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是近代科学的标志仪器。1665年,伦敦大瘟疫暴发,胡克出版了《显微图谱》一书,他使用的显微镜可以把标本放大30多倍,此后,荷兰的列文虎克研制了独具风格的、可放大200多倍的单式显微镜。18世纪之后,显微镜逐渐流通到世界各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揭开了自然界隐藏的奥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进步。
显微镜也进入了大学的课堂、实验室和博物馆。该线上展览展示了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所使用、制造和收藏的众多类型的显微镜,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历史收藏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双校记:透过显微镜看哈佛与清华”展示了这两所大学所使用、制造和收藏的众多类型的显微镜,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历史收藏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部分展品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列文虎克型单式显微镜,约1680年,哈佛大学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藏
展开全文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史密斯&贝克“最佳”型双筒复式显微镜,约1860年, 哈佛大学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马克吐温的单目复式显微镜,约1880年, 哈佛大学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手持圆规型单式显微镜,约1770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沃森父子“铸造”金相显微镜,约1930年,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徕兹III M系列岩相复式显微镜,约1948年, 哈佛大学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202型轮转式切片机, 1985年,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
△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扫描隧道显微镜部件,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
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所使用、制造和收藏的显微镜中,我们可以一瞥几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并且通过展览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不同国家的沟通合作,会带来更大的希望与福祉!