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浮宫 蒙娜丽莎 国宝级 版画 法国

不用出国就能遇见《蒙娜丽莎》 108幅国宝级版画犹如置身于法国卢浮宫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1 18:39:04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伴着2023年北京的第一场雪,我跟随“搜狐号探展团”在北京798艺术中心遇见了一个非常好的展《雕撰的辉煌——法国卢浮宫版画工坊收藏展》,上百幅展品铜雕版全部来自于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法国国宝级铜雕版,还有由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工坊1:1还原的“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和《断臂维纳斯》,不用出国,就仿佛畅游在了法国卢浮宫内,十分过瘾。

此次展览是以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肖像画之一——《路易十四肖像》为起点的,通过“国王的荣耀”、“匠心的传承”、“后蚀刻时代”、“持续的叙事”和“东西方版画的对比”五大主题单元,展示了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工坊的收藏成就及一系列故事,也再现了卢浮宫博物馆艺术珍宝的辉煌。

这幅由17-18世纪法国宫廷画家亚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绘制的路易十四绝对会让每一位观看者过目不忘,画中路易十四身着华丽的礼服大衣,头顶高耸浓密的卷曲长发,腰间佩戴宝剑,手持权杖,腿上穿着白色丝袜,脚踩红白高跟鞋,无比抢眼。

展开全文

当了72年法王的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最长久的国王,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开疆扩土,从而形成了今天法国的版图,在他执政期间,法国雄霸西欧,所以路易十四以古罗马天神中代表太阳的阿波罗自诩为“太阳王”,因为太阳象征至高无上,无所不能。

路易在一个戏剧狂热的年代长大,他喜欢跳舞,并成为了一个技艺精湛的舞者,他不介意在王公贵族面前表演,他喜欢成为所有人的焦点。路易十四拥有金色的头发、俊美的面容,可惜是个矮子,所以要求完美的他发明了高跟鞋,还戴上了假发显得更高,因此高跟鞋和假发最早其实都是欧洲贵族的男人穿戴的,还有长筒袜也是当时身份的象征。

爱跳舞的“太阳王”自然也痴迷艺术,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他在位时资助培养出的,卢浮宫的油画馆藏也是在那个时期从最初的一百多幅攀升到了三千多幅,路易十四确实为卢浮宫今天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奠定了基础。

这幅《路易十四肖像》版画的铜雕版是阿梅德·费利克斯·巴塞雷米·盖尔在19世纪所制,画中虽然只是黑白两色,却同样体现出了那雍容华贵的服饰和人物的皇家气质。

所谓版画就是作者用刀或化学药品等在石、木、铜等不同材料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欧洲的铜版画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活跃于当时的意大利和德意志,以铜作为主要板材而得名。其雕版用刻刀在铜板上镌刻而成,曾经这种技法大多用作于金属器皿或金银饰品之上,著名画家丢勒从小跟随父亲学习这种金属雕刻技艺,在此之后才开始创作大量铜版画,并闻名遐迩。但当时铜版蚀刻技术并不完善,直到16、17世纪才开始完善并被广泛使用。

这是18-19世纪根据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基督的激情》制作的雕刻铜版,画面栩栩如生,雕刻技艺十分精湛。

这幅版画是西蒙-弗朗索瓦·拉文特所制的《战争厅》,原画位于法国的凡尔赛宫殿中,咱们前面说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便是凡尔赛宫的建造者。1661年,23岁的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要在乡下小镇凡尔赛建造一座全新的宫殿。大臣们对此惊讶不已,因为自卢浮宫成为王宫以来,历届帝王都住在这里,而路易选择的新址距它有20公里,且是一片蚊虫滋生的沼泽地。

年轻的路易如此固执,除了任性,当然有他自己的打算。路易十四在幼年继位时就经历了暴乱,两次出逃巴黎,所以有着极度不安全感的他在亲政后决定要建立一个完全的君主集权制,这第一步就是要削弱贵族的力量,路易的策略之一就是营造奢靡的氛围。他建造凡尔赛宫不光是为了自己住,更要把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统统集中到这里,和自己一同居住,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所有事情的动向,路易十四一天工作八小时以上,事必躬亲。

