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息陬社区,小区内高楼林立、环境整洁、设施完备,在活动广场上,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孩子们嬉闹玩耍,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息陬社区又叫春秋嘉苑小区,共有74栋楼房,是一个住着2430户的万人大型社区,居民来自东息陬、西息陬、南息陬、北息陬、郭庄五个自然村。
过去,村子人多地少,经营模式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老百姓颇有怨言。从“落后村”到如今的集体经济强村,息陬村是如何实现华丽逆袭的?
以西息陬村为例,为解决发展困境,曾任西息陬村党支部书记的裴凤华提出将土地“化零为整”,集中土地资源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经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老百姓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裴凤华拿出众多合同、账目,展示着近几年的“成绩单”,“我们村近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100万元左右。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项,第一项是购买九巨龙托管门头24间,购买市场门头7间,整体租赁收入超过40万元;第二项是凤华种植合作社,每年收益有10万元;还有一项是土地租赁,收入超过50万元,这样每年我们村的收入能突破100万元。”
“我们村每人每年都有520块钱的分红,每个月1号,60岁以上的老人能免费领5斤鸡蛋,而且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都有几百块钱的福利,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可领取1000元左右的生活保障金。比起以前,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西息陬村村民杨洪芝说。
自成立息陬社区后,裴凤华从西息陬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息陬村党委书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千方百计实现集体增收,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走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凤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棚内的工人正在对作物生长进行管护。“在我身后的大棚里,种的是苹果树,还套种了蒜苗、韭菜等蔬菜,其余的棚内也种植了其他瓜果蔬菜,有葡萄、洋葱、大葱、西红柿、西瓜等。为节约资源,我们采用的是立体农业种植模式。”大棚管理负责人王玉金说。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现建有单体大棚28个,大棚总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共计投资约400余万元,每年合作社收益在10万元左右。除了集体分红外,还会依政策发放给贫困户,既增加了困难家庭的收入,又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凤华种植合作社以现代化、企业化的科学管理手段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上了共同致富路。
“我今年79岁了,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真的特别知足。工作挺轻松的,中午还管饭,也会时不时发一些福利,一个月也能挣个七八百块钱,够我花了。”刚刚领完中午饭的大棚员工孔凡银说。
近年来,息陬村村集体的“蛋糕”越做越大,共流转本村及附近村落土地500亩,带领村民以0.4亩承包地为1股入社,按照标准以最终获益资金的形式进行分红,解决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传统承包制的矛盾。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405人,解决了老弱病残、贫困户等80余人就业问题。
裴凤华对于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今年打算继续投资扩建2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另外,社区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建设文化长廊二期、标准化诊所、幸福食堂,新上一台净水机和热水器,方便群众。息陬社区第三期也在加紧施工建设中,争取让老百姓尽早住上新房子。”(秦亚清 牛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