一句:“他要是有三长两短,你们没完。”
局面顿时就冷下来了,酒也醒了一半。
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宴会上倘没有主人的殷勤招待,那就不是在请酒,而是在卖酒;这倒不如待在自己家里吃饭来得舒服呢。”
喝酒是客套,但是喝不了是现实。左右为难之间,我们还不如少请一些人,慢慢喝酒,甚至尊重大家的习惯,以茶代酒。
局面的可控制,是每个请客吃饭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要等恶果出现了,才懊恼不已。
03
学会交“私情”,是中年人应有的智慧。
很喜欢一句话:“人就像个陀螺,擦肩而过的人越多,转得越洒脱。只怕之后,无法控制旋转的惯性,遇见了谁,又是习惯性的错过。”
在微信群里,很多人保持了安静,若是有什么事情,就马上和某个人私聊。
你的亲戚朋友很多,但是你遇到什么事情,就精准地寻找某种关系,事情办理得更加稳妥。你要是群发消息,反而没有人搭理你,若是提建议的人很多,事情就乱套了。
“竹林七贤”中,有几个人喜欢喝酒,因此他们常常组织饭局。
嵇康被害之后,儿子跟着山涛一起过日子。山涛对嵇康的儿子,视如己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七个人的圈子,真的不大,但是感情很真挚,彼此也照顾得过来。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50定律”告诉我们,能够长期交往的人,也就一百多个,若是彼此帮助的人,也就二十个吧。人越多,你越记不住。
人到中年,孝顺几个长辈,有三五知己,就着实很幸运了。不要把太多的人,请到饭局,参与你的人生。
04
学会选择性社交,真的很重要。
自己做东,要想一想吃饭的理由,把相关的人请过来;无关的人,就别来了。若是人品好、不肯帮忙的人,关系再熟,都要舍去。
别人做东,你要问一问是什么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必要参与。适当拒绝,也不是不行。千万不要随喊随到。
很多人失去了快乐,不是吃不好喝不好,而是吃出了烦恼,喝出了痛苦。
真正的缘分,是一边遇见一边再见。
圈子小一些,人心近一些,饭菜香一些。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