除了努力工作,他也努力娱乐,每天都举办豪华的舞会、盛宴和庆祝活动,路易十四要让贵族们都沉溺于酒色和相互攀比博取自己的宠幸,而没时间打理地方上的问题,使他们渐渐丧失自己的权力。

凡尔赛宫内战争厅的装饰是由建筑师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tart)和画家勒布伦(Charles Le Brun)完成的,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

有战争厅,自然也有和平厅。和平厅穹顶描绘的是法国给欧洲带来和平的丰功伟绩。画中法兰西的拟人化形象,正中是和平神,乘着斑鸠拉的车穿越太空,头上是永不灭的荣耀光环。

这幅《中国植物(海棠)》是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传教士所作,1666年路易十四在首相让-巴蒂斯特·科尔贝的建议下成立皇家科学院,科学院发起了由国王御用雕刻师来绘制插图的项目,这幅便是当时《植物史》研究项目中的版画插图。

17世纪虽是法国的黄金时代,但在整个欧洲,也正掀起着一股异乎寻常的“中国热”,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强大而繁荣的康熙盛世,路易十四对中国文明也十分着迷。康熙和路易十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幼年登基、镇压叛乱,都是带领着国家从动荡走向强盛、成绩斐然,也都是本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中国以往的皇帝不同,勤勉又好学的康熙对西方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委托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给欧洲各国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们派遣传教士来华,欧洲各国虽然都很高兴,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只有法国的路易十四能做到。

路易十四给康熙准备了欧洲当时最好的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等作为礼物,于1685年3月3日让传教士带着30个大大小小的箱子启程了,经过近三年的时间,五位来自西方的使节终于漂洋过海抵达了北京。康熙很喜欢这些礼物,他还让两位传教士留在宫中教自己数学、科学,并让他们学习了满语,他们还为康熙讲授了天文现象和人体解剖学,并用了十年时间与中国官员一起绘制了历史上第一份用经纬度绘出的中国地图——《皇舆全图》。

作为回赠路易十四的礼物,康熙挑选了珍贵的汉文书籍和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让传教士白晋带回法国,并让他召集更多的传教士来华。白晋还写了《中国现状》和《康熙皇帝》两本书,将康熙描绘为东方的“太阳王”,以此博得路易十四对康熙的好感。路易十四自然十分高兴,他慷慨地答应了这一请求,并给白晋一万法郎为康熙准备礼物。两位皇帝素昧平生,却用他们自己对异域文明的兴趣第一次打开了中法两国交流的大门,直到今天,很多欧洲奢侈品的设计中也会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特别是每年的新春版。

不过除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康熙并不允许传教士向他传教,也限制他们在朝廷之外有什么特别的发挥,朝廷里的西方传教士逐渐沦落为宫廷画师,所以如果不仔细看,真的很难发现上面这些植物和文字出自外国人之手。

东西方文化体系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季羡林先生曾总结:“有史以来人类逐步形成了四个大的文化圈,即古希腊、罗马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古希伯来到伊斯兰国家的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中国文化圈。第一个文化圈构成了西方文化体系,第二、三、四个文化圈构成了东方大文化体系。”

东西方文化体系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系统,中国的传统哲学理念是以“整体思维”作为认识事物的原则,并以此形成了中国的“方法论”,而西方哲学理念是以“数”的绝对性及“实证”思想作为认识事物的原则,并以此形成了西方的“方法论”。

所以当时西方的很多艺术家会为了更好的绘画、雕塑而研究人体解刨并画出来,最为大家熟知的作品是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而有些画家、雕刻家不光是艺术家,还是解剖学家、显微镜专家,比如17世纪西班牙的克里斯托莫·马丁内斯,上图就是他作的《骨架表现的人体的比例图》。克里斯托莫的《解剖学图集》更是闻名当时的欧洲,他的作品被认为是17世纪末西班牙王国科学革命的开端,他的作品对胚胎学及显微镜使用都作出了贡献,他首次准确地在雕刻中显示出了松质骨。

编辑

这幅《春》是欧洲艺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由意大利著名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应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委托所作,取材于文艺复兴诗人安杰洛·波利齐亚诺关于春日爱恋的一首诗:一个早春的清晨,在优美雅静的果林里,端庄妩媚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位居中央,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为春之降临举行盛大的典礼。

版画依旧充满了春的生机,画的中央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她轻举右手的一侧是代表着“美丽”、“贞淑”和“欢悦”的美惠三女神,正在牵手起舞,维纳斯头顶上方的小爱神丘比特正瞄准那位“贞淑”少女,企图用他的金箭将她引入爱河,注意看丘比特是蒙着双眼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爱情是盲目的”。三女神的另一侧是宙斯的儿子、众神之使墨丘利,他穿着带翅膀的鞋子,手持蛇杖,翘首仰望。

画面最右侧那个漂浮在半空中、鼓嘴吹气的怪异男子是西风之神,他爱慕着仙女克罗丽丝,于是拼命追逐她,要拥抱她,而口含鲜花的克罗丽丝则在奋力地逃脱,就在克罗丽丝被俘获的一瞬间,她一跃而变为了花神芙罗拉,也就是画面中克罗丽丝前面那位头戴花冠、身着华丽的女子。此时的芙罗拉已是西风之神的妻子,她没有了少女时的惊慌,正准备将鲜花散向大地,这种重叠了时间和空间的手法极具浪漫主义的魔幻色彩。

说到文艺复兴的作品,自然不能不提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全名其实很长:《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达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画中年轻的女子就是佛罗伦萨的布商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被达·芬奇戏称为“乔孔达”,意为“幸福”。蒙娜丽莎用她那传奇的微笑看着观众,她身后有一片秀美的自然风景,向远方延伸而去。达·芬奇运用了一个高超绘画技法“晕涂法”,将薄薄的颜料一层层叠加起来,营造出柔化朦胧的轮廓,打造出唯美迷人的效果。

这幅画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时收藏到卢浮宫的,弗朗索瓦一世很喜欢当时的意大利画派,他聘重金邀请达·芬奇来法国当宫廷画家并安度晚年,达·芬奇带着《蒙娜丽莎》来到了法国,在那里他与国王心心相惜,所以《蒙娜丽莎》最终也属于了弗朗索瓦一世。

和卢浮宫内一样,蒙娜丽莎的面前总是人山人海。不过《蒙娜丽莎》在弗朗索瓦一世收藏时还不出名,直到1911年被盗,当时偷盗者没用吹灰之力就将它带到了意大利。卢浮宫高价悬赏,才使得这幅画不断出现在大众眼前,直到两年后,它被出售的信息才使窃贼和画在佛罗伦萨被发现,窃贼在为自己辩护时说,他是为了让意大利人的作品回到意大利,这确实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很大共鸣,因为很多人认为这幅画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横扫欧洲时抢走的,可惜它是达芬奇与弗朗索瓦一世的你情我愿,所以《蒙娜丽莎》终于还是回到了卢浮宫的原位上,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她不仅在卢浮宫中有了比古希腊女神还重要的地位,更在全世界打响了知名度。

《蒙娜丽莎》的另一次意外是1956年的最后一天,一名男子向她投了一块石头,打碎了玻璃,画面轻微受损,后来做了修补。但从此后,她就被双层防弹玻璃保护了,里面的温度和湿度是恒定的,旁边还有警卫守护,而且你根本不能靠近到防弹玻璃前,所以这次可以在版画前好好欣赏她真是个不错的机会,《蒙娜丽莎》版画的铜雕版由活跃于19世纪末的法国雕刻大师安托瓦·佛朗索瓦·德扎罗瓦所作。

法国最有名的皇帝除了前面看到的路易十四,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当然也是西方艺术作品中不能少的。这幅巨作《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奉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的,画中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重要时刻。不过就像史书经常被改写一样,这幅画记录的也不完全真实。

当时的加冕仪式上,心急的拿破仑其实是一把抢过了教皇手里的皇冠,自己戴到了头上,为了保护君主的形象,大卫只好用拿破仑为皇后约瑟芬加冕作画面主题,不过从他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表情上可以看出很无奈。当然拿破仑和约瑟芬都在这位御用画师的笔下年轻了很多,拿破仑也更高更瘦了。而拿破仑的母亲当时因和儿子欧气并没有出席典礼,画中她却出现在了宝座上。

大卫的这幅巨画中一共描绘了191个参加加冕礼的人,包括了他自己,坐在二楼拿破仑母亲的包厢里。这幅事件记录的画作就好像如今的现场照片,画中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姿态、表情和服饰,而且衣物的质感、明暗的光影都比照片还栩栩如生,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版画的雕版是19世纪的埃米尔·苏尔皮斯所作,雕工也是相当了得。

拿破仑1798年发起埃及战争时,还带领了一支由160多名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随军团,该随军团被称为“研究埃及科学和艺术的法国考察团”,他们对埃及考古、地形和自然历史都进行了广泛研究。1802年,拿破仑授权出版了该考察团的发展成果《埃及描述》,这是一部不朽的多卷巨作。其描述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古代、现代国家和自然历史,该书最初帝国版本的印制始于1809年,铜雕版于1854年成为卢浮宫的收藏之一。

若不是1801年英法战争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国宝罗塞塔石(Rosetta Stone)也会出现在卢浮宫里,可现在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宝,法国只保留了它的石碑的拓印。

雕刻于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被奉为解密古埃及文及埃及四千多年历史的钥匙,它是在1799年由法军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的,石碑上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由上至下共刻有三种语言版本: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中间是32行埃及纸莎草文书(又称为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最下面是54行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这幅《1860年的巴黎》是雕刻家爱德华·威尔曼制作的蚀刻版画,他采用了从空中俯瞰城市景观的英雄主义构思,画中心就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地标巴黎圣母院。

这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版画雕刻家,雕版技术不光运用于艺术,当时的海报、钱币等都是这种方式制作出的,而运用最多的是扑克牌。

中国版画的历史其实比欧洲久远得多,可追溯至汉代的画像砖,在唐朝随着雕版技术的发明,木刻版画应运而生。公元868年《金刚经》扉页画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中国木版画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创作版画是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提倡才得到快速发展的。

这是清代的古版印彩绘《仕女图》,又称《对美图》。虽为乡土题材,但形象秀美,生动活泼,表现出了东方劳动妇女的淳朴与美丽。

在东方的另一隅,浮世绘因受到明清木板木刻版画影响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文化,浮世绘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日本东京,江户时代初期,中国明代小说开始在日本流行,大量带有插图的书籍进入到日本,这种大众读物最终促使插画逐渐从文本中脱离出来,成为早期浮世绘的雏形。早期浮世绘以手绘为主,大多数作品为单色或双色,直到第一位浮世绘大师菱川师宣将绘画与木刻工艺结合,并在画作中使用色彩,浮世绘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漂洋过海,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上图是幕末明治期的《以镇西八郎为朝鬼夜叉为向导,横渡岛屿,施展凶威的图》。浮世绘对19世纪欧洲印象派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作品进入欧洲后曾掀起了一股“日本热”,以至于莫奈、梵高等印象派画家的画作中都可窥见到浮世绘的影子。

这是昭和时期的《神奈川冲浪里》,有没有觉得梵高的《星空》中天上那涌动的漩涡就深受这幅画的影响。

展馆里还营造了一个小型版画制作体验工坊,里面有铜版、木版以及版画制作工具,小朋友或者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版画制作,感受这种艺术的独特魅力,用历史的沉淀来雕绘美好的今天。

小贴士:

展出时间:2023年1月12日-3月22日(周一闭馆)10:00-18:00(17:00禁止入场)

地点:北京朝阳区798艺术陶瓷一街E02-1楼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